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鼎立:曹爽无能被夷三族,阿姐智慧救了兄弟

三国鼎立:曹爽无能被夷三族,阿姐智慧救了兄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颖讲故事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3/12/31 21:37:27

三国鼎立:曹爽无能被夷三族,阿姐智慧救了兄弟

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正月,少主曹芳出谒高平陵,曹爽兄弟及私党并随驾出都,独司马懿称病已久,未尝相从,曹爽总道是司马懿病将死,毫不加防。哪知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已经伺隙多日,此番得着机会当即发难,勒兵闭城,使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大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羲大营,然后入白郭太后,只言曹爽奸邪乱国,应该废斥。郭太后为了迁宫一事,颇恨曹爽,当即允议。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为司马懿草表,由司马懿领衔弹劾曹爽,使黄门赍出城外,往奏少主;司马懿自引亲兵诣武库取械授众,出屯洛水桥。曹爽有司马鲁芝留住大将军府中,蓦闻变起,即欲出城见驾。商诸参军辛敞,辛敞狐疑不决,转询胞姊辛宪英,辛宪英为太常羊耽之妻,秀外慧中,谈言多中,既见辛敞踉跄进来,便问何事?辛敞急说道:“天子在外,太傅谋变,我姊尚未闻知么?”辛宪英微笑道:“太傅此举,不过欲杀曹大将军呢。”辛敞又问道:“太傅可能成功否?”辛宪英道:“曹将军非太傅敌手,成败可知。”明于料事,可谓女诸葛。辛敞复问道:“如姊言,辛敞可不必出城?”辛宪英道:“怎得不出?职守为人臣大义,常人遇难,尚思顾恤,况为人执鞭,事急相弃,岂非不祥?我弟但当从众便了。”辛敞即趋出,与鲁芝引数十骑,夺门径去。

早有人报知司马懿,司马懿因司农桓范素有知略,恐他亦出从曹爽,乃托称太后命令,召桓范为中领军。桓范欲应命,独桓范之子谓车驾在外,不可不从,桓范遂出至平昌城门,门已紧闭,守吏为桓范旧属司藩,问桓范何往?桓范举手中版相示,诈称有诏召我,幸速开门。司蕃欲取视诏书,桓范怒道:“汝系我旧吏,怎得阻我?”司蕃不得已,开门纵桓范,桓范顾语司蕃道:“太傅谋逆,汝可速随我去。”司蕃闻言大惊,追桓范不及方才退回。司马懿闻桓范出走,急语蒋济道:“智囊已往,奈何?”蒋济笑答道:“驽马恋栈豆,怎肯信任智囊?请公勿忧。”司马懿即召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使往见曹爽,叫他速自归罪,可保身家。待许、陈二人去后,又召殿中校尉尹大目,婉言相告道:“君为曹将军故人,烦为致意曹将军,免官以外,别无他事;如若不信,可指洛水为誓。”无非是牙痛咒。尹大目亦依言去讫。那曹爽尚随着少主,射鹰走犬高兴得很;忽有黄门驰至驾前下马跪呈,少主曹芳接受后,封览表,但见上面写着:臣懿言: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谓太祖操,高祖丕,亦属臣后事,皆为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变,臣当以死奉明诏。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宪,内则僣拟,外则专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及殿中宿卫,皆易用私人;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伺察至尊,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疑惧,此非先帝诏陛下,及引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曹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因敕主者及黄门令,罢曹爽、曹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否则即以军法从事!臣力疾出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谨此上闻!

少主曹芳阅罢,交与曹爽,曹爽目瞪口呆,面如土色。俄而鲁芝辛敞到来,报称城门四闭,太傅司马懿出屯洛水桥,请大将军速定大计。曹爽与兄弟等商议,俱无良策,可巧桓范亦到,下马语曹爽道:“太傅已变,大将军何不请天子幸许都,调兵讨逆?”曹爽皇然道:“如卿言,我家属尽在城中,必遭屠戮了。”桓范见曹爽当断不断又顾语曹羲道:“若不从桓范之言,君等门户,岂尚能保全?试想匹夫遇难,还想求生,今君等身随天子,号令四方,谁敢不应?奈何自投死地呢?”曹羲亦默然。桓范复进议道:“此去许昌不过一宿可至;关南有大将军别营,一呼即应,所忧惟有谷食,幸桓范带有大司农印章,可以征发。事在急行,稍迟便要遇祸了。”道言甫毕,许允、陈泰又至,传达司马懿之言,请曹爽兄弟归第,可保身家。曹爽更觉滋疑。未几,又由尹大目驰至,谓太傅指洛水为誓,但要大将军免去兵权,余无他意。曹爽信为真言,稍展愁眉;时已天晚,便留宿伊水南岸,发屯田兵数千名,聊充宿卫,自在帐中,执刀徘徊,直至五鼓尚无把握。桓范入帐催逼道:“事已燃眉,何尚未决?”曹爽举刀投地道:“我虽免官,尚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大哭出帐道:“曹真也算好人,奈何生汝兄弟,愚同豚犊。我不意到了今日,坐汝族灭哩。”待至天明,曹爽竟白少主,自愿免官,并把大将军印绶,解付董允、陈泰赍还洛阳。主簿杨综慌忙谏阻道:“公挟主握权,何事不可为?怎可轻弃印绶,徒就东市呢?”曹爽尚自信道:“太傅老成重望,谅不食言。”遂将印绶付给许、陈自去。曹爽兄弟奉主还宫,司马懿当然迎驾,且听令曹爽等还家。

是夕,即由司马懿遣兵围住曹爽第,越日,即由廷尉奏称,谓已拿讯黄门监张当,却将先帝才人,私送曹爽第,且与曹爽兄弟三人,及何晏、邓扬、丁谧、毕轨、李胜等一同谋反,约于三月间举事,司农桓范知情不报,应该连坐。于是,分头拿捕,结果是一同下狱,陆续斩首,并夷三族。桓范之死,实由替曹爽划策,并非出城之过。鲁芝、辛敞、杨综三人,亦为有司所收,谳成重罪,司马懿独慨然道:“彼三人各为其主,不必处刑。”仍是笼络人心。当下释出三人,使复旧职。辛敞出狱自叹道:“我若不谋诸我姊,险些儿陷入非义了。”

(本篇完)

发布于:广东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司马懿装病反杀了曹爽,此人装病则除掉了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司马懿,曹爽,关羽,吕蒙,曹魏,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三国时期,计谋层出不穷。其中,就装病来说,也可以称之为一个计谋了。说到装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面对强势的曹爽,只能选择通过装病的方式,以此避免曹爽进一步施加压力。当然,在曹爽放松警惕之后,司马懿自然不需要装病了。于是,他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击杀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值得注

  • 正始之变:一场实力悬殊的军事冒险,曹爽白白浪费五张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王翦,曹芳,秦国

    历史一:正始之变:一场实力悬殊的军事冒险,曹爽白白浪费五张王牌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病逝,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被指定为托孤大臣;司马懿虽然历经四朝,但曹爽是宗室又是大将军,所以司马懿在明升暗降出任太傅之后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却在积蓄力量和寻求机会以求翻盘。正始十年正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睿,曹魏,曹芳

    导语:要说三国最重要的拐点,当属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夺取曹魏的最高统治权。因为当时的曹魏已经对蜀汉和东吴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论是人口还是军队或者是各种军用物资都比他们多好几倍,明眼人都知道统一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缺的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推动这项历史进程。于是司马懿站了出来,也把司马家变成了三国最

  •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夺权诛杀曹爽,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操,司马氏,曹丕,高平陵事变,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他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当属开创了曹魏,成了汉末三分天下的主要人物之一。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的过程,难度是地狱级别的,得益于他身边一帮能臣武将的效力,才能创立一番大业。曹丕篡汉自立,底子是曹操打下来的,得到了曹氏宗亲和士族的鼎力支持,才能登上九五之尊,称帝称王。然而,曹操去世仅3

  • 独霸朝政的首辅大臣曹爽,为啥“束手就擒”于退居二线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爽,司马懿,朝政,曹叡,曹魏,魏明帝,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公元249年,首辅大臣、大将军曹爽,陪护着曹魏的第三位帝王曹芳,离开都城,前往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叡。这时,留在京都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为了解决曹爽及其党羽,趁机发动政变,夺取了朝政大权。同时,向曹芳奏报曹爽之“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等罪行。发动政变的司马懿(剧照)曹爽得知后,竟然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爽明明可以力挽狂澜,可奈何他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蜀汉,魏国,三国,汉朝

    公元249年,注定是三国历史上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真正执掌曹魏大权。而之前掌握10年大权的曹爽,面对司马懿的阴招,他选择了束手就擒,而不是天下勤王,最终曹爽功败身死,自此三国进入灭亡时代,再不久,三家归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黑暗的时代(五胡乱华时代),实在是让后

  • 高平陵兵变中,曹爽为何会相信司马懿不会杀他,最终交出了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兵权,曹魏,曹操,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史说三国,高平陵兵变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高平陵兵变,这对整个三国历史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它代表着曾经在三国历史上叱咤一时的曹魏家族的彻底没落,从此曹魏王朝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姓司马了。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他们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将潜在的对手一一剪除,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逼迫曹魏末代皇

  • 高平陵之变时,郭太后为何支持司马懿,而不支持曹爽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曹睿,皇帝,汉朝,司马懿,郭太后,史说三国,高平陵之变,明元郭皇后

    太后,封建王朝时期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皆是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皇帝年幼的时候,太后经常可以代替皇帝执掌朝政,比如历史上的宣太后、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甚至权倾朝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此基础

  • 虎啸龙吟:司马懿为什么能够战胜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曹爽,曹叡,魏国,皇帝,汉朝,三国,司马懿,虎啸龙吟

    虎啸龙吟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司马懿与曹爽的勾心斗角。尽管面对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猜忌,曹真、曹休、张郃等宗室、名将排挤,诸葛亮、陆逊两大奇才对手的争斗,司马懿都没有这么辛苦,反而面对曹爽却如此艰难。那么,历史上曹爽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小生认为,两个字形容他再合适不过:怂货。大家知道,曹叡临终前本来

  • 司马懿身染重病的时候,曹爽大喜,结果没多久就被司马懿灭了族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曹芳,皇上,魏明帝

    公元247年,司马懿身染重病,奄奄一息,曹爽知道后大喜。不久,曹爽却遭司马懿灭族。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临终前,他将太子托付于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虽然年事已高,但朝中势力仍不可小觑,大将军曹爽一直将他视为眼中钉。他自恃同属曹氏一族,向魏帝曹芳进司马懿谗言,如是这番,在皇帝耳边一阵嘀咕。第二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