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抗战期间物价暴涨有多恐怖?

揭秘抗战期间物价暴涨有多恐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12 更新时间:2023/12/14 11:54:16

抗战八年,大后方法币数量增加了400倍,物价翻了1800倍

众所周知,中国在抗战期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究其原因,1944年孔祥熙在给美国驻华大使高斯的备忘录中,有所解释:“中国物价上涨之主要原因,系因抗战已七载,军需浩繁,物资日渐缺乏,供应未能适应,加以国际路线阻断,运输困难,国内经济情况,益形艰困。”

孔氏之言乃是实情。抗战爆发后,华北、华中、华南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就相继沦陷,中国损失了绝大部分工业,以及半数以上的农业。至1942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中国几乎丧失了所有对外交通通道。1944年的进口量比1941年降低78%, 仅为1937年中国总进口量的6%。①供需失衡,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与此同时,市面上流通的法币急剧增加。七七事变前的1937年6月法币发行总额为14亿元,至1939年4月翻了一番,达28亿元,1941年底增至151亿元,1944年底为1894亿元,到抗战结束时的1945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是5569亿元。②八年间,法币数量增加了400倍。

在这种情况下,大后方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如将1937年上半年大后方的物价指数定为100的话,1939年为213,1941年为1294,1945年则是184455③。这意味着,八年来后方物价翻了1800多倍。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桂林熟盐在1937年时为0.117元/市斤,1939年涨至0.369元/市斤,约增长了3.15倍。1944年已是32.659元/市斤,相当于1937年的279.14倍。④

通货膨胀问题在战后也没有得到解决,以至1948年某工厂在发薪日要准备堆积如山的法币。

国军“空额”超过420万人,浪费大量军费,是通胀加剧的关键

国民政府当日,无法解决物资匮乏的问题,故一再加印法币,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抗战以前,国民政府每年的财政赤字只占总开支的10%20%,最高不过30%40%,而抗战后的19371940年,财政赤字平均占支出的70%左右,1941年1945年,这个数字更提高至78%。⑤

战时财政支出主要为军费开销。以1941年为例,政府支出100.03亿,其中军费占到73%。当年收入仅13.1亿,赤字86.92亿。后几年军费所占比重基本与此持平,至1945年增至87.3%。财政赤字、军费开支和增发法币三者在数量上大体是相等的。

军费固然关乎抗战前途,但并非不能削减,消减的关键在于清查空额。美国经济学家格在战前就注意到国军“吃空额”的问题,军官“按照他手下部队的人数一次领到一笔整钱,但是他并不每个士兵挨个发放。这种发放方法,养成带兵官长们惯吃空额,把根本不存在和已经离开或死亡的士兵薪饷装入腰包,以致最高当局弄不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多少军队可以使用。”⑥1942年10月,杨格建议国民政府削减军队,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还可使政府足以给下的部队较好的给养;同时就会有更多的人从事工农业生产。”⑦

1943年, 孔祥熙也为紧缩军费开支而向蒋介石建议:“现有部队之实际人数,似应加以清查,切实调整。于必要时,得将各军事机关酌予裁并。”国军中领军饷的士兵人数与实际人数相差极大。陈诚晚年回忆,他在抗战后期任军政部长时,“国军预算员额为五百万员名,而实际上吃军粮者达七百二十万人。据当局推断,如经核实整编,能有三百万可战部队就很不错。以此而论,半数以上的军费开支都是不实不尽的。”⑧

除了核实士兵人数,孔祥熙还希望严格各项军事支出。他在1939年给蒋介石的密报中说,“在预算所列及核定战务费数目之外,军政部往往以临时支出为理由,商请财务部另行筹拨”;有时“各省往往以军事开支过巨,收不敷支,请求财政部增加补助。无厌之求既难悉应,而国防工事及其他军事设施,地方是否切实办理,及有无虚糜,或藉口索款之处,财政部无从查核。”⑨从孔氏的话中可知,战事紧张常成为地方军事长官向中央索款,而中饱私囊的借口。

紧缩军费不但不会削弱国军,反而能抑制军中腐败,提升战斗力,并减少财政赤字和法币发行量,可谓一举两得。然而因为阻力过大,蒋介石始终无法将上述建议付诸实施。其后果则是,抗战期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终至不可收拾。

孔祥熙访德时与希特勒在一起。

注释:

①②杨菁:《试论抗战时期的通货膨胀》,《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4期;③周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219页;④万来志:《抗战时期广西物价变化原因与管制政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⑤杨雨青:《抗战时期物价问题之我见》,《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⑥杨格:《1927年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88页;⑦《顾维钧回忆录》,中华书局2013年,第191页;⑧《陈诚回忆录:建设台湾》,东方出版社2011年,第162页;⑨《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一)》,凤凰出版社2000年,第350页。

标签: 抗战物价揭秘

更多文章

  • 一贯道:民国第一大邪教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

    “一贯道”全盛时期,拥有教徒数百万,乃民国第一邪教近日,“全能神”邪教成员残忍制造了招远麦当劳命案,再度引发公众对中国民间秘密邪教组织发展情状的担忧。揆诸历史,自明清以来,当局虽一再严禁,但民间秘密邪教组织,在中国底层社会,却从

  • 解密“二战最伟大工程”几乎无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战,工程,解密

    丘吉尔、陈纳德反对修筑中印公路,主张提高驼峰航线的运输量如《短史记》第172期所述,在日军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时,史迪威却将中国最精锐之驻印军、远征军投入缅甸战场。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盟军终于收复缅北,实现了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r

  • 说说大清北洋海军将领的素质有多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洋,大清,海军,说说

    北洋舰长大多出身福建船政学堂,该校课程极差,连体育课都没有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役,清朝陆军高级将领完全不能适应与日军的近代化作战。反观北洋海军,其舰长(管带)群体,绝大部分有赴欧留洋之经历。按常理,当有较陆军更好的战绩。但事实却是:北洋海军在几乎未能击沉任何一艘日舰的情形下全军

  • 揭秘日军击溃大清陆军用了几颗子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陆军,大清

    因医疗缺陷,日军在甲午战争期间,曾发生极严重的疾疫上一篇章讨论“庙算”,可知甲午之战,无论是战前调查,战中因应,还是战后反省补救,日本政府皆着着领先于清廷。但这并非意味着清廷在战争过程中毫无还手的机会。就战备而言,日军在战争中,实曾面临过极大的困难,如

  • 揭秘二战日本为何决定要对美国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美国,二战,日本,揭秘

    受侵华战争影响,美国在华利益严重受损,开始有限度地制裁日本近来,有文章援引美国历史学家的研究,称“胡适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意谓美日开战,乃是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不断挑拨的结果。①这一荒诞不经的说法,忽略了两国在战前已无法调和的利益纠葛,将复杂的国

  • 解密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密,中国,一战

    中国执政者一致认为,参加一战,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先是“中立”,后来几经周折,终于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与德奥两国同时入于战争之状态”,与两国所

  • 揭秘重庆大轰炸有多少民众遇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重庆

    为压迫中国屈服,日军空袭重庆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武汉会战结束后,中日战争转为持久战。为压迫中国屈服,1938年12月,日本大本 营指示,对中国各地开展战略轰炸,“在压制和扰乱敌人战略及政略中枢的同时,尽力消灭敌人的航空战斗力量”。①依照日军部

  • 揭秘《开罗会议》蒋介石最想得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罗,会议,揭秘,蒋介石

    蒋介石同意参加开罗会议,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1943年盟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罗斯福希望及时召开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袖会议,协调战时与战后的有关问题。因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罗斯福只好将原计划改为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遂有1943年11月22日26日之开

  • 揭秘二战时国民政府差点与德国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国,二战,政府,揭秘

    1940年7-9月,国际环境突变,中国抗战进入“最大最危之关键”抗战进入1940年,汪精卫投敌所引发的政治动荡尚未平复,更大的危机接踵而来。这年6月份,欧战形势急转直下,英法两国在德军锐利攻势下一败涂地。影响所及,6月份,法国对日绥靖,宣布滇越铁路停止

  • 揭秘“美军观察组”如何评价八路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美军,八路军

    美军观察组去延安,最重要目的,是为B-29轰炸部队收集气象情报1944年7月“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又称“迪克西(Dixie)使团”)进驻延安,是抗战末期关涉中国内部政局的一件大事。①不过,迄今为止,关于美军观察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