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安远将军”于禁

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安远将军”于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言妍施 访问量:765 更新时间:2024/6/19 13:17:22

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一位很有意思的魏国名将“于禁”,于禁字文则,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最早跟随曹操打天下的一位将军,作战勇猛而且公私分明深受曹操的信任,在各种大小战役中都是以身作责,不是在前线冲锋就是在后方掩护,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曹操在五子良将中最放心的一位,曾评价其“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更是将能够先斩后奏的“假节钺”赐给了于禁,让其能在军中毫无顾忌地整治军队,这足以可见曹操对于禁的信任,但就是这么一个任谁看上去都前途一片光明的将军最后的结局却可以说是悲剧式收尾。

于禁一生战绩赫赫,很少有败绩,先是跟随鲍信讨伐‘黄巾之乱’,后来跟随曹操于禁也是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曹操的欣赏与信任,每次出征必是军中最重要的先锋角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跟随曹操讨伐吕布以及剿灭黄巾之乱,而后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于禁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成为了曹魏唯一一位得到“假节钺”的武将,但是他应该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行军生涯会结束在关羽的手中,或者也可以说是天灾之下。

于禁平生最后一场战役就是“襄樊之战”也就是我们现在聊起三国常常说的“荆州争夺战”,这场战役可谓是三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蜀魏两国在这场战役中接连受损,先是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紧接着便是关羽败走麦城,父子二人皆身死,这场战役最大的赢家就是东吴,最大的输家则是蜀汉不仅丢了荆州大将关羽也殒命于此战,孙刘联盟也于此战正式崩解。

于禁在襄樊之战中败得很冤枉,他率领三万兵马驰援樊城本来纵使不敌关羽也能瓦解樊城之危,但就是偏偏遇到了几十年也难得一见的‘水灾’,大家可能在演义中看到的是关羽“修堤蓄水,水淹七军”,但在正史《三国志》以及《后汉书》中均记载此为自然灾害,并不是关羽故意为之。在于禁意识到局势已无法挽回之时他面临的选择有两个。一,决不投降,宁可身死也不让名节受污;二,降于关羽保全残部,让水灾中活下来的弟兄们能免于一死。

很多人瞧不起于禁选择了第二种,说他愧对了曹操的信任,但是分析一下我们可能就理解他了,于禁就算不投降和庞德一样宁死不屈名节虽可保全但是后续的影响会怎么样?可以预见的最现实的就是七军全灭,关羽水淹七军得天助之,古代信神,流传到魏军必然使全军上下士气大衰,人人皆惧,后续的行军打仗会怎么样可就不好说了,投降则是两害取其轻,失了名节但形式上是于禁投降总好过给关羽一份‘神威’,曹操怎么想的不清楚,但是在得知于禁投降后曾说过:“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后来的于禁先是在蜀汉被囚禁而后流落到东吴,东吴向曹魏称臣后于禁也被遣返回了曹魏,在《三国志》记载当时的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那时曹操已死曹丕称帝,在于禁回去后曹丕封他做了一个“安远将军”的虚职,让他出使东吴,在走之前于禁去拜祭曹操,结果曹丕命人在墙上画上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用以嘲讽于禁,于禁看到之后羞愧难当不久后就得病去世,一代名将最终落得了这么个下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关于于禁就说到这里,大家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 于禁曹操关羽曹魏蜀汉庞德

更多文章

  • 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都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辽,张郃,于禁,乐进,三国,东汉,曹操手下,徐晃(外交官)

    曹操的五子良将是对曹操集团有很大贡献的五位将领,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他们在曹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曾把这五人放在一起,并这样评价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到了近现代,“五子良将”的说法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子良将分别都有哪些

  • 荆州危机,关羽若将于禁的三万降兵派到前线,能否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关羽,于禁,孙权,荆州,庞德,三万,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关羽镇守荆州时,曾向北进攻樊城,起初十分顺利,连胜数场,关羽以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俘虏三万余人,之后曹操与孙权联手,关羽连连失利,直到孙权偷袭荆州成功后,关羽兵败而亡。试想一下,关羽若将于禁的三万降兵部署到第一线,全副武装起来,能否扭转战局?我们先来看看襄樊之战,关羽如何从大胜到落败?关羽

  • 如果擒于禁的是张飞,将发生三件有趣的事情,三国历史也可能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张飞,于禁,关羽,刘备,徐晃,诸葛亮,历史片,古装片,三国历史,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关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怒斥降将于禁的时候,也是豪气干云:“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汙刀斧!”于禁兵败投降而不自尽以谢曹操,固然有不足取之处,但是在后汉三国乱世,战败投降后封侯拜将者比比皆是,为什么只有于禁受此羞辱?细看之后我们也有点为于禁关羽乃至刘备惋惜:如果擒于禁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那么将会

  •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黄忠斩了他,为何却没有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夏侯渊,黄忠,于禁,张郃,刘备,曹操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击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于禁,威震华夏。而在此之前,同样是爆发于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之间的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一战扬名,将曹操手下八虎骑之一,征西大将军夏侯渊斩落马下。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三

  • 乐进、徐晃和于禁,单挑打得赢魏延吗?答案有点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徐晃,魏延,乐进,于禁,曹操,许褚

    魏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武将:经历特殊,性格特殊,能力特殊,地位和作用特殊,尤其有意思的是,他战斗风格也非常特殊。魏延有过两次明目张胆的临阵投敌,所以说他经历比较特殊;他性格骄狂自负,有点像关羽,但却隐忍坚执,比关羽少三分霸道,多一段狡黠;魏延有统兵之雄才,却无为将之气度,能力特殊;魏延是蜀汉阵营中壮年

  • 五子良将,带兵最多的不是张辽,也不是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关羽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五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被称为“五子良将”,史书《三国志》记载,时有良将,五子为先。这五人,战绩都是非常厉害的,如果单论统兵数量,他们当中谁最多呢?如果排序,怎么排?首先可以肯定,统兵最多的,不是张辽,也不是于禁。第一名,张郃。张郃是很能活的,一

  • 于禁投降关羽, 后被送回魏国, 曹丕为何要将他羞辱而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林珂谈科技标签:关羽,曹丕,于禁,曹洪,庞德,魏国,曹魏,汉朝,诗人,曹操手下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规矩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不过,公元219年,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于禁辗转返回魏国,最终官拜

  • 于禁的结局让人唏嘘,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他对人生错误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于禁,曹操,关羽,孙权,曹丕,庞德

    于禁投降关羽之后的遭遇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不如死。作为原本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于禁深受曹操的信任和器重。在异姓将领中,于禁是唯一拥有假节钺权力的人。在救援襄樊的时候,防守樊城的主将曹仁才率领七千人马,而于禁率领的援军则达到了三万人。那么,于禁为何会落得个这种下场呢?一、被俘前的于禁。于禁在襄

  •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没被评为“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粤姐说奇闻标签:黄忠,于禁,关羽,汉朝,三国,夏侯渊,曹操手下

    夏侯渊的地位不亚于于禁。为什么杀死夏侯渊的黄忠没有被评为“威震中国”?但也正是这些角色的精彩表演,让三国的整体故事更加精彩。在《三国演义》,我们珍惜以刘关璋为代表的蜀汉集团。尤其是对关羽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关羽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关羽在三国的成就也相当丰富。作为五虎将,关羽在三

  • 于禁投降关羽有何隐情?境界或超虎将庞德,曹操曹丕错看他!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关羽,庞德,曹操,于禁,张郃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先后围困了襄阳和樊城。在樊城外,水淹七军,尽管是关羽的巅峰杰作,成就威震华夏的美名;还是于禁的谷底拙作,背负折戟沉沙的骂名。于禁统率七军到樊城救援。七军,通指七支军队。《三国志·魏书二三·和常杨赵裴传》记载:太祖征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