前言
历史的人物在我们的书本中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是赤胆忠心,也是精忠报国,走进他们的世界,看到的,都是家国大义。
起因
司马懿讨伐东吴:在和曹爽争夺权力的时候,司马懿被剥夺两大实权,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军权,司马懿不得不带领军队抵御东吴。
▲司马懿
结果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回到洛阳以后,直接罢免了曹爽的职务,甚至将曹爽处死。自此司马懿成为了曹魏的掌权人。
▲高平陵之变
始末
一、被针对的是司马懿
自从魏明帝去世以后,朝廷的大权就被曹爽和司马懿掌控着,但是司马懿的军功和能力都非常出众,很容易威胁到曹爽,所以曹爽也是一心想要铲除司马懿。
当时的皇帝曹芳年纪比较小,自然没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只能任由曹爽摆布。曹爽联合群臣针对司马懿,导致司马懿的权力少了很多,只剩下军权。
但是司马懿非常聪明,决定领兵作战,抵御东吴的来军,为此司马懿的军功才算是保住了。而且也因此导致朝廷中,司马懿的声望也是很高的。
可是这也因此让曹爽认为司马懿已经威胁到他了,曹爽自然不会让司马懿权力过大,为此曹爽想要从别的地方开始针对司马懿。
▲曹爽
二、削弱司马懿的权利
曹爽知道现在想要针对司马懿,就要率先扳倒司马懿背后的靠山,郭太后。郭太后是魏明帝的皇后,当时曹芳登基的时候才8岁,没有决策的能力。
所以朝廷上有着曹爽和司马懿帮忙,后宫中会有郭太后。但是司马懿为了稳固自己在朝廷的权利,积极地和郭太后搞好关系。
郭太后并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曹方还是养子。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郭太后对于曹方并不亲近,对于自己的侄子也很亲近。
为此司马懿决定把自己长子的女儿嫁给郭德,就为了拉近和郭太后的距离。但是那个姑娘命薄,嫁过去没多久以后就离世了。
但是司马懿并没有放弃,继续嫁自己的孙女去当续弦。正因为有这层关系,为此曹爽一直提防着郭太后和司马懿。
▲司马懿
当时曹芳年幼,有些事不得不让郭太后出面解决。但是为了能够制约司马懿,曹爽认为在曹芳16岁以后,就可以独立听政,逼迫郭太后退出朝政中心,不能再参与朝政的事情。
曹爽决定从郭太后这方面切断司马懿的后路,但是曹爽知道,现在这样做还不够,仅仅是一个郭太后,还扳不倒司马懿。
于是曹爽开始从司马懿身边人下手,当时司马懿手握兵权,他的孩子司马师自然也掌管着禁军。
但是现在禁卫队是曹爽管理的,何况当时司马懿和郭太后关系好,才把自己的儿子强行塞进去的,现在司马师的职位也不低,毕竟同时带领着五支禁卫队。
▲郭太后
三、不得不隐退
刚刚针对完司马懿,现在曹爽决定开始针对他的儿子,当时司马师带领的五支部队,曹爽抽出来一部分的军队给自己的弟弟管理,剩下的编制撤销,现在留在司马师手里的军队只有一个了。
而且这个队伍里面的人参差不齐,不仅人数少,质量也比较差,所以现在司马师基本上就是被架空了。
曹爽不断地针对司马懿,导致司马懿的权力不断缩水,甚至连自己家人的权利也在减少。不过司马懿发现曹爽现在只顾及着打压自己,但是并没有壮大自己的势力。
现在还有两个具有影响力的团体存在于朝廷上,不过曹爽并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放在自己的阵营里。
▲司马师
曹爽只会注重自己的直系亲属,很多曹氏的人得不到重用,曾经也有人看不惯,写了长篇大论,但是最终曹爽还是没有看过。
另外一股势力就是士大夫集团,曹爽他们不相信外姓的人,所以比较排斥外姓,很多人也没有被曹爽重用过。
不过这些破绽还不足以让曹爽得到什么损失,反而现在曹爽不断地打压司马懿,让那个司马懿的权力大大缩减,现在眼下的状况,司马懿没有了权利,也不适合反抗曹爽。
最终司马懿决定,还是暂时隐退比较好,还能降低曹爽的警惕性,也能保护自己。等到曹爽彻底放下戒备的时候,再进行反击。
▲士大夫
小结
在曹爽的打击下,司马懿不得不隐退,决定以退为进,一时的忍让不代表什么。正因如此,也让司马懿成为了最后的赢家,把握了曹魏的政权。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