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兵变之时,曹爽手里有多少实力?为何他最后要投降?

司马懿兵变之时,曹爽手里有多少实力?为何他最后要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1274 更新时间:2024/1/7 17:32:26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临终前,以曹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从而共同辅佐太子,也即之后的皇帝曹芳。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互相配合,相处融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走对立,最终于公元249年爆发了高平陵之变。而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本人可谓不知所措,其手下也多是沽名钓誉之辈,没有匹敌司马懿一方的能力。

最终,曹爽被杀,司马懿家族篡夺了曹魏的大权。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实际上为曹爽留下了一位人才。一定程度上,此人武兼备,将来完全可以对抗司马懿。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曹爽对这位人才弃之不用,甚至还刻意打压,从而让自己在关键时刻无人可用。

当初在曹爽看来,司马懿已经没有任何的危险性,所以也就大胆的离开了皇城。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司马懿竟然是装的,等到司马懿控制皇后之后,其实曹爽手里还是有着非常强悍的实力的。他手里有天子所在,完全可以借用他的名义号令天下诸侯共同去对付司马懿。而且当时魏国的大司农恒范也带着司农印逃出来先去找曹爽。而当时有了大司农的支持,则代表着曹爽可以从天下各处征集粮草。

虽然当时司马懿控制了城中的军队,但是驻扎在城外的中领军,还有洛阳的屯兵都是可以曹爽直接指挥的。单从兵力上来说,可以给司马懿一个压倒之势。而司马懿只是有城中所储存的一些粮草,但曹爽可以调集天下粮草。如此的情况来看,就算将司马懿围困到城中也能活活的将他给逼死。而当时曹爽之所以会投降,简单的分析一下无非也就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1点就是他太相信司马懿了,毕竟他平日里都表现的十分的安分老实。而当时他也承诺,主要是曹爽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而他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仍然可以保证。除了失去了所有的权利,其他方面并不会缺失太多。而且在他看来司马懿并不敢杀了自己。因因为自己曾经虽然打压他,但是从来没有给他介绍过任何的血光之仇。而自己身为皇亲贵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臣子,自然也不敢杀了自己。

第2点就是担心自己的家里人,虽然当时曹爽他们亲兄弟三人都跟着过去了,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小妾还有所挂念。当初他在投降之前,也询问了司马懿自己小妾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后来他得知自己小妾仍然很安好的时候也就放心了。而曹爽虽然明白,如果坚持抵抗的话,那么自己的这个小妾肯定会被杀,所以为了保住家眷的性命,他也就选择了投降。

而第3点就是曹爽对于自己没多大信心。虽然说司马懿年纪大了,但是其精神头还好着呢。而且论带兵打仗的本领上,自己和司马懿毕竟还不在一个档次。而且当年自己带兵讨伐蜀国的时候却吃了大败仗,在军中并没有太多的威慑力。而且司马懿那边有皇后,而且自己早年也得罪的人数众多,到时候很可能会有一些大将军站到司马懿那边。为此天下会势必会处于一种极度混乱的状态上,曹爽自然也不想惹如此大的麻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曹爽太相信司马懿了,他觉得只要是投降过去,魏国还得以安好。而他无非就是没权力,所以他才同意投降了,但是没想到曹魏的天下竟然断了他的手中。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司马懿,曹爽,魏国,高平,事变,曹睿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历经三世,曹睿死前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封为辅政大臣。而后曹爽专权,意图谋害司马懿。司马懿为求自保,找准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司马懿趁曹爽带兵出去打猎之际,带着三千死侍控制了朝局。尽管占领了首都洛阳,却仍然无法拿下曹爽,于是使用计谋欺骗曹爽回城。曹爽胆小无能,不敢放手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为何曹魏老臣都没有支持曹家?不止是因为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曹操,老臣,曹家,三国,汉朝

    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到洛阳城外八十里的高平陵去祭拜自己的父亲曹叡,而曹爽兄弟与其亲信也一同前往。在这些人出城之后,司马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放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并以郭太后的名义关闭了各个城门,同时率领三千死士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退路。与此同时,司马懿让司徒高柔

  • 魏蜀兴势之战,草包将军曹爽对阵蜀汉名将王平,曹魏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爽,曹魏,蜀汉,费祎,魏蜀,陆军,将官,司马懿,兴势之战,草包将军,中国军衔,王平(1907年)

    曹真和曹爽这一对儿父子做过同一件事,就是统率大军伐蜀,不过两次伐蜀都失败了,曹真是略有损失,无功而返,而曹爽则是惨败而归。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身患重病,他知道自己命数将尽,于是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让曹爽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年幼的曹芳。曹爽曹爽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远远不如司马懿,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还是很尊重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坐拥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操,曹睿,诸葛亮

    导语:三国的赢家是司马懿,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懿的寿命太长了,就算是曹操的孙子都没能死在他后面。自曹操开始,曹家人就不让他掌兵权,然而司马懿即使没有兵权,他也同样可以篡权成功。当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手握重兵那又如何,不也乖乖投降了,或许你会说曹爽无能,但历史上的他还是很有本事的,他投降的理由,

  • 曹爽一把好牌在手为何却被自己打烂?只因为他干了这六件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曹爽,司马懿,曹叡,曹魏,曹操,曹丕

    曹爽的父亲曹真是曹操的族子,也是曹操的养子,和曹丕是同一辈,也就是说曹爽是曹家第三代,和魏明帝曹叡同辈。在曹丕和曹叡时代,曹爽谦恭谨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不错,那时也用不着他操心。如果曹魏一切顺利,曹丕曹叡不是死得太早的话,曹爽一辈子估计也就安安稳稳过他美美的小日子。要说曹魏被司马懿钻了空子,原因很多

  • 高平陵之变 曹爽如果没有投降, 而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爽,皇帝,曹魏,曹芳,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如果在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的高平陵之变中,在高平陵陪同皇帝曹芳祭祖的曹爽听从了大司农桓范的建议,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退居许都,号召天下勤王讨伐司马懿,胜算很大。但是,考虑到曹爽的性格问题,以及家眷都在洛阳等因素,再给曹爽一百次机会,他还是大概率选择投降,没办法,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正始十年正月(

  • 邓飏夸夸其谈,成为曹爽党羽,高平陵事变后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曹爽,邓飏,司马懿,党羽,曹叡,秦王

    邓飏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他最后被灭三族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站错了队,他站在曹爽一边,结局也是注定了的。在《魏略》中记载:“邓飏字玄茂,邓禹后也。少得士名于京师。明帝时为尚书郎,除洛阳令,坐事免,拜中郎,又入兼中书郎。初,飏与李胜等为浮华友,及在中书,浮华事发,被斥出,遂不复用。”没想到的是,明帝驾崩后,

  • 司马懿杀掉曹爽,为何郭太后帮了大忙?因为郭太后恨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自衣温琼标标签:司马懿,曹爽,郭太后,曹叡,曹魏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2月5日),曹魏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兄弟三人,一同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此时,蛰伏多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与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京师洛阳突然发动政变,占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关闭城门。随后,司马懿率兵进入永宁宫,找到曹叡的皇后,也就是郭太后,然后借郭太后的名

  • 王平几乎为文盲,但打败魏延、曹爽,为蜀汉政权延寿近二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王平,魏延,曹爽,蜀汉,诸葛亮

    疾风知劲草。有一种人,平时很不起眼,大字不识几个,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大老粗。但在紧要关头,这类人却总能担得起事。而王平就是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人。陈寿就说:“王平忠勇而严整。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

  • 司马懿被夺去兵权,为何还能干掉曹爽?因为他的儿子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兵权,曹魏,汉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史说三国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击败了政敌曹爽,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在此之前的数年,司马懿明明被曹爽夺取了兵权,禁军掌握在曹爽兄弟手中,一直在家休养的司马懿为何还有能力发动政变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不会,因为司马懿有个厉害的儿子!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