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临终前,以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从而共同辅佐太子,也即之后的皇帝曹芳。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互相配合,相处融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走向对立,最终于公元249年爆发了高平陵之变。而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本人可谓不知所措,其手下也多是沽名钓誉之辈,没有匹敌司马懿一方的能力。
最终,曹爽被杀,司马懿家族篡夺了曹魏的大权。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实际上为曹爽留下了一位人才。一定程度上,此人文武兼备,将来完全可以对抗司马懿。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曹爽对这位人才弃之不用,甚至还刻意打压,从而让自己在关键时刻无人可用。
当初在曹爽看来,司马懿已经没有任何的危险性,所以也就大胆的离开了皇城。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司马懿竟然是装的,等到司马懿控制皇后之后,其实曹爽手里还是有着非常强悍的实力的。他手里有天子所在,完全可以借用他的名义号令天下诸侯共同去对付司马懿。而且当时魏国的大司农恒范也带着司农印逃出来先去找曹爽。而当时有了大司农的支持,则代表着曹爽可以从天下各处征集粮草。
虽然当时司马懿控制了城中的军队,但是驻扎在城外的中领军,还有洛阳的屯兵都是可以曹爽直接指挥的。单从兵力上来说,可以给司马懿一个压倒之势。而司马懿只是有城中所储存的一些粮草,但曹爽可以调集天下粮草。如此的情况来看,就算将司马懿围困到城中也能活活的将他给逼死。而当时曹爽之所以会投降,简单的分析一下无非也就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1点就是他太相信司马懿了,毕竟他平日里都表现的十分的安分老实。而当时他也承诺,主要是曹爽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而他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仍然可以保证。除了失去了所有的权利,其他方面并不会缺失太多。而且在他看来司马懿并不敢杀了自己。因因为自己曾经虽然打压他,但是从来没有给他介绍过任何的血光之仇。而自己身为皇亲贵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臣子,自然也不敢杀了自己。
第2点就是担心自己的家里人,虽然当时曹爽他们亲兄弟三人都跟着过去了,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小妾还有所挂念。当初他在投降之前,也询问了司马懿自己小妾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后来他得知自己小妾仍然很安好的时候也就放心了。而曹爽虽然明白,如果坚持抵抗的话,那么自己的这个小妾肯定会被杀,所以为了保住家眷的性命,他也就选择了投降。
而第3点就是曹爽对于自己没多大信心。虽然说司马懿年纪大了,但是其精神头还好着呢。而且论带兵打仗的本领上,自己和司马懿毕竟还不在一个档次。而且当年自己带兵讨伐蜀国的时候却吃了大败仗,在军中并没有太多的威慑力。而且司马懿那边有皇后,而且自己早年也得罪的人数众多,到时候很可能会有一些大将军站到司马懿那边。为此天下会势必会处于一种极度混乱的状态上,曹爽自然也不想惹如此大的麻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曹爽太相信司马懿了,他觉得只要是投降过去,魏国还得以安好。而他无非就是没权力,所以他才同意投降了,但是没想到曹魏的天下竟然断了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