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诗词天地 访问量:1968 更新时间:2024/2/12 4:00:26

引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0岁的陶渊明正式辞去最后一任官职——陶泽令,回归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

从此没有陶泽令,只有五柳先生。

超曾评价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世人皆羡慕陶渊明,很多是因为常常陶渊明活成了大家理想的样子,陶渊明的精神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桃花源。

“福田心耕,慧命心造”,其实心态很重要,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涵养好心态,人生就会从容。

01

放得下,名利看淡

正所谓:“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求富贵名利,是人的本性。

淡然看待,拿得起放得下,才能知足常乐,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陶渊明的叔父举荐他前往彭泽当县令,身为父母官,陶渊明正欲大展拳脚。

一日,陶渊明正于府上办公,督邮刘云带着一帮人闯了进来,不问缘由,当众斥责了他一番。

事后,他才知道,无非是因为他没有贿赂。

陶渊明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乡里小人。”

当晚,便脱去官服,解下官印,辞官而去。

最终,陶渊明看清了世道,看清了自己,终究是“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欺”。

从此,陶渊明的铮铮硬骨成了我们心中的传奇。

生于红尘,当我们被喧嚣的尘世,浮躁的人心逼得无路可走时,当我们为生活折腰时,心头总会愤然响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声音。

在红尘浊世里,视富贵如粪土,待名利若浮云,并由此而获致心灵的祥和与宁静,那是一种多么坦荡的肚量与胸襟!

所谓成熟,便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放得下,放得下功名利禄,换人生从此岁月静好。

放得下,看淡名利,坦然地跟往事告别,下一段或许就是别样的风景。

品味国学经典,赏读智慧人生

02

想得开,顺其自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世事无常,想得开才能从容面对,一切顺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辞官后,陶渊明归心似箭,日夜兼程,奔赴他的田园故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自此陶渊明穿起粗布衣衫,扛起锄头,做回乡野农夫。

他清晨下地,傍晚才归,但种下的豆子,稀疏泛黄,颗粒无收。

他却从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却是坦然的自我调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陶渊明对豆苗的期待,却也有一种想得开的豁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已经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剩下的就看天意啦!

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人之所以有“三千烦恼丝”,时常会不快乐,主要是看不开。

不学学陶潜,将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化作自嘲,一笑了之,万事看开!

正如那句诗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03

看得透,乐观豁达

人生若寄,奔走于喧嚣的人海,我们时常会迷失自己。

要想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我们一颗坦然面对一切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透世事,自能乐观豁达。

《菜根谭》中有云: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陶渊明看得透,深深的明白:得失皆云烟,转眼风吹散。

所以,他用一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不论时代洪流如何汹涌,都不曾干扰这里的宁静。这里不受时间打扰,不受世界打扰。

桃花源又是一个现实,那里不是仙境,住在那里的亦不是神仙,而是普普通通的人。

他们真真切切地生活在尘世喧嚣之外,看淡人情冷暖,看透生死无常。对未来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始终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生活在自己的烟火人间。

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心中,真正的从容自在,不是避开闹市之中的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深处,修篱种菊,心素如简,自在安宁。

生活总是美好的,因为它充满希望。

真正的豁达,是放下牵挂与奢求,不负自己,不负岁月。

闲暇时间,静下心来听风赏月,笑迎花开花落!

丰子恺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人生在世,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是大胸怀,更是大智慧。

时常有人感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执于一念,便会受困于一念,因为频频回头的人,走不远。

何不看透看开,过好当下,把你的日子过成诗,将你的生活变成桃花源?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才能在红尘俗世,洒脱地活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点个【赞】和【在看】,愿你每个黎明醒来的时候,都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作者:雨染

*编辑:非衣

1、

2、

3、

4、

5、

6、

标签: 陶渊明丰子恺桃花源

更多文章

  • 小说家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恩惠搞笑话唠标签:桓玄,桓温,嵇康,诗人,晋朝,陶渊明,小说家,南北朝,搜神后记,桃花源记

    元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画卷局部,纸本水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搜神后记》并非伪托之作陶渊明的著作,除了有诗文集即《陶渊明集》十卷之外,还有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陶渊明也是一位小说家。《搜神后记》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十卷,题陶潜撰。此前梁释慧皎在《高僧传·序》中已经提到

  • 木心:陶渊明是双重隐士,是中国文学塔外人,读陶诗是真正的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木心,陶渊明,陶诗,文学,陈丹青,隐士,艺术家,南北朝,晋朝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我十岁认识陶渊明,于今五十多年,算是比较理解他了。陶渊明是双重隐士,实际生活中退归田园,隐掉了。文学风格恬淡冲和,也隐在种种高言大论之外。屈原是中国文学的塔尖,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正由于他的第二重隐士性,所以生前死后,默默无闻。读陶渊明诗,是一种真

  • 陶渊明归隐时感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文澜珊

    历史解密编辑:文澜珊标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翻译,诗词

    写诗词翻译,从最初的日更,变为周更,一年多后,已变成了如今的月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无比珍贵和稀有的,因为精力有限,不得不改为月更,但对于诗词的喜爱,却未减分毫。陶渊明的诗,十分耐读。不像李白写的诗句那样张扬,但总会在恬静中,给人以生命的启示。我想,苏东坡的诗词,定然是受了陶渊明先生的影响。因为,格调

  • 中国人为什么多爱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陶渊明,富贵,杜甫,李白,欧阳修,隐逸,晋朝,艺术家,南北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图源网络(下同)许多人爱李白的飘逸和不羁,许多人爱杜甫的沉郁和厚重,许多人爱东坡的达观和潇洒。然而,当说起陶渊明,似乎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爱羡他的。为什

  • 我们爱的陶渊明,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书房标签:陶诗,诗人,隐逸,文学,旷达,晋朝,陶渊明,南北朝

    最近得了一个“病”,爱屯书,屯着还不怎么想卖了,就是看着一整排,一整箱放着,心里特别踏实,特别幸福。就像这本《诚与真》,讲陶渊明的,真是越爱越爱啊。咳!对好书,我总是多情,只是库存积累多了,空间不够资金更不够,今天就“割爱”了。诚与真:陶渊明考论刘奕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寄语我们不能光看到现代与古代

  • 陶渊明的自省:“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历史解密编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标签:陶渊明,玛丝洛娃,本性,隐逸,诗人,兽性

    作者:温迪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每个人,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活得越来越通透的。就像经典名著《复活》中的所讲述的故事,至今仍引人思考。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曾在欲望驱使下,诱奸了女仆玛丝洛娃。使其沦落风尘,甚至被人诬陷入狱。多年后

  • 全域旅游 相约徽州 黄山脚下蜀源古村: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进士标签:古村,陶渊明,世外桃源,古村落,桃源

    山一程,水一程,走在皖南古村中,总有青山秀水的陪伴,也总有姹紫嫣红的渲染。春天的桃花、油菜花卸了妆,夏天的向日葵便登了场。此时来到徽州区潜口镇蜀源古村,刚入村便一头撞进浓烈的色彩中,成片向日葵闯入眼帘,让整个村子美得张扬而热烈。蜀源村位于黄山南麓,走上石头小径,一边是夏花绚烂,一边是水碧山青,即便陶

  • 安徽东流陶渊明曾在此执政,留下千古名句,后人为他建造了陶公祠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进士标签:祠堂,晋朝,诗人,陶渊明,陶公祠,安徽省,南北朝,安徽东流,千古名句,归去来兮辞

    疲于奔波的现代人都向往田园生活,而田园生活的代表人物、田园派诗歌的祖师爷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的一生,归隐前后是重要分水岭,归隐前其在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的经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对其之后的人生有着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池州东流镇,在东晋时为彭泽县黄菊乡,陶渊明曾在这里当县令,留下了“采菊

  • 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顺其自然过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道教知识标签:苏轼,王维,诗人,晋朝,陶渊明,谢灵运,南北朝,归园田居,千古名句

    关于陶渊明其人,苏轼曾经说过:“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做官便做官,归隐便归隐,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这便是陶渊明。陶渊明性情率真坦荡,因田园就住在他心里,所以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田园诗。魏晋南北朝时期,醉心于写田园诗

  • 有人说网红李子柒是现代的“陶渊明”,可陶渊明的人设真是隐士吗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陶渊明,李子柒,陶侃,隐士,谢安,晋书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曾被《诗品》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也被很多人当成“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只愿归隐田园,很有“ 风骨 我们先了解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陶渊明处于什么时代呢?东晋。那么东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东晋是一个典型的门阀士族掌控的时代。那什么又是门阀士族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