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投降。
关羽当时投降,是因为刘备战败失踪,关羽不知道刘备去了哪里,连效忠的主子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他连殉职都有点不合适。
所以,关羽选择暂时投降,是能够理解的。而投降后的关羽后来知道刘备的下落后,又不顾一切地去和刘备相见,这也印证了关羽投降是可以原谅的这一点。
所以,对于关羽的投降,几乎没有人觉得这是不忠,甚至认为这种投降恰恰是为了尽忠,是可以得到原谅的。
张辽的投降。
张辽的投降受到的谴责也比较小,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张辽的投降并不是卖主求荣,而是在吕布已经战败后,张辽此时去死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纯属白白送死;
另一方面,张辽并不是吕布的直接下属,人家有自己的部队,他并不是吕布的打工人,更像是入股的小股东,主仆关系没那么强烈,能坚持到最后才投降,已经算是不错了。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吕布在历史上的口碑非常差,愚忠于这样的人并不会得到太多的赞同,背叛自然也不会得到太大的谴责。
这是张辽的投降不被谴责的主要原因。
姜维的投降。
姜维的投降同样是无奈,自己都哭笑不得。他率领大军在前线卖命,结果自己的君主却选择了开城投降,姜维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后来姜维虽然投降,却一直想着蜀汉的江山,为乐不思蜀的阿斗谋划着恢复旧业,至死不渝,可见其忠,他的暂时投降得到原谅。
于禁的投降。
相比于前几位,于禁的投降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曹营的老人,战败后的表现还不如庞德,这让人更加鄙夷,于禁的地位让他的投降备受谴责。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的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更多精彩历史内容,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