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为何曹魏老臣都没有支持曹家?不止是因为曹爽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为何曹魏老臣都没有支持曹家?不止是因为曹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4/1/7 11:12:41

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到洛阳城外八十里的高平陵去祭拜自己的父亲曹叡,而曹爽兄弟与其亲信也一同前往。在这些人出城之后,司马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放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并以郭太后的名义关闭了各个城门,同时率领三千死士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退路。与此同时,司马懿让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等做完这些事情后,司马懿向曹芳上书陈述了曹爽在此前犯下的种种罪行,他希望能免去曹爽、曹羲和曹训的官职兵权,让他们以侯爵的身分退职归家,并且不能再呆在曹芳的身边。

当这份奏折来到曹爽的手中后,他有些不知所措,无奈之下,他只能把曹芳的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伐木构筑了防卫工事,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为了尽快的夺权,司马懿派出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告诉曹爽最好早日归降和认罪;同时又让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朝廷只是免去曹爽的官职,并不曾想要曹爽的性命,为了增加誓言的真实性,司马懿甚至还指着洛水发了誓。虽然大司农恒范貌似逃出洛阳城,向曹爽献计,他认为虽然司马懿占据了洛阳,但此时司马懿手中并无大权,一旦曹爽以曹芳的命令号召各路诸侯勤王,司马懿将很难抵挡得住。然而曹爽担心自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在经过了一夜的思量后,他向曹芳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告诉曹芳下诏书免除自己的官职,并侍奉曹芳回宫。只可惜曹爽交出了手中的大权,却没能换回自己的性命,在他返回洛阳城后,司马懿将曹爽极其党羽逮捕入狱,并将曹爽诛了三族,曹魏大权就此落入司马懿手中。

不难看出,在司马懿的这一次政变过程中,大多数老臣是支持司马懿的行动,毕竟在洛阳城中的曹魏老臣除了大司农恒范,其他人都站在了司马懿这边。而在此之后,曹魏老臣中只有王凌和令狐愚发动了兵变,打算推翻司马懿,而其他人则纷纷表示了默许。有人认为,这些老臣之所以会支持司马懿,主要是因为曹爽独揽大权后极大的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但除了这点之外,这些曹魏老臣不支持曹家,主要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开国君主其实都是仇视世家大族的。

在三国建国之初,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权得到支持,他们必须依仗豪强,而在这个时期里,各地的豪强名士都非常受君主看重。然而等到天下初定后,为了自己的政权可以长治久安,因此这些君主开始了对豪强的打压。而曹操对豪强的打压比较有技巧性,他一边在政治上修理出头的椽子,树立朝廷的威望,一边用《求贤令》打破豪强对人才的垄断,并用军屯加强朝廷在经济上的独立性。

而到了曹芳时代,朝中的非豪强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但也正因为如此,曹氏逐渐将士族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豪强们不愿意再支持曹家,而是转投了他们认为和他们一样是豪强,同时也能带给自己更大利益的司马家。正因如此,当司马懿决定要出兵造反时,这些豪强们才会纷纷站在了司马懿这边,而不是拥立曹魏。

笔者认为,当年曹操借助颖川世族的力量建立魏国的基本盘,却在此后对豪强进行大力的打压,正因如此,曹氏才会被豪强所唾弃。

标签: 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曹操老臣曹家三国汉朝

更多文章

  • 魏蜀兴势之战,草包将军曹爽对阵蜀汉名将王平,曹魏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爽,曹魏,蜀汉,费祎,魏蜀,陆军,将官,司马懿,兴势之战,草包将军,中国军衔,王平(1907年)

    曹真和曹爽这一对儿父子做过同一件事,就是统率大军伐蜀,不过两次伐蜀都失败了,曹真是略有损失,无功而返,而曹爽则是惨败而归。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身患重病,他知道自己命数将尽,于是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让曹爽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年幼的曹芳。曹爽曹爽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远远不如司马懿,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还是很尊重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坐拥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操,曹睿,诸葛亮

    导语:三国的赢家是司马懿,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懿的寿命太长了,就算是曹操的孙子都没能死在他后面。自曹操开始,曹家人就不让他掌兵权,然而司马懿即使没有兵权,他也同样可以篡权成功。当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手握重兵那又如何,不也乖乖投降了,或许你会说曹爽无能,但历史上的他还是很有本事的,他投降的理由,

  • 曹爽一把好牌在手为何却被自己打烂?只因为他干了这六件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曹爽,司马懿,曹叡,曹魏,曹操,曹丕

    曹爽的父亲曹真是曹操的族子,也是曹操的养子,和曹丕是同一辈,也就是说曹爽是曹家第三代,和魏明帝曹叡同辈。在曹丕和曹叡时代,曹爽谦恭谨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不错,那时也用不着他操心。如果曹魏一切顺利,曹丕曹叡不是死得太早的话,曹爽一辈子估计也就安安稳稳过他美美的小日子。要说曹魏被司马懿钻了空子,原因很多

  • 高平陵之变 曹爽如果没有投降, 而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爽,皇帝,曹魏,曹芳,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如果在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的高平陵之变中,在高平陵陪同皇帝曹芳祭祖的曹爽听从了大司农桓范的建议,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退居许都,号召天下勤王讨伐司马懿,胜算很大。但是,考虑到曹爽的性格问题,以及家眷都在洛阳等因素,再给曹爽一百次机会,他还是大概率选择投降,没办法,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正始十年正月(

  • 邓飏夸夸其谈,成为曹爽党羽,高平陵事变后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曹爽,邓飏,司马懿,党羽,曹叡,秦王

    邓飏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他最后被灭三族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站错了队,他站在曹爽一边,结局也是注定了的。在《魏略》中记载:“邓飏字玄茂,邓禹后也。少得士名于京师。明帝时为尚书郎,除洛阳令,坐事免,拜中郎,又入兼中书郎。初,飏与李胜等为浮华友,及在中书,浮华事发,被斥出,遂不复用。”没想到的是,明帝驾崩后,

  • 司马懿杀掉曹爽,为何郭太后帮了大忙?因为郭太后恨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自衣温琼标标签:司马懿,曹爽,郭太后,曹叡,曹魏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2月5日),曹魏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兄弟三人,一同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此时,蛰伏多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与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京师洛阳突然发动政变,占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关闭城门。随后,司马懿率兵进入永宁宫,找到曹叡的皇后,也就是郭太后,然后借郭太后的名

  • 王平几乎为文盲,但打败魏延、曹爽,为蜀汉政权延寿近二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王平,魏延,曹爽,蜀汉,诸葛亮

    疾风知劲草。有一种人,平时很不起眼,大字不识几个,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大老粗。但在紧要关头,这类人却总能担得起事。而王平就是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人。陈寿就说:“王平忠勇而严整。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

  • 司马懿被夺去兵权,为何还能干掉曹爽?因为他的儿子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兵权,曹魏,汉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史说三国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击败了政敌曹爽,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在此之前的数年,司马懿明明被曹爽夺取了兵权,禁军掌握在曹爽兄弟手中,一直在家休养的司马懿为何还有能力发动政变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不会,因为司马懿有个厉害的儿子!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

  • 曹操麾下的一位谋士,后来帮助司马懿、曹爽成为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曹操,司马懿,曹爽,曹魏,曹叡

    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郡中都县(今山西省平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同郡人王允赏识其博学多才,举荐他为县令。曹操任司空时,曾征辟孙资为官,恰巧孙资的兄长为人害,他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不能赴任。后来,孙资在友人贾逵的劝说下出仕,历任功曹、县令,丞相府参军等。因此,对于孙资来说,和荀

  • 浅谈曹爽一派进行的“正始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爽,曹魏,司马懿,曹叡,魏明帝,夏侯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熟悉三国时期的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少帝曹芳时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消灭曹爽的势力,初步掌控了曹魏的政权。这件事自然也刺激了一批忠于曹魏的臣子,或者新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