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鲁肃是憨直淳朴,毫无主见的老好人吗?

三国时期,鲁肃是憨直淳朴,毫无主见的老好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枕星河梦 访问量:1007 更新时间:2024/3/14 22:24:24

鲁肃成年后,苦练击剑和骑射,并结交豪杰义士。他用家里积累的财产,培养一批少年,整日在南山射猎习武。见状,家族中的长辈摇头叹息道:“鲁氏衰落,就是因为生了这个狂儿啊!”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家里有良田千顷,富甲一方。

可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便由祖母抚养长大。

成年后,鲁肃苦练击剑和骑射,并结交豪杰义士。

他用家里积累的财产,培养一批少年侠客,整日在南山射猎习武。

同时,他周济穷困,深受乡民的拥戴。

可是,家族中的长辈却摇头叹息地说道:

“鲁氏衰落,就是因为生了这个狂儿啊!”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这时,周瑜在居巢担任县令。

一日,周瑜带着几百人外出。途经东城时,所带的食物已经所剩无几。

因为,周瑜早就听闻东城鲁肃“济困扶贫”的好名声,便想要前往鲁家借些粮食。

到了鲁家后,周瑜拜会鲁肃。

两人年龄相仿,又同有心怀天下的志向,他们相谈甚欢,十分投缘。

鲁肃得知周瑜没粮食时,直接领他来到后院。

后院共有两处粮仓,每个粮仓都能有三千斛左右的粮食。

鲁肃指着粮仓,对周瑜说:“您就随便选一仓粮食带走吧。”

尽管,周瑜也是富有而大方之人,但他还是被鲁肃的慷慨吓着了。

不过是初次见面,而且非亲非故的,鲁肃竟能倾囊相助。

周瑜见他出手如此阔绰,心里感慨,鲁肃绝非常人啊。

于是,周瑜倾心相交,把鲁肃当为知己与密友。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袁术自立称帝时,提拔了一批所辖地界内有名望的人,鲁肃就被任命为东城县令。

宗亲族人都觉得,这是个走向仕途的良机。

可是在鲁肃看来,袁术不是拥有雄才伟略之人。

鲁肃索性辞官,把侠士少年都召集过来。

并对他们说:“如今朝廷动荡,盗贼横行,此处不是安居乐业之地。”

“我听说江东民富兵强,可以前去躲避祸乱。不知你们肯与我同行吗?可否能一起静观时局,以谋大业?”

这些少年听鲁肃这样一说,都激动得争先响应。

鲁肃知道周瑜与孙策的私交甚密,便打算前往居巢,与周瑜相商。

与此同时,周瑜得知孙策已夺取吴郡,并被朝廷封为吴侯,兼讨逆将军。

这就意味着,孙策已经和袁术彻底得划清界限,他们之间的战争即将爆发。

恰好这时,鲁肃前来。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两人认真地商量后,都认为应尽早地脱离袁术。

随即,他们各自准备出发,商定会合后,再一起直奔江东。

很快,周瑜就带着家眷随从,弃城而去。

不料,他们逃离的消息,就被扬州官府所察觉,立即派兵追赶。

鲁肃提前让老弱妇女先撤,自己率侠客少年在后面保护。

这些少年都精于骑射,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

眼看追兵将至,鲁肃命手下武士一字排开,拉弓上箭。

摆开架势后,冲着追兵喊道:

“如今正值兵荒马乱,你们有功也得不到奖赏,不追也不会受到惩罚,何必对我们苦苦相逼呢?”

紧接着,鲁肃又让人将一面盾牌插立在地上。

鲁肃拉弓便射,利箭疾驰而出,竟然将盾牌一箭射穿。

鲁肃的射击力量,令大家瞠目结舌。

追兵都认为鲁肃只是个文臣,而非武将,没想到他的箭法竟能这般出神入化。

这时,骑兵都开始胆怯了,看着鲁肃这伙人的骁勇劲儿,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于是,大家听从了鲁肃的建议,只当是自己没追上。

他们便掉转方向,回去复命去了。

实际上,袁术也没有在乎过周瑜和鲁肃。

孙策听闻好友周瑜归来,喜不胜收,亲自出城迎接。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孙策高兴地盛宴款待,为他们接风洗尘。

席间,就有些将领很是不满,觉得孙策厚此薄彼。

孙策解释道:“周公瑾才智出众,是我儿时好友,我们情同骨肉。先前在丹阳,他出兵出粮,助我完成大事,论德酬功,我都无以为报。”

众人听闻后,也就无话可说了。

随后,孙策就提拔周瑜为建威中郎将,拨给他2000精兵,兼50匹战马。

这一年,周瑜24岁,已成为孙策军中的重要将领。

同时,鲁肃也受到了孙策的礼遇。

可是不久后,鲁肃得知祖母去世的消息,心中悲恸不已。

鲁肃是祖母一手带大的,与祖母感情深厚,由于祖母年迈,不能与他一起东渡,便留在了东城。

鲁肃为尽孝道,冒着被袁术扣留的风险,毅然地回到了东城,为祖母守孝。

好在鲁肃在东城本是名人,花钱打点一番后,官府就没找他的麻烦。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就在鲁肃守丧期间,孙策却突然离世了。

而此时,鲁肃收到了好友刘晔的来信。

刘晔在信里说,他已投奔到占据巢湖的将军麾下。

将军郑宝拥军过万,算是地方的军事力量。

于是,鲁肃打算应刘晔的邀请,前往巢湖投奔郑宝。

临行前,鲁肃先去曲阿接母亲妻儿。

不料想,等鲁肃到了曲阿,才知道母亲已被周瑜接到了吴郡。

实际上,周瑜生怕鲁肃投奔别处,早就预留了一手。

鲁肃匆忙赶往吴郡,找到了周瑜。

见面后,鲁肃毫无隐瞒地把刘晔的信件递给周瑜。

周瑜看完信后,说:

“如今主上敬重士人,只要是有本事的人,就会被重用。现在正是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时代,我留在这里,就是这个原因,你不必把刘晔的话放在心上。”

周瑜暗指孙权志在建立帝国,取代汉室。

这些话,让鲁肃心头一震。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次日清早,周瑜立即见孙权,直言道:“鲁肃有辅佐之才,应当委以重任。”

孙权并不了解鲁肃,不过,他相信周瑜的眼光与判断力。

随即,孙权就召见了鲁肃,问道:

“如今汉室倾危,我想成就齐桓公晋文公的伟业,您有何见教呢?”

鲁肃见眼前19岁的孙权,如此年轻就有当齐桓公、晋文公的志向,不禁暗暗称奇。

鲁肃答道:

“如今曹操与当年项羽毫无二致,依我的看法,汉室已经不可复兴,而曹操实力强大,一时也无法铲除。

蕞好的办法便是坐守江东,以待局势的变化。如今北方战乱未平,应趁此时机剿灭黄祖,再讨伐刘表,从而控制长江水域,这乃是帝王的事业。”

鲁肃的话,让孙权振奋不已。

可是,孙权冷静下来后,又想着自己凭借父兄打下的基础,才占据东南一隅,战绩实力还不够强大,怕是还没资格谈帝王霸业。

想到这里,孙权又对鲁肃说道:

“现在我只想尽心经营江东,至于您所说的帝王之业,我还没有想好呢。”

此时,29岁的鲁肃年轻气盛,见孙权比自己还要年轻十岁,却这般地沉稳谨慎。

随即,孙权宴请部将,将鲁肃介绍给众人。

等宾客离场时,鲁肃却被孙权留了下来,两人合榻对饮。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期间,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令孙权对他另眼相看。

此后,孙权经常赏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过去的水平。

鲁肃也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

公元208年,曹操准备率20万大军南下。

这个消息,让孙权的部将非常慌乱,都主张向曹操投降。

就连,孙权也犹豫不决。

然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正好赶上荆州刘表过世,鲁肃向孙权请命。

他提出以吊唁刘表之名,打探一下荆州的局势实情。

如果荆州能够放弃前嫌,可以彼此结盟,共同抵御曹操大军。

如果荆州不顾大局,也可以提前做好迎战的准备工作。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毕竟,江东与荆州的共同敌人是曹操,合力抗曹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

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基本平定了。

事不宜迟,鲁肃不敢懈怠,火速前往荆州,唯恐曹操赶在他的前面抵达。

在当阳长阪,鲁肃与刘备相遇。

见面后,鲁肃详细地介绍了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

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恳切地对诸葛亮说:“我是你哥哥的朋友。”当即,两人结下了交情。

在鲁肃的力劝下,刘备同意了合力抗曹的想法。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孙权与刘备联合出军,令曹操大败于赤壁。

从此,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周瑜逝世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务,成为继任都督。

等到鲁肃过世后,相继发生了襄樊之战,白帝之战等。

此后,孙刘两家就再也没有真正联合过。

参考《三国志》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观心铭史】

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鲁肃被刻画成一个憨直淳朴,毫无主见的老好人。

甚至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觉得他头脑不灵活。

然而,正史的记载却是恰恰相反的。

他身材魁梧,擅长骑射,并不是一副书生模样。

而且,鲁肃仗义疏财,将钱财视为身外物。

从他对钱财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与格局。

不过,他慷慨赠给周瑜粮食,也是看出了周瑜的谈吐不凡。

两人相互赏识,才能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不知袁术到死时,有没有发现叛离他的人中,以周瑜和鲁肃是蕞为重要的。

他们都有宰辅之才,有纵横天下之志。

他们却蛰伏在袁术的手下,当一名县令。

没有鲁肃和周瑜的力主抗曹,孙权必定投降;

没有鲁肃的结盟刘备,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局面。

单从这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的推进者,非鲁肃莫属。

鲁肃的三分天下战略,以荆州为出发点,为江东发展指了一条明路。

鲁肃大局意识极强,始终主张联刘抗曹。

他的“榻上对”,要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7年,足可看出鲁肃的前瞻性。

赤壁之战的前期推动,鲁肃功不可没;战争的结果,彰显了他非凡的军事眼光和独断智慧。

他也凭借赤壁战役赢得了声望,成为周瑜死后的第二任大都督。

鲁肃才是与郭嘉、诸葛亮并列的战略家。你觉得呢?

关注我@观心铭史,

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头条中国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每日分享历史#

#坚持每日读史#

感谢关注@观心铭史

标签: 鲁肃周瑜孙权孙策曹操刘备

更多文章

  • 孙权的战略眼光有限,居然认为鲁肃劝他借荆州给刘备是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刘备,鲁肃,孙权,曹操,周瑜,刘表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28周瑜去世后,随着鲁肃上位成为荆州地区最高负责人,江东对刘备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转向,双方之间一度有些紧张的关系开始缓和下来。而提到鲁肃对双方关系的影响,借荆州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这也成为后来双方长期扯皮的根源。关于借荆州一事,历来是众说纷纭,就连此事

  • 周瑜、陆逊、吕蒙、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为何不是三国24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周瑜,陆逊,吕蒙,鲁肃,东吴,赵子龙

    说起三国,很多人都会想到网络中流传的三国24名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这些武将的排名。但是细心的网友却发现,周瑜、陆逊、吕蒙、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却不是三国24名将,为何?所谓的三国24名将,主要是指的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

  • 鲁肃有何才能,凭什么能媲美诸葛亮?他有一个堪比隆中对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鲁肃,孙权,周瑜,刘表,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麾下

    鲁肃之所以能媲美诸葛亮,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堪比隆中对的计谋,叫作榻上策!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这个榻上策有多厉害?和三国演义中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不同,正史中的鲁肃,其实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人家那一手箭术,连盾牌都是可以射穿的,可想而知鲁肃的臂力有多强,他简直就是个猛男啊,根本就不弱!除此之外,鲁肃这个人

  • 鲁肃究竟有何能耐当上东吴大都督?这三大特点周瑜都不具备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鲁肃,周瑜,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

    三国历史之中,是个英雄辈出的历史年代。武如:关羽、张飞、赵云……;文如:诸葛亮、庞统、周瑜……在东吴,武要数周瑜,而文要数鲁肃。但鲁肃是有何才能,在周瑜死后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鲁肃在一般人的认知之中,只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在三国演义之中,最著名的桥段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借谁的呢?吴国;

  • 诸葛亮借东风,借回10万余支箭,鲁肃为什么要帮助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鲁肃,周瑜,东吴,东风,三国,汉朝,诸葛亮,赤壁之战,天文学家

    赤壁之战有一环节最为重要,诸葛亮巧借东风,借回10万余支箭,但是东吴都督周瑜之前并不认同他的计划,后来鲁肃为何要帮助诸葛亮?第一点原因是此次是联合作战,是因为这一战是吴蜀联军与魏国作战,鲁肃为了大局着想,私下里出手相助诸葛亮。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魏国挑起,吴与蜀两国共同抗魏。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肃一心

  •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江东对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拓跋腾标签:鲁肃,刘备,蜀汉,孙权,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广为人知,其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早在隆中对提出的七年前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塌上策也被称之为江中对,隆中对的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两路大军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鲁肃的塌上策是在稳固扬州的基础上,夺取荆州,跨有荆、扬尽长江之所极,和曹操分庭抗衡建立江东的霸业,隆中对和江

  • 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诸葛亮,周瑜,鲁肃,赤壁之战,曹操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转折点,此战曹操惨败,一统天下的步伐受阻,孙刘组成联盟,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那么正史上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不是诸葛亮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神化诸葛亮而创作的,正史上根本没有这些事。舌战群儒也是被演义

  • 为什么说袁绍的病逝间接导致鲁肃“吴中对”战略的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鲁肃,袁绍,曹操,孙权,吴中,刘表

    孙权在继位后与鲁肃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在这次长谈中为孙权制定了被后世称为“吴中对”的战略规划。不过与“中道崩殂”的“隆中对”相比,鲁肃的“吴中对”则是只完成了一步半就宣告破产了。有意思的是,袁绍的病逝间接导致鲁肃“吴中对”战略的破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鲁肃的“吴中对”分为四步:

  • 周瑜临终前,为何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位,而不是吕蒙呢?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周瑜,鲁肃,吕蒙,孙权,刘备,曹操,三国,汉朝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临终前向孙权表示:“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对此,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

  • 三国演义: 诸葛亮草船借箭,鲁肃直接被吓蒙,曹操中计上当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灰娱乐标签:诸葛亮,鲁肃,曹操,周瑜,张辽,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电视剧),古装剧,曹操麾下

    十万只箭,莫说3日就是30日,也难以造齐,汝不立军令状还可免去一死,事已至此,还望子敬救我。鲁肃本来是替周瑜来来打探消息的,没想到诸葛亮却向自己求救。事情是诸葛亮自己答应的军令状是诸葛亮自己签下的。鲁肃是真的无能为力,可这件事情也确实是因鲁肃而起,如果不是鲁肃把诸葛亮的话告诉周瑜,周瑜也不会想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