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如关羽抓了于禁之后,退回荆州,刘备是不是就能够一统天下?

假如关羽抓了于禁之后,退回荆州,刘备是不是就能够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291 更新时间:2024/2/20 11:01:41

即便关羽抓到于禁后立刻回师荆州,其实也改变不了三国的最终历史走向!

很明显,如果关羽抓了于禁之后,立即退兵荆州,而不继续攻打樊城,荆州就不会丢,关羽不会死!但如果要说刘备集团之后是不是就能北伐成功,击败曹魏,一统天下,改变三国的历史,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襄樊之战

我们先来看看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到底败在了哪里?

汉中之战后,刘备击败曹操,取得大胜,进位汉中王!此一战,直接向天下宣示了刘备集团的超强战力,但也因此埋下了东吴对刘备集团的恐惧。汉中之战后,关羽又紧接着发动了襄樊之战,大破曹军。关于襄樊之战的发动,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因为当时的蜀汉才刚刚打过汉中大战,国力疲敝,根本无力支撑又一场大战,所以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襄樊之战的发动时机并不是非常理想。而且整场战争打下来,我们也没看到刘备有啥说法,没看到刘备派出援兵,所以很多人认为,其实这一战并不是刘备授意的,而是关羽私自发起的。

关于这个结论,本文其实是比较认同的。为了打赢汉中之战,益州已经到了“男子战,女子运”的地步,可以说整个益州的力量都被调动了起来,耗费巨大,所以在打赢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必须休整,当时诸葛亮法正等一众谋士都还活着,自然会给刘备提出合理建议,所以说,刘备基本不可能让关羽此时发动襄樊之战,因为刘备根本给不了任何支援!没有益州支援的关羽,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国演义中说,襄樊之战是刘备让关羽发动的,这一点其实是值得探讨的。本文认为,关羽在此之前很可能是受到了曹军的骚扰,再加上汉中之战刘备大胜,益州那边的猛将都立下了大功,唯独关羽这边没啥功劳,所以关羽很可能是想着自己也趁曹操新败,出兵捞一波。结果他没想到曹军这么不禁打。曹魏名将曹仁,被关羽打得龟缩城内,不敢出战,城池也被关羽给围了。曹操派来的名将于禁,也被关羽轻易击败,还顺带俘虏了曹军近三万人,令天下震惊!

《三国志》: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半。

估计当时的关羽也没有想到,曹军竟然这么菜,这么轻松就被他给打崩了,于是心一狠,干脆继续打下去吧,说不定还能继续扩大战果。结果后方的孙权却出兵偷袭了荆州,最终公安、江陵二城快速投降,关羽被迫回援。关羽走到半路时,已经得知荆州全部沦陷,只能往益州方向撤退,最终被困麦城,遗憾身亡。

看完整个襄樊之战,我们可以发现,关羽之所以战败身死,其实就是因为孙权的偷袭!那么如果关羽在击败于禁后,直接返回荆州,那么孙权还会偷袭吗?荆州还会丢吗?关羽还会死吗?三国局势会大变吗?

关羽水淹七军,击败于禁之后,孙权才和曹操联合在一起,所以如果关羽提早回到荆州,那荆州应该是不会丢失的,关羽也是不会死的!很多人会说了,即便关羽回荆州,东吴也可以进攻荆州啊,荆州也有丢失的风险啊。

事实上,只要关羽回到了荆州(关羽的治所在江陵城,所以一般说荆州其实指的就是江陵),东吴很可能就不会再出兵攻打荆州了!当初孙权和吕蒙做的规划其实就是偷袭荆州,而且要快,一定要赶到关羽回军之前,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关羽身在荆州,东吴就很获胜,因为东吴军队的攻城能力,非常差!当年的合肥之战,孙权率领十万吴军进攻合肥,结果硬是攻不下只有数千曹军的城池,令人大跌眼镜。而且在吴军撤退时,他们更是被张辽打得丢盔弃甲,连孙权都差点被俘虏了,可谓是丢尽了颜面!

就吴军在合肥一战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攻城能力是非常差劲的,而关羽在得知十万吴军都没有攻下合肥后,专门干了一件恶心孙权的事,那就是加固城池!在合肥之战后的数年,关羽亲自监督加固了江陵城,把江陵城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远胜当年的合肥城,而关羽的目的,大家应该都是比较明白了,就是防备东吴嘛。孙权的消息也是非常灵通的,自然是知道关羽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强攻江陵城,最终他们打过来时,也是糜芳主动投降,打开了坚城江陵的城门!

说到这里,就不得提一下糜芳这个人物了。糜芳的妹妹是刘备的老婆,哥哥在刘备身边当大官,可以说糜芳既是刘备的小舅子,又是刘备集团的元老功勋,地位非常高,他在蜀汉的发展前途远远强于东吴。但不知为何,他最终却不顾家族的存亡,选择了背叛刘备,投降东吴,这完全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啊?令人匪夷所思!三国演义中,关于糜芳的投降原因,说的是关羽看不上糜芳,所以糜芳选择了投降,可这个理由其实并不是非常充分,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要投靠敌国,而且敌国的待遇还不如这边,这是什么操作?

总的来说,糜芳投降一事,太令人匪夷所思了,若是没有他的投降,江陵城不一定会被打下来,关羽很可能不会兵败身死。

再说回原话题,如果关羽回到荆州,东吴是肯定不会再强攻了,因为本身江陵城好打,而且关羽军事能力强,手上还有那么多兵马。这样的话,关羽肯定不会死,荆州不会丢,蜀汉的国力不会损耗太大,这对蜀汉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不过如果就此便认为三国局势会得到逆转,刘备集团有机会一统三国的话,那问题就看得太简单了!可以说,即便是关羽未死,荆州未丢,刘备也很难一统天下,三国的走势最终很可能会再次回归到原来的历史轨道中!因为这里面有个最大的变量——东吴!

关羽率军回到荆州后,其实荆州的事务并不会一帆风顺,虽然曹操不会派兵来打关羽,东吴也不会出兵,但关羽会被内部问题给困扰许久,短期内没有精力再对外作战,这会让曹魏那边逐渐恢复实力。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俘虏了于禁的手下三万人,这三万人的安置问题,其实是个大麻烦!

杀?基本是不可能的!先不说杀降不祥,如果真的杀了这些降兵,那以后曹军作战,谁还敢投降?这不是逼着他们死战吗?

留?怎么留呢?三万个精锐士兵,三万张嘴,三万个拿起刀枪就可以重新作战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啊。首先,关羽哪来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么多人。正史中,关羽打到后面就开始缺粮了,不得不抢夺孙权的粮食,回到荆州后他不可能靠抢孙权来养降卒吧?其次,怎么拆分这些降兵?三万精锐曹军,要想消化他们,肯定不能再让他们聚在一起了,毕竟他们的家人还在曹魏,要是真让他们聚在一起,说不定啥时候就叛变跑回曹魏了,只能打散到各个军队中。而当时关羽的荆州兵,也不过只有三四万人,就这么点人,怎么接纳三万曹军?一个人带一个?不怕曹军反水砍了身边的荆州兵?

所以说,于禁的这三万降兵,其实是非常难处理的,这活肯定会让关羽焦头烂额。除了处理降卒之事,还有另一件事更为恐怖,那就是孙权对刘备的态度!

当年孙权愿意把南郡借给刘备,其实就是因为孙权想让刘备帮他抵挡曹魏,且刘备集团的实力并不强,威胁不到东吴。但是后来当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觉得刘备实力强大了,就想着要回南郡了,刘备自然不愿意还,最终双方剑拔弩张,差点打起来了。后来刘备用另外三个郡换了南郡,才重新和孙权和好。可不久后的汉中之战,刘备大败曹操,又一次让孙权感受到了威胁。当年实力弱小的刘备,现在已经成为了可以击败曹操的超级势力,这让孙权非常忌惮,因为刘备在江水上游,他们完全可以顺流直下,进攻东吴!

东吴之所以能够挡住曹军,乃是因为曹军不会水,但是蜀汉有水师啊,他们对东吴的威胁非常大,所以孙权最终才联合曹操偷袭了荆州,达成了全据长江的目的!可以说,孙权之所以会选择投降荆州,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刘备集团比曹操集团的威胁更大!所以说如果关羽安全回到了荆州,孙权肯定会坐立不安,一旦有机会,他势必会发兵偷袭荆州!而只要孙权一直惦记着荆州,那刘备基本就无法做到全力出击曹魏,说不定当关羽再次北伐时,孙权又会出兵攻占荆州,这样的话,三国历史就又将回到原来的轨道!

结语

综合上面分析来看,襄樊之战关羽之所以会战败身死,乃是因为孙权偷袭荆州,偷袭关羽的后方!而孙权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因为他忌惮刘备的实力,担心刘备顺流直下进攻东吴,在他看来,强大的刘备比曹操更为可怕,所以说只要东吴不完全占领荆州,不完全控制长江,他们将会永远盯住荆州。这样的话,只要关羽离开,孙权势必会偷袭荆州,历史将再次回到原来的轨道!所以说即便关羽抓到于禁后立刻回师荆州,其实也改变不了三国的最终历史走向!

标签: 关羽刘备于禁孙权荆州曹操

更多文章

  • 曹魏肱骨-五子良将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于禁,曹操,张辽,袁绍,刘备,张绣,关羽,孙权,曹魏肱骨,五子良将于禁,曹操麾下

    如果说张辽是五子良将中的排面担当,是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大将之才,那于禁呢?这个早年以军纪严明,严以律己的将领,最后在荆州城外投降了关羽,最终导致了关羽威震华夏的大将,为何会这么做呢?作为曹操的肱骨之臣,从曹操平叛黄巾开始就跟随曹操,一路攻打徐州,破袁术,败吕布,征讨张绣之时稳固军心,将叛军镇压,更

  • 穰山之战,赵云力敌许褚、于禁、李典三人,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许褚,赵子龙,李典,于禁,刘备,曹操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室将顷、各路诸侯趁机相互攻伐,遂导致天下大乱。也就是在这时候,华夏大地上先后涌现出数位流芳千古的名将,赵云便是其中之一。赵云,何许人也?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蜀汉帝王刘备的心腹爱将。虽说距三国这段乱世已过去了千年时间,但若

  • 为何关羽、张辽、姜维投降可以理解,而于禁投降就成了一生污点?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关羽,张辽,姜维,于禁,吕布,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关羽、张辽、姜维的投降都有其可以原谅的理由,于禁却没有。关羽的投降。关羽当时投降,是因为刘备战败失踪,关羽不知道刘备去了哪里,连效忠的主子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他连殉职都有点不合适。所以,关羽选择暂时投降,是能够理解的。而投降后的关羽后来知道刘备的下落后,又不顾一切地去和刘备相见,这也印证了关羽投降是可

  • 魏延五虎之下第一人,对战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能打败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魏延,徐晃,张郃,张辽,乐进,于禁,张辽乐,徐晃(外交官),战争法,汉朝,曹操麾下

    三国演义中,蜀汉这边有个五虎上将,指的是这五人乃是蜀汉顶尖的高手,曹魏那边则有个五子良将,说的是这五人是曹操手下非常厉害的名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不过事实上,五虎上将的武力是要远远强于五子良将的,双方没什么可比性。那么如果五虎之下的第一人魏延对战五子

  • 曹操久居邺城,如何控制远在许都的汉献帝?文有王必,武有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星辰标签:曹操,于禁,汉献帝,王必,许都,丞相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后营建邺都,东汉的政治中心也从许都移到了邺城,但是在邺城的只是曹操而已,汉献帝仍然在许都,邺城在冀州、许都在豫州,两地相隔甚远,而且汉室虽然衰微,汉献帝也成为傀儡,但是朝中心向汉室之人仍然不少,曹操就这么放心的任由汉献帝在许昌?当然不是,那么曹操久居邺城,如何控制远在

  • 于禁为何投降关羽?投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关羽,于禁,曹操,曹丕,曹仁

    于禁,本应该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但是由于他在襄樊之战中战败,投降关羽,丢掉了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关羽曾短暂归顺曹操,但是他千里走单骑,留下了千古美名,而于禁却因为投降关羽,成为了他一生之中的污点,永世不可剔除,他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架上。于禁为何投降关羽?投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呢?于禁为何要投降关羽

  • 穰山之战能体现赵云武力,若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他,谁输谁赢?

    历史解密编辑:小佑小厨标签:许褚,赵子龙,李典,于禁,刘备,张郃

    穰山之战的整个过程,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作者对这场战役的描写也是惜墨如金,只是点出了结果,过程就一掠而过,留下了许多的悬念。尤其是对赵云大战许褚、张郃、于禁、李典、高览等大将大多基本也是一笔带过,没有认真描写其打斗过程。穰山之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刘备带领关、张、赵准备乘曹操攻打袁绍,许

  • 张辽武功不亚于关羽张飞,为何马超连败张郃于禁时,他却避而不战

    历史解密编辑:赵金玲健康知识标签:张辽,关羽,张飞,马超,于禁

    一、张辽武功不亚于关张张辽的武功如何?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原话说就是:此人武艺不在你(张飞)我之下。关羽啥人?看谁都像扎标卖首。黄忠都把夏侯渊斩了,他却还是看不上,表示:不耻与老卒为伍。而面对江东群雄,关羽更是张口闭口的“江东鼠辈”。放眼三国就没几个人,能让关羽看得起的。可偏偏一见张辽,却如此敬重

  • 于禁投降关羽,后被遣送回魏国,为什么会遭受曹丕羞辱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礼记读史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魏,魏国,三国,汉朝,诗人,曹操手下

    引言:三国乱世,猛将如云,而魏蜀吴三方中,最有碾压优势的便是曹魏政权。其中,曹孟德帐下曾有被誉为五子良将的几位猛将,几乎天下闻名。在这几位将领中,于禁的人生无疑是最起伏不定的。于禁自投靠曹操后便南征北战,为曹魏的建立可谓立下赫赫战功。于禁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治军,可谓帅才。直到襄樊之战后,于禁率军

  • 26位功臣进了曹魏太庙,为何荀彧、于禁、许褚、贾诩没资格进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许褚,贾诩,荀彧,于禁,曹魏,曹操

    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称帝了,为此还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并建立了曹魏太庙。曹叡、曹爽时期,曹魏为了表彰功臣,将26位开国功臣分5批放入了曹魏太庙。这26人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司马懿、郭嘉、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曹洪、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