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司马懿装病反杀了曹爽,此人装病则除掉了关羽!

三国时期,司马懿装病反杀了曹爽,此人装病则除掉了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2/22 7:45:05

三国时期,计谋层出不穷。其中,就装病来说,也可以称之为一个计谋了。说到装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面对强势的曹爽,只能选择通过装病的方式,以此避免曹爽进一步施加压力。当然,在曹爽放松警惕之后,司马懿自然不需要装病了。于是,他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击杀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时期,除了司马懿成功装病,对于吕蒙来说,也通过装病达到了让对手放松警惕的效果。这里面的对手,自然指的是关羽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司马懿和吕蒙的装病之计。

一、司马懿

一方面,就司马懿来说。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操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曹叡这位皇帝在位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曹叡临终之际,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司马懿的夫人张氏薨。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执掌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同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朝政。虽然司马懿和曹爽都是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但是,曹爽是曹魏宗室,又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在没有必胜把握的前提下,司马懿不愿意和曹爽正面抗衡。同时,因为司马懿当时的年龄比较大了,通过装病来让曹爽放松警惕,确实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党羽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在得到李胜的消息后,曹爽等人逐渐对司马懿不加戒备。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如果这个时候,司马懿没有装病的话,那么,曹爽很可能不会将心腹都带在身边,也即会在都城洛阳留下部分将领。但是,正是因为对司马懿不再担心了,促使曹爽没有做出相对应的安排。

于是,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驻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司马懿自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述曹爽之罪。最终,曹爽放弃了抵抗。而这,促使司马懿获得了高平陵之变的全面胜利,不仅执掌曹魏大权,也为后人建立西晋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吕蒙

另一方面,就吕蒙来说。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对于吕蒙来说,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孙权即位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抵御魏军。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而这,意味着吕蒙需要在荆州一带和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相抗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上,围攻魏国的襄阳、樊城。在襄樊之战爆发后,吕蒙上书给孙权说:“关羽攻打樊城而留下很多守兵,必定是害怕我袭击他后方的缘故。我时常生病,可以以治病为名,分一部分士兵和我一起回建业。关羽听说这个消息后,就会撤掉守兵,全部开赴襄阳。那时,我们的大军走水路,乘船昼逆流而上,乘他不备,袭取他的空虚所在,那么就可以夺得南郡,擒获关羽。”上书后,吕蒙就声言病重了。

对此,孙权自然需要配合吕蒙的这一计谋。于是,孙权公开下达文书,召他回建业,给出的理由就是吕蒙病重了。关羽闻讯果然中计,逐渐把守备兵力调往樊城。在吕蒙装病之前,关羽在后方留下了一定的兵力,这是为了应对吕蒙所作出的安排。现在,因为吕蒙生病,接替他的陆逊比较年轻,缺乏资历,这让关羽逐渐失去了防备。于是,关羽将后方的精锐士卒调到前线,从而加紧攻打曹魏的襄樊之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得知关羽后方守备空虚的消息后,孙权正式西征关羽,任命吕蒙为前部,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

在吕蒙白衣渡江的背景下,关羽镇守的荆州郡县,逐渐落入到东吴手中。得知后方失守的消息后,关羽立即率军返回。当然,因为腹背受敌,关羽败走麦城。十二月,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西逃璋乡(当阳县东北),其部下皆降于孙权。孙权又派朱然潘璋截断了他的道路,关羽父子最终为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荆州遂定。

总的来说,在三国时期,不管是司马懿装病,还是吕蒙装病,都成功迷惑了对手,达到了预定的效果。等到对方放松警惕之后,司马懿成功击杀了本来占据上风的曹爽,而吕蒙则除掉了水淹七军,威震中原的关羽。对此,在笔者看来,曹爽和关羽被杀,也对三国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前者导致曹魏江山易主,落入到司马懿家族手中,后者则造成蜀汉走向衰落,促使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

更多文章

  • 正始之变:一场实力悬殊的军事冒险,曹爽白白浪费五张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王翦,曹芳,秦国

    历史一:正始之变:一场实力悬殊的军事冒险,曹爽白白浪费五张王牌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病逝,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被指定为托孤大臣;司马懿虽然历经四朝,但曹爽是宗室又是大将军,所以司马懿在明升暗降出任太傅之后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却在积蓄力量和寻求机会以求翻盘。正始十年正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睿,曹魏,曹芳

    导语:要说三国最重要的拐点,当属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夺取曹魏的最高统治权。因为当时的曹魏已经对蜀汉和东吴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不论是人口还是军队或者是各种军用物资都比他们多好几倍,明眼人都知道统一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缺的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推动这项历史进程。于是司马懿站了出来,也把司马家变成了三国最

  •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夺权诛杀曹爽,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操,司马氏,曹丕,高平陵事变,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他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当属开创了曹魏,成了汉末三分天下的主要人物之一。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的过程,难度是地狱级别的,得益于他身边一帮能臣武将的效力,才能创立一番大业。曹丕篡汉自立,底子是曹操打下来的,得到了曹氏宗亲和士族的鼎力支持,才能登上九五之尊,称帝称王。然而,曹操去世仅3

  • 独霸朝政的首辅大臣曹爽,为啥“束手就擒”于退居二线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爽,司马懿,朝政,曹叡,曹魏,魏明帝,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公元249年,首辅大臣、大将军曹爽,陪护着曹魏的第三位帝王曹芳,离开都城,前往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叡。这时,留在京都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为了解决曹爽及其党羽,趁机发动政变,夺取了朝政大权。同时,向曹芳奏报曹爽之“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等罪行。发动政变的司马懿(剧照)曹爽得知后,竟然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爽明明可以力挽狂澜,可奈何他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蜀汉,魏国,三国,汉朝

    公元249年,注定是三国历史上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真正执掌曹魏大权。而之前掌握10年大权的曹爽,面对司马懿的阴招,他选择了束手就擒,而不是天下勤王,最终曹爽功败身死,自此三国进入灭亡时代,再不久,三家归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黑暗的时代(五胡乱华时代),实在是让后

  • 高平陵兵变中,曹爽为何会相信司马懿不会杀他,最终交出了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兵权,曹魏,曹操,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史说三国,高平陵兵变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高平陵兵变,这对整个三国历史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它代表着曾经在三国历史上叱咤一时的曹魏家族的彻底没落,从此曹魏王朝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姓司马了。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他们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将潜在的对手一一剪除,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逼迫曹魏末代皇

  • 高平陵之变时,郭太后为何支持司马懿,而不支持曹爽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曹睿,皇帝,汉朝,司马懿,郭太后,史说三国,高平陵之变,明元郭皇后

    太后,封建王朝时期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皆是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皇帝年幼的时候,太后经常可以代替皇帝执掌朝政,比如历史上的宣太后、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甚至权倾朝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此基础

  • 虎啸龙吟:司马懿为什么能够战胜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曹爽,曹叡,魏国,皇帝,汉朝,三国,司马懿,虎啸龙吟

    虎啸龙吟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司马懿与曹爽的勾心斗角。尽管面对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猜忌,曹真、曹休、张郃等宗室、名将排挤,诸葛亮、陆逊两大奇才对手的争斗,司马懿都没有这么辛苦,反而面对曹爽却如此艰难。那么,历史上曹爽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小生认为,两个字形容他再合适不过:怂货。大家知道,曹叡临终前本来

  • 司马懿身染重病的时候,曹爽大喜,结果没多久就被司马懿灭了族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曹芳,皇上,魏明帝

    公元247年,司马懿身染重病,奄奄一息,曹爽知道后大喜。不久,曹爽却遭司马懿灭族。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临终前,他将太子托付于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虽然年事已高,但朝中势力仍不可小觑,大将军曹爽一直将他视为眼中钉。他自恃同属曹氏一族,向魏帝曹芳进司马懿谗言,如是这番,在皇帝耳边一阵嘀咕。第二天,皇

  • 曹爽的一位部下,后来成为西晋大臣,参加晋灭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曹爽,吴之战,东吴,曹魏,司马炎,司马懿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掾属,意思是佐治的官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浑曾是大将军曹爽的部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