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为“亡国之君”为何崇祯帝不招后人恨?

同为“亡国之君”为何崇祯帝不招后人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65 更新时间:2023/12/31 20:08:59

“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是崇祯帝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于煤山自缢前,留在衣服上的那份遗诏。

崇祯是个亡国皇帝,但奇怪的是,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之君。且看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亡国之君:

汉末的汉献帝,软弱无能。陈后主陈叔宝,是个荒淫无耻有了名的皇帝。隋炀帝杨广,不说了,暴君的名气可与秦始皇并列。南唐后主李煜,长于妇人之手,几曾识过干戈?虽有一手的好词,却是以三千里江山为代价......

这些人在历史上,是骂名多于同情的。但崇祯不一样,先看看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是怎么形容的: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同为亡国之君,崇祯到底有啥能耐,可以赢得死对头的同情?

崇祯,十七岁即位,三十四岁殉国。在位十七年,饱受后人非议。是睿智,还是无能?是真相,还是阴谋?

在明代诸帝中,崇祯是个比较注意恭俭并颇为勤政的皇帝。

文献记载,崇祯即位后做了很多实事,先是清除擅权乱政的太监魏忠贤,调整“内阁”班底。后以封疆多事,“罢苏杭织造”,又“禁衣饰侈僭及妇女金冠袍带”。他白天上朝,晚上加班,常召对群臣开会议政至深夜。

电影《绣春刀》剧照,金世杰饰魏忠贤

明朝这位亡国之君苦苦支撑了十七年,却终于没能在明末的内忧外患中力挽狂澜。“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是当时民间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些史学家认为,崇祯皇帝的亡国是“有君无臣,祸贻邦国”所致。就连崇祯自己也认为,他并非“亡国之君”,而大臣们都是“亡国之臣”。他在遗书中道: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然而,在郭沫若眼中,崇祯帝的性格确是十足的“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有言:

崇祯皇帝为政“刻薄寡恩”,“急剧失措”;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看上去尽管像是想要有所作为的“明君”,会做些表面的仁义功夫,实际上却是“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对种种积弊并不真心设法去解决。

大明祖训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无论如何,崇祯帝还是守住了这最后的底线。他的离去,无声无息。煤山之上,仅留下那棵“罪槐”,几百年来默默地诉说着他的满腔愤懑与不甘。

崇祯帝于煤山自缢的情节颇为著名,如今,北京景山公园里的那颗歪脖树仍是众人探寻的一景。然而,崇祯帝的尸骨并未出现在乱坟岗,而是被葬于明十三陵的思陵内。乱世之中,是谁料理了他的身后事?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北京景山公园中崇祯自缢的歪脖树

话说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农民军攻入皇宫,在清宫过程中,没有找到崇祯,遂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二十日中午,才发现崇祯帝已自缢身亡。李自成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

三日后重新改殡,以红漆棺殡帝,黝漆棺殡周后。帝后棺椁在东华门所设灵棚连停数日,明朝的官员都不敢去看。

只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将他抓住去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劝其投降,李国桢回说:

让我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

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

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

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

李自成一一答应。

难办的是,崇祯帝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思陵,在明朝时只是一座妃子坟皇贵妃田氏(于崇祯十五年去世)之墓。于是,只好将崇祯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许是应了他生前的恭俭,崇祯帝的下葬经费少得可怜。当时昌平州“钞库如洗”,葬期紧迫,只得靠“该州各铺户捐挪应用”。

据悉,先后有十人捐钱共350千文(当时约合银233.6 两)。几乎只有这点钱钞,完成了崇祯帝后的整个葬仪。

思陵石五供。正中为香炉,四足两耳方鼎形,左右为烛台,两边是花瓶。

四月初四申时,帝后棺木送到,停放祭棚内,棺木前陈设猪羊金银纸等祭品,众人举哀祭奠。

祭毕,打开田妃椁(棺外木套),先将田妃棺移于石床右侧,次安周后棺于石床左侧,最后将崇祯帝的棺木放入田妃椁中,停放在石床正中位置。棺椁之前各设香案祭器,点起万年灯,遂将两座石门关闭,将隧道填平。

崇祯帝后,在大顺农民军政权的命令下就这样葬入了田妃墓中。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士人为清廷效力,始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思陵,虽然终清之世一直是崇祯皇帝的陵名,但在顺治、康熙年间,一些知识分子却不称其为思陵,而称之为“攒宫”。

如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就直称思陵为“攒宫”,并加以解释说:

“昔宋之南渡,会稽诸陵皆曰攒宫,实陵而名不以陵。《春秋》之法,‘君杀,贼不讨不书葬,实葬而名未葬。今之言陵者,名也。未葬者,实也。实未葬而名葬,臣子之义所不敢出也”。

显然,他是站在明王朝的立场上,认为明朝的国耻未雪、君父之仇未报,因此,崇祯帝虽葬于田妃墓中,但却不能称“葬”,思陵也不能称“陵”。

思陵石五供香炉细部

清朝灭亡后,军阀连年混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又蹂躏了祖国大好河山,思陵屡逢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发。

1947 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

标签: 崇祯

更多文章

  • 揭秘北京城自来水竟暗藏洋人的阴谋诡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京,揭秘

    各位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在某个炎炎夏日,您大汗淋漓的回到家中,扔下包儿顾不上换鞋,便直奔厨房,拧开水龙头痛饮一番,当冰冰凉凉的水流划过喉咙的那一刻,真是说不出的酷爽有木有~当然,按理说,自来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可还有什么能够阻挡那一瞬的冰凉触感呢,就让咱在这小小的幸福中多沉溺会儿吧。回家拧开水龙

  • 揭秘为什么是这十年改变了整个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世界,为什

    提到“西方文明”,多指部分西欧和美洲大部分地方构成的大西洋共同体。在文明史上,这个跨越大洋两岸世界的产生耐人寻味。在大西洋全部历史上,最最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一切怎么开始的?​与发展缓慢的欧洲文明相比,大西洋上的突破却来得非常突然。在几千年的泛泛表现之后,就在一个10年里,也就

  • 揭秘杨贵妃下落之谜:到底被唐明皇逼死还是在日本定居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本,唐明皇,杨贵妃,揭秘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咸阳市兴平县马嵬镇500米处,有一座杨贵妃墓。历代文人曾留下大量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使贵妃墓闻名于世。文献记载,天宝十五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唐明皇带杨贵妃逃往四川

  • 供销社:一个特殊经济组织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经济,组织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曾简称合作社、供销社,已有近百年历史。这个经济组织,对城里人来说印象不深,因为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几乎只设一个类似商业局的管理机关,不太引人注目。而在广大农村乡镇它有经济实体,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有近四十年的辉煌时期,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五十岁以上的农村人,没有不

  • 揭秘慈禧出殡时为何如此多的纸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揭秘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女性并不多,慈禧算是一个,慈禧和武则天唯一的不同就是,她没有自己登基做皇帝,但是实际上她和皇帝并没有什么区别。最基本的一点,民间的百姓都知道在皇宫之中有个老佛爷,却不知道还有个皇帝在里面住着。两人死后区别也是很大的,慈禧过世人山人海,百姓全部前来送行。反观光绪皇帝,死了之后也是有排场

  • 探秘服务神鬼人三界的冥衣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探秘

    中国古代对死者很讲究殉葬。人们以纸活冥器为祭是民间风俗和祭祀形式演进的结果。纸活冥器的产生,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与思想认识有直接关系。封建社会中,除少数回族外,汉满两族人民普遍拜佛,认为人死之后,到了“阴间”,也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资料。这样专门以扎糊纸活冥器为业的冥衣铺便应

  • 崇祯帝自尽前做了一件事 百年之内清朝皇帝都担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清朝,崇祯

    导语:中国古代有许多的封建王朝,朝代更迭很频繁,当一个王朝覆灭之时,其统治阶级都会做点什么呢?有些很有气节,有些是想着卷土重来,有些则是想法子保住小命,有趣的是历史上,曾经有位皇帝,在灭国之日,跪下苦苦哀求对方给其一条生路,结局不言而喻。如果问历史上死的最有气节的是哪位皇帝?那毫无疑问就是大明朝的崇

  • “天府之国”为何古代却出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

    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则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华夏民族传统的疆域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带,禹贡九州图里,将天下分为九个州,豫州居中,洛阳位居天元。在几大战略要地中,四川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围的

  • 探秘关外三陵清永陵的12个山头的神秘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神秘,探秘

    永陵是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坐落在沈阳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充满了满族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景祖显祖缘何迁出又迁回?时隔34年后,为什么将景、显二祖又迁回了清永陵呢?其实早在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

  • 神秘消失的古国:匈奴被汉朝打败后为何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匈奴,汉朝,神秘,古国

    东胡的不思进取最终促进了另一支草原雄鹰的翱翔,他们能征善战,被称为“马背上的王者”;他们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他们的铁骑不断踏入农业文明的领地,通过掠夺资源,来延续着自己的存在;他们一批批地从蒙古高原冲出去,征服了许多的亚洲帝国,并且一度成为了半个欧洲的统治者。这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