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始之变:一场实力悬殊的军事冒险,曹爽白白浪费五张王牌

正始之变:一场实力悬殊的军事冒险,曹爽白白浪费五张王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你的小可哎呀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4/1/1 16:06:04

历史一:正始之变:一场实力悬殊的军事冒险,曹爽白白浪费五张王牌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病逝,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被指定为托孤大臣;司马懿虽然历经四朝,但曹爽是宗室又是大将军,所以司马懿在明升暗降出任太傅之后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却在积蓄力量和寻求机会以求翻盘。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蛰伏已久的司马懿趁曹芳和掌握兵权的曹爽兄弟外出祭祖之际,发动了改变三国历史进程的高平陵之变(也称正始之变),虽然司马懿最终赢得了胜利,但是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其实司马懿赢得非常侥幸,可以说是险中求胜,那么曹爽手中握有几张王牌?司马懿:幸亏他不战而降,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第一张王牌:天子在手曹芳8岁登基,249年已经18岁,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虽然赢得了郭太后的支持(郭太后之所以支持司马懿,一半是被逼迫的,一半是对曹爽的不满,因为曹爽为达到专权的目的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但曹芳是曹魏的皇帝,只要天子还在大义就在曹爽这一边,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只要曹芳下诏说司马懿叛变,性质就会完全不一样,司马懿将会非常被动。

第二张王牌:大将军印曹爽是大将军,名义上可以调动天下兵马。第三张王牌:大司农印大司农是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当时的大司农是曹爽的智囊桓范,政变发生之时桓范尚在洛阳城中,当桓范夺门而出的时候,司马懿还大惊失色:“智囊往矣!”桓范大司农印在手,至少可以征调天下粮草。

第四张王牌:许昌有兵器库《元和郡县志》记载:“魏迁都洛阳,宫室、武库犹在许昌。”221年曹丕称帝后虽然定都洛阳,但是作为东汉最后都城的许昌仍然是曹魏五都之一,而且武库(兵器库)仍在许昌并未迁移至洛阳,只要曹爽迅速赶往许昌就可以很快武装军队。

第五张王牌:手握重兵的地方实力派支持曹魏有三大重兵集结的战区,分别是东线淮南军团、南线荆襄军团、西线雍凉军团,司马懿虽然在军中根基很深,但是他的触角几乎从未伸入到过东线淮南军团(这从司马氏掌权后连续爆发三次叛乱的淮南三叛可以看出来),当时掌控东线兵权的征东将军王凌和曹氏关系良好,是曹爽的亲信,所以王凌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支持曹爽。

雍凉军团当时的最高军事统帅是征西将军夏侯玄,夏侯玄是夏侯尚之子,也是曹爽的表弟,以曹氏和夏侯氏的关系,毫无疑问夏侯玄一定会支持曹爽,虽然说雍凉军团还有一个和司马懿关系不错的郭淮在,但是在局势未明朗之前,只要曹芳宣布司马懿叛乱,那郭淮也只能和夏侯玄站在一起。荆襄军团则不好说,因为当时的荆州刺史胡质是司马懿的亲信,不过曹魏三大重兵集团实力最弱的就是荆襄军团,在淮南军团和雍凉军团站队曹爽的情形下,即使荆襄军团支持司马懿或者保持中立,对大局也影响不大。

《资治通鉴》记载:“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高平陵之变(正始之变)原本就是司马懿绝地反击之下的一场军事冒险,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司马懿的胜算实在不大,他应该暗暗庆幸曹爽的不战而降。大司农桓范看得很明白,只要曹爽有放手一搏的决心和勇气,迅速南下许昌以天子曹芳名义宣告司马懿叛逆,并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即便司马懿有郭太后和世家大族的支持,也难逃政变失败的命运。可惜的是原本胜券在握的曹爽却白白浪费五张王牌,最终选择了束手就擒,曹魏几代人的心血一朝丧于其手。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历史二:秦始皇统一6国的最大功臣,为自保及时隐居,如今都很少有人提! 在古代历史之中各个朝代的更迭里战役之大是不能忽略的,一个个朝代的消亡与兴衰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俗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代大将的成名付出的代价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也带给了当时朝廷极大的利益。

历史上有名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各个国家是谁也不甘愿被吞并,霸主的地位也是轮流坐庄,但最终还是秦国结束了战国时代,一统天下,完成了自己的霸业。虽说秦始皇也是一代霸主,但是打下江山的主要力量并非只靠他。

要知道在战国时期,是一个凭借兵力称霸的时代,哪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一旦落后必定遭到其余国家的攻打,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事将领,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少军事人才。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这位大将,不但是个军事人才。而且是留名历史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在秦始皇一一攻打六国的过程中,这位大将就是主要的统领者,他的战绩可谓是极少有人匹敌,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完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心愿,在历史的文献资料记载中,是这样记述了他的战绩,这位大将“王翦为秦将,夷六国”,这位大将就是王翦。

王翦一生的功绩是非常辉煌的,最初就是作为秦国将领为秦始皇扫平了天下障碍,率领大军攻破赵国的了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领大军打败项燕,最后了消灭楚国,可以说如果当时没有王翦,秦始皇的大业很难以完成,所以王翦是秦国统一天下后,最大的功臣之一,受到了秦始皇的丰厚赏赐和重用。

在秦始皇年少时期刚刚登基不久的时候,地位还是不太牢固,在当时的朝堂上吕不韦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而且还与当朝太后有染,让秦始皇十分苦恼。在嬴政九年的时候,乘着这个时间王翦领兵镇压咸阳,防止吕不韦发生意外之乱,就这样秦始皇抢先平定战乱,刺死赐死了吕不韦,重新掌握了大权。

王翦即使这样有着傲人的功绩,受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敬与敬仰却也没有因此嚣张跋扈失了分寸。秦始皇的疑心本来就很重,怎么可能不忌惮王翦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将来做出背叛他的事情呢,但是王翦也早已想到了这个问题,他害怕自己功高震主而产生杀身之祸就早已像秦王提议告老还乡,但而后又出山帮秦王消灭楚国以后,再次告老还乡退居田园生活,即使秦始皇挽留也执意如此,最终平平安安过完了这一生。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曹爽司马懿曹魏王翦曹芳秦国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睿,曹魏,曹芳

    导语:要说三国最重要的拐点,当属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夺取曹魏的最高统治权。因为当时的曹魏已经对蜀汉和东吴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论是人口还是军队或者是各种军用物资都比他们多好几倍,明眼人都知道统一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缺的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推动这项历史进程。于是司马懿站了出来,也把司马家变成了三国最

  •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夺权诛杀曹爽,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操,司马氏,曹丕,高平陵事变,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他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当属开创了曹魏,成了汉末三分天下的主要人物之一。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的过程,难度是地狱级别的,得益于他身边一帮能臣武将的效力,才能创立一番大业。曹丕篡汉自立,底子是曹操打下来的,得到了曹氏宗亲和士族的鼎力支持,才能登上九五之尊,称帝称王。然而,曹操去世仅3

  • 独霸朝政的首辅大臣曹爽,为啥“束手就擒”于退居二线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爽,司马懿,朝政,曹叡,曹魏,魏明帝,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公元249年,首辅大臣、大将军曹爽,陪护着曹魏的第三位帝王曹芳,离开都城,前往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叡。这时,留在京都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为了解决曹爽及其党羽,趁机发动政变,夺取了朝政大权。同时,向曹芳奏报曹爽之“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等罪行。发动政变的司马懿(剧照)曹爽得知后,竟然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爽明明可以力挽狂澜,可奈何他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蜀汉,魏国,三国,汉朝

    公元249年,注定是三国历史上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真正执掌曹魏大权。而之前掌握10年大权的曹爽,面对司马懿的阴招,他选择了束手就擒,而不是天下勤王,最终曹爽功败身死,自此三国进入灭亡时代,再不久,三家归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黑暗的时代(五胡乱华时代),实在是让后

  • 高平陵兵变中,曹爽为何会相信司马懿不会杀他,最终交出了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兵权,曹魏,曹操,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史说三国,高平陵兵变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高平陵兵变,这对整个三国历史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它代表着曾经在三国历史上叱咤一时的曹魏家族的彻底没落,从此曹魏王朝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姓司马了。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他们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将潜在的对手一一剪除,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逼迫曹魏末代皇

  • 高平陵之变时,郭太后为何支持司马懿,而不支持曹爽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曹睿,皇帝,汉朝,司马懿,郭太后,史说三国,高平陵之变,明元郭皇后

    太后,封建王朝时期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皆是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皇帝年幼的时候,太后经常可以代替皇帝执掌朝政,比如历史上的宣太后、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甚至权倾朝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此基础

  • 虎啸龙吟:司马懿为什么能够战胜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曹爽,曹叡,魏国,皇帝,汉朝,三国,司马懿,虎啸龙吟

    虎啸龙吟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司马懿与曹爽的勾心斗角。尽管面对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猜忌,曹真、曹休、张郃等宗室、名将排挤,诸葛亮、陆逊两大奇才对手的争斗,司马懿都没有这么辛苦,反而面对曹爽却如此艰难。那么,历史上曹爽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小生认为,两个字形容他再合适不过:怂货。大家知道,曹叡临终前本来

  • 司马懿身染重病的时候,曹爽大喜,结果没多久就被司马懿灭了族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曹芳,皇上,魏明帝

    公元247年,司马懿身染重病,奄奄一息,曹爽知道后大喜。不久,曹爽却遭司马懿灭族。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临终前,他将太子托付于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虽然年事已高,但朝中势力仍不可小觑,大将军曹爽一直将他视为眼中钉。他自恃同属曹氏一族,向魏帝曹芳进司马懿谗言,如是这番,在皇帝耳边一阵嘀咕。第二天,皇

  • 曹爽的一位部下,后来成为西晋大臣,参加晋灭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曹爽,吴之战,东吴,曹魏,司马炎,司马懿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掾属,意思是佐治的官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浑曾是大将军曹爽的部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

  • 三国:和曹爽争锋,司马懿以退为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爽,司马懿,司马师,曹芳,魏明帝,曹魏

    三国:和曹爽争锋,司马懿以退为进前言历史的人物在我们的书本中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是赤胆忠心,也是精忠报国,走进他们的世界,看到的,都是家国大义。起因司马懿讨伐东吴:在和曹爽争夺权力的时候,司马懿被剥夺两大实权,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军权,司马懿不得不带领军队抵御东吴。▲司马懿结果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