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几乎没有战绩,为何能位列东吴四大都督,和周瑜等人齐名?

鲁肃几乎没有战绩,为何能位列东吴四大都督,和周瑜等人齐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627 更新时间:2024/3/14 22:24:36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东吴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当然,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周瑜、陆逊、鲁肃、吕蒙这四人,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东吴四大都督,以此和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相提并论。

在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陆逊则指挥了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与此相对应的是,鲁肃则没有什么亮眼的战绩。那么,问题来了,鲁肃几乎没有战绩,为何能位列东吴四大都督,和周瑜等人齐名?

首先,在笔者看来,相对于周瑜、吕蒙、陆逊,鲁肃在东吴的定位,实际上和诸葛亮在蜀汉比较类似,也即都是谋士,甚至可以说是战略家。而这,促使鲁肃在没有亮眼战绩的背景下,依然能够和周瑜等人齐名。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战乱四起,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东汉末年,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躲避战乱,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县的县令。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以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由此,如同诸葛亮认为刘表不足成大事一样,鲁肃的眼光也是比较毒辣的。所以,鲁肃随好友周瑜投奔孙策,从而成为东吴的开国大臣之一。建安三年(198年),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孙权执掌江东大权。而就鲁肃来说,则为鲁肃献出了《榻上策》,这是一个可以媲美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榻上策》于公元200年提出,当时曹操正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胜败未分,而鲁肃却能在当时就看出北方的敌人将只会有曹操,之后依其计略,虽然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第三次西伐黄祖(荆州牧刘表之部下,同时也是江夏太守)时,消灭了黄祖,但孙权仅能占领江夏南部,因为刘表的长子刘琦仍能及时到达江夏守卫江夏北部。

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故东吴在企图攻占荆州,据有全长江流域之前,曹操就抢先南下进攻占有荆州,进而据有在长江上游的江陵,于是鲁肃改而主张联合不久之前投靠刘表的刘备,抵抗南下的曹操。在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曹操方面的势力仍然很大,故鲁肃主张借荆州给刘备,多树曹操之敌。终其鲁肃在世之时,他一直努力维持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联刘抗曹是当时东吴的治国方针。这实际上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态势。

得知荆州牧刘表去世的消息后,鲁肃劝孙权趁刘表去世的机会取荆州,并亲自前往江夏打探,并未经请示的情况下慧眼识才,将诸葛亮带回江东,决定了孙刘联盟的方针,直接促成了赤壁之战胜利的前提——改变历史走向的功绩。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周瑜是赤壁之战当仁不让的主角。不过,赤壁之战前的孙刘联盟,才是这场战役获胜的重要基础。而在促成孙刘联盟上,鲁肃和诸葛亮一样,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鲁肃劝说孙权坚定抗曹,而不是像张昭等人劝孙权放下抵抗,这一举动和胆识,无疑是高下立判。在赤壁之战前,鲁肃向孙权表示:“众卿皆可降曹,唯将军不可降曹。”这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击孙权的痛处,促使他坚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从而改变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

在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又和曹操大军爆发了南郡之战。此战,周瑜击败了曹仁,从而夺取了南郡这一兵家必争之地。不过,周瑜也在不久之后病逝。在周瑜去世后,鲁肃主张借荆州(南郡)与刘备,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非常吃惊。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 南郡和曹操控制的南阳郡接壤,鲁肃建议把南郡借给刘备,等于是让刘备在前面帮孙权挡枪,给曹操额外树立一个强敌,——这是战略层面上极高明的一笔,借出了一个南郡,却可保江东数年太平。更为关键的是,在南郡之战后,曹操逐渐将重心放在了江淮一带了。比如围绕着合肥这座城池,曹操和孙权两大势力,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对于当时的东吴来说,需要在江淮一带承受来自于曹操的压力,在精力有限的背景下,及时放弃南郡,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当然,因为借荆州的问题,孙权和刘备两大势力,还是爆发了多次矛盾。对此,鲁肃从孙刘联盟的大局出发,单刀赴会,和关羽和平解决荆州争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关羽单刀赴会。但是,实际上,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是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天下,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

最后,在公元215年,孙权和刘备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史称“湘水划界”。 当时,鲁肃等人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刚开始,孙刘两家应该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同仇敌忾,不可因双方利害争夺影响大局。但吕蒙却秘密地劝孙权要尽快消灭关羽,全据长江。孙权虽然认为吕蒙的建议很合理,但依然采纳鲁肃等人的主张,维持孙刘联盟,转而北上进攻合肥。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鲁肃晚去世几年的话,或许就不会发生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的结果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对此,在笔者看来,鲁肃的去世,自然是东吴的一大损失,这意味着孙权从此缺乏战略规划人才了。虽然孙权成功夺取了荆州,但是,这导致蜀吴联盟一度决裂,并互相攻伐,从而让曹魏坐收渔翁之利。综上,鲁肃在东吴虽然缺乏直接领兵作战的成绩,不过,他的作用往往体现出在谋划和斡旋上,这是他可以和周瑜、吕蒙、陆逊齐名的主要原因。

标签: 鲁肃周瑜东吴孙权曹操刘备

更多文章

  • 鲁肃:智商堪比诸葛亮,出于两个原因,却被罗贯中描绘成老实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鲁肃,诸葛亮,罗贯中,周瑜,孙权

    年少粗疏未可轻,榻边视画最分明。直将诸葛同心事,空被张昭识姓名。大业竟从身后定,丰碑自墓前横。指因风义人争说,细故何能概一身。上面这首诗出自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鲁肃的墓前对联,这位东吴重臣在演义、戏曲、正史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在好友借粮时慷慨大气,手一挥将一半家资慷慨相赠;在赤壁之

  • 三国正史中,鲁肃究竟有多厉害?与演义中的描写大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鲁肃,孙权,曹操,刘备,周瑜,袁术,汉朝,诸葛亮,古装剧,三国正史,三国(电视剧)

    正史中的鲁肃有多厉害,其实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鲁肃之于孙权,好比诸葛亮之于刘备,荀彧之于曹操!可以说鲁肃是三国少有的战略家,周瑜、陆逊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比不上鲁肃!若是鲁肃未死,继续辅佐孙权,那曹操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东吴真有逐鹿中原的机会!鲁肃我们先简单看看鲁肃的履历,可以发现,正史中的鲁肃,和

  • 三国时期,鲁肃是憨直淳朴,毫无主见的老好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枕星河梦标签:鲁肃,周瑜,孙权,孙策,曹操,刘备

    鲁肃成年后,苦练击剑和骑射,并结交豪杰义士。他用家里积累的财产,培养一批少年,整日在南山射猎习武。见状,家族中的长辈摇头叹息道:“鲁氏衰落,就是因为生了这个狂儿啊!”网络图片仅供参考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家里有良田千顷,富甲一方。可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便由祖母抚养长大。成年后,鲁肃苦练击剑和骑

  • 孙权的战略眼光有限,居然认为鲁肃劝他借荆州给刘备是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刘备,鲁肃,孙权,曹操,周瑜,刘表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28周瑜去世后,随着鲁肃上位成为荆州地区最高负责人,江东对刘备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转向,双方之间一度有些紧张的关系开始缓和下来。而提到鲁肃对双方关系的影响,借荆州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这也成为后来双方长期扯皮的根源。关于借荆州一事,历来是众说纷纭,就连此事

  • 周瑜、陆逊、吕蒙、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为何不是三国24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周瑜,陆逊,吕蒙,鲁肃,东吴,赵子龙

    说起三国,很多人都会想到网络中流传的三国24名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这些武将的排名。但是细心的网友却发现,周瑜、陆逊、吕蒙、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却不是三国24名将,为何?所谓的三国24名将,主要是指的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

  • 鲁肃有何才能,凭什么能媲美诸葛亮?他有一个堪比隆中对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鲁肃,孙权,周瑜,刘表,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麾下

    鲁肃之所以能媲美诸葛亮,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堪比隆中对的计谋,叫作榻上策!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这个榻上策有多厉害?和三国演义中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不同,正史中的鲁肃,其实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人家那一手箭术,连盾牌都是可以射穿的,可想而知鲁肃的臂力有多强,他简直就是个猛男啊,根本就不弱!除此之外,鲁肃这个人

  • 鲁肃究竟有何能耐当上东吴大都督?这三大特点周瑜都不具备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鲁肃,周瑜,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

    三国历史之中,是个英雄辈出的历史年代。武如:关羽、张飞、赵云……;文如:诸葛亮、庞统、周瑜……在东吴,武要数周瑜,而文要数鲁肃。但鲁肃是有何才能,在周瑜死后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鲁肃在一般人的认知之中,只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在三国演义之中,最著名的桥段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借谁的呢?吴国;

  • 诸葛亮借东风,借回10万余支箭,鲁肃为什么要帮助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鲁肃,周瑜,东吴,东风,三国,汉朝,诸葛亮,赤壁之战,天文学家

    赤壁之战有一环节最为重要,诸葛亮巧借东风,借回10万余支箭,但是东吴都督周瑜之前并不认同他的计划,后来鲁肃为何要帮助诸葛亮?第一点原因是此次是联合作战,是因为这一战是吴蜀联军与魏国作战,鲁肃为了大局着想,私下里出手相助诸葛亮。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魏国挑起,吴与蜀两国共同抗魏。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肃一心

  •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江东对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拓跋腾标签:鲁肃,刘备,蜀汉,孙权,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广为人知,其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早在隆中对提出的七年前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塌上策也被称之为江中对,隆中对的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两路大军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鲁肃的塌上策是在稳固扬州的基础上,夺取荆州,跨有荆、扬尽长江之所极,和曹操分庭抗衡建立江东的霸业,隆中对和江

  • 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诸葛亮,周瑜,鲁肃,赤壁之战,曹操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转折点,此战曹操惨败,一统天下的步伐受阻,孙刘组成联盟,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那么正史上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不是诸葛亮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神化诸葛亮而创作的,正史上根本没有这些事。舌战群儒也是被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