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睿为什么要第二次征伐公孙渊?为什么会启用毌丘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曹睿为什么要第二次征伐公孙渊?为什么会启用毌丘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3/12/17 3:18:48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读过辽东郡的公孙渊事实上将辽东精英成为了独立王国,虽然名义上向曹魏称臣,但却跟东吴眉来眼去。但最终又摄于曹魏的压力,杀掉了东吴使臣,以向曹魏表示臣服。

曹睿却不听从卫臻的劝告,动了全面讨伐公孙渊的行为,并任命了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全权负责讨伐辽东。

为什么曹睿要执意讨伐辽东?为什么曹魏要启用一介文臣毌丘俭为讨伐辽东的负责人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毌丘俭攻打公孙渊应该是曹魏第二次北伐了。第一次北伐辽东是曹睿派田豫和幽州刺史王雄攻打公孙渊,但没有成功,但田豫却埋伏在了成山,干掉了孙权的船队,也算是收获。在文章争霸中,我们聊过第一次攻打公孙渊的历史。

为什么曹睿在五年之后又要执意讨伐公孙渊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五年的一些变化谈起。

第一次曹睿讨伐公孙渊是公孙渊名义上向曹魏称臣,但实际上形成了独立王国,而且和东吴暗通有无,对曹睿的北方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当时诸葛亮在西部北伐,孙权在南方北伐,曹魏两线作战压力非常大,所以曹睿才要消灭北方的隐患,就跟诸葛亮要北伐要先南征是一个道理,如果诸葛亮和孙权同时在西部和南部同时向曹魏开战,曹魏的军事部署向西部和南部倾斜的时候,公孙渊的不多的军队就可能直接杀进中原。具体场景可以参考当年日军侵华,东边是淞沪战场,而北方就是平津战场,对我们抗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个道理。而且要知道当时北方还有一个鲜卑轲比能跟诸葛亮暗中相通,配合诸葛亮的北伐在北方作乱,所以曹睿认识到不消除北方隐患,曹魏始终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

但对公孙渊作战的失败,也让曹睿认识到单凭幽州的军队想要打败公孙渊还是有难度的。而这时公孙渊打胜了之后内心膨胀,竟然想成为中原第四级,于是去向孙权称臣,来向曹睿施压,给了曹睿不小的压力。

但公元223年,鲜卑的轲比能引诱步度根部落叛变,荆州刺史毕轨出兵失败,苏尚、董弼战死,步度根部落与泄归泥部落全部叛变出塞。这时曹睿不得不把精力放在了全力对付鲜卑人身上,派遣骁骑将军秦郎率中军前往征讨,打败了轲比能,步度根被轲比能所杀,泄归泥率领部众归降。

曹睿打败鲜卑部落,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消除了北方鲜卑对中原的威胁,要知道当时轲比能和诸葛亮实际上是联盟关系,先消灭轲比能,就能在诸葛亮北伐时,减轻后方压力。而曹睿打败鲜卑人,也是给公孙渊看的,让公孙渊知道曹魏并没有全力去对付他,如果曹魏出全力,公孙渊这点兵是不够看的。

所以才有了鲜卑之战后公孙渊杀掉吴使,再向曹睿称臣,而曹睿为了稳住公孙渊,封公孙渊为大司马。

曹睿这时稳住公孙渊是对的,因为隔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就开始了第五次北伐,而同时孙权也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向曹魏发动进攻,曹魏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压力,所以才有曹睿要求司马懿只要顶住诸葛亮,不与诸葛亮决战就是胜利的战略。

而最终验证了曹睿的正确,司马懿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僵持,最终耗死了诸葛亮,蜀汉只能撤军,而东吴在合肥新城战役失败更是提早的结束了北伐。这时天平进一步向曹魏倾斜了。

转过年来公元235年,这次是幽州刺史王雄不按常理出牌了,应该是使用了间谍,搞了领导人的定点清除,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鲜卑失去了对曹魏的威胁。

而这时曹睿真正想彻底解决公孙渊了。

所以为什么曹睿要坚持讨伐公孙渊,就是因为蜀汉诸葛亮死了,短期内不会对曹魏构成压力,孙权新败,短期内也不会主动向曹魏发起大规模进攻。而鲜卑首领死后,短时间内也不会对曹魏构成威胁,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窗口期,曹魏对公孙渊动手,各方都不会出兵配合,有利于曹魏彻底解决北方的后患。

而另外一个有利的因素就是公孙渊杀掉了孙权的重臣,彻底得罪了东吴,所以东吴只会旁观,根本不会配合公孙渊对曹魏构成威胁,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个时间确实是收复辽东的最佳时机。所以树立了时间线和脉络后,我们会发现曹睿这个人真的很有战略头脑和眼光。

接着我们探讨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曹睿要启用一个文人毌丘俭来统帅大军讨伐辽东呢?

这里不得不重点来讲一讲毌丘俭,因为这个人在曹魏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毌丘俭是什么背景呢?

首先毌丘俭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其父亲是曹魏将作大匠毌丘兴。毌丘兴曾经当过武威太守,也是省部级领导了,后来当将作大匠,也相当于建设部部长了(当然只管皇室建设)。所以毌丘俭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高。后来毌丘俭被曹丕选拔为曹睿的文学掾。那时曹睿可就是太子的身份了,如果不清楚文学掾的重要性,只需要知道当年曹操选了司马懿为曹丕的文学掾,可见曹丕对毌丘俭的重视。

而教太子读书,也让毌丘俭和曹睿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关系,所以说在曹睿想要讨辽东时,尤其是第一次讨伐失败后,谁让曹睿更信任就不言而喻了。

而另外一方面,毌丘俭不仅在曹魏时期在文学领域有极高的成就(曾与雍丘王曹植一同为汉朝名器铜仙承露盘题文刻字),同时曹睿为了历练毌丘俭,当时让毌丘俭外放地方大员,到了荆州担任刺史,在于东吴对抗的前线,毌丘俭也获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所以这个时候曹睿想要征伐公孙渊,当然会想到了毌丘俭。当然曹睿征伐公孙渊,朝堂里反对的声音肯定不少,包括卫臻等人都上书反对,而毌丘俭上书要求征讨公孙渊,其上书其实就是曹睿心里所想,要趁蜀汉和东吴都没有动作的时候,先把北边的后患解决掉,这时非常要紧的事情。

最终曹睿任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统帅在北京附近的边防部队加上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武装,屯兵辽东南界,而曹睿这时假意征召公孙渊进京,公孙渊肯定不敢奉诏,于是公孙渊彻底和曹魏决裂,自立为燕王,开始积极备战。

但在毌丘俭组织下的第二次北伐,却因为辽东地区天降大雨,辽河大涨,非常不利于进攻方,所以第二次征辽还是以失败告终,但这次失败也探出了公孙渊的底,当曹魏军队撤回幽州,也意味着曹魏真正要剿灭公孙渊的时间在一步步逼近。

从这段历史来看,如果我们复盘,在当时曹睿对于时局的分析和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没有征辽也就没有后来的灭蜀汉和灭东吴。所以曹睿作为一个帝王,还是具备很好的战略眼光以及行动能力的。而反观当时曹魏内部的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反而大部分是反战,畏战,其实不过是以爱护百姓的借口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罢了。而这种表现从古到今从来没有改变,包括抗战时,日本人都兵临城下了,胡大博士还在劝蒋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们不清楚的是,和平不是谈出来的,也不是让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只有不畏战,不惧战,才能让敌人放弃欺负你的想法,放弃以武力占你便宜的想法。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如此。而反观中国历史上,一味的媾和的政权都死过若干轮了,元灭宋时成都城内140多万的尸骸,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累累白骨,死亡的大多都是百姓。

标签: 曹睿毌丘俭公孙渊曹魏东吴孙权

更多文章

  • 淮南三叛,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为何不联手,共同对付司马氏?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诸葛诞,毌丘俭,王凌,司马氏,曹魏,司马懿

    每每看《三国演义》,许多人对司马氏父子三人有一种“敌意”,他们采用卑鄙的手段,通过谎言、屠杀、安抚的方式,窃取了曹魏的江山。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等人,夺得曹魏朝政大权。司马氏剪除曹魏宗亲势力后,开始擅权,导致人心不稳,在后续的数年里,曹魏相继发生了三次叛乱,史称“淮南三叛”。

  • 毌丘俭为什么会反叛曹魏?-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魏,曹睿,曹丕,邓艾,毌丘俭,司马师,司马懿,诸葛诞,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毌丘俭是曹魏的著名将领,之前我们也在平定公孙渊,平定高句丽等文章中读到过毌丘俭的事迹。而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曹魏另外一名大将文钦起兵反司马师,这就是著名的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叛。毌丘俭为什么会和文钦联合起兵反叛司马师呢?最终反叛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01—《资

  • 为什么说三国时期是将星打架?大家听说过毌丘俭吗?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毌丘俭,曹魏,高句丽,魏军,幽州

    毌丘仲恭,贞忠亮直,缱绻旧主,效忠魏室,毅然起兵,与司马氏抗,至赤其家族以殉。其在后世亦文山正学之流,其人格有足为百世钦者,不徒此役之丰功伟烈足以遗荣于后世已也。万叠深嶂,一掌残珉,天之所以彰潜德、慰贞魂者,固有在欤!若论将星最为云集的时代,三国就算不能排第一,也绝对在前三之列,提起三国将星,我们可

  • 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正史中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王平,张翼,张嶷,廖化,马忠

    蜀汉的猛将最多,前期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廖化、关平、刘封等人。三国后期,人才匮乏,偏僻的蜀汉更加匮乏,缺少文官,连武将也不多。其中有五个人,号称三国后期小五虎,他们分别是谁呢?他们在正史上结局如何?分析如下。第五:张嶷张嶷,益州人,曾携带着县长夫

  • 蜀汉后期隐藏大佬:让姜维和廖化都成为他手中棋子的牛人陈袛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姜维,廖化,费祎,蜀汉,刘禅,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8)陈袛能够上位,是大将军费祎推荐的;但陈袛能够真正掌权,是费祎的意外死亡导致的。费祎是一个好人,他的死是一场悲剧。费祎是死在刺客手里的,这种死法在三国时代比较多。比如,孙策作为江东孙氏的实际奠基人,他就是被仇家的门客在打猎时刺杀的。但费祎的死法又有不同,费祎是在元旦宴

  • 关羽败走麦城,除了廖化还有一人成功突围,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关羽,廖化,刘备,突围,罗贯中,三国演义

    正史中,关于王甫的记载其实并不多,而且他究竟是不是从麦城突围而出的,其实也并不是非常清楚,不过他最终的结局确实是战死于夷陵战场。其实这也算不上是很悲惨,毕竟是为国尽忠嘛。事实上,从正史上来看,王甫只是个一般般的人物,他之所以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出名,其实还是得感谢罗贯中先生。正史中的王甫王甫是三国时期

  • 关羽走麦城时,为啥杀出重围的是廖化而不是而关公呢?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关羽,廖化,刘备,孙权,曹操,刘封,曹仁,麦城,关公,汉朝,三国

    《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电视剧翻拍了一遍又一遍,不管是央视旧版还是新版的三国,每每看到关羽关二哥败走麦城时,眼泪总是不听使唤。关羽败走麦城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在怀念这位武圣之外,对于当时的战况也是疑点多多。失败的原因也让后世研究颇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代武圣关羽败走麦城之

  • 姜维军事才能如何,老将廖化六个字总结,字字扎心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廖化,姜维,诸葛亮,魏国,钟会,邓艾

    三国史上的姜维,原本是魏国基层官员,诸葛亮北伐时遭到上司遗弃,封闭城门不让姜维进去,姜维迫不得已之下投降了诸葛亮。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魏国基层官员,数十年之后,却成为叱咤魏蜀的名将,蜀国的顶梁柱、定海神针。然而,魏国钟会邓艾伐蜀之后,仅仅四个月,就灭亡了蜀国,这就不免让人怀疑:掌握蜀国10万大军的姜

  • 蜀汉的五位“车骑将军”:位高权重,张飞、廖化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阔儿看世界标签:张飞,廖化,蜀汉,夏侯霸,姜维,刘备

    东汉时期,武将的官职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其中,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到了三国时期,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依然是魏蜀吴三国的顶级武将官职。就蜀汉来说,刘备建立蜀汉时,因为关羽已经去

  • 司马懿离世后,姜维怎么还是打不过曹军?看看廖化如何说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司马懿,姜维,廖化,诸葛亮,蜀汉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三国演义》姜维,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少见的“全能型”人物。他博览群书、精通兵法,能文善武。诸葛亮曾连中三计,一步步落入陷阱,沦为姜维的手下败将;骁勇善战的赵云也被他的气势所摄,连连叹服。可谓“文能败诸葛,武能退赵云。”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厉害人物,在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