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蜀兴势之战,草包将军曹爽对阵蜀汉名将王平,曹魏大败

魏蜀兴势之战,草包将军曹爽对阵蜀汉名将王平,曹魏大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 访问量:1612 更新时间:2024/1/7 8:17:11

曹真和曹爽这一对儿父子做过同一件事,就是统率大军伐蜀,不过两次伐蜀都失败了,曹真是略有损失,无功而返,而曹爽则是惨败而归。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身患重病,他知道自己命数将尽,于是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让曹爽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年幼的曹芳

曹爽

曹爽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远远不如司马懿,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还是很尊重的,遇到事情会主动和司马懿商议。但是后来曹爽的态度就变了,想方设法排挤打压司马懿,想独揽大权。

曹爽知道这样做,难以让大臣们和军中将士信服,他想通过建功立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提升自己的地位。

李胜和邓飏是曹爽的亲信,他们两个建议曹爽出兵伐蜀,如果能一举灭掉蜀汉,那么就会威望大增,不会再有人说闲话了。

李胜

公元244年三月,曹爽和征西将军夏侯玄、雍州刺史郭淮等率领大军十余万从骆谷口进军,进攻汉中。司马昭也参与了这次作战,他被曹爽任命为征蜀将军,充当夏侯玄的副手。

当时镇守汉中的是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王平没读过书,不认识几个字,表面看起来是个大老粗,实际上很有谋略,是一员名将。王平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战争经验比曹爽丰富的多。

王平手下的兵力不足三万,部将们劝王平坚守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乐城(今陕西城固),据城坚守,等待援军。

王平

王平不同意,他认为援军比较远,不能迅速到达。王平不想让魏军进入汉中腹地,想依托险要地势将魏军阻挡在汉中外围,在防守中寻找战机击败魏军。

护军刘敏赞同王平的想法,王平令刘敏率军前往兴势(今陕西洋县北)抵挡魏军。王平率军为后援,防止魏军分兵从兴势东面发动进攻。为了壮大蜀军声势,迷惑魏军,王平下令多树旗帜,绵延百余里。

魏军被阻挡在了兴势,用来拉物资的牛、马、骡、驴死了很多,魏军将士行军劳累,又攻不下兴势,士气非常低落。

蜀汉大司马、益州刺史蒋琬得知魏军进犯汉中,便和姜维率军赶往汉中增援,蜀汉大将军费祎也督军到达了汉中。

费祎

曹爽麾下的参军杨伟认为形势不利于魏军,劝曹爽立即退兵,李胜和邓飏表示反对,大言不惭地说魏军能获胜,不能撤兵。杨伟非常生气,对曹爽说道:“李胜和邓飏竟然将军中大事视为儿戏,应该将他们两个斩首示众。”

曹爽不听杨伟之言,不想撤军,下令继续进攻兴势。

远在洛阳的司马懿知道前线的战况后,立即给夏侯玄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写道:“以前武皇帝和刘备争夺汉中,几乎是一败涂地,这你们都知道。现在蜀军占据兴势,你们不能前进,如果蜀军绕道抄你们的后路,你们很可能会全军覆没,到时候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

司马懿

夏侯玄看过书信后,意识到了危险,急忙去找曹爽,力劝曹爽退兵,曹爽很不情愿地答应撤军。

费祎可不想让魏军大摇大摆地撤退,他提前派兵绕道占据了三岭(沈岭、衙岭、分水岭),三岭是骆谷中的险要之处,也是魏军撤退时的必经之路。

魏军撤退时遭到了蜀军的截击,伤亡惨重,损失了大量的粮食、器械、牛马,曹爽在麾下将士的保护下,狼狈逃回了关中。

这一战,蜀军取得大胜,缴获甚多,费祎立了大功,被封为成乡侯,王平后来也被封为了安汉侯。

曹爽本来想通过伐蜀提高自己的威望,没想到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吃了一个大败仗,这一下更被别人轻视了。

曹爽回到洛阳后,非但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更加嚣张跋扈了。数年之后,曹爽会为自己的张狂和无知付出惨痛的代价。

曹爽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坐拥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操,曹睿,诸葛亮

    导语:三国的赢家是司马懿,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懿的寿命太长了,就算是曹操的孙子都没能死在他后面。自曹操开始,曹家人就不让他掌兵权,然而司马懿即使没有兵权,他也同样可以篡权成功。当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手握重兵那又如何,不也乖乖投降了,或许你会说曹爽无能,但历史上的他还是很有本事的,他投降的理由,

  • 曹爽一把好牌在手为何却被自己打烂?只因为他干了这六件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曹爽,司马懿,曹叡,曹魏,曹操,曹丕

    曹爽的父亲曹真是曹操的族子,也是曹操的养子,和曹丕是同一辈,也就是说曹爽是曹家第三代,和魏明帝曹叡同辈。在曹丕和曹叡时代,曹爽谦恭谨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不错,那时也用不着他操心。如果曹魏一切顺利,曹丕曹叡不是死得太早的话,曹爽一辈子估计也就安安稳稳过他美美的小日子。要说曹魏被司马懿钻了空子,原因很多

  • 高平陵之变 曹爽如果没有投降, 而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爽,皇帝,曹魏,曹芳,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如果在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的高平陵之变中,在高平陵陪同皇帝曹芳祭祖的曹爽听从了大司农桓范的建议,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退居许都,号召天下勤王讨伐司马懿,胜算很大。但是,考虑到曹爽的性格问题,以及家眷都在洛阳等因素,再给曹爽一百次机会,他还是大概率选择投降,没办法,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正始十年正月(

  • 邓飏夸夸其谈,成为曹爽党羽,高平陵事变后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曹爽,邓飏,司马懿,党羽,曹叡,秦王

    邓飏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他最后被灭三族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站错了队,他站在曹爽一边,结局也是注定了的。在《魏略》中记载:“邓飏字玄茂,邓禹后也。少得士名于京师。明帝时为尚书郎,除洛阳令,坐事免,拜中郎,又入兼中书郎。初,飏与李胜等为浮华友,及在中书,浮华事发,被斥出,遂不复用。”没想到的是,明帝驾崩后,

  • 司马懿杀掉曹爽,为何郭太后帮了大忙?因为郭太后恨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自衣温琼标标签:司马懿,曹爽,郭太后,曹叡,曹魏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2月5日),曹魏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兄弟三人,一同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此时,蛰伏多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与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京师洛阳突然发动政变,占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关闭城门。随后,司马懿率兵进入永宁宫,找到曹叡的皇后,也就是郭太后,然后借郭太后的名

  • 王平几乎为文盲,但打败魏延、曹爽,为蜀汉政权延寿近二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王平,魏延,曹爽,蜀汉,诸葛亮

    疾风知劲草。有一种人,平时很不起眼,大字不识几个,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大老粗。但在紧要关头,这类人却总能担得起事。而王平就是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人。陈寿就说:“王平忠勇而严整。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

  • 司马懿被夺去兵权,为何还能干掉曹爽?因为他的儿子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兵权,曹魏,汉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史说三国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击败了政敌曹爽,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在此之前的数年,司马懿明明被曹爽夺取了兵权,禁军掌握在曹爽兄弟手中,一直在家休养的司马懿为何还有能力发动政变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不会,因为司马懿有个厉害的儿子!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

  • 曹操麾下的一位谋士,后来帮助司马懿、曹爽成为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曹操,司马懿,曹爽,曹魏,曹叡

    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郡中都县(今山西省平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同郡人王允赏识其博学多才,举荐他为县令。曹操任司空时,曾征辟孙资为官,恰巧孙资的兄长为人害,他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不能赴任。后来,孙资在友人贾逵的劝说下出仕,历任功曹、县令,丞相府参军等。因此,对于孙资来说,和荀

  • 浅谈曹爽一派进行的“正始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爽,曹魏,司马懿,曹叡,魏明帝,夏侯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熟悉三国时期的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少帝曹芳时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消灭曹爽的势力,初步掌控了曹魏的政权。这件事自然也刺激了一批忠于曹魏的臣子,或者新的政治

  • 三国鼎立:曹爽无能被夷三族,阿姐智慧救了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曹爽,曹芳,蒋济,司马懿,大将军,三国鼎立,史说三国

    三国鼎立:曹爽无能被夷三族,阿姐智慧救了兄弟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正月,少主曹芳出谒高平陵,曹爽兄弟及私党并随驾出都,独司马懿称病已久,未尝相从,曹爽总道是司马懿病将死,毫不加防。哪知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已经伺隙多日,此番得着机会当即发难,勒兵闭城,使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