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为了孙女盗取汉武帝墓,发现了一行字最后不得好死!

董卓为了孙女盗取汉武帝墓,发现了一行字最后不得好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82 更新时间:2024/1/21 19:52:05

董卓盗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虎视无强对,鸱张有篡心。可怜脐里烛,不照坞中金。

——刘克庄·《董卓》

董卓是东汉末年臭名昭著的权臣,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细论起来,他比曹操专横,比袁术跋扈,比孙皓残暴,可谓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恶人。但是,鲜有人知的是,董卓在自己家中一直是一个慈祥的爷爷。为了治好孙女董白的哑巴病,他甚至不惜挖开汉武帝的墓。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平六年(189年),汉少帝刘辩即位。当时,刘辩年龄只有十几岁,还是一个小孩子。大将军何进和何太后见皇帝年幼,于是,以外戚身份独揽朝政,打压异己。皇权衰微之下,宦官张让也不甘示弱,他堂而皇之地在朝廷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想要和何进分庭抗礼。

为了铲除张让一党,何进决定密诏凉州军阀董卓入京,想要借助董卓的力量来对抗张让。不料,董卓虽然表面上听从何进的命令,但是,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在他看来,朝中局势尚不明朗,自己并不着急站队。如果,何进输给了张让,那么,进京之行将毫无意义。

于是,他一面率领军队缓步向洛阳前进,一面派人不停地打探消息。快要走到洛阳边界的时候,董卓的手下来报,说何进已被张让所杀,朝廷中现在是乱成了一锅粥。董卓听说之后,当即率精兵前去寻找汉少帝,找到之后又迅速将皇帝迎回了洛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董卓以平叛功臣自居,将汉少帝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进入京城之后,董卓在皇宫之中干尽恶事。为了更好地掌控皇权,他甚至准备将刘辩的皇位废掉,改立年龄更小的刘协为帝。废立皇帝乃是国家大事,何太后和一些大臣对董卓其他的行为可以坐视不管,但是,面对汉少帝被废一事纷纷据理力争,说什么也不让董卓得逞。

董卓出身行伍,对政治方面知之甚少。遇见了问题,他就直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听到何太后等人反对,他毫不犹豫地处死了他们。这下一来,朝臣们虽内心恼怒,但是,全都噤若寒蝉,再不敢反对董卓的任何命令了。董卓见所有人全都臣服,于是,志得意满地将刘协推上皇位,是为汉献帝。看到高高在上的天子成为了自己的掌上玩物,董卓在狂妄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己家人的封赏。

他的孙女董白当时只有十岁,可是,董卓还是强行将她封为渭阳君,并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封赏仪式。说起董白来,她可真是董卓的心头肉。为了治好她的哑巴病,董卓用尽了一切办法,但还是收效甚微。进入皇宫后,有的人向董卓献媚,说:“汉武帝的墓中埋葬着治疗哑巴病的秘方。”董卓听后,不由地感到又喜又忧。毕竟,盗窃先皇陵墓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反复权衡之下,他还是派吕布等人去办理此事,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孙女开口说话。帝王陵墓向来遍布陷阱,吕布虽然勇猛,但还是历尽艰险才找到了汉武帝的棺椁。吕布等人激动地打开棺椁,想要看看秘方一事究竟是真是假。但是,棺椁中财宝不少,药方却不见踪影。翻来翻去,只有一张黄帛,上面写着“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十二个字。

吕布等人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秘方,于是,赶忙将其呈给了董卓。看着这十二个莫名其妙的字,董卓苦思冥想还是不得要领。他拿着黄帛问朝中的大臣,说谁能解释这十二个字重重有赏。不料,一些大臣看了之后面露难色,似有所悟,可是,都不敢出言回复。董卓见大臣们欲言又止,当即大怒,逼着大臣解释黄帛上的字。有个大臣担心董卓暴怒之下杀人,于是,颤微微地说道:“不是臣不知,是臣不敢说。”

董卓忙道:“快快说来,赦你无罪。”大臣鼓起勇气回答道:“千里草组成董字,十日卜组成卓字,这就是指相国你。而这不得生,就是…

…”董卓虽然是一介武夫,但这赤裸裸的诅咒之话还是能听出来了。他见寻方不成反被骂,将一腔怒火全都发泄到了汉武帝身上。为了报复,他不顾汉武帝的声望,竟然,决定将汉武帝开棺戮尸。群臣仰慕汉武帝的丰功伟业,赶忙让能言善辩的蔡邕劝说。

蔡邕说道:“擅自动帝王陵寝会毁坏龙脉,恐怕对相国的统治不利。”古时人们向来看重龙脉,董卓又非常迷信,这才悻悻地放弃了这一做法。不过,他心爱的孙女董白不仅病没好,还在董卓被吕布杀死之后受到了牵连,死的时候只有十六岁。在董卓被诛杀之后,他的家族被灭三族,董白也就被处死了。话说,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三国演义》中还说,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死之后点了天灯。在古代,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其过程就是: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然后,再将其放进油缸里浸泡,

入夜之后,将他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再在肚脐上插上蜡烛点燃。现代点天灯于刑罚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意思,该方法为川湘一带土匪首创,在犯人的脑上钻个小洞,倒入灯油后再将其点燃。

这也真应验了那句话,董卓最终确实落得个“不得生”的结局。

标签: 三国董卓

更多文章

  • 北宋“四大奸臣”是谁 他们的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奸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北宋“四大奸臣”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朝,是一个经济强盛的朝代,但是也是却也是一个奇葩的朝代,奸臣当道可数的奸臣有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秦桧、贾似道、王黼、梁师成等等,简直数不过来,那今天我们目标就是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都是有谁,我们一一细说。蔡京

  • 宋徽宗时期的童贯只是一个宦官 他为什么能宦官的身份掌握兵权20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童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童贯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宦官一直存在于中国历朝历代,宦官都是服侍在皇帝身边,直接听候皇帝调遣的,如果宦官的权力过大,就会影响到皇权,甚至能左右皇帝的废立,唐朝后期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到了宋朝时期,宋朝统治者吸取了晚唐的教训,对宦官能够做到的最高官职,

  • 历史上有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这个父亲用血换来的教训儿子却没有学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北朝,贺若弼,贺若敦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祸从口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一般都说金玉良言才是傍身之道,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口头禅其实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最有人生道理的哲言,比如:讷于言敏于行;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祸从口出等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说话前一定要三思,否则会有杀身之祸。但是父子

  • 孙权经略交趾事件是什么?孙权是怎么巩固交州统治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经略交趾的故事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孙权大家也知道的,他和东吴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出名,如果熟悉三国历史的,会发现他的实力真的不差的,如果可以选的话,很多人宁愿选择在东吴吧,至少感觉上没有太多的战争,但是真正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也不是一句

  • 五代名将刘鄩,被称为机智又儒雅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鄩,五代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鄩的机智和儒雅,最为集中地表现在他攻克兖州和守卫兖州的过程中。兖州本是朱温的地盘,葛从周为该州节度使。兖州的防守异常严密,凭硬攻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在此,刘鄩的军事智慧开始表现了出来。为了摸清兖州城内兵力的虚实

  • 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是什么样的 天子守国门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祖训

    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意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大明朝我们就会想到那句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刚明的最好诠释。其实所谓的天子守国门,既悲壮又无奈。之所以会出现天子守国门这个情况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众所周

  • “陶朱公”是什么人?此人富甲天下为何却救不了三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范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陶朱公”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在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又毫不恋栈,果断地抽身离去,退隐江湖。然后一个华丽转身,投身于商界,三次经商均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被后人

  • 秦国第一猛将,王翦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翦,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翦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王翦实属最大功臣,凭借他超强军事才能,除了韩国以外,灭了其他五国,是个超级牛人。他最出名的一场战役,就是率领六十万人的军队攻灭楚国,这也是他人生中打的最后一次仗。在这战役之前,发生了一些趣事。在当时,秦国想要攻打楚

  • 汉景帝明明知道杀晁错并不能解决问题 汉景帝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景帝,晁错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恩师晁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活化石刘濞汉景帝在位期间,汉朝曾爆发由七个诸侯国挑起的叛乱,其中,为首的诸侯王是吴王刘濞。刘濞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堪称大汉朝的活化石。刘濞的父亲是刘仲,既刘太公的二儿子。刘仲其实没有名字,因为刘仲,

  • 乾隆留下三大隐患,嘉庆想努力也无法挽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庆,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嘉庆。嘉庆在清代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有为之君,他的治国理政能力是无法与乾隆相比的。不幸的是,在大清最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力挽狂澜的时候,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守成之君。不过,责任也不能全推给嘉庆,至少在他亲政以后,有下面三个问题是乾隆的历史遗留。一是吏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