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皇宫赴宴被诛,尸首被苇席裹着扔到乱冢坑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皇宫赴宴被诛,尸首被苇席裹着扔到乱冢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 访问量:2751 更新时间:2023/12/28 17:54:39

252年,孙权临终时传位于10岁的儿子孙亮,又让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辅政,没想到仅一年后,孙亮就设鸿门宴诛杀诸葛恪,并用苇席裹着他的尸身,扔到石子岗,之后又将他全家处死。

诸葛恪,字元逊,是三国名人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年少时非常的聪明。

一次,孙权问他:你父亲诸葛瑾,和你叔父诸葛亮,谁厉害?

诸葛恪随口答道:当然是我父亲厉害!

孙权听了,不以为然的说道:不对!你父亲明明没有你叔父厉害!

诸葛恪却答道:在这乱世,我父亲知道辅佐谁,而我叔父,居然辅佐那个大耳贼!

诸葛恪的话,与其说是在夸他父亲,不如说是在夸孙权,孙权听了,当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的脸长得很长,一次,孙权为了捉弄诸葛瑾,就牵了一头驴,并在上面挂了一个牌子,还写了诸葛瑾三个字。

诸葛恪看见了,立即提笔,在诸葛瑾三个字后面,添了之驴两个字。如此,孙权只好把那头驴,赏给了诸葛恪。

252年,孙权病危,临终时,他传位于年仅十岁的太子孙亮,并托孤于诸葛恪。

孙亮继位后,加封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掌握大权后,推行了许多惠民政策。

尤其在税收方面,他是能减的就减,甚至有的老百姓欠的朝廷的税,他直接就下令:不用还了。

诸葛恪推行的这些政策,使他在吴国的威望大增,每当他外出时,老百姓都去围观,把脖子伸得长长的,看看这位既聪明,又施仁政的传奇人物,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曹魏的大将军司马师,抓住孙权去世、年幼的孙亮继位,朝政不稳的这个机会,派兵进讨东吴。

司马师以征南将军王昶,率西路军进攻南郡,以镇南将军毌丘俭,率中路军进攻武昌,以弟弟司马昭为大都督,统领胡遵、诸葛诞等将领,进攻东兴。

东吴得知紧急军情后,经过一番商量,诸葛恪率大军四万,先去驰援军事重地东兴,只要东兴保住了,南郡、武昌就不会有大问题。

为了火速驰援东兴,诸葛恪又令平北将军丁奉,率三千精锐,从水路前进,率军先去。

丁奉调了30只快船,每船载百余人,火速向东兴进发,到达东兴后,恰巧下起大雪。因为天气不好,司马昭手下的将领胡遵,正在与将士们在营中饮酒驱寒。

当探马告诉他,有30只敌船前来时,他出来看了看,而后很不在意的说道:敌军仅有三千余人,不必大惊小怪。

之后,让探马继续观察敌军动向,自己又回营里喝酒了。而此时的丁奉,告诉三千精锐: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在此时!

之后,他令三千精锐卸下头盔,脱了铠甲,只拿着刀,发起进攻。

敌军的哨兵,见丁奉率领区区三千余人,只拿着刀前来进攻时,不但不做任何准备,还不住的哈哈大笑。

结果,当丁奉率三千精锐杀入魏营后,毫无防备的魏军,连一丁点的战斗力都没有,他们所有的人,都选择了两个字——逃跑!

魏军一窝蜂似地跑到桥上逃命,把桥都给压断了,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

而此营的主帅胡遵,也顾不得组织兵马抵抗,而是挑了匹快马,也赶紧逃跑了。

魏军的西路军和中路军,得知东路军大败后,也不敢前进,纷纷撤退。

诸葛恪在此次大胜后,产生轻敌心理,认为这是消灭魏国的大好时机,因此出兵20万,征讨魏国。

当时,东吴的很多大臣,都认为东吴国力弱小,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不应该伐魏。

可是,诸葛恪根本听不进去,他以20万总兵力,攻打魏国的总隘口新城。

新城守将张特以三千守军,硬是与诸葛恪大军,相持了好几个月。

当时的吴军,多日攻打不下新城,兵马相当疲惫,又因为正是夏季,天气炎热,生病的人非常多。

有人劝诸葛恪,应撤兵回去休养,诸葛恪根本就不听。当司马师得知吴军生病的人很多,战斗力大大下降时,立即派兵马增援,将其一举击溃。

诸葛恪兵败回师后,怕人议论,便把责任推给下面的将领,轻的发配边关,重的直接处斩,因此,满朝文武心里都恨透了他。

当时的诸葛恪威势赫赫,权倾朝野,使吴主孙亮见了他,都有些瑟瑟发抖,因此,诸葛恪的死期到了。

孙亮与宗族将领孙峻,设了一场鸿门宴,请诸葛恪前来赴宴。

诸葛恪当时的心里,总是惊疑不定,因此,走到皇宫门口时,就推说自己肚子疼,不能赴宴。

这时,诸葛恪的亲家滕胤并不知孙亮、孙峻要诛杀诸葛恪,见他不去赴宴了,便劝道:您身为太傅,陛下要召见您商量事情,还是尽量去吧!

诸葛恪犹豫了一番,便带着佩剑前去赴宴,结果,酒席中吴主孙亮找了个理由,先出去了。

孙峻便向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下令:奉天子昭,诛杀此贼!

诸葛恪大惊,正要拔剑,可惜,他的剑还没有拔出,头已经落地。

诸葛恪死后,他的尸首被苇席裹着,扔在了石子岗的乱冢坑里。之后,他的全家老少也被处死。

当魏国的大将军司马师,得知诸葛恪全家被处死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威震其主,何能久乎!

其实,司马师又何尝不是威震其主呢?他甚至还废曹芳、立曹髦。只不过,他与诸葛恪的结局不同罢了。

那么,您觉得诸葛恪全家都被诛杀,冤吗?欢迎讨论。

素材: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大错过后,如何收场?红魔神童格林伍德,是否会步入诸葛恪的后尘

    历史解密编辑:绿茵新星标签:孙权,魏国,吴国,大军,蜀汉,诸葛恪,格林伍德

    从古到今、不同的范畴都不乏神童的存在,即使是现今的球坛,多支球队阵中都有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说到曼联的神童,相信现时更多人的焦点会在加纳乔身上,但其实曼联阵中有一名年轻球员更早就证明了自身实力,此人名叫格林伍德。在群英汇聚的三国时代,最著名的神童相信就是诸葛恪。以诸葛恪与格林伍德身上有不少共通点,年

  • 诸葛恪悲剧的根源在哪里?-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峻,孙权,曹魏,东吴,岳飞,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东兴之战,吴国以弱胜强,诸葛恪在吴国的声望和地位都是看涨的。但是东兴之战之后,诸葛恪想要再次发动北伐,攻击合肥新城,但遭到了失败,而这场战役失败的结果是孙峻和小皇帝孙亮联手杀掉了诸葛恪。为什么孙峻之前向孙权推荐诸葛恪,反而又要杀掉诸葛恪呢?诸葛恪的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

  • 孙权托孤的东吴五人辅政大臣团,有何玄机?诸葛恪能做霍光第二吗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权,霍光,孙峻,陆逊,汉朝,三国,诸葛恪,司马师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5太元二年(252年)二月,东吴大赦,并改元神凤,应该有以祥瑞为孙权祈福之意。然而,在病榻上躺了几乎半年之久的孙权,却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身后之事的安排已经刻不容缓了。但是,在全公主等人的干涉下,幼主继位已成定局,他只能被迫接受这一现实

  • 孙权:你与陆逊相比如何?诸葛恪:不如,但我胜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孙权,陆逊,诸葛恪,诸葛亮

    《世说新语》: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对这位诸葛瑾较为熟悉。诸葛瑾的长子,名叫诸葛恪。诸葛恪自幼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有人认为他是东吴版的诸葛亮。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比

  • 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的诸葛恪,为何在宴会上被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孙权,诸葛恪,孙峻,诸葛瑾,曹魏,孙亮

    诸葛恪,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长子,自幼聪明伶俐,在年幼之际便因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受到孙权的青睐,孙权曾多次当众提问他一些刁钻的问题,比如将他的父亲和叔父(指诸葛亮)相比较,问谁更加优秀这种情况。但诸葛恪每次都能顺孙权心意地给出令其满意的答案,所以孙权对其非常看重,在诸葛恪成年后便让他为太子孙登授

  • 诸葛恪众叛亲离身死族灭,他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诸葛恪,孙峻,司马师,孙和,孙亮,曹魏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6,点击查看上篇取得东兴大捷后,诸葛恪彻底尝到了对外战争的甜头,认为这是个扭转自己不利政治局势的绝佳途径。盲目乐观之下,诸葛恪根本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他还想主动出击。在他眼里,曹魏似乎成了自己的经验包。然而这是一场庙算不足的战争,兵法的奥义是先胜后战而非先

  • 徐晃能战平许褚关羽,他可以比肩五虎将吗?实际上连黄忠也打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徐晃,关羽,黄忠,许褚,赵子龙

    徐晃能战平许褚关羽,他可以比肩五虎将吗?实际上连黄忠也打不过龙傲品历史2022-08-1413:00湖北关注徐晃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同时也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更是导致武圣关羽败走麦城的元凶之一。此外,徐晃也是个看起来似乎可以比肩五虎将的狠人,因为他曾平了关羽,也和许褚战平过,这2个战例也貌似为徐

  • 襄樊之战,关羽带伤大战徐晃八十回合,胜负是否已定?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关羽,徐晃,张郃,曹仁,赵子龙,曹操

    襄樊之战,关羽带伤大战徐晃八十回合,原文虽未交代到底谁赢了,但实际上胜负已定,关羽在此战中败了!不过关羽之败,并非败在了技不如人,而是败在了他身受重伤,若关羽并未受伤,那么此战中徐晃必败,而且徐晃很可能根本不敢去挑战关羽!关羽大战徐晃襄樊之战前期,关羽打得非常漂亮,曹魏名将曹仁被打得不敢出城,只能坐

  • 五子良将中排名最后的徐晃,为何能够击败关羽?主要有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徐晃,关羽,曹操,孙权,曹仁,刘备

    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向来都是喜欢三国的读者所津津乐道的。《三国志》中两篇传记,是“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的最直接来源。《蜀书·关张马黄赵》、《魏书·张乐于张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排名最后徐晃是如何击败关羽的!襄樊之战徐晃败关羽公元219年7月,关羽北伐襄阳、樊城,把曹仁包围在了樊城

  • 曹操的猜疑也有道理:如果关羽纳头便拜,张辽和徐晃谁会先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张辽,关羽,乐进,汉朝,曹操麾下,徐晃(外交官)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五子指的是张辽张文远、乐进乐文谦、于禁于文则、张郃儁乂、徐晃徐公明,太祖当然就是曹操曹孟德了。虽然《三国志》说曹操为曹魏篡汉打下了基础全靠五子良将做帮凶,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一点:五子良将在曹营的地位只算二流,他们不但比不上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就连曹纯曹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