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成年后,苦练击剑和骑射,并结交豪杰义士。他用家里积累的财产,培养一批少年,整日在南山射猎习武。见状,家族中的长辈摇头叹息道:“鲁氏衰落,就是因为生了这个狂儿啊!”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家里有良田千顷,富甲一方。
可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便由祖母抚养长大。
成年后,鲁肃苦练击剑和骑射,并结交豪杰义士。
他用家里积累的财产,培养一批少年侠客,整日在南山射猎习武。
同时,他周济穷困,深受乡民的拥戴。
可是,家族中的长辈却摇头叹息地说道:
“鲁氏衰落,就是因为生了这个狂儿啊!”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这时,周瑜在居巢担任县令。
一日,周瑜带着几百人外出。途经东城时,所带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
因为,周瑜早就听闻东城鲁肃“济困扶贫”的好名声,便想要前往鲁家借些粮食。
到了鲁家后,周瑜拜会鲁肃。
两人年龄相仿,又同有心怀天下的志向,他们相谈甚欢,十分投缘。
鲁肃得知周瑜没粮食时,直接领他来到后院。
后院共有两处粮仓,每个粮仓都能有三千斛左右的粮食。
鲁肃指着粮仓,对周瑜说:“您就随便选一仓粮食带走吧。”
尽管,周瑜也是富有而大方之人,但他还是被鲁肃的慷慨吓着了。
不过是初次见面,而且非亲非故的,鲁肃竟能倾囊相助。
周瑜见他出手如此阔绰,心里感慨,鲁肃绝非常人啊。
于是,周瑜倾心相交,把鲁肃当为知己与密友。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袁术自立称帝时,提拔了一批所辖地界内有名望的人,鲁肃就被任命为东城县令。
宗亲族人都觉得,这是个走向仕途的良机。
可是在鲁肃看来,袁术不是拥有雄才伟略之人。
鲁肃索性辞官,把侠士少年都召集过来。
并对他们说:“如今朝廷动荡,盗贼横行,此处不是安居乐业之地。”
“我听说江东民富兵强,可以前去躲避祸乱。不知你们肯与我同行吗?可否能一起静观时局,以谋大业?”
这些少年听鲁肃这样一说,都激动得争先响应。
鲁肃知道周瑜与孙策的私交甚密,便打算前往居巢,与周瑜相商。
与此同时,周瑜得知孙策已夺取吴郡,并被朝廷封为吴侯,兼讨逆将军。
这就意味着,孙策已经和袁术彻底得划清界限,他们之间的战争即将爆发。
恰好这时,鲁肃前来。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两人认真地商量后,都认为应尽早地脱离袁术。
随即,他们各自准备出发,商定会合后,再一起直奔江东。
很快,周瑜就带着家眷随从,弃城而去。
不料,他们逃离的消息,就被扬州官府所察觉,立即派兵追赶。
鲁肃提前让老弱妇女先撤,自己率侠客少年在后面保护。
这些少年都精于骑射,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
眼看追兵将至,鲁肃命手下武士一字排开,拉弓上箭。
摆开架势后,冲着追兵喊道:
“如今正值兵荒马乱,你们有功也得不到奖赏,不追也不会受到惩罚,何必对我们苦苦相逼呢?”
紧接着,鲁肃又让人将一面盾牌插立在地上。
鲁肃拉弓便射,利箭疾驰而出,竟然将盾牌一箭射穿。
鲁肃的射击力量,令大家瞠目结舌。
追兵都认为鲁肃只是个文臣,而非武将,没想到他的箭法竟能这般出神入化。
这时,骑兵都开始胆怯了,看着鲁肃这伙人的骁勇劲儿,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于是,大家听从了鲁肃的建议,只当是自己没追上。
他们便掉转方向,回去复命去了。
实际上,袁术也没有在乎过周瑜和鲁肃。
孙策听闻好友周瑜归来,喜不胜收,亲自出城迎接。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孙策高兴地盛宴款待,为他们接风洗尘。
席间,就有些将领很是不满,觉得孙策厚此薄彼。
孙策解释道:“周公瑾才智出众,是我儿时好友,我们情同骨肉。先前在丹阳,他出兵出粮,助我完成大事,论德酬功,我都无以为报。”
众人听闻后,也就无话可说了。
随后,孙策就提拔周瑜为建威中郎将,拨给他2000精兵,兼50匹战马。
这一年,周瑜24岁,已成为孙策军中的重要将领。
同时,鲁肃也受到了孙策的礼遇。
可是不久后,鲁肃得知祖母去世的消息,心中悲恸不已。
鲁肃是祖母一手带大的,与祖母感情深厚,由于祖母年迈,不能与他一起东渡,便留在了东城。
鲁肃为尽孝道,冒着被袁术扣留的风险,毅然地回到了东城,为祖母守孝。
好在鲁肃在东城本是名人,花钱打点一番后,官府就没找他的麻烦。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就在鲁肃守丧期间,孙策却突然离世了。
而此时,鲁肃收到了好友刘晔的来信。
刘晔在信里说,他已投奔到占据巢湖的将军麾下。
将军郑宝拥军过万,算是地方的军事力量。
于是,鲁肃打算应刘晔的邀请,前往巢湖投奔郑宝。
临行前,鲁肃先去曲阿接母亲妻儿。
不料想,等鲁肃到了曲阿,才知道母亲已被周瑜接到了吴郡。
实际上,周瑜生怕鲁肃投奔别处,早就预留了一手。
鲁肃匆忙赶往吴郡,找到了周瑜。
见面后,鲁肃毫无隐瞒地把刘晔的信件递给周瑜。
周瑜看完信后,说:
“如今主上敬重士人,只要是有本事的人,就会被重用。现在正是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时代,我留在这里,就是这个原因,你不必把刘晔的话放在心上。”
周瑜暗指孙权志在建立帝国,取代汉室。
这些话,让鲁肃心头一震。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次日清早,周瑜立即见孙权,直言道:“鲁肃有辅佐之才,应当委以重任。”
孙权并不了解鲁肃,不过,他相信周瑜的眼光与判断力。
随即,孙权就召见了鲁肃,问道:
“如今汉室倾危,我想成就齐桓公、晋文公的伟业,您有何见教呢?”
鲁肃见眼前19岁的孙权,如此年轻就有当齐桓公、晋文公的志向,不禁暗暗称奇。
鲁肃答道:
“如今曹操与当年项羽毫无二致,依我的看法,汉室已经不可复兴,而曹操实力强大,一时也无法铲除。
蕞好的办法便是坐守江东,以待局势的变化。如今北方战乱未平,应趁此时机剿灭黄祖,再讨伐刘表,从而控制长江水域,这乃是帝王的事业。”
鲁肃的话,让孙权振奋不已。
可是,孙权冷静下来后,又想着自己凭借父兄打下的基础,才占据东南一隅,战绩实力还不够强大,怕是还没资格谈帝王霸业。
想到这里,孙权又对鲁肃说道:
“现在我只想尽心经营江东,至于您所说的帝王之业,我还没有想好呢。”
此时,29岁的鲁肃年轻气盛,见孙权比自己还要年轻十岁,却这般地沉稳谨慎。
随即,孙权宴请部将,将鲁肃介绍给众人。
等宾客离场时,鲁肃却被孙权留了下来,两人合榻对饮。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期间,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令孙权对他另眼相看。
此后,孙权经常赏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过去的水平。
鲁肃也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
公元208年,曹操准备率20万大军南下。
这个消息,让孙权的部将非常慌乱,都主张向曹操投降。
就连,孙权也犹豫不决。
然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正好赶上荆州刘表过世,鲁肃向孙权请命。
他提出以吊唁刘表之名,打探一下荆州的局势实情。
如果荆州能够放弃前嫌,可以彼此结盟,共同抵御曹操大军。
如果荆州不顾大局,也可以提前做好迎战的准备工作。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毕竟,江东与荆州的共同敌人是曹操,合力抗曹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基本平定了。
事不宜迟,鲁肃不敢懈怠,火速前往荆州,唯恐曹操赶在他的前面抵达。
在当阳长阪,鲁肃与刘备相遇。
见面后,鲁肃详细地介绍了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
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恳切地对诸葛亮说:“我是你哥哥的朋友。”当即,两人结下了交情。
在鲁肃的力劝下,刘备同意了合力抗曹的想法。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孙权与刘备联合出军,令曹操大败于赤壁。
从此,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周瑜逝世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务,成为继任都督。
等到鲁肃过世后,相继发生了襄樊之战,白帝之战等。
此后,孙刘两家就再也没有真正联合过。
参考《三国志》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观心铭史】
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鲁肃被刻画成一个憨直淳朴,毫无主见的老好人。
甚至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觉得他头脑不灵活。
然而,正史的记载却是恰恰相反的。
他身材魁梧,擅长骑射,并不是一副书生模样。
而且,鲁肃仗义疏财,将钱财视为身外物。
从他对钱财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与格局。
不过,他慷慨赠给周瑜粮食,也是看出了周瑜的谈吐不凡。
两人相互赏识,才能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不知袁术到死时,有没有发现叛离他的人中,以周瑜和鲁肃是蕞为重要的。
他们都有宰辅之才,有纵横天下之志。
他们却蛰伏在袁术的手下,当一名县令。
没有鲁肃和周瑜的力主抗曹,孙权必定投降;
没有鲁肃的结盟刘备,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局面。
单从这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的推进者,非鲁肃莫属。
鲁肃的三分天下战略,以荆州为出发点,为江东发展指了一条明路。
鲁肃大局意识极强,始终主张联刘抗曹。
他的“榻上对”,要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7年,足可看出鲁肃的前瞻性。
赤壁之战的前期推动,鲁肃功不可没;战争的结果,彰显了他非凡的军事眼光和独断智慧。
他也凭借赤壁战役赢得了声望,成为周瑜死后的第二任大都督。
鲁肃才是与郭嘉、诸葛亮并列的战略家。你觉得呢?
关注我@观心铭史,
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头条中国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每日分享历史#
#坚持每日读史#
感谢关注@观心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