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为什么劝孙权抗曹?揭秘赤壁之战,孙权决心联合刘备抗曹内幕

鲁肃为什么劝孙权抗曹?揭秘赤壁之战,孙权决心联合刘备抗曹内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3/14 22:25:03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几十万大军兵临江东。在曹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割据江东的孙权集团内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以孙氏元老张昭为代表的士族主张向曹操投降。孙权虽然不想投降,但却一直无法下决心抵抗曹操。

可是鲁肃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听完鲁肃的话后,孙权便下定决心抗曹。

那么鲁肃为什么能帮助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呢?

鲁肃劝说孙权下决心抗曹的确实非常有水平,最厉害的地方有两个:第一是从孙权的利益和性格出发来论述抗曹的必要性;第二是以自己为例揭露了“主降派”的真面目,打击“主降派”论点的合理性。不过有道理并不等于能说服别人。

但奇怪的问题也就是随之而来,在江东众多大臣之中,鲁肃的地位不是最高的,论士族身份,鲁肃也不是江东士族代表,那么鲁肃为什么站在了孙权的角度去思考,并且鼓励孙权积极对抗呢?

若只是单纯地认为鲁肃胸有大志或者是忠诚可嘉,这是不符合现实角度的,或者说这不是主要动机。而这背后一样是牵扯到了孙家和地方豪强的争斗,以及混杂在其中的鲁肃等人的投机战边。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是东吴臣子赵咨说的:“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其中提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鲁肃和吕蒙,而且还交代了两人的身份背景,鲁肃是出于凡品,吕蒙是出于行伍。

我在很多文章当中都提到了想要了解三国,就不能不了解一个隐藏群体,那就是豪强。其中士族属于豪强的一种,但是豪强却不一定是士族,这也就造就了豪强里也有三六九等。上等的自然是世家大族所形成的豪强,其次则是有名望有实力的豪强,最后则是如同曹操宗族里的谯县豪强。简单区分就是上层豪强都是文化人,不是四世三公就是经书传家,次等的则是祖上未曾有过三公,可能只是太守或者是地方官员,但是也延续了好几代人,也就是没有四世三公,但四世太守是存在的,这也就形成了第二类豪强,略次于一等,而这类人就被称之为凡品。

在《吴书》当中也能对鲁肃的身份佐证,鲁肃年轻时好侠放任,所以周边的父老乡亲也是对鲁肃嗤之以鼻,说“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从这里也能读取到有用的信息,那就是鲁肃祖上是士族,但逐渐衰微,到了鲁肃时期则是有钱但没有权势了。而像是鲁肃这样的人物在当时属于有品第,但不高的情况,故而称之为凡品。

了解了鲁肃的身份之后,自然也就能理解鲁肃的个人意愿。在看重出身门第的东汉时期,朝廷官员的任命权几乎掌握在士族手中,而像鲁肃这类的凡品则是不入流,无非是成为一些小官职。这也就形成了类似鲁肃等豪强的不满(代表人物还有徐庶),所以对东汉朝廷的忠诚度几乎为零。那么想要改变这一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建功立业,或者是改朝换代,但机会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摆在鲁肃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己打江山,第二个则是跟随他人打江山,然后混一个从龙之功。

鲁肃选择了后者,这么一来也就能明白为什么鲁肃第一次见到孙权,就会说“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可见在鲁肃的心里东汉朝廷早已经没有了,只不过是曹操在张冠李戴,披着东汉的外衣。于是乎鲁肃进一步建议孙权割据江东,讨伐刘表进而南北对峙,最后建号称帝,而这也是著名的榻上策。

所以鲁肃的理想和士族不一样,并未想过要拯救东汉于颓危,而是要添上一把火,彻底断绝了东汉的兴复希望。所以鲁肃更为现实,但也更为实际,而这也是鲁肃改变自身命运的做法。

所以再来看待赤壁迁徙江东众臣们的态度就能理解为什么周瑜和鲁肃支持力战,而其他士族则是支持投降了。在儒学思想里士大夫的血液流淌的是正统概念,而这一点在孙策下江东的时候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诸多淮泗名士都选择投靠曹操而不是孙权的原因,另外像是江东本土士族,也都是在期待着曹操的解放,认为孙氏是鸠占鹊巢。

但正如鲁肃所说的一样,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士族投降了曹操都没有问题,但是孙权投降了,恐怕是尸骨无存。因此为了理想,也是为了要实现孙权的大业,鲁肃要坚定地支持孙权抗曹。而且再来看看周瑜的身份,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是鲁肃和周瑜,《三国志》里记载“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周瑜算得上是正宗的士族,但奇怪的是他为什么又要和鲁肃一样,支持抗曹呢?其实这也是周瑜的武人豪强体现,周瑜在史书的评价是“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这也是与我们所了解的周瑜形象很不一样。

周瑜属于抛弃了自己的士族身份,转而去跟随孙策,这也就使得周瑜站在了和鲁肃一样的角度上。而且周瑜远没有那么简单,试想能在年轻时就看中孙策,并且与之家族交好;在看上庞统之后,直接逼迫效力,这样的权谋和性格,怎么会甘心看着孙权投降?所以赤壁前的江东争夺战,只不过是两方势力的较量。

标签: 鲁肃孙权刘备曹操周瑜三国东吴赤壁之战

更多文章

  • 觉得鲁肃憨厚老实?他在“单刀会”中,把关羽骂到无言以对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鲁肃,关羽,单刀会,孙权,刘备,吕蒙

    公元215年赤壁之战后,蜀、吴因为荆州问题闹不合,孙权对于刘备强占荆州行为感到不满,气得派吕蒙强取长沙三郡,这让刘备吓得派关羽镇守荆州,孙权又派鲁肃在益阳屯兵,企图夹击关羽,这才促成之后“单刀会”。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在单刀会中靠气势赢得这场谈判,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反而是文官出身的鲁肃

  • “老实人”鲁肃的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鲁肃,孙权,刘备,曹操,周瑜,诸葛亮

    “老实人”鲁肃的大智慧小韭菜说史2022-09-2823:29陕西关注三国历史上,鲁肃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仅仅是一个老实人的形象,没有任何作为。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为了提升诸葛亮的高大形象,特意贬低了鲁肃的人物性格。把鲁肃刻画成了一个毫无主见,任人驱使的一个书呆子。那么历史上的鲁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 鲁肃这次谈判让东吴所有人捏一把汗,也让吴蜀全面开战推后六年

    历史解密编辑:锦小昀标签:鲁肃,吴蜀,刘备,关羽,孙权,曹操

    关云长孤身一人单刀赴会,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章节,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然而历史上鲁肃也是一样,甚至比关羽更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刘备已得到益州,孙权要刘备还荆州,刘备却并不归还,导致吴蜀关系紧张,孙刘同盟濒临崩溃,鲁肃要保孙、刘同盟,不让曹操趁虚而入,于是与关羽见面。215年,刘备攻占了益州,巩固了自

  •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与张昭,赤壁之战前真正的角力者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鲁肃,张昭,孙权,周瑜,曹操,刘备

    大家都知道,尽管《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改编的,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与现实不符的地方,例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被活活气死。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客,他是一个邪恶的骗子;将周瑜的意气英发,雅量高致,塑造为一个狭隘嫉贤妒能的恶棍;将孙和刘同盟的策划者鲁肃描写为一个忠厚而又没

  •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与张昭——赤壁之战前真正的角力者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鲁肃,张昭,孙权,曹操,周瑜,刘备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虽然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但却有大量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情况存在,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吐血而亡。它把大政治家诸葛亮写成妖里妖气的神棍;把意气英发、雅量高致的周瑜写成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小人;把孙、刘联盟的主谋和组织者鲁肃写成老实而无用的老好人;把孙吴

  •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与张昭-赤壁之战前真正的角力者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鲁肃,张昭,孙权,曹操,周瑜,刘备,赤壁之战,三国,汉朝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虽然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但却有大量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情况存在,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吐血而亡。它把大政治家诸葛亮写成妖里妖气的神棍;把意气英发、雅量高致的周瑜写成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小人;把孙、刘联盟的主谋和组织者鲁肃写成老实而无用的老好人;把孙吴

  • 草船借箭时,曹操放火箭会怎样?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

    历史解密编辑:菜就关起来标签:曹操,鲁肃,诸葛亮,刘备,孙权,赤壁之战

    导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当时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南征,本想着一场战争吞并荆州和江东后一统天下,但却遭到了刘备孙权的顽强抵抗。赤壁之战初期,刘孙联盟缺少弓箭,诸葛亮草船借箭由此而来。后来孙刘联军凭借着大量的战备物资和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一举打败了曹操并成就了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

  • 鲁肃一介书生,何德何能,为何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鲁肃,周瑜,刘备,孙权,吕蒙,陆逊

    在东吴“四大都督”中,鲁肃是最受质疑的一个。与周瑜、吕蒙、陆逊不同,在担当大任前,鲁肃并没有特别的军功。为何周瑜死后,东吴会选择以鲁肃代周瑜呢?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被后人并称为东吴的“四大都督”。其实,真正获得大都督名分的,只有陆逊一人。而且,后来的陆逊以上大将军的名分,统领六军,摄行王事,算是

  • 鲁肃的大战略:从天下二分到三分天下,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秋叶侃史标签:鲁肃,诸葛亮,刘备,周瑜,孙权,曹操

    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对隆中对并不陌生,三顾茅庐之后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也正是在这一次会面当中,诸葛亮为刘备进行了清晰地格局分析,并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夺取荆州是极其重要的一步,由于荆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关系到未来战局的走向,能否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在

  • 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东吴四大都督中,谁最轻视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关羽

    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猛善战,在三国时代,关羽和张飞被曹操谋士程昱和郭嘉等人称为“万人敌”,这也是当时两个公认的,也是仅有的两个万人敌。那么,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他们都是怎么评价关羽的呢?他们谁最不把关羽放在眼里?先看周瑜怎么评价关羽?周瑜当南郡太守的时候,刘备任左将军领荆州牧,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