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的一首酬答诗,轻快明朗,写出了对生命的达观之乐

陶渊明的一首酬答诗,轻快明朗,写出了对生命的达观之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刘玲子 访问量:2687 更新时间:2024/1/31 19:17:03

写在前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隐居庐山的刘程之前来探望归隐家乡的陶渊明,久别重逢,自然少不了诗酒唱和,五言古诗《酬刘柴桑》就是陶渊明写给刘程之的酬答之作。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做过柴桑令,故称刘柴桑,是陶渊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挚友,二人不仅志趣相投,还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陶渊明做过彭责令,辞官归隐后躬耕田园,刘程之做过柴桑令,去官后归隐庐山专心修禅,虽然二人归隐后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彼此的精神层面是相通的。

刘程之品行高洁,不慕荣华富贵,因为看清了东晋社会制度的黑暗,所以拒绝入仕,因此被南朝刘宋的皇帝刘裕称之为“遗民”,与陶渊明、周续合称“浔阳三逸”。

陶渊明性格耿直,孤傲高洁,看不惯官场中的阿臾奉承,更不屑于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他的不合时宜就与彼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唯有归隐,才会获得心灵的慰藉。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晋 陶渊明《酬刘柴桑》

简译:

居处偏僻,很少有人事应酬一类的琐事,有时竟然忘了时序更迭四季轮回。

直到有一天忽然看到门庭里到处都是落叶,才知道,时节已经走到了金秋。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长得郁郁葱葱,南边田地里即将收割的稻子已饱满金黄。

现在我要及时享受人生之乐,因为我不知道明年的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让妻子快带上孩子们,趁着这良辰美景,我们一起去登高远游,尽享天伦。

赏析:

陶渊明的这首诗风格古朴淡雅,节奏轻快明朗,从两个方面来酬答好友,一是躬耕田园的自然乐趣,二是时光倏忽人生无常的道理,语短情长,别样洒脱。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诗的前两句写隐居的物我两忘,首句写深居陋巷,远离权力中心,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人来人往,自然就没有令人生厌的琐事应酬。

次句写因为享受田园的隐居生活,所以沉侵其中,以至于物我两忘,甚至忽略了时节的流动,大有太上隐者“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之意趣。

“穷居”指偏僻的住处,“人用”即人事应酬,“四运”是四时运行之意,“周”是循环,周而复始。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三、四句承上下,叶落知秋,犹如酣梦初醒,从而开启了“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的收获之喜,这也是隐居田园的乐趣。

你看,四时岁月多么美好,即便是到了草木凋零的秋天,北边的墙下还有长势正好的冬葵,郁郁葱葱的惹人喜爱,南边田地里金灿灿的水稻颗粒饱满,正等待收获。

“葵”即冬葵,一种蔬菜,“牖”是高墙的意思,“穟”同“穗”,稻子结的果实,“畴”是田地。

但是,时节纵美,却已然入秋,收获之后就要进入漫长的冬季,要相见,隔年期,作此诗时,陶渊明50岁,人生也已步入深秋,时节有轮回,人生却没有重来的机会。

所以,面对时间的永恒,诗人发出了“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的慨叹,人生苦短,时不我待,今秋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是豁然开朗,也是及时醒悟,“不”同“否”。

那么,诗的后两句就是全诗的亮点,也是情感的升华,“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告诉妻子,趁着良辰美景,快快带上孩子们,与我一起登高远游,共享人生的乐趣,”室”指妻室,“童弱”指子侄等,“登远游”是实现远游。

诗人是达观的,面对时光的流逝,和即将步入暮年的人生,没有悲戚和恐惧,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珍惜并享受生命给予的美好,其胸襟之开阔由此可见一斑。

写在后面: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时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

“不济济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出身世家,性情恬淡,品行高洁,因为不愿意与腐朽黑暗的统治阶级为伍,所以,在几次出任小官后,就辞官归田不在出仕。

50岁的陶渊明隐居故乡,躬耕陇亩,自给自足,依然没有了年轻时“大济苍生”的豪情壮志,也消减了“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陶渊明享受自己的山水田园,更珍惜余生岁月。

因为知道光阴之速、年命之短,所以就更加珍惜每一天,这就是陶渊明,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旧一如既往地热爱和喜欢。

尽管,他的生活里并非都是诗和远方,也有饥寒和贫苦,但是因为热爱和通透,所以,他归隐后的岁月于他而言还是极为充实的。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标签: 陶渊明高洁诗人隐逸穷居

更多文章

  • 芡荷斋书录24.陶渊明诗文赏析集2

    历史解密编辑:淀乡十八公标签:陶渊明诗文赏析集,修辞,散文,陶诗,格律

    芡荷斋书录24.陶渊明诗文赏析集2)读《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很是出乎我的预料。总觉着陶诗平易,好读。买了这本赏析,挑挑拣拣地读了几篇,读不下去了,很寡淡,很迷茫。是的,迷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怎么就好呢?感觉不到哇!放下吧,放下了。一放就是若干年。忘了过了几年,一个暑假吧,突发闲情,又

  • 陶渊明的家庭情结,从何处可以表现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牛锅巴小钒标签:陶侃,孟嘉,诗人,名士,晋朝,陶渊明,南北朝,千古名句

    陶渊明的形象已经成为后世文人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他的那种向往“桃花源”情结的生活,给后世文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安慰。他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成了很多文人不媚权贵的勇气,那高洁的菊和那爱饮酒的五柳先生都是后世文人的精神栖居地。但除了这些,陶渊明还有他儿女情长的一面,他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伦亲情非常看重,就

  • 陶渊明是如何弹古琴的?

    历史解密编辑:和合古琴标签:古琴,诗人,琴艺,琴书,晋朝,陶渊明,田园诗,南北朝,千古名句

    陶渊明,名潜,东晋杰出的 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隐逸诗人之宗”, 有《 陶渊明集 》。他出身于落魄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为官,但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为人真诚率意、潇洒旷达,爱好读书、喝酒,而且痴迷于弹

  • 陶渊明最高境界的十首诗,你最喜欢哪首?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陶渊明,庄子,诗人,此诗,读山海经

    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一、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形影神·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

  • 回望陶渊明一生经历,隐居田园并非机缘巧合,而是他逃不出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烛下青史标签:陶渊明,陶侃,桃花源记,宿命,桃花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的这首著名的《归园田居》让无数人仰慕他的精神追求,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菊,和远方。但世人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若仔细探究陶渊明一生的经历,我们会发现陶渊明的隐居田园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宿命。陶渊明怒砸“铁饭碗”,这五斗米不要也罢405年前的早晨,陶渊明

  • 隐居二十二年的陶渊明,为何被称为“古今隐士”?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陶渊明,隐士,渊明,名士

    陶渊明,又名元亮,或作渊铭,出生于江西浔阳柴桑,是一代名士。他出身世家,他是名门之后,祖父陶侃以军功升为大司马,祖父、父亲曾任太守,至渊明,他的家族早就衰落了。渊明少年时博览群书,有一颗普天之下的心,但对世俗和名利,他并不感兴趣。29岁当官,41岁时,因不肯吃五斗米,甘心辞去彭泽县知县长八十余日

  • 陶渊明:诗酒相亲,世事挂心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陶渊明,白居易,王绩,阮籍,诗人

    图片中国文化与酒、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具体到陶渊明及其所处的时代,尤其显得特殊和富有意味。陶渊明饮酒、写酒本意并不在于酒,而是“寄酒为迹”,通过酒来显示自己孤高不群和独立卓绝的人格追求。01陶然自乐 物我两忘陶渊明好酒好饮,这在他的诗文中有丰富的描写。耕耘、收获、花竹掩映、琴酒自娱,是陶渊明所期待的

  • 陶渊明:忘怀得失,清淡度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陶渊明,庄稼,圣贤,诗人,田园诗,桑麻

    41岁那年,陶渊明辞官还乡。路上,他反思自己多年的生活,“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船行水上,清风吹衣,他一面眺望家乡,一面感叹天亮得太慢,延误赶路。终于回到家乡,家僮迎接,孩子环绕,桌上有酒,窗外有菊。一切自然清淡。走到村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天地间的景象与心中感受竟如此默契,于

  • 岳云鹏饰演陶渊明,形象学识遭吐槽,谁说岳云鹏不能做个演员

    历史解密编辑:西楼知趣杂谈标签:演员,相声,大雅,诗人,晋朝,岳云鹏,陶渊明,郭德纲,南北朝,春晚主持人阵容

    最近一档节目,被网友吐槽选角失败,太过于牵强。原来是节目里选中岳云鹏饰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乃是文人墨客,大雅之家。岳云鹏虽然在相声界很优秀,但是和大雅还是又一定距离。很多网友认为岳云鹏并不适合演,主要还是岳云鹏不是专业演员,更不是学者,要是饰演陶渊明肯定会难以塑造出一个大家心目中

  • 改朝换代中的真文人,效仿陶渊明隐居山林,用一幅画成功拒绝忽必烈,鲜于枢亲自为其题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钱选,元朝,诗人,陶渊明,鲜于枢,忽必烈,赵孟頫,南北朝,归去来兮辞

    中国文人若是不幸生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难免要面临“旧王孙新朝廷”的矛盾。继续效力新王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如赵孟頫一般的艺术泰斗,也免不了被带上“贰臣”的帽子,甚至被指责上千年。赵孟頫有一个同乡画家钱选,与赵孟頫等人并称“吴兴八俊”。元朝建立以后,钱选自谓“耻做黄金奴”,选择了归隐山林,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