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皓为什么要杀死最爱的张夫人,之后他又做了什么荒谬之事?

孙皓为什么要杀死最爱的张夫人,之后他又做了什么荒谬之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 访问量:885 更新时间:2024/1/18 16:16:48

在三国时期,东吴作为偏居江南的地方政权一直以自保为主要目的,当地的士族和东吴皇室孙氏打成了稳定的同盟,这让他们成为了三国中最后被消灭的国家。

提到东吴被消灭的原因,除了晋朝的强大实力之外,东吴末代君主孙皓的荒淫无道也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

这位被给予厚望的“长君”在继位之后表现极为糟糕,这让东吴迅速走上了下坡路,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位末代君主身上最大的标签便是暴虐和荒淫,其对宠妃张氏的做法更是将他的这两个特点展示地淋漓尽致,那么孙皓究竟对张夫人做了什么呢?

一、张布拥立孙皓登基

东吴作为三国中称帝最晚的国家,政局在孙权去世之后便一直处在动荡之中。

孙亮在位时权臣孙綝掌控了朝中大权,孙亮想要除掉孙綝,但事情却提前败露,最终导致其被废为会稽王,而孙休则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位皇帝。

在孙休继位之后,孙綝依然掌握着朝中大权,东吴的军权更是被其一家人所掌控,这让孙休十分不安。

为了体现对于孙綝的尊重,孙休下令凡是其提出的政见,都可以不经讨论直接通过,这让孙綝的野心逐渐膨胀。

也许是觉得自己重兵在握,孙綝觉得孙休对自己并不能形成威胁,其言行也变得愈加狂妄。

在他举办的一次宴会上,他对身边的张布说在当初废黜孙亮的时候,就有人劝自己直接继位称帝,但是他认为孙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因此推辞不受。

但是如今孙休继位之后,居然只把自己当做普通的臣子对待,这让他十分失望。

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之后的安排了。

如果孙綝确实受了委屈,那么这段言论也就是发发牢骚,但事实上当时权倾朝野,孙休也对他毕恭毕敬,那这番话的背后显然就是他的狼子野心了。

张布在听到这番话之后不敢怠慢,立即找到孙休与他商量对策。

后来孙休张布和老将丁奉定下计策,决定在腊祭之日诛杀孙綝,不过孙綝当时听到了一些不利的流言,因此托病不往。

孙休只好派出多名大臣轮番到孙綝府上邀请,最终孙綝只好应允前往。

在孙綝离家之前,他让家人在他走后立即放火,这样自己就有借口离开。

但是等到火起的时候,丁奉等人早已在他身边布下了层层守卫,孙綝最终还是被卫士所擒获,并很快伏诛,东吴的政局终于走向稳定。

孙休在得到了大权之后励精图治,一改孙綝掌权时的糟糕政策,这让东吴众人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

不过孙休的政治举措中也有部分瑕疵,比如其对于帮助自己夺权的张布和濮阳兴等人过分器重,这也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

就在孙休的改革初见成效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君主却突然一病不起。

在临死的时候他牵着自己幼子的手把他交给了濮阳兴,希望其能好好辅佐幼君。

不过在其死后,张布和濮阳兴在商议后认为现在晋朝实力太强,国家需要长君来维持局面,便违背了孙休的遗愿,将孙权之孙孙皓立为新帝。

二、孙皓诛杀张布和张夫人

孙皓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其继位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

这位临危受命的皇帝在登基之处表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他不但开仓赈济贫民,还裁减了宫中宫女的数量以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享受。

在政治方面,其也延续了孙休时期推行的部分改革,这让东吴的政治走上了正轨,当地的百姓也纷纷表示孙皓是一名“明君”。

张布作为有拥立之功的老臣,也受到了孙皓的重用,其还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孙皓。

不过孙皓在听到越来越多的称赞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帝位已经稳固,因此其真实的本性也就逐渐暴露出来。

他开始放纵自己的行为,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政事。

张布的女儿张氏有着出众的容貌,在这段时间里深受孙皓的喜爱,这也是他整日流连于后宫的原因之一。

这让朝堂上下颇为失望。

张布和濮阳兴这两位一手将孙皓推上帝位的重臣,此时也出现了后悔的情绪。

他们在私下里经常抱怨不应拥立孙皓,应该听从孙休的遗命。

不过隔墙有耳,孙皓很快就知道了他们二人的想法,由于之前东吴曾经出现过权臣专权的现象,孙皓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将濮阳兴和张布诛杀,后面更是将二人的三族诛灭。

在古代出嫁的女儿便不再属于父亲一族,因此张夫人得以幸免于难。

不过张夫人对于孙皓的做法十分怨恨,因此和他的感情也不似之前亲密了。

此时孙皓竟然还拿张布之死来刺激张夫人,一日其主动问张夫人张布去哪儿了,张夫人狠狠地答道其已经被贼人所害!

孙皓听后大为光火,便命人将张夫人用棒子活活打死,完全不顾及之前的感情。

三、孙皓的荒诞行为

孙皓在杀死张夫人后不久,也流露出了后悔的情绪,毕竟在后宫的众多美人中张夫人是最突出的那一个。

孙皓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者,这让他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为了缓解这种思念的情绪,孙皓甚至命令能工巧匠用木头雕刻了一个张夫人的模型,并将其放在自己的身边,不过这种模型终究不如活色生香的美人,孙皓还是感到十分寂寞。

其身边的人于是开始在东吴地区网罗美人进献给孙皓,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张夫人一样讨得孙皓的欢心。

这时孙皓突然想起了什么。

找来身边人询问张布除了张夫人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女儿,他的近臣回复说张布还有一个大女儿,不过很早之前就已经嫁给前卫尉冯朝的儿子冯纯为妻了,之前诛灭张布三族的时候,她也没有被牵连。

此时的孙皓在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于是不再考虑道德层面的问题了。

因此其立即派人去到冯纯的家里将张夫人的姐姐迎进宫中。

孙皓在见到张氏之后,对于故人的思念瞬间便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立即和新的“张夫人”沉浸在爱河之中。

此事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问左右:"布复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适故卫尉冯朝子纯。"即夺纯妻入宫,大有宠,拜为左夫人,昼夜与夫人房宴,不听朝政,使尚方以金作华燧、步摇、假髻以千数。

在之前张布等人在世的时候,孙皓就已经有了沉溺酒色的趋势,此时的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在迎娶张氏之后,孙皓便整日和她在后宫游玩,不理朝政。

后来张氏因病去世,孙皓伤心欲绝,他不但为其举办了风光的葬礼,还为她挑选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其中有精心雕刻的木质兵人,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

在张氏下葬之后,孙皓似乎也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他在后宫中整整待了半年都没有出宫半步。

外界的朝臣长期没有见到孙皓,再加上之前张氏的葬礼实在太过隆重,因此有不少人觉得之前死去的人就是孙皓,而张氏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托词。

还有人说孙皓的表兄弟中有人和他面貌酷似,现在在宫中的其实是他的表兄弟,真正的孙皓其实早已遇害。

东吴地方上的官员对于孙皓的事情不甚了解,有些人竟对这一传言信以为真,并派出军队打算入京勤王,这让东吴的乱象更加严重了。

虽然这支勤王部队后来被官军所平定,孙皓也终于走出了后宫,但是此时的东吴早已经没有了继续和晋朝对抗的心气和实力,而孙皓无疑要为这一变化负有主要责任。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红颜祸水的说法,对于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能够成立的命题。

在其爱妃张氏去世之后,他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理朝政,这对东吴的政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不过实际上,张氏和历史上的许多女性一样,只是孙皓这一昏君的“替罪羊”。

她其实也是一名可怜人,其父亲和妹妹先后死于孙皓之手,已经嫁做人妇的她还要被孙皓征为妃子,纵然心中有万般不情愿,她也只能曲意逢迎。

虽然孙皓似乎在她身上付出了真心,但是联想到其妹妹的惨死,我有理由推测这也只不过是孙皓贪图美色的表面文章而已。

张夫人的惨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正面顶撞了孙皓,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还是孙皓的刻薄少恩。

试问一般人又有谁会用至亲的死亡去和心爱的人开玩笑呢?

更何况张布还是死在了孙皓自己的手上。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孙皓的心中,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事情是重要的,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当好皇帝,东吴的灭亡实在是咎由自取。

标签: 孙皓孙休东吴孙亮孙权张夫人

更多文章

  • 皇帝也疯狂,残暴荒淫,喜欢虐心的吴末帝孙皓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孙皓,孙休,孙和,孙权,李瑁,吴国

    一、幼年历经磨难,成年后侥幸继位孙皓,字元宗,又名彭祖,字皓宗,是孙权的废太子孙和与何姬所生的儿子,为孙和的庶长子。孙皓幼年时,很受祖父孙权喜爱,并被孙权赐名为“彭祖”。其父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时,孙皓才刚刚8岁。之后几年,年幼的孙皓又随着屡遭贬迁的父亲孙和及家人过起了到处颠簸的日子。到了建兴二年

  • 东吴暴君孙皓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皓,孙权,东吴,丞相,陆逊,孙亮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68孙皓继位后虽然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但东吴在他的领导下却成功渡过了这道难关,先后平定了交阯之乱和步阐之乱,并取得了西陵大捷这样辉煌的战果。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孙皓是要远远胜过孙亮和孙休的,自从孙权后期开始走下坡路以来,东吴已经很多年没取得这样的大胜了。士人们

  • 为什么孙皓会处死韦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韦昭,孙皓,孙休,孙和,吴书,东吴,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历史学家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资治通鉴》中的三国风云。前面我们讲到过东吴的最后一任帝王孙皓,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物,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孙皓简直可以看做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的典范,比起商纣王还要更残暴一些。而孙皓被诟病比较多的就是残害大臣,其中处死韦昭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孙皓的罪状之一。今天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孙皓

  • 东吴孙休死后为什么会选择孙皓做继承人?-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休,孙皓,东吴,孙权,孙峻,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魏国灭掉蜀汉后,华夏大地就变成了魏国和东吴两足鼎立的局面。但这个时候东吴的政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孙权的儿子孙休英年早逝,临终时希望濮阳兴、张布能扶持自己的儿子,但孙休死后,濮阳兴、张布却最终选择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继位。为什么濮阳兴、张布辜负了孙休的嘱托,为什么东吴会选择孙皓继位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东

  • 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孙皓任吴主,羊祜镇守荆州边防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孙皓,羊祜,吴主,魏国,曹操,晋朝,司马炎,史说三国,荆州(古代)

    司马昭病逝,太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司马炎见天下大势尽在司马家族掌控之中,逼迫魏帝曹奂退位禅让,黄门侍郎张节谏阻,被司马炎打死于殿上。曹奂不得不亲捧传国玺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司马炎建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追封司马懿为宣帝,司马师为景帝,司马昭为文帝。司马炎每日商议伐吴大计,欲一统天下。司马家族为何能

  • 孙皓为什么要迁都武昌?-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皓,孙权,孙休,东吴,孙策,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历史上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是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出现的,所以很多史料上对于孙皓的记载都形成了脸谱化。但为什么孙皓登基初期和后期的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中间孙皓要把都城迁到武昌呢?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孙皓迁都以及东吴背后的政治博弈。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文03收获与反思谈孙皓迁都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孙皓登基以

  • 陆逊的侄子,官至东吴左丞相,最终却被孙皓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陆逊,孙皓,吴国,孙休,史说三国,东吴左丞相

    在三国时期,吴郡四姓是支撑东吴的四大士族。其中,就吴郡陆氏来说,不仅有陆逊、陆抗这一对父子名将,还有笔者今天要说的陆凯,也在吴国受到了重用。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陆凯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而闻名,不过,这也

  • 那些被冤杀的大儒——三国孙皓杀韦昭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孙皓,韦昭,孙权,孙和,皇帝,孙休,古装片,科学家,三国(电视剧)

    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东吴史学家和经学家。因避司马昭之讳,《三国志》中称其为韦曜。太平三年9月26日(258年11月9日),吴国宗室孙发动政变,废孙权幼子孙亮(第七子),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改元永安。孙休崇尚文化,永安元年创设国学,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孙皓264年,孙皓即位。韦昭

  • 东吴皇帝孙皓的残暴史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孙皓,孙休,东吴,遗诏,大臣

    东吴的最后一代君主叫孙皓,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暴虐的君主,同时亡国之君,他的人品远不及刘禅曹奂,这个人一点不值得同情,反而有点憎恶,说他无恶不作或者罄竹难书,大概可以说并不过分。下面说几个故事,可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第一,刚开始的给人的印象,是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孙休临终前,遗诏立太子为帝,但因此子

  • 吴末帝孙皓——残暴之徒,荒淫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这知识有点意思标签:孙皓,吴国,太后,武帝,景帝,三国,东吴,吴末帝

    吴大帝赤乌五年(242年),孙皓出生。其父孙和曾被孙权立为皇太子,后又被孙权所废。孙皓并不是皇子,之所以能即皇帝位,得力于朝中大臣的支持。景帝死时,他的几个儿子年龄尚幼,而他的侄子孙皓此时已有23岁。朝中大臣以蜀汉灭亡为鉴,主张立长者为帝。在这种情况下,孙皓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竞争就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