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批判;于禁投降就被羞辱,为何?

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批判;于禁投降就被羞辱,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彩虹里的牛奶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4/2/29 22:20:12

三国历史上,名将辈出,谋士如云,也不乏优秀的统帅、良相,真可以说是“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猛将中,关羽、张辽于禁张郃姜维等,都非常有名气。然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效力过不同阵营。

关羽虽然是刘备的生死忠义兄弟,但是曾效力过曹操;张辽本属于吕布帐下猛将,但后来跟了曹操;张郃前任主子是袁绍,他也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于禁后期投降过关羽,姜维之前是魏将,后来成为蜀汉名将。

然而,很多读者会奇怪:关羽、张辽等人的投降,于他们光辉的一生毫无影响;而于禁则不同,他的投降直接成了污点,最后也因此被羞辱死。这是为何呢?

这个问题,要分来来说。

先说关羽和张辽。

关羽的确为曹操效力过,在《三国演义》小沛之战中,刘关张三兄弟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张飞逃跑,一个逃出寨外,一个投奔袁绍;而关羽则保护刘备的妻小,死守城中。后来,眼见不敌,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与曹操约定三件事,而后暂时跟了曹操。

正是因为这三件事,所以关羽虽然跟了曹操,但是名声没有受损。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简而言之,关羽降汉不降曹,得知兄长消息便会辞去,此外还要赡养两位嫂嫂。这三件事,一个是为国家,属于忠;一个是兄弟之情,属于义;一个是二嫂之养,是情,是人伦。可以说,关羽虽然“投降”,但还是顾及到了忠义亲情。

如此,即便投降又如何?关羽一生所重视的忠义情丝毫没有影响,而且他也的确做到了。

得知刘备消息后,关羽挂印封金,辞了曹操,带着二位嫂嫂,不远千里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还是找到了刘备,成全了兄弟情,也完成了个人心愿。

张辽之前属于吕布,是吕布帐下猛将之一。应该说,张辽没有“投降”曹操,而是曹操挖掘了投降。

下邳之战,吕布在白门楼上被吊死,吊死之前,他唯唯诺诺,求着曹操希望他放过自己,希望自己为曹操卖命,一幅奴颜婢膝之丑态。吕布人品也差,认了几个义父都被他杀了,俗称“灭爸”,实在有愧于他三国第一猛将的美誉。

而张辽则不然,他始终效力吕布,即便知道他人品不好也没有离去。被捉之时,张辽厉声高骂吕布,宁死不屈,堪称大丈夫。正因如此,所以关羽为他求情时,曹操欣然接受。

忽一人大叫曰:“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

张辽宁死不降,临死不惧,而且有刘备和关羽为之担保,曹操岂能杀他?曹操不傻,对吕布不需要招揽,对张辽则必须招揽,能让刘备和关羽都求情的人,自然也不会简单。

而且,关羽和张辽都不是主动投降,一个是迫于无奈临时跟曹操;一个是被曹操“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而后,感动归顺。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投降”也不影响各自品质,反而备受大家赏识。

说完关羽和张辽,再来看看于禁。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利用天气原因,水淹七军,于禁大军被淹,他自己也被捉。被捉之后,于禁主动投降,而且十分怕死。

群刀手押过于禁来。禁拜伏于地,乞哀请命。关公曰:“汝怎敢抗吾?”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主动拜伏,苦苦哀求希望保命,还说希望关羽可怜他,他必会誓死以报。这样的人做大将,谁看不生气?你部下将领被捉了就投降,一点骨气没有,你也会愤怒。

最关键的是,于禁跟了曹操三十年,三十年来他立下很多战功,之前还宁得罪夏侯惇,也不敢乱了队伍纪律,深受曹操赏识。结果,老了反而没了气节,还不如后来归降的庞德,的确让人难受。所以,曹操也感慨一句“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

后来孙权攻下荆州,杀了关羽,放出了于禁,并归还曹魏。曹丕做皇帝后,就画一幅画,上面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宁死不屈,于禁哀求乞命,于禁一看,既愤怒又羞愧,不久就死了。其实,曹丕也是刺激大臣:都不要学于禁,都要向庞德学习!

这些虽然是演义之言,但历史上也差不多。唯一争议的就是,于禁的确投降了,但没有那么奴颜婢膝,而且他投降似乎不是为自己,也许是为了让部下人能活下来吧。

标签: 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吕布刘备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中,为何于禁兵败后投降,而庞德却一心求死?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庞德,于禁,曹操,一心,关羽,马超,刘备,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在汉中之战刚结束之时,关羽就挥兵北上,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早期的时候,关羽军一路势如破竹,樊城岌岌可危;曹操命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先锋,领七路精兵去救援镇守襄樊的曹仁。这于禁乃是曹军老将,原是鲍信部将,在鲍信被杀后投靠了曹操,以带兵严明著称,颇通兵法韬略;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

  • 为什么关羽攻打樊城,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关羽,庞德,于禁,曹操,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孙权三方集团更加复杂化,不能完全以关羽单方面攻打樊城来看待这件事,而是要基于关羽威震华夏这个事件后各方的表现,结合在一起来看,华夏肯定是要威震的。关羽在荆州的军事行动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刘备在汉中的军事行动遥相呼应,刘备在入主荆州之后,将荆州交给关羽来打理,自己率主力入蜀,在公

  • 同样都是投降,人们对姜维和于禁态度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客馆历史官方标签:姜维,于禁,庞德,关羽,曹操,诸葛亮

    喜欢三国的人们都知道,里面的厉害人物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好结局,比如张关这些人,基本上都死了。但是,最让人可惜的应该是于禁,他在大战中被水冲得只能跟了关羽;关羽死了以后,他又跟了东吴;最后回到曹魏后,曹丕就耻笑他,最后只能郁闷而死。原因一,于禁有庞德给他衬托,姜维是一个人。在于禁第一次投降的大战里,他被

  • 明明是曹操爱将,于禁惨败关羽,为什么没有死战而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操,关羽,于禁,曹魏,庞德,刘备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22期文/无常奉天玉)公元219年,对曹操而言,简直是流年不利,这一年,他接连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先是汉中争夺战,败于刘备,无奈退出陇地;之后关羽兵出襄樊,曹仁遭到围困;派出援军之后,不但七军皆没于汉水,主将于禁也直接投降了敌军。彼时,最让曹操难以置信的,不是汉中之战的失败

  • 关羽和于禁都曾投降过,为何对两人评价却有天地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刘备,庞德,东吴

    其实关羽除了做人高调一些,孤傲一些,其他方面还是非常高明的。于禁虽同乐进、张辽、徐晃、张郃并称曹营“五子良将”,也非等闲之辈,但在圆转变通上,就显得不够老到。虽都降过,情况大不相同做同一件事,用的方式不同,效果却截然不同。关羽是如何降的呢?曹操大军击败刘备,关羽在混乱之中保护甘夫人、糜夫人两位嫂嫂。

  • 三国最名不副实的将领,不但害己,更害了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思情讲故事标签:于禁,关羽,蜀汉,刘备,张辽,曹仁,汉朝,东汉,古装剧,曹操麾下,三国(电视剧)

    关羽通常的形象是忠义、勇猛,《三国志》中也被程昱赞为“万人敌”。特别是关羽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教护法神。到了宋真宗赵恒时期,又和道教搞出来一个“关羽大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正儿八经的尊神,这无耻起来无底线呀。到了万历年间,关羽又直接被封为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甚

  • 26位功勋进了太庙,为何曹纯、于禁、荀彧、贾诩、许褚没资格进?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曹纯,贾诩,许褚,于禁,荀彧,曹操,太庙,三国,汉朝

    公元213年,曹操因功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加九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异姓诸侯。曹操为曹氏一族扬眉吐气,想到了祖先,于是在邺城立了五庙,并供奉了曹节、曹腾、曹嵩3人,这是魏武帝曹操太庙的由来。公元216年,曹操不满魏公称号,晋级为魏王,完善了太庙。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登基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曹操

  • 三国降将无数,而只有于禁晚节不保,其实是这两点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于禁,曹操,关羽,庞德,张辽,吕布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悳不屈节而死。——三国志于禁传。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在三国时期,名将辈出,诸侯相互征讨之时,降将无数,但是为什么于禁投降之后,就会晚节

  • 襄樊之战中,假节钺的于禁可以斩杀曹仁这一级别的武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朱侦探标签:曹仁,于禁,曹魏,刘备,关羽,三国,汉朝,夏侯惇,襄樊之战,曹操手下

    曹操有个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名头,但是实际上刘备、孙权、曹操三人各自的集团中,曹操对宗室大将是最偏爱的,外姓永远是外姓,当然这和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但是曹操时代的于禁却是一个特例,他是外姓武将中唯一一个被授予假节钺权力的,在战时状态就不必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 关羽打个樊城,降个于禁,杀个庞德就把曹操吓到了?孙权也认怂?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关羽,庞德,曹操,孙权,于禁

    因为关羽仅此一战便足以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的布局早在隆中之时,诸葛亮就为刘备谋划好了未来的布局。诸葛亮将物产丰富的益州,当做蜀国壮大实力的根据地。同时,诸葛亮还将汉中和荆州当做保护益州的门户屏障,以及蜀军前出伐魏的军事重镇。正是因为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才会进言刘备,可派一上将前去镇守荆州。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