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中国东北沦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揭秘中国东北沦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01 更新时间:2023/12/7 4:25:20

张学良:责备我对日本这件事情判断错误,那我承认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军领袖张学良,正在北平出席慈善义演。戏散后张见到急电,匆匆离去。凌晨一点,张召集东北军在北平的高级将领开紧急会议,指示“避免冲突,不予抵抗,……以免兵连祸结,波及全国。”①会议开了一个通宵。

次日凌晨,张决定电告南京,请中央向国联提出抗议;下午,张接见日本记者,就事变发表意见,说道:“昨夜接到奉天报告,知有中日冲突发生,我等无抵抗之力,且无必战之由,故我已严令部下绝对不抵抗,任日本军之所为。”②

对于下达了这样的指示,张学良晚年的解释是:“你责备我不抵抗,我不承认,责备我对日本这件事情判断错误,那我承认。我自己考虑,日本不可能这样做,军人要这样做,(日本)政府也会要控制它。……我不能不承认我对日本的判断是判断错了。”③

青年时代的张学良(中)

蒋介石:事变前夕正谋求与日本陆军中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9月18日晚9时半,蒋介石自南京登上“永绥”号军舰,前往江西南昌。晚10时20分左右,日军在沈阳发动事变。19日晚,蒋接到上海电报,获知东北出事,随即致电张学良,鉴于日方诬蔑中国军队炸毁铁路,中方对外宣传应努力辟谣。④

21日下午,蒋返回南京。2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宣布“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南京方面寄望于寻求国联的支持来处理事变,而未曾给张学良和东北军下达过“抵抗命令”。东北军的“不抵抗”,相当于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默认。⑤

台湾学者黄自进认为,事变前夕,蒋的基本判断是“日本政府不致冒破坏《九国公约》的大不韪而侵略中国”;而且,事变前夕,蒋还在致力于“与日本的陆军中枢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仅1930年度,国民政府与日本陆军省之间,就签署了多达16件武器买卖的契约,其金额占到了该年度中国对外采购武器总金额的三分之一强,日本已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武器采购国。鉴于这种关系的存在,蒋认为,“零星的冲突只要控制得宜,事情总有转圜余地”,所以默认了东北军的“不抵抗”。⑥

蒋介石

关东军:目的不光是占领全东北,还想要给日本政府制造危机

据日方档案,事变期间,日军仅包括10400名关东军及4000名朝鲜军;关外的东北军则有179500名之多。事变结果,日方在105天内鲸吞整个东北,死伤仅1200余人。⑦

日本学者户部良一认为,关东军发动事变的目的,“是试图占领包括北满在内的整个满洲”,而且“试图通过计谋挑起日中间的冲突,……造成日本的国际关系紧张,形成对外关系的危机。……他们的目标是打倒‘腐败堕落的政党政治”。关东军既然怀着这样的心思,自然不可能受政府约束。所以,张学良“认为日本政府应该能够恢复对关东军的控制”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建立在这一判断基础上的“不抵抗方针”,不但不能缓和局势,反而促成了“关东军的军事行动基本得以按照计划进行”。⑧

关东军少壮派代表、“九一八”事变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

广州政府:逼蒋下野,直接导致张学良放弃东北最后一个据点

事变爆发时,中国内部,除南京政府外,还存在一个以胡汉民、汪精卫孙科为代表人物,以广东军阀陈济棠、广西军阀白崇禧李宗仁等为后盾的“广州国民政府”。胡汉民在国民党内有“党魁”的身份,蒋介石是军事领袖;南京与广州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国民党内部党权和军权的争斗。

这种争斗,严重影响了国民政府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广东方面借事变向南京频频发动政治攻势,一度将蒋介石逼到要亲自“率师北进,与倭寇决战”,并取消党治、开放政权的地步前者是为了尽力保存自己的军权,后者是为了拆掉胡汉民的党权。但这种极端的做法,得不到南京政府的支持,蒋介石最终只能选择在1931年12月15日辞职下野。⑨

蒋的下野,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张学良不放一枪一弹,放弃了中国军队在东北的最后一个据点锦州。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得到情报,取代蒋介石的孙科政府,虽一再敦促他抵抗日军,私下里却与日本政府达成了“查办张学良”的共识实际上,因张学良亲蒋,一直被广州政府视作必须拔除的眼中钉,自事变爆发,即不遗余力对其进行攻击。⑩张学良放弃锦州,意味着东北终于彻底沦亡。

1931年5月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部分政要。左二为汪精卫,左四为孙科

注释:

①张的具体行踪,可参见:何世礼,《为历史作见证:“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何处》。转引自:李敖,《蒋介石研究》(下册)P264-265。《盛成回忆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P29-30。洪钫,《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张学良》,收录于《史资料选辑 第6辑》。②《张学良开口说话:日本NHK记者专访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P76。③同上,P77。④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华文出版社,2010,P45-61。⑤冯筱才,《“不抵抗主义”再探》,《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2期。⑥(台)黄自进,《蒋介石与日本:一部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缩影》,中研院近史所,2012,P153-156。⑦(日)陆军参谋本部,《支那时局报第四十三号》 (1932 年3月24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藏,原件。转引自:黄自进,《九一八事变时期的日中政治动员与军事作战》,(台)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6期。⑧户部良一,《満洲事変から日中戦争まで》,收录于《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 近代史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P239-242。⑨罗敏,《走向统一:西南与中央关系研究(1931-1936)》,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P49-54。⑩刘维开:《国难期间应变图存问题之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P20-24。

标签: 东北原因揭秘真实中国

更多文章

  • 揭秘日本天皇在侵华战争中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日本,战争,天皇,揭秘

    利用内阁、军部的对立,裕仁天皇居于其间,对重大事务作出决策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实行所谓“兵政分离主义”。按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天皇“总揽统治权”,内阁“国务各大臣,辅弼天皇,负其责任”;另一方面,&

  • 抗日军民一日两餐吃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抗日

    1940年,高级公务员王子壮哀叹吃不上肉,青菜也将要吃不起1943年2月20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在重庆曾家岩蒋介石官邸用餐,九人四菜,严重不够吃。徐触景生情,当天在日记中不无感慨地写道:“物价骤增。限价前猪肉十六元一斤,限价为十四元,结果未出三、五日即涨至二十余元

  • 解密中国抗战获得多少美援物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密,中国,抗战

    美国战时给中国约8亿美元物资援助,占其对外援助总额的1.8%自1940年7月,日本出兵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将侵略范围扩大到东南亚,美国对日政策渐趋强硬。同期,德国横扫欧洲,英国岌岌可危。为免战火延及自身,美国改变中立国策,加大对各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至1941年3月11日,罗斯

  • 探秘日本侵华期间的最大间谍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探秘,间谍,日本

    满铁的调查侧重东北、华北,涉及政、经各方面,为日军提供参考满铁调查部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立的最大间谍机构。所谓“满铁”,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的简称,名义上是一家商业公司,实际是日本的“国策公司”,在

  • 揭秘日军从中国到底征走了多少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揭秘,粮食,多少,日军

    粗糙估算,日军至少从中国征走了221万吨大米与465万吨小麦抗日战争期间,驻华日军多达百万,需消耗大量军粮。战争初期,军粮大多由台湾、朝鲜供应,兼之就地掠夺粮行或民间存粮,搭建临时粮仓。随着占领区日益扩大,日军先后建立华北小麦协会、华中制粉联合会、采运社、米粮统制委员会(即&

  • 雅尔塔密约:罗斯福为何要出卖中国主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罗斯福,中国

    在中国不知情的情况下,罗斯福将大连、中东铁路等出卖给苏联在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讨论处置德国、波兰划界等欧洲问题,涉及中国的议程,丘吉尔并无兴趣,几乎全由罗斯福、斯大林商定。他们关注的核心议题是苏联出兵东北的条件。苏联所提对日作战的条件

  • 历史真相:花园口决堤究竟淹死了多少民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多少,真相

    为保卫郑州,蒋介石被迫下令开掘黄河大堤,引河水阻挡日军1938年6月,为延缓日军攻势,蒋介石下令开掘黄河渡口花园口,造成黄河改道,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花园口决堤是抗战时期的“三大惨案”之一,其是非功过,长期以来众说不一。借黄河阻击日军的建议,最早来自于

  • 探秘神秘的美军特种工程“马特霍恩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探秘,美军,神秘,工程

    美军“马特霍恩计划”为原子弹计划服务,在中国战场做实战试飞1943年秋,美国曾制定了一个“Operation Matterhorn”计划(中译:马特霍恩计划)。在美国二战的战略盘子里,该计划的优先权,曾仅次于研究、制造原子弹的&

  • 揭秘“四大名著”由来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历史

    1949年之前,没有“四大名著”之说在中国,用“四大名著”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

  • 揭秘张大千如何疯狂破坏敦煌壁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壁画,揭秘,敦煌

    傅斯年、李济致信于右任:张大千在敦煌破坏壁画,情形很严重曾有不少人替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的行为做过辩护近日,有情侣因在故宫三百年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爱”而遭舆论声讨。不过,揆诸历史,为个人喜好而破坏文物这种事情,名人们干得也不少,只是或为尊者讳,或因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