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肱骨-五子良将于禁

曹魏肱骨-五子良将于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691 更新时间:2024/2/20 1:21:02

如果说张辽是五子良将中的排面担当,是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大将之才,那于禁呢?这个早年以军纪严明,严以律己的将领,最后在荆州城外投降了关羽,最终导致了关羽威震华夏的大将,为何会这么做呢?作为曹操的肱骨之臣,从曹操平叛黄巾开始就跟随曹操,一路攻打徐州,破袁术,败吕布,征讨张绣之时稳固军心,将叛军镇压,更是在旧友投效之时以曹操命令为由将其斩杀,这样一个铁面无私的人,最后为什么会晚节不保,选择了投降?最后落得个被曹丕羞辱而死的下场,谥号厉侯。

于禁,字文则,原本是鲍信的部属,曾于184年征讨黄巾军,因此和曹操相识,之后跟随鲍信会泰山招募兵马准备讨伐董卓,可惜袁绍让其失望,最终回到衮州,后来迎接曹操到当地平定庞大的青州匪患,这时候的于禁在鲍信麾下当都伯,之后一次战场交锋,为保护曹操鲍信战死,其上司王朗向曹操推荐了于禁,至此于禁步入了曹操的眼中,召见后拜他为军司马,继续扫平黄巾,最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安定衮州,得30万青州军,曹操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衮州。193年,曹操命于禁南下伐徐州,于禁攻破广陵,因此得陷陈都尉之职,之后后院起火,曹操挥师和董卓大战,先败后胜,而于禁能够破吕布两座军营,又在须昌击破高雅,跟随曹操包围了张超,占领的四座城池,可以说是功劳不小,因此更加得曹操器重。196年讨伐刘辟等黄巾,黄巾本不善夜战,刘辟就专门训练出了一支夜战部队想出其不意突袭曹营,结果被于禁预料到,率领部下迎战,大破刘辟,斩杀其副将,迫降其众,随后和袁术麾下将领交战而将其击溃,英勇善战,料敌于先,不愧于名将,不过,于禁的亮点在于其令行禁止,严明军纪。197年曹操征伐张绣,张绣先投降,后来因为感觉被侮辱而叛乱,夜袭曹军大破曹操,但是曹军实力强大,张绣也只能见好就收,而于禁能够一路收容败军,整顿军纪,路上见到有青州军打家劫舍就制止他们,不听的当场诛杀,因为青州军原本是黄巾军,没什么军纪,因此双方交战,引起了一些混乱,当时曹操也收容败军,就听到了消息说于禁叛乱正在和青州军交战,大家都很惊恐,毕竟刚刚吃了败仗就有人造反,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儿,而这边的于禁也不派人解释,而是先修建壕沟,以抵抗敌军即将到来的进攻,事后向曹操禀告,说明缘由,曹操很赞赏他,认为临危不惧,能够安置败军,整顿军纪不愧是将军之才,而后又问他为何不报告自己,于禁说相信明公自然会明察秋毫,这一计马屁,让曹操也不好说什么,再说于禁确实没错,于是这位将领被封为益昌亭侯,再次表扬。198年,于禁跟随曹操再次讨伐张绣,破张绣于穰城,生擒吕布于下邳,至此徐州被平定,之后就是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和曹操交锋,初时曹军不如袁军势众,而于禁敢于请命担任先登,带领两千兵马驻守延津,曹操得以回到官渡,之后刘备在徐州造反,曹操火速挥师平叛,田丰建议袁绍突袭许都,袁绍不去。但是当时河北的军队不都是掌握在袁绍手中,主力不去的情况下,有一些小股部队进攻延津,而于禁驻守在此将他们击退。之后,曹操抵达,于禁和乐进二将带兵入侵袁军,斩杀敌军数千,还招降了不少袁军,后撤军而归。之后于禁又单独带兵进攻原武,破之,随后官渡对峙,面对袁军的弓弩压制,初期是于禁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和袁军对抗,后来有了霹雳车才好转,之后就是乌巢一战,战局扭转,于禁因功迁偏将军。之后的继续北伐袁氏于禁声明不显,可能是驻守在防备孙权或者刘表的前线吧,毕竟主力北伐也是要有人防守的。202年,刘表派出刘备带兵北伐,一路想许都进发,曹操调动李典,于禁,夏侯惇和刘备交锋,刘备采用诱敌之计,烧点自己的营地撤军,夏侯惇和于禁就要追击,李典劝阻不听最终李典作为后援,后来二人被伏击幸亏李典带兵救援方才解脱,最终守住了许都。之后是江淮的陈兰等人联合昌豨等地方匪寇叛乱,张辽和于禁等奉命平叛,一开始于禁攻打昌豨久攻不下,后来夏侯渊奉命支援,大破之,昌豨就想向于禁投降,因为二人有旧,于禁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以曹操的命令将其斩杀,曹操因此更加重视于禁,上表向天子表彰张辽,于禁,乐进三人,于禁被拜为虎威将军。之后赤壁之战,和张辽一样,于禁也得以统帅一军。209年讨伐陈兰,于禁负责后勤补给,中了陈兰的诈降计划而放过了他,结果导致两支匪军合二为一,占据天柱山的地利而抵抗曹军,想以此逼退曹军,张辽也因后勤问题而动摇,之后于禁带军粮赶到,张辽遂继续作战,最终攻破天柱山,斩杀敌首,于禁因协助有功增加食邑二百户。当时已经有了五子良将的称呼,曹操作战总喜欢用这无人或前锋,或后拒,但是于禁治军严苛,因此不得部下爱戴,215年征伐张鲁的战役中朱灵立下大功,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曹操想剥夺其兵权,又害怕其造反,思来想去让于禁去做这事儿,最终朱灵畏惧而听命,从此归于禁统帅。216年,曹操当了魏王,于禁被晋升为左将军,之后就是一生的污点,刘备自封汉中王之后出师北伐,荆州的关羽一路北上,最终围困曹仁于樊城,曹仁求援曹操最终挑选精锐的北军救援,以于禁,庞德等统军,当时他们驻扎在樊城附近的低洼处,还不熟悉水战,不熟悉地形,最终被关羽利用秋雨,汉水暴涨而水淹七军,大破之,庞德宁死不降被斩杀,而一向严格要求部下,要求别人的于禁,贪生怕死的投降了,因此令人诟病,让曹操也很疑惑,这位肱骨再也没见过曹操。之后是关羽威震华夏,引得曹操联手孙权,吕蒙白衣渡江救了于禁,他在孙权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孙权归降曹丕,于禁回到魏国曹操已经去世,曹丕对于他非常的看不起,一再羞辱,甚至把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宁死不屈,而于禁屈辱投降刻为壁画,因此于禁羞愧而死,谥号厉侯。

可以说,于禁最后的晚节不保令人难以接受,毕竟当年老友昌豨的投降他都不接受直接斩杀,而如今自己却投降了,可能是人老了就变了,变得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吧,曹操理解他,所以只是叹息他晚节不保,而生性薄凉的曹丕就不这么想了,虽然明面上安抚他,晋升他为安远将军,实际上却逼迫了他的死亡,不过,这也是于禁自己的选择,他投降的那一刻,应该就明白自己的下场了吧,武将都怕死了,还是一名合格的武将吗?再加上早期一些战场不明,战败,导致五子良将中,他远远无法和张辽相比。

更多文章

  • 穰山之战,赵云力敌许褚、于禁、李典三人,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许褚,赵子龙,李典,于禁,刘备,曹操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室将顷、各路诸侯趁机相互攻伐,遂导致天下大乱。也就是在这时候,华夏大地上先后涌现出数位流芳千古的名将,赵云便是其中之一。赵云,何许人也?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蜀汉帝王刘备的心腹爱将。虽说距三国这段乱世已过去了千年时间,但若

  • 为何关羽、张辽、姜维投降可以理解,而于禁投降就成了一生污点?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关羽,张辽,姜维,于禁,吕布,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关羽、张辽、姜维的投降都有其可以原谅的理由,于禁却没有。关羽的投降。关羽当时投降,是因为刘备战败失踪,关羽不知道刘备去了哪里,连效忠的主子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他连殉职都有点不合适。所以,关羽选择暂时投降,是能够理解的。而投降后的关羽后来知道刘备的下落后,又不顾一切地去和刘备相见,这也印证了关羽投降是可

  • 魏延五虎之下第一人,对战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能打败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魏延,徐晃,张郃,张辽,乐进,于禁,张辽乐,徐晃(外交官),战争法,汉朝,曹操麾下

    三国演义中,蜀汉这边有个五虎上将,指的是这五人乃是蜀汉顶尖的高手,曹魏那边则有个五子良将,说的是这五人是曹操手下非常厉害的名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不过事实上,五虎上将的武力是要远远强于五子良将的,双方没什么可比性。那么如果五虎之下的第一人魏延对战五子

  • 曹操久居邺城,如何控制远在许都的汉献帝?文有王必,武有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星辰标签:曹操,于禁,汉献帝,王必,许都,丞相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后营建邺都,东汉的政治中心也从许都移到了邺城,但是在邺城的只是曹操而已,汉献帝仍然在许都,邺城在冀州、许都在豫州,两地相隔甚远,而且汉室虽然衰微,汉献帝也成为傀儡,但是朝中心向汉室之人仍然不少,曹操就这么放心的任由汉献帝在许昌?当然不是,那么曹操久居邺城,如何控制远在

  • 于禁为何投降关羽?投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关羽,于禁,曹操,曹丕,曹仁

    于禁,本应该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但是由于他在襄樊之战中战败,投降关羽,丢掉了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关羽曾短暂归顺曹操,但是他千里走单骑,留下了千古美名,而于禁却因为投降关羽,成为了他一生之中的污点,永世不可剔除,他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架上。于禁为何投降关羽?投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呢?于禁为何要投降关羽

  • 穰山之战能体现赵云武力,若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他,谁输谁赢?

    历史解密编辑:小佑小厨标签:许褚,赵子龙,李典,于禁,刘备,张郃

    穰山之战的整个过程,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作者对这场战役的描写也是惜墨如金,只是点出了结果,过程就一掠而过,留下了许多的悬念。尤其是对赵云大战许褚、张郃、于禁、李典、高览等大将大多基本也是一笔带过,没有认真描写其打斗过程。穰山之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刘备带领关、张、赵准备乘曹操攻打袁绍,许

  • 张辽武功不亚于关羽张飞,为何马超连败张郃于禁时,他却避而不战

    历史解密编辑:赵金玲健康知识标签:张辽,关羽,张飞,马超,于禁

    一、张辽武功不亚于关张张辽的武功如何?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原话说就是:此人武艺不在你(张飞)我之下。关羽啥人?看谁都像扎标卖首。黄忠都把夏侯渊斩了,他却还是看不上,表示:不耻与老卒为伍。而面对江东群雄,关羽更是张口闭口的“江东鼠辈”。放眼三国就没几个人,能让关羽看得起的。可偏偏一见张辽,却如此敬重

  • 于禁投降关羽,后被遣送回魏国,为什么会遭受曹丕羞辱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礼记读史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魏,魏国,三国,汉朝,诗人,曹操手下

    引言:三国乱世,猛将如云,而魏蜀吴三方中,最有碾压优势的便是曹魏政权。其中,曹孟德帐下曾有被誉为五子良将的几位猛将,几乎天下闻名。在这几位将领中,于禁的人生无疑是最起伏不定的。于禁自投靠曹操后便南征北战,为曹魏的建立可谓立下赫赫战功。于禁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治军,可谓帅才。直到襄樊之战后,于禁率军

  • 26位功臣进了曹魏太庙,为何荀彧、于禁、许褚、贾诩没资格进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许褚,贾诩,荀彧,于禁,曹魏,曹操

    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称帝了,为此还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并建立了曹魏太庙。曹叡、曹爽时期,曹魏为了表彰功臣,将26位开国功臣分5批放入了曹魏太庙。这26人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司马懿、郭嘉、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曹洪、夏侯

  • 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安远将军”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于禁,曹操,关羽,曹魏,蜀汉,庞德

    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一位很有意思的魏国名将“于禁”,于禁字文则,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最早跟随曹操打天下的一位将军,作战勇猛而且公私分明深受曹操的信任,在各种大小战役中都是以身作责,不是在前线冲锋就是在后方掩护,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曹操在五子良将中最放心的一位,曾评价其“虽古名将,何以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