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夺权时,曹爽依然握有兵权,他为何选择投降?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依然握有兵权,他为何选择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3/12/10 2:51:46

司马懿出身河东名门望族,父亲司马防做过司隶校尉,任期内推荐曹操入仕。曹操掌权后投桃报李,提拔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入仕。曹操听说司马懿的能力高于司马朗,特意招募司马懿到丞相府任职,但司马懿不想帮曹操做事,故意装病拒绝。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赢袁绍成为了天下最强的诸侯,班师回朝后再次征辟司马懿,司马懿不敢得罪曹操只能乖乖赴任。

司马懿虽然有野心,但在曹操时代始终夹着尾巴做人。到了曹丕时代,因为从龙有功再加上曹丕需要士族的支持,司马懿因为能力和出身得以平步青云,长期任职曹魏尚书令,到了曹叡时代更是成为辅政大臣以及军团统帅。后曹叡时代司马懿的影响力、能力已经超过曹氏皇族,发动政变后轻易夺走统治权,曹爽等人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司马懿是门阀士族的代表

汉魏晋时期实际上是皇帝和门阀士族共治天下的时代,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子,是帝国的最高掌权者,但朝廷官员几乎都是世家子弟出身,不然就是和门阀士族有利益联系。当这个皇帝是一位明君,那门阀士族就会支持皇帝,当这个皇帝很平庸甚至昏庸,那官员和门阀士族就会对皇帝阳奉阴违,主要以各自背后的利益为导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灵帝,因为是被挑选上位,再加上自己能力平平,上任后只知道享乐,放任宦官和大臣们争权夺利,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汉灵帝的表现让门阀士族寒心,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联盟甚至想过推举同样有汉室血脉的"老好人"刘虞上位。尽管后来汉献帝成功继位,但东汉皇室已经失去了民心,天下进入了门阀、诸侯争雄的时代,其中就以"四世三公"的袁绍实力最大。

曹操本身能力很强,掌权几十年成功以自己的威望帮东汉皇室压制士族一段时间,但曹丕继任魏王后为了称帝,再次和门阀士族做交易,许诺上位后和门阀士族一起共治天下,由此得到支持顺利代汉自立。曹叡上位后继续延续曹丕的政策,但因为自身能力、威望不足,再加上诸葛亮在汉中地区兴风作浪,和曹氏一条心的曹真、张郃等大将压制不了诸葛亮,曹叡无奈只能用司马懿来制衡诸葛亮,司马懿忠于从一个文官变成手握重兵的统帅,标志着门阀士族的地位再一次提升。

司马懿的表现非常抢眼,成功把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班师回朝后又以弱示人,解除自己的武装打消曹叡的顾虑,虽然暂时失去了兵权,但保住了名气也保住了士族联盟的地位,士族的威望和影响力实质性已经超越曹魏皇族。所以可以看见司马懿政变当天尽管只有3000手无寸铁的死士,但洛阳城内的士族没人吭声,忠于皇室的人也没有支援,司马懿轻易夺取武库、掌控皇宫。

曹爽军事能力太弱

曹爽接到消息后非常气愤,冷静下来后非常惊恐,因为曹爽很明白自己实力比不过司马懿。曹爽虽然贵为大将军,但实际上是因为他的父亲曹真。曹真是曹操的养子对曹氏忠贞不贰,很大一段时间掌控曹魏军事大权。曹真死后曹爽继位,但曹爽更多像一个普通的武将,一直作者中护军一类保护皇宫的职务。

曹爽上位后曾经彰显自己的武力,3次指挥10万大军攻打汉中。第一次从宛城出兵,经上庸攻打汉中东部的要塞,但被魏延死死消耗在要塞外,丢了1万多具尸体后战败回朝。第二次从关中地区正面攻打汉中,魏延在阳平关和曹真正面决战,用非常严密的阵型配合击败才曹爽。第三次同样出关中出兵,魏延使用围点打援策略假装攻打阆中地区,曹爽闻讯果断带兵支援阆中,在路上被魏延伏击,又一次战败回朝。自此,曹爽终于发现自己军事能力太差,再也不敢独自领军。

反观司马懿戎马一生,关羽北伐时期曹操一度要迁都躲避关羽锋芒,司马懿利用东吴和关羽之间的矛盾,教唆东吴偷袭荆州,不费吹灰之力斩杀关羽解了危局。诸葛亮天纵英才打得曹魏名将没脾气,碰上司马懿后无计可施,只能被耗死。孟达起兵叛乱,司马懿日结行军八百里斩首孟达。可以说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在曹爽那个时代近乎无敌,曹爽拿什么反抗司马懿?

司马懿承诺不清算曹爽

最后就是司马懿借太后的名义对曹爽承诺,只要投降后只解除兵权,以前该有的社会地位、荣华富贵保持不变。曹爽不知道这是司马懿的诱敌之策,单纯理解为自己之前一直压制司马懿,现在司马懿做了点反抗。反正司马懿年事已高活不了几年,自己正当壮年稍微隐居幕后几年没关系,等司马懿死后再出山依旧还是他的天下。

曹爽本身没什么本事而且还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司马懿这份承诺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恩惠,想都没想就带着皇帝投降了。但接下来的局面和他想的出入太大,司马懿把他软禁在府上几个月,逼迫曹爽的党羽相互揭穿、投降后将他们夷三族,上万人受牵连被斩杀。

小结

曹爽其实很天真,政治斗争本来就很残酷,自己压制司马懿多年,换个正常人都有怨气,更何况能力超群的司马懿呢。况且他有皇帝在手上,自己又是曹魏的大将军,有权调动天下兵马,完全可以按照幕僚的建议带皇帝到许昌建立朝廷,随后号召各地将领领兵勤王诛杀司马懿。但曹爽没有这么做,甚至听信司马懿所谓的承诺以至于被杀。

曹操时代的曹魏集团多么辉煌,司马懿连造反的心思都不敢有,生怕被曹操发现。曹丕时代的曹氏集团也很强大,司马懿老老实实待着不敢动。但到了他这一代却如此无能,甚至都没人站出来帮他说话!要是曹操知道,会不会气得把棺材板掀起来呢。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两次装病:一次骗了曹爽,另一次却被曹操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诸葛亮,曹丕,汉朝,东汉,曹操麾下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当然,对于大将军曹爽来说,非常忌惮司马懿这位老臣,虽然司马懿之前称病,逐渐不理朝政,可是曹爽担心司马懿在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

  • 司马懿兵变之时,曹爽手里有多少实力?为何他最后要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爽,魏国,曹叡,曹魏,汉朝,司马懿,魏明帝,史说三国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临终前,以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从而共同辅佐太子,也即之后的皇帝曹芳。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互相配合,相处融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走向对立,最终于公元249年爆发了高平陵之变。而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本人可谓不知所措,

  •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司马懿,曹爽,魏国,高平,事变,曹睿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历经三世,曹睿死前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封为辅政大臣。而后曹爽专权,意图谋害司马懿。司马懿为求自保,找准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司马懿趁曹爽带兵出去打猎之际,带着三千死侍控制了朝局。尽管占领了首都洛阳,却仍然无法拿下曹爽,于是使用计谋欺骗曹爽回城。曹爽胆小无能,不敢放手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为何曹魏老臣都没有支持曹家?不止是因为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曹操,老臣,曹家,三国,汉朝

    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到洛阳城外八十里的高平陵去祭拜自己的父亲曹叡,而曹爽兄弟与其亲信也一同前往。在这些人出城之后,司马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放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并以郭太后的名义关闭了各个城门,同时率领三千死士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退路。与此同时,司马懿让司徒高柔

  • 魏蜀兴势之战,草包将军曹爽对阵蜀汉名将王平,曹魏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爽,曹魏,蜀汉,费祎,魏蜀,陆军,将官,司马懿,兴势之战,草包将军,中国军衔,王平(1907年)

    曹真和曹爽这一对儿父子做过同一件事,就是统率大军伐蜀,不过两次伐蜀都失败了,曹真是略有损失,无功而返,而曹爽则是惨败而归。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身患重病,他知道自己命数将尽,于是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让曹爽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年幼的曹芳。曹爽曹爽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远远不如司马懿,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还是很尊重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坐拥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操,曹睿,诸葛亮

    导语:三国的赢家是司马懿,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懿的寿命太长了,就算是曹操的孙子都没能死在他后面。自曹操开始,曹家人就不让他掌兵权,然而司马懿即使没有兵权,他也同样可以篡权成功。当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手握重兵那又如何,不也乖乖投降了,或许你会说曹爽无能,但历史上的他还是很有本事的,他投降的理由,

  • 曹爽一把好牌在手为何却被自己打烂?只因为他干了这六件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曹爽,司马懿,曹叡,曹魏,曹操,曹丕

    曹爽的父亲曹真是曹操的族子,也是曹操的养子,和曹丕是同一辈,也就是说曹爽是曹家第三代,和魏明帝曹叡同辈。在曹丕和曹叡时代,曹爽谦恭谨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不错,那时也用不着他操心。如果曹魏一切顺利,曹丕曹叡不是死得太早的话,曹爽一辈子估计也就安安稳稳过他美美的小日子。要说曹魏被司马懿钻了空子,原因很多

  • 高平陵之变 曹爽如果没有投降, 而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爽,皇帝,曹魏,曹芳,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如果在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的高平陵之变中,在高平陵陪同皇帝曹芳祭祖的曹爽听从了大司农桓范的建议,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退居许都,号召天下勤王讨伐司马懿,胜算很大。但是,考虑到曹爽的性格问题,以及家眷都在洛阳等因素,再给曹爽一百次机会,他还是大概率选择投降,没办法,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正始十年正月(

  • 邓飏夸夸其谈,成为曹爽党羽,高平陵事变后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曹爽,邓飏,司马懿,党羽,曹叡,秦王

    邓飏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他最后被灭三族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站错了队,他站在曹爽一边,结局也是注定了的。在《魏略》中记载:“邓飏字玄茂,邓禹后也。少得士名于京师。明帝时为尚书郎,除洛阳令,坐事免,拜中郎,又入兼中书郎。初,飏与李胜等为浮华友,及在中书,浮华事发,被斥出,遂不复用。”没想到的是,明帝驾崩后,

  • 司马懿杀掉曹爽,为何郭太后帮了大忙?因为郭太后恨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自衣温琼标标签:司马懿,曹爽,郭太后,曹叡,曹魏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2月5日),曹魏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兄弟三人,一同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此时,蛰伏多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与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京师洛阳突然发动政变,占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关闭城门。随后,司马懿率兵进入永宁宫,找到曹叡的皇后,也就是郭太后,然后借郭太后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