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禁为何投降关羽?投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

于禁为何投降关羽?投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魁哥说历史 访问量:4017 更新时间:2024/3/4 13:18:57

于禁,本应该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但是由于他在襄樊之战中战败,投降关羽,丢掉了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关羽曾短暂归顺曹操,但是他千里走单骑,留下了千古美名,而于禁却因为投降关羽,成为了他一生之中的污点,永世不可剔除,他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架上。于禁为何投降关羽?投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呢?

于禁为何要投降关羽?依据相关史料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于禁真正败给的不是关羽,而是老天爷。

自古以来,水火无情,人不是神,在水与火等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显得很渺小,无法与之抗衡。据《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中记载,关羽水淹七军,不是关羽提前蓄水决堤,而是纯粹是因为当时连续下了十几天暴雨,导致汉水暴涨,并淹了地势低的地方。恰巧于禁七军在地势低的地方安营扎寨,运气不好被淹。当时被淹的不只是于禁七军,还有樊城附近的不少老百姓。原文如下:

“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流,害民人。”

关羽只是利用这次汉水暴涨的机会,乘着战船顺势进攻,于禁七军无力抵抗,投降了关羽,关羽才取得大胜。

因此,真正打败于禁的不是关羽,而是老天爷。如果不是该死的暴雨,于禁七军也不会被淹,也就不会全军覆没。凭于禁的军事水平,足够和关羽交锋,谁胜孰负,还在两可之间。

其二,于禁为了手下七军能够活命,因此投降关羽。

汉水暴涨,大水太大了,都溢流到岸上了。水淹的区域太大了,从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到团山铺一带,还有唐河、白河、小清河、普沱沟、黄龙沟、黑龙沟等地山洪暴发,低洼地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团山铺这些地方的水至少五六丈深。

于禁等七军大部分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顷刻之间都被大水所淹。于禁带着庞德等高级曹将登高望水,一望无际都是一片海洋。关羽突然乘船来袭,于禁七军都在水里面泡着,毫无战斗力,中箭死伤者不计其数。

此时,于禁作为七军统帅,不得不为手下兄弟们考虑退路了。于禁治军非常严谨,有时候对手下士兵非常不友好,“不甚得士众心”。

然而,于禁如同一个严父,虽然对待士兵苛责,但却是真心为他们好。试问,如果一个将军纵容士兵,有什么过错也不责罚,这支军队还有战斗力吗?还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吗?因此于禁是一个真正为手下士兵着想的将军,并将这些士兵们当成自己的兄弟,爱惜其生命。

在襄樊之战中,于禁七军都被水淹,如果不向关羽投降,不是被杀,就是被喂鱼,总之是全军覆没。于禁死不足惜,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手下七军三万多士兵都死去。他只能向关羽投降。除了于禁之外,还有许多优秀将军为了手下士兵的生命考虑而屈降。

因此,于禁归降关羽,不是个人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七军三万多士兵的性命着想。庞德是副将,就没有主将于禁的这份责任,可以宁死不降,成为忠义的化身。

于禁归降关羽后,他的结局如何?

于禁在归降关羽后,关羽对其并不信任,将其押送到后方江陵城,囚禁起来。如果于禁是真心归降关羽,很可能被关羽收编,帮助关羽攻打樊城的曹仁

不久之后,江陵城被东吴吕蒙奇袭,于禁落在了东吴的手里。于禁是变节之人,东吴的许多大臣都对其百般羞辱,如虞翻看见于禁和孙权并排骑马,十分不满,大骂于禁,还要鞭挞于禁。后来,孙权向曹丕称臣,于是将于禁遣返回曹魏。

于禁回到魏国的时候,已经满头的白发,曹丕表面上安慰于禁,还举了春秋时期荀林父、孟明视的例子,但是从内心却非常怨恨其归降关羽变节的事情。曹丕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让其去曹操陵墓祭奠一番。殊不知曹丕派人在曹操陵墓的墙壁上画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等画面。于禁看了之后,羞愧难当,凄凄惨惨,不久病逝。一代名将于禁,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标签: 关羽于禁曹操曹丕曹仁

更多文章

  • 穰山之战能体现赵云武力,若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他,谁输谁赢?

    历史解密编辑:小佑小厨标签:许褚,赵子龙,李典,于禁,刘备,张郃

    穰山之战的整个过程,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作者对这场战役的描写也是惜墨如金,只是点出了结果,过程就一掠而过,留下了许多的悬念。尤其是对赵云大战许褚、张郃、于禁、李典、高览等大将大多基本也是一笔带过,没有认真描写其打斗过程。穰山之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刘备带领关、张、赵准备乘曹操攻打袁绍,许

  • 张辽武功不亚于关羽张飞,为何马超连败张郃于禁时,他却避而不战

    历史解密编辑:赵金玲健康知识标签:张辽,关羽,张飞,马超,于禁

    一、张辽武功不亚于关张张辽的武功如何?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原话说就是:此人武艺不在你(张飞)我之下。关羽啥人?看谁都像扎标卖首。黄忠都把夏侯渊斩了,他却还是看不上,表示:不耻与老卒为伍。而面对江东群雄,关羽更是张口闭口的“江东鼠辈”。放眼三国就没几个人,能让关羽看得起的。可偏偏一见张辽,却如此敬重

  • 于禁投降关羽,后被遣送回魏国,为什么会遭受曹丕羞辱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礼记读史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魏,魏国,三国,汉朝,诗人,曹操手下

    引言:三国乱世,猛将如云,而魏蜀吴三方中,最有碾压优势的便是曹魏政权。其中,曹孟德帐下曾有被誉为五子良将的几位猛将,几乎天下闻名。在这几位将领中,于禁的人生无疑是最起伏不定的。于禁自投靠曹操后便南征北战,为曹魏的建立可谓立下赫赫战功。于禁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治军,可谓帅才。直到襄樊之战后,于禁率军

  • 26位功臣进了曹魏太庙,为何荀彧、于禁、许褚、贾诩没资格进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许褚,贾诩,荀彧,于禁,曹魏,曹操

    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但他的儿子曹丕称帝了,为此还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并建立了曹魏太庙。曹叡、曹爽时期,曹魏为了表彰功臣,将26位开国功臣分5批放入了曹魏太庙。这26人分别是: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司马懿、郭嘉、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曹洪、夏侯

  • 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安远将军”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于禁,曹操,关羽,曹魏,蜀汉,庞德

    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一位很有意思的魏国名将“于禁”,于禁字文则,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最早跟随曹操打天下的一位将军,作战勇猛而且公私分明深受曹操的信任,在各种大小战役中都是以身作责,不是在前线冲锋就是在后方掩护,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曹操在五子良将中最放心的一位,曾评价其“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 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都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辽,张郃,于禁,乐进,三国,东汉,曹操手下,徐晃(外交官)

    曹操的五子良将是对曹操集团有很大贡献的五位将领,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他们在曹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曾把这五人放在一起,并这样评价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到了近现代,“五子良将”的说法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子良将分别都有哪些

  • 荆州危机,关羽若将于禁的三万降兵派到前线,能否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关羽,于禁,孙权,荆州,庞德,三万,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关羽镇守荆州时,曾向北进攻樊城,起初十分顺利,连胜数场,关羽以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俘虏三万余人,之后曹操与孙权联手,关羽连连失利,直到孙权偷袭荆州成功后,关羽兵败而亡。试想一下,关羽若将于禁的三万降兵部署到第一线,全副武装起来,能否扭转战局?我们先来看看襄樊之战,关羽如何从大胜到落败?关羽

  •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张飞,于禁,关羽,刘备,徐晃,诸葛亮,历史片,古装片,三国历史,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关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怒斥降将于禁的时候,也是豪气干云:“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汙刀斧!”于禁兵败投降而不自尽以谢曹操,固然有不足取之处,但是在后汉三国乱世,战败投降后封侯拜将者比比皆是,为什么只有于禁受此羞辱?细看之后我们也有点为于禁关羽乃至刘备惋惜:如果擒于禁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那么将会

  •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黄忠斩了他,为何却没有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夏侯渊,黄忠,于禁,张郃,刘备,曹操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击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于禁,威震华夏。而在此之前,同样是爆发于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之间的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一战扬名,将曹操手下八虎骑之一,征西大将军夏侯渊斩落马下。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三

  • 乐进、徐晃和于禁,单挑打得赢魏延吗?答案有点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徐晃,魏延,乐进,于禁,曹操,许褚

    魏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武将:经历特殊,性格特殊,能力特殊,地位和作用特殊,尤其有意思的是,他战斗风格也非常特殊。魏延有过两次明目张胆的临阵投敌,所以说他经历比较特殊;他性格骄狂自负,有点像关羽,但却隐忍坚执,比关羽少三分霸道,多一段狡黠;魏延有统兵之雄才,却无为将之气度,能力特殊;魏延是蜀汉阵营中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