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开国功臣吴质被赐予恶谥“丑”,曹丕的儿子曹叡为何会默认?

曹魏开国功臣吴质被赐予恶谥“丑”,曹丕的儿子曹叡为何会默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私塾 访问量:2095 更新时间:2024/1/2 19:01:50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建魏。

在曹丕从曹操的儿子们中脱颖而出,成为曹操的继承人,乃至称帝建国的过程中,有四个人功劳最大,分别是司马懿陈群、朱铄、吴质,他们也被称为曹丕的“四友”。

本文就重点聊聊其中的吴质。

聊吴质是因为,这个曹魏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曾担任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后入朝为侍中的高官显贵,在死后却被曹魏朝廷给了一个无比尴尬的谥号,曰“丑”候。

吴质死时是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在位的是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距离曹魏开国也仅仅才十年。

曹叡作为曹丕继承曹操遗产,然后称帝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吴质的功劳?就这么不近人情?

其实,并非曹叡无情,而是他也没有办法。

因为吴质生前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在他死的时候又个个身居高位,当他们集体为吴质想出这么个谥号时,曹叡即使记得吴质的功劳,也只能妥协。

毕竟,不能为了一个死人去让一堆活人难受。

吴质生前,仗着是曹魏开国功臣,以及和曹丕的关系,恃宠而骄,不管是谁,不管是多大的官,背后有多显赫的家族,他都敢指责或羞辱,因此,树敌颇多。

根据《三国志·吴质传》中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中的记载,吴质得罪的人中,有四个人,在吴质死时,在朝廷中有绝对重要的影响力。

其一是董昭,吴质在老家的名声很不好,史载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沈浮。故虽已出官,本国犹不与之士名。”

曹魏建国后,他当了大官,觉得老家人不该这么看待他,想报复,于是跑到跟他是同乡的董昭家中,扬言:“我欲溺乡里耳。”

吓得董昭赶紧服软:“君且止,我年八十,不能老为君溺攒也。”

或许董昭看到吴质正受宠,不跟他计较,可当吴质死后呢?吴质死的那一年,董昭正好升官,还是一个很大官,史载:“太和四年,行司徒事。”

一个三公之一的司徒足够对吴质的谥号有一定的决定权了。

其二是曹真,吴质曾在一次宴会上,同时得罪了两位显贵,曹真和朱硃,《典略》中记载:

酒酣,质欲尽欢。时上将军曹真性肥,中领军硃铄性瘦,质召优,使说肥瘦。真负贵,耻见戏,怒谓质曰:“卿欲以部曲将遇我邪?”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言:“将军必欲使上将军服肥,即自宜为瘦。”真愈恚,拔刀瞋目,言:“俳敢轻脱,吾斩尔。”遂骂坐。质案剑曰:“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铄因起曰:“陛下使吾等来乐卿耳,乃至此邪!”质顾叱之曰:“硃铄,敢坏坐!”诸将军皆还坐。铄性急,愈恚,还拔剑斩地。遂便罢也。

吴质指使优怜笑话曹真和朱硃的身材不说,人家反对,他还要人家闭嘴,实在是很嚣张。

朱硃死于吴质之前,可曹真在吴质死的那一年,可是官居大司马。

而且,曹真的儿子曹爽,在未来可是权倾朝野,他们能给死去的吴质及其后人好脸色看?

其三是陈群,陈群跟吴质并列曹丕“四友”之一,同样是曹魏最大的几位开国功臣之一。

陈群除了官爵大于吴质之外,还代表着当时的世家大族,他是“九品中正制”的提出人,所有的世家大族都要承他的人情,在曹魏朝堂上的影响力非比一般。

但吴质却不把陈群放在眼中,跑去跟曹叡说:“陈群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

陈群在曹叡执政时,是曹丕指定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有开府之权,官至司空、故录尚书事。

吴质死的时候,陈群可还活着,傲娇的吴质活着时,陈群不方便膈应吴质,死后就不好说了。

其四是崔林,吴质“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时,崔林担任幽州刺史,算是吴质的下属。

但崔林很看不起吴质,当吴质“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时,“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

吴质这么傲娇的人,崔林敢不把他放在眼中,当然会报复,于是,在他的操作下,给崔林降了官:“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以至于:“清论多为林怨也”。

崔林不但出自世家大族清河崔氏,重要的是,崔林在吴质死的时候,官爵也升上去了,当时的崔林官至九卿之一的光禄勋,还兼任司隶校尉。

加上清河崔氏有不少人都在朝中为官,他们能不帮着崔林报复死去的吴质?

吴质的秉性就是嚣张跋扈,一生得罪的人太多,仅仅上述四位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在吴质死时,无一不是能影响到朝堂的大人物。

由此看,吴质这位曹魏开国功臣,却被赐予一个恶谥“丑”,也就很正常了,魏明帝曹叡都不会为一个死去的吴质,去反驳有可能是这四位支持的谥号,只会默认。

吴质的儿子当然不服,可胳膊拧不过大腿,上诉了二十多年,等到吴质得罪的人都死光了,包括曹真的儿子曹爽都死了,才上诉成功。

当时是司马懿儿子司马师(吴质有个女儿嫁给了司马师,但后来被黜)掌权,为吴质的谥号翻了案,把“丑”改成了“威”。

这还是因为,吴质得罪的人中,正好没有司马氏,他还帮司马懿说过好话,吴质曾跟曹叡说:“骠骑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司马氏要承吴质的情。

从吴质的案例,再看三国其余名人的谥号,或多或少都跟生前的行为有点关系,礼贤下士的,一般谥号都不错,比较傲娇,喜欢得罪士人的,谥号就很难说了。

比如关羽、张飞这两位蜀汉元老。

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后来的谥号是“壮缪侯”。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死后的谥号是“桓侯”。

他们两位一个是恶谥,一个是美谥,很难说不是因为生前一个看不起士人,一个喜欢礼贤下士而造成的。

再比如曹魏的夏侯渊张郃这两位名将。

同样是兵败身亡,夏侯渊的谥号是“愍侯”,在一定程度上,这都可以算是恶谥,大概是因为他丢了定军山,导致汉中兵败。

可地位比他低的多的张郃,死后的谥号却是“壮候”,是个美谥。

或许只是因为史书中记载,张郃生前:“虽武将而爱乐儒士”,还举荐过同乡的士人为官,跟士大夫们的关系相当不错,即使兵败身亡,大家也都给个面子。

上述范例,虽非绝对,大致也能做个参考,张飞和张郃,都死得很不值,谥号却不错。

毕竟,主导谥号起名和制定的,一定是士人,他们的感官很重要。

至于本文主要讲述的吴质,那是自作孽,没有祸及子孙,估计都是曹魏皇室看在开国功臣的份上在保护,后来的司马氏又要承情。

否则,以吴质生前干过的事,他的子孙的下场真不好说。

参考文献:《三国志》

备注:本文所选用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 吴质曹丕曹叡曹魏陈群诗人

更多文章

  • 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费祎,蒋琬,姜维,诸葛亮,邓艾

    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原文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

  • 费祎被曹魏降人刺杀,姜维马上出兵攻魏,不久后打出胜仗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曹魏,姜维,费祎,蜀汉,司马师,司马懿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的北伐事业陷入比较消沉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蒋琬、费祎两代执政者。蒋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费祎是个鸽派,希望蜀汉保存实力、休养生息,而不愿意对曹魏用兵。对此姜维也是毫无办法。而等到费祎遇刺之后,姜维马上就出兵攻魏,第二次就取得了一场胜仗。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费祎被刺之谜费祎被刺

  • 对北伐坚决采取反战态度的费祎,却取得对曹魏战争的大胜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费祎,蜀汉,曹魏,蒋琬,姜维,曹爽

    蜀汉的立国之本是对曹魏进行北伐,成功之后还于旧都,再次延续汉朝。但是这个目标毕竟很困难,所以蜀汉内部也有很多反战派,越到蜀汉后期反战派的力量越强,对姜维造成很大的威胁。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个蜀汉的反战派——费祎,他坚持遏制姜维北伐,却取得对曹魏的大胜。反战派费祎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叫做''蜀汉四相'',包

  • 血色的筵席,为何蜀国的重臣费祎,会在岁首宴会之上遭遇不测?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费祎,蜀国,蒋琬,魏国,孙权,诸葛亮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隔肚皮,我们永远也无法猜透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不要有一些加害别人的想法,与此同时也不能失去对他人的防备之心。蜀国重臣费祎,官至大将军之职,是朝堂真正的执政者,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实权人物,就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对他人没有防备之

  • 蜀汉第一奸臣:费祎破格提拔,权势超过姜维,掌权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姜维,费祎,蜀汉,董允,蒋琬,奸臣,三国,诸葛亮

    说起蜀汉的奸臣,人们往往想到黄皓,然而他是个宦官,如果按照后世史书的编纂体例,他应该被列入《宦者传》,就像北宋的童贯那样。奸臣通常指的是那些掌握大权且作恶多端、祸乱朝政的大臣,比如宋朝的蔡京、秦桧这样的人。其实,蜀汉也有这样的奸臣,那么这位蜀汉的第一奸臣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陈祗,字奉宗,是汝南平舆人

  • 蜀国大臣费祎,为什么不赞成姜维北伐中原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费祎,姜维,蜀国,曹魏,蜀汉,蒋琬,三国

    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诸葛亮的继任人选。对此,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你所要问的事蒋琬最适合。”李福连忙说:“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由此,非常明显的是,

  •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蜀汉四相”之一的费祎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费祎,蜀汉,诸葛亮,孙权,董允,曹魏

    费祎,蜀汉名相,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足见费祎的能力与地位。东晋史学家裴松之言:“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在裴松之看来,若费祎在,则蜀汉不亡。费祎真的有那么强吗?他对蜀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依史而言,费祎在,则蜀汉确实是不会亡国的。作为一

  • “汉寿屯中醉里棋”,蜀汉的悲观主义政治家——费祎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费祎,蒋琬,蜀汉,董允,诸葛亮,姜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虽然蜀汉只有一位丞相,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但人们还是将诸葛亮和其继任者蒋琬、费祎、董允并称为“蜀之四相”。虽然合称为“四相”,但在诸葛亮的光芒下,其

  • 刺杀费祎的魏降人郭修,到底是不是姜维的死士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姜维,费祎,蒋琬,诸葛亮,蜀汉,刘备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导语三国时期,时局扰乱,群雄并起,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这其中的蜀汉就是刘备创建的,历经二帝统治,历时四十三年,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刘备集团在巅峰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跨有荆、益”,但是在经历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大败之后,

  • 三国第一刺杀大案:姜维费祎的恩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若希生活标签:姜维,费祎,蜀汉,蒋琬,丞相,魏国,诸葛亮,曹操手下,三国第一刺杀大

    既然是说三国时候的事情,在进入正题之前不妨先和大家回顾一下诸位葛丞相的《出师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蜀汉政权的不少文臣武将,费祎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丞相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