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淮南三叛,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为何不联手,共同对付司马氏?

淮南三叛,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为何不联手,共同对付司马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画个圈圈吧 访问量:173 更新时间:2024/1/24 15:43:16

每每看《三国演义》,许多人对司马氏父子三人有一种“敌意”,他们采用卑鄙的手段,通过谎言、屠杀、安抚的方式,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等人,夺得曹魏朝政大权。司马氏剪除曹魏宗亲势力后,开始擅权,导致人心不稳,在后续的数年里,曹魏相继发生了三次叛乱,史称“淮南三叛”。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三叛的三位主谋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都是手握兵权的一方大员,叛乱的目的是推翻司马氏,为何三人不能联手?集中力量,共同对付司马氏呢?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之所以各自为战,主要是让他们起兵反叛的原因不同,三人也并非在同一时期起兵反对司马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虽然打着“忠曹”的旗号,但各自目的不同。

因废立之事反叛的王凌

王凌家族显赫,来自太原王氏,汉朝王司徒王允的侄子。司马懿掌权期间,除了河南颍川氏族外,太原王氏也跻身一流氏族之列。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开始专权,王凌开始不满,他开始与令狐愚密谋废除曹芳,拥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继位。

《王凌传》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

曹彪是曹操的儿子,正值壮年,曹芳已经是司马氏手中的傀儡皇帝,曹魏政权从他手中丧失了出去。

王凌长期担任扬州军政的假节都督,掌握扬州兵马,让他手中有一定的资本反对司马氏。司马懿诛杀曹爽后半年,令狐愚曾两次派人秘密联系曹彪,讲明王凌之意。

打乱王凌起兵计划的是令狐愚联系曹彪后不久病逝了,期间,王凌曾以出兵打东吴为理由,集结了部队。

让王凌没有想到的是,令狐愚病逝后,接替他的兖州刺史黄华出卖了他,将王凌起兵拥立曹彪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懿。

司马懿面对这种突发情况非常有经验,手段毒辣,立即起兵南下,那边王凌刚举事就已泄密,完全占据了下风。

两军在颍水之滨摆开阵势,司马懿兵多将多,王凌未战先怯,他深知司马懿并非泛泛之辈,能力远在自己之上。

最终,王凌选择向司马懿投降,据《宣帝传》记载:

凌计无所出,乃迎于武丘,面缚水次,曰 :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

司马懿软硬皆施,安抚王凌,将他押解前往京城。途中,王凌自知自己必死无疑,走到项城,喝了毒酒便身亡了。

事实上,王凌的主动投降,并没有换来自己对曹魏政权的忠诚,在绝望中,他大喊:“卿负我!”司马懿也是老谋深算,直接回击王凌:“我宁负卿,不负国家!”回答得相当干脆。

司马懿所说的“国家”,指的是曹芳,将他攥在手心,理所当然能够证明自己才是“忠臣”。

王凌起兵之时已经八十岁了,老年身败名裂,落得个被灭三族的下场。司马懿兵不血刃,剪除了对他威胁最大的王凌,手段之高,无出其右。

王凌起兵失败后,楚王曹彪被赐死,司马氏对曹魏宗亲来了一场清洗,夺取了他们手中的权力。

王凌起兵三年后,司马懿之子司马氏废掉了曹芳,独揽朝纲,引起了毌丘俭的不满。

心存不安起兵反叛的毌丘俭

毌丘俭是曹魏重臣,家世显赫,其父是乡侯。魏明帝曹睿继位后,非常赏识毌丘俭,屡屡委任其要职。

曹睿死后,毌丘俭在朝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东兴之战后,更是加封了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毌丘俭起事前,他的同伙文钦是曹爽一党,二人关系交好,不满司马师废曹芳之事。

司马师废掉曹芳前,洛阳发生了一起针对他的政变,夏侯玄、李丰、张缉等人密谋,欲杀司马师,以夏侯玄辅政。

夏侯玄等人针对司马师的行动因提前暴露未能成功,事后,司马师剿灭了以夏侯玄为首之人的三族。

毌丘俭与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匪浅,这是毌丘俭起兵的一个主要原因。

毌丘俭与文钦一起,以寿春为根据,复制了此前王凌的进军路线。司马师部署也很到位,发三路大军,在项城击败了毌丘俭。

两军交战,毌丘俭兵微将寡,身边只有文钦支持自己,因而大败而归。见大势已去,毌丘俭逃往淮南,在路上被杀。

文钦在魏国无路可安身,只能逃往东吴,司马师快速平定了毌丘俭的叛乱。

司马氏主政曹魏政权后,毌丘俭是他们拉拢的对象,因此没有动他。

随着司马懿逝世后,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废除曹芳,让这位内心对曹魏有感情的毌丘俭下定了反司马氏的决心。

起兵以求自保的诸葛诞

诸葛诞是诸葛丰的后人,徐州琅琊人,与蜀国的诸葛亮,东吴的诸葛瑾是同族兄弟。诸葛诞出仕较晚,曹操曾经屠杀过徐州,徐州人恨曹,再加上臧霸管理青徐之地,以武治之,徐州士人得不到发展。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他收回了臧霸的权力,徐州士人才有所发展,入朝当官了。

曹丕在世时,诸葛诞颇受重用,当过尚书,与夏侯玄等人关系交好。

魏明帝曹睿觉得夏侯玄、诸葛诞是沽名钓誉之人,在位期间,免了他们的官职。曹芳继位后,曹爽任用了夏侯玄,诸葛诞也跟着官复原职,加封为担任扬州刺史。

司马懿平定王凌,司马师灭毌丘俭时,诸葛诞是平叛的主要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封为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

毌丘俭起兵被消灭仅两年,诸葛诞也冒着被灭族的危险,与司马昭以命相搏,这是为何呢?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诞起兵主要有两点:

一是毌丘俭、王凌被灭族后,诸葛诞非常不安,暗地里收买人心,后养死士。

二是司马昭欲拿掉诸葛诞的兵权,让他前往朝廷当个无权司空。

两点理由有一定的道理

司马氏在排除异己方面做得相当老辣,王凌、毌丘俭被灭后,手握大权的诸葛诞成了司马昭心中唯一的一根刺了,他必须拔掉。

一旦诸葛诞离开扬州,交了兵权,去朝廷当个无权司空,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司马昭下旨让诸葛诞当司空时,诸葛诞立即起兵,召集淮南旧部,囤积粮食。

司马昭率部亲征,诸葛诞因寿春粮草枯竭,在突围途中被大将胡奋斩落马下,夷灭三族。

淮南三叛,司马懿灭了王凌,司马师灭了毌丘俭、司马昭灭了诸葛诞。

淮南三叛结束后,司马氏基本消除了曹魏政权反对他的势力,为后来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国奠定了一个基础。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为何不联手?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人都在淮南地区叛乱,三人反的对象都是司马氏,为何就不能联手,一起推翻司马氏呢?

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一点,王凌、毌丘俭、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氏的目的不同。

毌丘俭与诸葛诞和王凌不同,他反司马氏主要是司马师专权,杀害夏侯玄、李丰等曹魏忠臣。

毌丘俭心存魏室,深受曹睿的信任与提拔,二人关系匪浅。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时,毌丘俭愿起兵以死报国报恩。

私人恩怨方面,毌丘俭与司马氏并无利益矛盾,司马氏也多次拉拢毌丘俭,二者因立场阵营不同而刀兵相见。

诸葛诞是一个贪恋权位之人,他对曹魏并无感情,自己能得到赏识与重用,一方面靠战功,一方面也是受到司马氏的赏识。

王凌、毌丘俭起兵,诸葛诞都参与了平叛,他更看重自己的地位,无论对曹魏还是司马氏,只要给出价钱,就为谁效力。

司马昭容不下诸葛诞在淮南搞半独立,拥有自己的亲信死士,欲剥夺他的兵权。诸葛诞害怕自己也落得个王凌、毌丘俭的下场,这才决定反司马氏。

要知道,毌丘俭起兵时,还特意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卫东吴入侵,失败后也没有像文钦一样逃往东吴。

至于王凌,他目的不纯,打算废掉曹芳立曹彪当傀儡皇帝,学司马懿、曹操当权臣,野心极大。

因此,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三人发动的淮南三叛,各自目的不同,不可能走到一起。王凌野心大,相当权臣;毌丘俭保曹魏政权,想当忠臣;诸葛诞贪恋权位,为求自保。

更多文章

  • 毌丘俭为什么会反叛曹魏?-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魏,曹睿,曹丕,邓艾,毌丘俭,司马师,司马懿,诸葛诞,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毌丘俭是曹魏的著名将领,之前我们也在平定公孙渊,平定高句丽等文章中读到过毌丘俭的事迹。而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曹魏另外一名大将文钦起兵反司马师,这就是著名的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叛。毌丘俭为什么会和文钦联合起兵反叛司马师呢?最终反叛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01—《资

  • 为什么说三国时期是将星打架?大家听说过毌丘俭吗?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毌丘俭,曹魏,高句丽,魏军,幽州

    毌丘仲恭,贞忠亮直,缱绻旧主,效忠魏室,毅然起兵,与司马氏抗,至赤其家族以殉。其在后世亦文山正学之流,其人格有足为百世钦者,不徒此役之丰功伟烈足以遗荣于后世已也。万叠深嶂,一掌残珉,天之所以彰潜德、慰贞魂者,固有在欤!若论将星最为云集的时代,三国就算不能排第一,也绝对在前三之列,提起三国将星,我们可

  •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正史中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

    蜀汉的猛将最多,前期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廖化、关平、刘封等人。三国后期,人才匮乏,偏僻的蜀汉更加匮乏,缺少文官,连武将也不多。其中有五个人,号称三国后期小五虎,他们分别是谁呢?他们在正史上结局如何?分析如下。第五:张嶷张嶷,益州人,曾携带着县长夫

  • 蜀汉后期隐藏大佬:让姜维和廖化都成为他手中棋子的牛人陈袛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姜维,廖化,费祎,蜀汉,刘禅,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8)陈袛能够上位,是大将军费祎推荐的;但陈袛能够真正掌权,是费祎的意外死亡导致的。费祎是一个好人,他的死是一场悲剧。费祎是死在刺客手里的,这种死法在三国时代比较多。比如,孙策作为江东孙氏的实际奠基人,他就是被仇家的门客在打猎时刺杀的。但费祎的死法又有不同,费祎是在元旦宴

  • 关羽败走麦城,除了廖化还有一人成功突围,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关羽,廖化,刘备,突围,罗贯中,三国演义

    正史中,关于王甫的记载其实并不多,而且他究竟是不是从麦城突围而出的,其实也并不是非常清楚,不过他最终的结局确实是战死于夷陵战场。其实这也算不上是很悲惨,毕竟是为国尽忠嘛。事实上,从正史上来看,王甫只是个一般般的人物,他之所以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出名,其实还是得感谢罗贯中先生。正史中的王甫王甫是三国时期

  • 关羽走麦城时,为啥杀出重围的是廖化而不是而关公呢?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关羽,廖化,刘备,孙权,曹操,刘封,曹仁,麦城,关公,汉朝,三国

    《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电视剧翻拍了一遍又一遍,不管是央视旧版还是新版的三国,每每看到关羽关二哥败走麦城时,眼泪总是不听使唤。关羽败走麦城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在怀念这位武圣之外,对于当时的战况也是疑点多多。失败的原因也让后世研究颇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代武圣关羽败走麦城之

  • 姜维军事才能如何,老将廖化六个字总结,字字扎心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廖化,姜维,诸葛亮,魏国,钟会,邓艾

    三国史上的姜维,原本是魏国基层官员,诸葛亮北伐时遭到上司遗弃,封闭城门不让姜维进去,姜维迫不得已之下投降了诸葛亮。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魏国基层官员,数十年之后,却成为叱咤魏蜀的名将,蜀国的顶梁柱、定海神针。然而,魏国钟会邓艾伐蜀之后,仅仅四个月,就灭亡了蜀国,这就不免让人怀疑:掌握蜀国10万大军的姜

  • 蜀汉的五位“车骑将军”:位高权重,张飞、廖化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阔儿看世界标签:张飞,廖化,蜀汉,夏侯霸,姜维,刘备

    东汉时期,武将的官职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其中,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到了三国时期,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依然是魏蜀吴三国的顶级武将官职。就蜀汉来说,刘备建立蜀汉时,因为关羽已经去

  • 司马懿离世后,姜维怎么还是打不过曹军?看看廖化如何说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司马懿,姜维,廖化,诸葛亮,蜀汉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三国演义》姜维,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少见的“全能型”人物。他博览群书、精通兵法,能文善武。诸葛亮曾连中三计,一步步落入陷阱,沦为姜维的手下败将;骁勇善战的赵云也被他的气势所摄,连连叹服。可谓“文能败诸葛,武能退赵云。”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厉害人物,在司马

  • 被困麦城时,为何廖化能成功突围而关羽不行,他却可以轻易逃脱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关羽,廖化,麦城,关平,吕蒙,突围,吴军,三国,汉朝

    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俘身亡,令大家十分伤心。我们不谈关羽为何兵败,只看看以当时关羽的情况,怎么样才能从麦城逃走。听说荆州被偷袭后,关羽其实是并没有打算逃的,他是准备撤军回去,重新夺取荆州的。只不过当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的消息传来后,关羽知道大势已去,才不得不率军撤离。然而此时,他已经是慢了一步了,吴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