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的大战略:从天下二分到三分天下,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现实

鲁肃的大战略:从天下二分到三分天下,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秋叶侃史 访问量:3047 更新时间:2024/3/14 22:22:27

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对隆中对并不陌生,三顾茅庐之后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也正是在这一次会面当中,诸葛亮为刘备进行了清晰地格局分析,并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

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夺取荆州是极其重要的一步,由于荆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关系到未来战局的走向,能否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是否能够顺利夺取荆州。

实际上,看出荆州的重要性的人并非只有诸葛亮,在东吴集团当中鲁肃也有这样的想法。相比之下,鲁肃看待荆州的眼光,比诸葛亮还要更加客观一些。

三分天下局势的形成与鲁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甚至于比诸葛亮还有前瞻性,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看一看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豪族子弟鲁肃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当中,鲁肃始终以一种宽厚仁慈的形象示人,诸葛亮正是抓住了鲁肃面慈心善的特点屡次对其加以利用。

鲁肃讨要荆州时,诸葛亮更是将其牢牢拿捏,让人们在心目中产生了鲁肃胆小懦弱、耳软心活的印象。

然而,鲁肃并非是小说中那样的文人形象,相反他的真实形象与小说大径相庭。公元172年,鲁肃出生于临淮郡东城县的豪族当中,由于幼年丧父他由祖母抚养长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鲁肃逐渐长成了一位身材魁梧、性格豪爽的年轻人,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喜好读书酷爱骑射并仗义疏财,将家族中的土地悉数变卖换成了钱粮,之后广交天下豪杰并召集乡里的年轻人练兵习武。

这样的做法很快便引来了族中长者的不满,在他们看来鲁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其所作的事简单来说就是不务正业。面对族中长辈的训斥,鲁肃却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

没过多久,鲁肃的行为便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当时任居巢长的周瑜听说了鲁肃的事迹,便率领数百名部曲前来向他“借”粮。

得知周瑜的来意,鲁肃二话没说直接将家中一半的粮食借给了周瑜,这让后者大感意外。

在周瑜看来,能够如此豁达的人必定胸中有着不凡的见识,从此周瑜便和鲁肃结为了挚友。东汉末年,东城县隶属于袁术的辖区,袁术对于鲁肃同样仰慕已久便请鲁肃为自己效力。

鲁肃见到袁术之后,认为他对部下疏于约束,并且目光短浅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再这样的情况下他便决定率领族人离开袁术前去投奔周瑜。

得知此事的袁术立刻派人前去阻拦鲁肃的去路,鲁肃之前训练的年轻子弟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他的安排下年轻子弟负责殿后,老幼妇孺则在这些人的保护之下继续赶路。

追兵到来之时,鲁肃在地上立起一面盾牌,随后从远处张弓搭箭一箭便射穿了盾牌。与此同时,那些经受过训练的年轻子弟也以整齐的队形,随时听候鲁肃的调遣。

看到这样的场景追兵便不敢再继续追赶,一场危机被化解,从这件事情上便不难看出,鲁肃是一个眼光极其长远的人。

土地虽然是珍贵的资产,但在汉末乱世之时却也是一种负担,一旦有所变故根本无法带走。

鲁肃将这些土地变卖换成的钱粮等可以运输的物资,而且他仗义疏财的行为又结交到了不少豪杰之士,遭遇变故时这些人就成为了大助力。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鲁肃有着这样长远的眼光,他的族人才能在这样的乱世当中依旧存活了下来,并且在东吴的官场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历史上鲁肃的谋略

一番曲折后鲁肃成功地来到了周瑜的身边,此时的江东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原本统御江东的孙策被刺身亡,孙权成为了继任者,接替兄长成为了江东的主人。

早期孙策在掌控江东的时候,由于对江东士族极力打压,因此孙吴政权集团与江东士族关系极为紧张,孙权在上台后首先要面对的便是稳固政权的问题。

作为孙吴集团的忠臣,周瑜正在为孙权竭尽全力地网罗人才,希望借助人才的力量来缓和阶级矛盾以稳固孙吴的统治,鲁肃的投奔使得周瑜喜出望外,立刻便将其推荐给了孙权。

两人第一次见面,鲁肃胸中的韬略便让孙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谈话丝毫不弱于隆中对。

为了能够与鲁肃推心置腹地交谈,孙权与鲁肃在卧榻之上支起了酒桌,二人一边饮酒一边探讨治理东吴的方针。

鲁肃向孙权提出了心中最理想的治理东吴的方案:中原王朝(东汉)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制高点,其余割据的诸侯也已经穷途末路被曹魏各个击破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

基于这一认识鲁肃提出了“二分天下”的主张,东吴依靠地理上的优势,割据江东已经基本成为定居。

东吴要充分地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封闭的根据地,提升自身实力与曹魏划江而治。

同时鲁肃还提醒孙权,虽然已经掌握了江东的统治权,但由于孙策统治时期与江东士族摩擦过大,此时的当务之急是内部管理而绝非对外扩张。

孙权则应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江东的治理和对士族的安抚方面,只有形成了稳固的后方才可以考虑开疆拓土。后方稳固后,首先要争夺的地盘便是荆州,因为此地在长江天堑可以进退有据。

由于这次交谈是在卧榻之上完成的,鲁肃这一番高谈阔论也被称为“榻上策”,此次交谈也奠定了东吴后来几十年内的治国方略,在诸葛亮和鲁肃的眼中,荆州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三顾茅庐时刘备尚未获得一席之地,诸葛亮便提出以荆州作为根据地,进而夺取益州的战略方针。

以刘备当时的实力夺取荆州犹如痴人说梦,东吴取得荆州的成功概率要远远超过刘备集团,奈何人算不如天算。

战略上的调整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准备向东吴发起进攻,如何应对曹魏的进攻成了东吴首先要讨论的问题,由于与孙权存在积怨,东吴士族对于曹操的来袭颇为期待。

一些颇具名望的谋士也十分清楚,自己即便投靠曹操同样可以获得官职,因此主张投降曹操。

面对东吴内部的消极态度孙权一筹莫展,此时鲁肃十分坚定地为孙权指出了一条出路:联合刘备集团,共同抵抗曹操。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鲁肃亲自出使江夏竭尽全力地促成了这一战略同盟,所以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手促成的孙刘联盟,其实是现实中鲁肃的功劳。

成功地击退曹操之后,战败的曹魏集团迅速撤退,只留下部分兵力留守荆州北部的江陵、襄阳等地区。击败了共同的敌人,孙刘这对盟友之间的关系便立刻变得微妙起来。

为了尽快将荆州划入东吴的版图,周瑜率先向荆州发起了进攻,然而因为赤壁之战后的盲目自信,认为蜀汉集团、残余的曹军实力不如自己,周瑜接二连三地挫败,收服荆州的事业一再往后拖。

刘备在荆州的政治能量、名望远比东吴要强大得多,他打着“借”的名义得到了荆南四郡,凭借仁义的声望和在荆州多年的经营,彻底稳固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力量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对于刘备集团的强大,周瑜表现出了极大地不满,赤壁之战前便对刘备的军事实力嗤之以鼻,即使两家结为同盟共同抵抗曹操,但周瑜从未将刘备放在眼里。

可此时的刘备却成功地夺取了荆南诸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还是如此重要的一块战略要地,也难怪周瑜会大为恼火,如果放任刘备继续扩大实力,那么对于东吴来说很可能会构成威胁。

为了钳制住刘备的发展,周瑜提出攻取益州的战略,从而完成鲁肃提出的构建“二分天下”的方针,也就是说以荆州为跳板向巴蜀发展力量是周瑜第一个提出来的,当时的刘备只能在周瑜的威慑下猥琐生存。

但是这一计划还未开展周瑜便因病去世,虽然在对待刘备的问题上与自己有着诸多矛盾之处,但周瑜依旧认为鲁肃是接替自己最合适的人选。

鲁肃继任为大都督后,东吴方面在对待荆州的问题上很快便有了极大的改变,鲁肃也曾多次出面向刘备索要荆州,但也并没有像周瑜那样咄咄逼人,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才会让人们觉得鲁肃经常被诸葛亮戏耍。

其实鲁肃这么做也是情非得已,一方面东吴内部依旧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如果荆州划入东吴,荆州与东吴方面的矛盾势必会加大东吴的内耗,孙吴集团也很难有效地掌控这一局面。

根据当时东吴的实际情况来看,荆州由刘备来治理远比由东吴来接管更加有利,刘备集团不仅可以迅速稳定住荆州的局势,同时还可以起到抵御曹操进犯的作用,对于东吴来说显然利大于弊。

而鲁肃索要荆州的举动,实际上也仅仅是为了获取在外交方面的主动权,自然也就不会追求实质上的结果。

可以说正是在鲁肃的筹划之下,孙刘联盟才持续了长达近四十年的稳定,也才有了从二分天下到天下三分的转变。

假如没有鲁肃,东吴在赤壁之战时就已经失败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恐怕也很难形成。对于鲁肃此人,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鲁肃诸葛亮刘备周瑜孙权曹操

更多文章

  • 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东吴四大都督中,谁最轻视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关羽

    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猛善战,在三国时代,关羽和张飞被曹操谋士程昱和郭嘉等人称为“万人敌”,这也是当时两个公认的,也是仅有的两个万人敌。那么,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他们都是怎么评价关羽的呢?他们谁最不把关羽放在眼里?先看周瑜怎么评价关羽?周瑜当南郡太守的时候,刘备任左将军领荆州牧,去见

  • 好老人鲁肃凭什么在周瑜死后继任江东大都督?正史中他能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鲁肃,周瑜,孙权,曹操,刘备,三国,汉朝,诸葛亮,江东大都督

    一提到鲁肃,很多人眼中都会想到演义中的那位“老好人”。演义中的鲁肃为了孙刘联盟,可谓忙前忙后。在诸葛亮出使江东时,鲁肃甚至不顾周瑜的军令,多次周旋于周瑜与诸葛亮之间,最终助诸葛亮完成联吴抗曹使命。公元210年,为江东霸业殚精竭虑的周瑜病逝,享年36岁。可以说周瑜的去世,是江东的一大损失,因为孙权不但

  • 同样都有战略规划,为何鲁肃被称为战略大师,而吕蒙则被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鲁肃,吕蒙,曹操,孙权,关羽,东吴

    公元200年,鲁肃面见孙权,并与孙权有了一番在榻上的对话,当时鲁肃称汉室已经不可复兴,而曹操也不可以一下子就除去,孙权你刚刚立足于江东,以观看下的变化形势,如果天下局势依旧模糊不定,孙权占据一方也不会招来猜忌,毕竟此时北方正处于多事之秋的时期,孙权可以趁着这个变数剿灭黄祖,讨伐刘表,就此占据长江以南

  • 鲁肃几乎没有战绩,为何能位列东吴四大都督,和周瑜等人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鲁肃,周瑜,东吴,孙权,曹操,刘备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东吴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当然,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周瑜、陆逊、鲁肃、吕蒙这四人,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东吴四大都督,以

  • 鲁肃:智商堪比诸葛亮,出于两个原因,却被罗贯中描绘成老实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鲁肃,诸葛亮,罗贯中,周瑜,孙权

    年少粗疏未可轻,榻边视画最分明。直将诸葛同心事,空被张昭识姓名。大业竟从身后定,丰碑自墓前横。指因风义人争说,细故何能概一身。上面这首诗出自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鲁肃的墓前对联,这位东吴重臣在演义、戏曲、正史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在好友借粮时慷慨大气,手一挥将一半家资慷慨相赠;在赤壁之

  • 三国正史中,鲁肃究竟有多厉害?与演义中的描写大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鲁肃,孙权,曹操,刘备,周瑜,袁术,汉朝,诸葛亮,古装剧,三国正史,三国(电视剧)

    正史中的鲁肃有多厉害,其实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鲁肃之于孙权,好比诸葛亮之于刘备,荀彧之于曹操!可以说鲁肃是三国少有的战略家,周瑜、陆逊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比不上鲁肃!若是鲁肃未死,继续辅佐孙权,那曹操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东吴真有逐鹿中原的机会!鲁肃我们先简单看看鲁肃的履历,可以发现,正史中的鲁肃,和

  • 三国时期,鲁肃是憨直淳朴,毫无主见的老好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枕星河梦标签:鲁肃,周瑜,孙权,孙策,曹操,刘备

    鲁肃成年后,苦练击剑和骑射,并结交豪杰义士。他用家里积累的财产,培养一批少年,整日在南山射猎习武。见状,家族中的长辈摇头叹息道:“鲁氏衰落,就是因为生了这个狂儿啊!”网络图片仅供参考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家里有良田千顷,富甲一方。可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便由祖母抚养长大。成年后,鲁肃苦练击剑和骑

  • 孙权的战略眼光有限,居然认为鲁肃劝他借荆州给刘备是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刘备,鲁肃,孙权,曹操,周瑜,刘表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28周瑜去世后,随着鲁肃上位成为荆州地区最高负责人,江东对刘备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转向,双方之间一度有些紧张的关系开始缓和下来。而提到鲁肃对双方关系的影响,借荆州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这也成为后来双方长期扯皮的根源。关于借荆州一事,历来是众说纷纭,就连此事

  • 周瑜、陆逊、吕蒙、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为何不是三国24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周瑜,陆逊,吕蒙,鲁肃,东吴,赵子龙

    说起三国,很多人都会想到网络中流传的三国24名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这些武将的排名。但是细心的网友却发现,周瑜、陆逊、吕蒙、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却不是三国24名将,为何?所谓的三国24名将,主要是指的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

  • 鲁肃有何才能,凭什么能媲美诸葛亮?他有一个堪比隆中对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鲁肃,孙权,周瑜,刘表,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麾下

    鲁肃之所以能媲美诸葛亮,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堪比隆中对的计谋,叫作榻上策!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这个榻上策有多厉害?和三国演义中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不同,正史中的鲁肃,其实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人家那一手箭术,连盾牌都是可以射穿的,可想而知鲁肃的臂力有多强,他简直就是个猛男啊,根本就不弱!除此之外,鲁肃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