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令人闻风丧胆的背嵬军,为何会成为岳飞的催命符?

令人闻风丧胆的背嵬军,为何会成为岳飞的催命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74 更新时间:2024/1/3 11:01:50

很多人都不了解岳飞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纵观中国古代史,差不多每一个流落南方的中原政权,都有一个无比崇高的梦想,那就是“北伐一统”,但是同样的,它们也都没办法完成这个梦想,所以只能在梦里想一想。

在当时,金国在北方各种欺负小朋友,南宋躲在南方瑟瑟发抖,中间还有个金国扶持的汉奸政权——伪齐,充当金宋之间的缓冲地带,所以岳飞发起的四次北伐战争,其中有三次其实都是去打伪齐的。

而伪齐这路野鸡政权,当然不是岳飞的对手,不但丝毫无法阻挡岳飞的北伐脚步,反而成了岳飞带兵刷装备的送头副本。

历朝历代凡是和游牧民族打架的,都逃不出缺战马的宿命,尤其到了南宋,北方马场一个不剩,全让金人抢走了,别说战马了,打起仗来驴都不够用。而岳飞带兵从伪齐那里搞到了上万匹战马,还组建了一直精锐中的精锐,骑步混合大队——背嵬军。

有了背嵬军,岳飞才有了和整个金国刚正面的底气,也为后面和金人的大战埋下了伏笔。

眼看着伪齐就是个啥忙都帮不上的猪队友,金人干脆收编了伪齐的土地、人口和部队,亲自上阵,领头的自然就是名气不小而且超有经验的完颜宗弼——金兀术

面对金人大举入侵,南宋只能反击,岳飞也就开始了第四次北伐,这是岳飞生命中最重要也最灿烂的一战,所向披靡的岳家军,此战一战成名。

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一路北上,打得金人节节败退,可是南宋这边却闹出了幺蛾子。北伐局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援军却迟迟不到,甚至有些部队竟然中途撤退了,于是本来就兵力有限的岳家军陷入了孤军深入的危险情景,但是岳飞大将军丝毫不慌。

金兀术发现岳飞本人驻扎在河南郾城,所以打算搞一次斩首行动,亲自领兵突袭郾城。而金兀术所带的部队就是有名的铁浮屠(重骑兵)+拐子马(轻骑兵),江湖人称“铁拐组合”。

这一战,岳飞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领着背嵬军和金兀术的铁拐硬碰硬。岳飞年仅二十一岁的儿子岳云,领着背嵬军反复冲锋,分割金兀术的部队,而猛将杨再兴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大开无双乱舞,据说一人捅死几百人,还大喊要活捉金兀术。

金兀术的手下,五个打一个居然差点被团灭,这金兀术哪里能甘心,继续率军进攻颖昌府,结果岳飞派岳云领八百背嵬军骑兵,驰援颖昌,岳家军杀红了眼,竟无一人后退,金兀术再遭惨败。

这都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还是评书里常说的朱仙镇大战,岳飞的五百背嵬军,干趴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虽然朱仙镇之战是否真实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是不可否认,金人是真的怕了岳飞了,因为金军内部达成了共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但是,岳家军的传奇也就到此为止了,后方传来了皇帝的最高指令——圣旨金牌,“立刻!马上!撤退!”

据说岳飞一天收到了十二道金牌,让他立刻撤兵,班师回朝。

岳飞虽然极不情愿,但是一边是皇帝的圣旨,不得不从,一边是自己的北伐孤军,精疲力竭,没有后援,继续坚持很有可能全军覆灭,所以岳飞只能撤兵,临走之时,岳飞绝望得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光复旧河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可是岳飞的悲剧,还远远不止于此。莫须有!

说起岳飞的冤案,离不开一个人——秦桧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在靖康之变的时候,秦桧甚至还是个主战派,结果跟着“赵家全家桶”一起打包去了金国。

在北境,秦桧巴结金人,得到了重用,后来南宋和金国对峙,秦桧自称杀死了看守他的金兵,才逃回了南宋。

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很多人认为秦桧杀死金兵逃回是瞎扯淡的,他很有可能就是金国派回来的奸细。

回到南宋的秦桧,大力主张金宋和平,只要能和平,牺牲什么都无所谓,巧的是宋高宗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二人一拍即合,成为了铁打的议和CP。

前线的岳飞接连大胜,可是宋高宗完全不在乎,他只想窝在南方过太平日子,而金兀术也托秦桧给宋高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想要议和,就必须要先杀岳飞!”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秦桧先是夺了岳飞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又罗织罪名,诬告岳飞谋反,但凡有点脑子的都能看出来这是个冤案。据说在审问岳飞的时候,岳飞脱下衣服,露出背后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在场的人都傻了,这案子还怎么审?

同样被秦桧夺了兵权的韩世忠,跑去找秦桧理论,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要谋反,有证据吗?秦桧只回了三个字:“莫须有”!

就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和儿子岳云,大将张宪一起被杀于风波亭,成了千古冤案。

宋高宗和秦桧也终于可以和金人议和了,金宋之间的绍兴和议,虽然暂时维持了和平,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纸丧权辱国的条约,彻底放弃了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宋高宗和金兀术都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跑了”!宋高宗是不用被金人追了,金兀术是不用被岳飞追了。

《满江红》这首词是岳飞什么时候写的,史学界一直有争议,但是这首词毫无疑问,完美地概括了岳飞一生的追求。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虽然有人说岳飞之死,是因为他的政治智商太低:徽、钦二宗迎回来了,你让宋高宗干嘛去?喊你回来要用十二道金牌,一道金牌你不回来就已经是死罪了好吧?身为武将,妄议立储之事,你不死谁死?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是岳飞之死的核心。

但是,岳飞的死,其实最主要还是因为宋高宗和秦桧无底线的议和主张,以及宋朝历来厌恶武将势力强大,惧内甚于惧外的传统。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谋反,所以这种对武将的担心就贯穿了整个宋朝。

标签: 岳飞宋朝

更多文章

  • 梁武帝为何要耗费大量民力建造的浮山堰?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梁武帝,南北朝

    你们知道梁武帝为何要耗费大量民力建造的浮山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南北朝时期,除了刘宋建国初期之外,南朝的国力长期处于相对劣势之中,因此其一直采取相对保守的防守策略。而到了梁武帝萧衍在位时期,其很好地整合了南朝各地的力量,并击溃了北魏的多次进犯,使南朝的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而随着北魏

  • 秦始皇死后 丞相李斯为什么会选择秘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李斯

    对秦始皇秘不发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在掌握秦国大权后,秦始皇嬴政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建立了

  • 武则天想过把女儿传给女儿吗?她最终还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媚娘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唐太宗生前担心武媚娘会把持朝政,所以把她送到了寺庙里面,但是这些都没有束缚住武媚娘。后来在高宗皇帝来寺庙的时候,一下子就让高宗皇帝坚定了接武媚娘回去的心。回到皇宫后,武媚娘用自己的智慧和宠爱消灭了各种嫔妃,成给了皇后,在和皇帝在一起的时候,还帮他处理政务,长期时间下来

  • 曹魏五谋臣当中 荀攸为什么是小透明般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魏,谋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魏五谋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大的君主势力,身边自然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其中最主要的谋士则被称为曹魏五谋臣,这五人分别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这五人能在这一干能人智士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其不凡之处。下面为

  • 痛恨阉党,又逼死魏忠贤的崇祯,临死前为何只有太监相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崇祯,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崇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崇祯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亡国之君跟历朝历代的那些不一样,同是亡国之君,可评价却有差别。一般亡国之君的评价是负面的,可是后世人对崇祯的崇祯出现两极分化,有好

  • 伍尚志与岳飞是什么关系?令岳家军遭遇空前惨败,只能含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伍尚志,宋朝

    大家好,说起伍尚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说岳全传》中,伍尚志是位一闪即逝的猛将。他原本在洞庭湖为寇,手持一杆方天戟,武勇兼备。岳家军奉命前往洞庭湖剿寇期间,伍尚志曾与岳飞大战一天未能分出胜负,随后使用火牛阵使岳家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迫使岳飞高挂免战牌。后来,伍尚志在机缘巧合下迎娶了岳飞

  • 苏轼的儿子在靖康之变中有什么表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苏轼

    “人皆养子要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一首诗。苏东坡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历尽劫波。所以他才会有感而发,写出这样一首愤愤不平的诗,希望他的后辈子孙不要像他一样才情绝代,只要做一个愚鲁平庸之辈就好。那么问题来了,苏东坡有几个儿

  • 刘备专门培养来替换诸葛亮的人是谁?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诸葛亮

    如果说起刘备的重臣,那么诸葛亮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在蜀汉建立之前,刘备对他基本上是言听计从。不过等到刘备登上帝位以后就渐渐对诸葛亮有了戒备,后来出兵给关羽报仇一事就没有听从他的意见。那时候诸葛先生曾经就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法正还在的话就好了,先主一定不会轻易出兵的,也不会动摇了后面的格局。就连卧龙先生都

  • 明朝降臣吴三桂和洪承畴的官职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洪承畴,明朝

    你们知道都是明朝降臣 吴三桂封平西王 洪承畴为何才封都尉?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降清朝以后,被清朝册封为王爵。尤其是吴三桂,被册封为平西王,坐镇清朝的西南地区。洪承畴也是明朝降臣,而且地位比吴三桂、孔有德高得多。但是

  • 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垂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