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为何古代航海家最不愿听到“一路顺风”?

解密为何古代航海家最不愿听到“一路顺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44 更新时间:2023/12/6 10:23:00

生物圈的90%是水,地表的3/4是海洋,我们生活在水的世界。如此,世界各地区相互往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海上通路。

沿着通航的海岸航行,这点不难做到;在面积相对较小,封闭或几近封闭的海域,那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在季风区,远程跨洋航行在很久很久以前也已司空见惯。

然而,覆盖世界大半的却是那些固定风系主导的洋大海,要在其间通行则困难得多

航海家们是如抵达新世界的?航行中怎样辨别方?如何持续行船动力?

​想要弄清楚这些,首先,你需要建造一艘装备齐全的船

印度尼西亚爪哇,婆罗浮屠神庙的浮雕墙上刻画的《本生经》中船的形象

让我们来看看公元500年左右的波利尼西亚人,为远航所做的准备吧:

船上装备:

他们会在船舷外造一个支架,或建造双层船体,配以爪形的船帆,以使桅杆绳索负重较轻,船尾配有短桨控制方向。

有时,也会用“划水板”来掌控方向,这是一块厚厚的木板,从靠近船头部位插入海里以控制航向,如果是顺风,则把它移到船尾。

造船仪式:

一般来说,在建造新船的前夜,造独木舟的人会把斧子放在一个神圣围场里,伴以反复单调的歌唱。

在吃过刻意养肥的肥猪、向神献祭之后,第二天破晓前就会起床。整整一天,他们一边砍削、捆扎木材,一边观察吉凶的迹象。

海上食物:

干果、干鱼、椰子以及由面包果、番薯和其他蔬菜混合做的熟面团。

船能装的东西有限,在最远的航行中,他们不得不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

水多半装在葫芦、竹筒或是海草编的袋子里,也不充足。

船员:领航员、舵手、帆手,一人负责舀出船里的水,一个替补。​

学会逆风航行

在学习辨认方向、确定航线前,探险者们不得不如破译密码一般,弄清海上的风向、大洋上的洋流模式

此后方可在遥遥相对的海岸间往来航行,建立永久性航线。

人们不太能接受

把海上探险史多半归结到风的因素

令人吃惊的是

大部分有心的探路者

偏爱逆风航行

​事实上,他们会避开顺风航行

腓尼基人和希腊人

就是这样闯入地中海

和那里的人贸易,建立殖民地

因为那时刮的是西风

同样的原因

南太平洋诸岛的航海家

总是出现在东南风盛行的地方

他们发现了太平洋上的岛屿

并在那里开拓殖民地

印度洋的季风帮助航海家

摆脱了这样的束缚

人们必须尝试去想象

海风,或是迎面吹来

或是背后轻拂

年复一年,相互交替

这会是怎样的情况?

印度洋上之所以出现远洋航行

以及海上冒险传统

原因就在于

季风的规律性

在赤道以北

每年冬天盛行东北风

当冬天结束的时候

风向就会反转

一年其的大部分时间

随着气流渐渐变暖

风开始稳定地从南方和西方

轻拂过亚洲大陆

在大陆上升起暖气流​

相比之下

古时的航海技术

不可能战胜太平洋和大西洋

固定的风向

因此,那时也就没有

跨越太平洋或大西洋的往返航行

太平洋上一年到头东南信风从不爽约

所有的航行都是逆风而行

因而,船上一定配有

可灵活处理各种情况的三角帆

偶尔风向也会逆转

人们一直向前航行

直到发现值得开发的地方

或是粮食供给不足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快速返航

有人认为

伟大的航海发现通是顺风而行

有时的确如此

然而,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

除了季风性海洋以外

探险家们通常逆风航行

因为对他们来说

归家之路

和发现新地方一样重要......

标签: 古代解密航海

更多文章

  • 探秘神秘的明朝王恭厂大爆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神秘,探秘

    王恭厂大爆炸,亦称天启大爆炸、京师大爆炸、王恭厂灾、明末北京奇灾等,为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端午节次日巳时(上午9时),明朝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的离奇爆炸事件,造成半径达750米、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爆炸范围及2万余人的巨大死伤。后

  • 揭秘乾隆曾因何事下令“杀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揭秘,和珅,乾隆

    话说一日,乾隆皇帝由刘墉、和珅陪同,去逛万寿山北宫门外的青龙桥,一行人来到村北清河边观赏风景。刘墉问乾隆:“眼前这条河是什么河?”乾隆答:“清河。”刘墉二问:“清河北边那条大河,叫什么河?”皇上答:“沙河。&rdqu

  • 揭秘《红楼梦》后四十回被当做纸钱烧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红楼梦,揭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红楼梦》作者,口碑文学箭垛式人物。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热爱红学的朋友,大多对曹雪芹在西山生活的经历抱有极大兴趣。如今,在北京香山、寿安山、金山(俗称小西

  • 神秘消失的西夏:探秘西夏灭亡后党项族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党项族,神秘,探秘,西夏

    1909年,沙俄上校、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科兹洛夫率领一支全副武装的“探险队”,打着考察野生动物的旗号前往位于中国内蒙古的黑城,其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传说中的宝物在沙俄强盗的疯狂发掘下最终现身,但也给中国考古史一个巨大的创伤,无数珍宝从此流落异邦。这批珍贵的文物

  • 同为“亡国之君”为何崇祯帝不招后人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

    “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是崇祯帝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于煤山自缢前,留在衣服上的那份遗诏。崇祯是个亡国皇帝,但奇怪的是,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之君。且看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亡国之君:汉末的汉献帝,软弱无能。陈后主陈叔宝,

  • 揭秘北京城自来水竟暗藏洋人的阴谋诡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京,揭秘

    各位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在某个炎炎夏日,您大汗淋漓的回到家中,扔下包儿顾不上换鞋,便直奔厨房,拧开水龙头痛饮一番,当冰冰凉凉的水流划过喉咙的那一刻,真是说不出的酷爽有木有~当然,按理说,自来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可还有什么能够阻挡那一瞬的冰凉触感呢,就让咱在这小小的幸福中多沉溺会儿吧。回家拧开水龙

  • 揭秘为什么是这十年改变了整个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世界,为什

    提到“西方文明”,多指部分西欧和美洲大部分地方构成的大西洋共同体。在文明史上,这个跨越大洋两岸世界的产生耐人寻味。在大西洋全部历史上,最最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一切怎么开始的?​与发展缓慢的欧洲文明相比,大西洋上的突破却来得非常突然。在几千年的泛泛表现之后,就在一个10年里,也就

  • 揭秘杨贵妃下落之谜:到底被唐明皇逼死还是在日本定居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本,唐明皇,杨贵妃,揭秘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咸阳市兴平县马嵬镇500米处,有一座杨贵妃墓。历代文人曾留下大量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使贵妃墓闻名于世。文献记载,天宝十五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唐明皇带杨贵妃逃往四川

  • 供销社:一个特殊经济组织的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经济,组织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曾简称合作社、供销社,已有近百年历史。这个经济组织,对城里人来说印象不深,因为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几乎只设一个类似商业局的管理机关,不太引人注目。而在广大农村乡镇它有经济实体,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有近四十年的辉煌时期,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五十岁以上的农村人,没有不

  • 揭秘慈禧出殡时为何如此多的纸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揭秘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女性并不多,慈禧算是一个,慈禧和武则天唯一的不同就是,她没有自己登基做皇帝,但是实际上她和皇帝并没有什么区别。最基本的一点,民间的百姓都知道在皇宫之中有个老佛爷,却不知道还有个皇帝在里面住着。两人死后区别也是很大的,慈禧过世人山人海,百姓全部前来送行。反观光绪皇帝,死了之后也是有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