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归隐时感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文澜珊

陶渊明归隐时感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文澜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澜珊 访问量:3005 更新时间:2024/2/29 23:05:30

写诗词翻译,从最初的日更,变为周更,一年多后,已变成了如今的月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无比珍贵和稀有的,因为精力有限,不得不改为月更,但对于诗词的喜爱,却未减分毫。

陶渊明的诗,十分耐读。不像白写的诗句那样张扬,但总会在恬静中,给人以生命的示。我想,苏东坡的诗词,定然是受了陶渊明先生的影响。因为,格调上,颇为相似。

言归正传,书接上回,我们继续研读靖节先生的组诗《归园田居·其四》。

一、正

《归园田居·其四》

〔魏晋〕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二、我的翻译和理解

很久没有去山河湖泽游玩了,放浪形骸于山野树林中使人感到快乐。

尝试带着侄子等晚辈们,在荒野废墟中行走,任由榛子叶覆盖在肩背上

在丘陵和田垄间,依依不舍地看着故去的人所住过的房舍。

(里面)遗留了水井和灶台,还有桑树,竹子和一些残败枯朽了的植物。

向砍柴的人打听了一下,这房舍的主人都去哪里了?

砍柴的人对我说,全都死了,没有留下来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人生如梦似幻,终究会归于空无。

三、深度解析

这首诗的生卒年不详,但根据推理可知,这是陶先生归隐良久后写下的诗。

前一首写到他辛勤劳作,开荒拓田,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此一首诗,便是讲他把田地房舍都整修好了,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出去游山玩水了,于是,便带着侄子等晚辈们,一起去放浪形骸,在山野中游玩,这事让他感到快乐!

走到了丘陵处的一块田垄间,他看到了一处旧居,徘徊不前,依依不舍,看了许久。

那旧居中还遗留着水井和灶台,桑树竹林以及残存的枯枝败叶。

陶先生站在那里伫立良久,看着这间旧房子,

突然看到了砍柴人,于是向樵夫打听,这个荒废了的房屋主人去哪里了?

樵夫说,死了,没有留下来的。

陶先生听了,心里很是感慨。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人生如梦似幻,终究会归于空无。

写到这里的时候,陶先生大概联想到了自己。他归隐于此山中,如今已算安顿下来,应该还没有孩子,侄子们偶尔来串门,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但是若干年后,等到自己去世了,子孙后代是否还愿意留在这山中隐居?如果他们不愿意,那么,他现在所住的房子,恐怕若干年后,也会像眼前这个旧居一般无二,如废墟一般,荒凉无比。最后,可能只留下一些生活过的蛛丝马迹,供路人观瞻,评述了。

人生,就像做梦一样,终究什么也带不走,所有的东西,都会归于空无。

眼前这处旧居,想必昔日也是三餐四季,一家人热热闹闹,可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难免叫人唏嘘感叹。

四、番外篇

每次翻译赏析一首诗的时候,我习惯于先用自己的理解翻译一遍,不受任何干扰。再看看网络上现有的翻译,对照一下,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而这首诗,看到网上的翻译,不敢苟同,其中两处,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第一处,比如“徘徊丘垄间”的“丘垄”。网上的翻译是坟墓,其实也没错,但放到这首诗中,显然不合理。陶渊明带着几个小孩出去游山玩水,怎么可能去坟地?还走来走去依依不舍呢?

过去没有科学一说,人人都信鬼神,陶渊明再不信,也不至于带着小孩去墓地转悠?毕竟,古人比现代人更讲究这些。所以,我认为,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所写的“丘垄”指的是丘陵田垄。毕竟,住在山里,走几步看到一片片丘陵田野,是很正常的。站在丘陵处,看到一处旧居,这也符合地理环境,再说,谁会把房子建在坟地旁边呢? 所以,从前文带着孩子,到后文看到旧房子,前后结合起来看,必定不是坟墓的意思,词面理解,就是丘陵上的田垄处。

第二处“一世异朝市”网上的翻译是: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这句话翻译得很绕口。而我读了好多遍,也不太明白意思,于是一个词一个词查。“一世”,有三个释义,1.一代。2.短时间内。3.举世。4.一生。5.三十年。从这五个释义中,反复推敲,最终,选择了三十年这个释义。又看到后一句“此语真不虚”,脑中立刻出现了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想,陶渊明先生当时站在丘陵上,看着荒废的房舍,所生发出的感叹,就是这句!只是写诗不能如此直白,得用五个字来表达。所以才会写出“一世异朝市”。想到这里的时候,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大有一种灵魂对话的感觉。感谢陶先生,让我了解你的想法。

打通了这两处疑点时,我想到了唐代诗人卢延让的《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果是如此,写诗不易,正经翻译起来,也不容易,得反复揣摩上下文,结合诗境。

最后一句“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可以说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原本高高兴兴出去玩,却因为看到了一处荒废的旧居,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慨,不得不说,诗人的心,都很敏感,似乎时时刻刻在感悟生命的真谛,其实,古今内外的诗人,莫不是如。但凡诗人,身上多少都带着点忧郁的气质,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或许也正是他们流芳千古的原因所在吧。否则,与蝇营狗苟者何异?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的原创文章,创作不易,欢迎关注点赞支持,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中国人为什么多爱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陶渊明,富贵,杜甫,李白,欧阳修,隐逸,晋朝,艺术家,南北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图源网络(下同)许多人爱李白的飘逸和不羁,许多人爱杜甫的沉郁和厚重,许多人爱东坡的达观和潇洒。然而,当说起陶渊明,似乎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爱羡他的。为什

  • 我们爱的陶渊明,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书房标签:陶诗,诗人,隐逸,文学,旷达,晋朝,陶渊明,南北朝

    最近得了一个“病”,爱屯书,屯着还不怎么想卖了,就是看着一整排,一整箱放着,心里特别踏实,特别幸福。就像这本《诚与真》,讲陶渊明的,真是越爱越爱啊。咳!对好书,我总是多情,只是库存积累多了,空间不够资金更不够,今天就“割爱”了。诚与真:陶渊明考论刘奕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寄语我们不能光看到现代与古代

  • 陶渊明的自省:“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历史解密编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标签:陶渊明,玛丝洛娃,本性,隐逸,诗人,兽性

    作者:温迪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每个人,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活得越来越通透的。就像经典名著《复活》中的所讲述的故事,至今仍引人思考。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曾在欲望驱使下,诱奸了女仆玛丝洛娃。使其沦落风尘,甚至被人诬陷入狱。多年后

  • 全域旅游 相约徽州 黄山脚下蜀源古村: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进士标签:古村,陶渊明,世外桃源,古村落,桃源

    山一程,水一程,走在皖南古村中,总有青山秀水的陪伴,也总有姹紫嫣红的渲染。春天的桃花、油菜花卸了妆,夏天的向日葵便登了场。此时来到徽州区潜口镇蜀源古村,刚入村便一头撞进浓烈的色彩中,成片向日葵闯入眼帘,让整个村子美得张扬而热烈。蜀源村位于黄山南麓,走上石头小径,一边是夏花绚烂,一边是水碧山青,即便陶

  • 安徽东流陶渊明曾在此执政,留下千古名句,后人为他建造了陶公祠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进士标签:祠堂,晋朝,诗人,陶渊明,陶公祠,安徽省,南北朝,安徽东流,千古名句,归去来兮辞

    疲于奔波的现代人都向往田园生活,而田园生活的代表人物、田园派诗歌的祖师爷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的一生,归隐前后是重要分水岭,归隐前其在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的经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对其之后的人生有着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池州东流镇,在东晋时为彭泽县黄菊乡,陶渊明曾在这里当县令,留下了“采菊

  • 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顺其自然过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道教知识标签:苏轼,王维,诗人,晋朝,陶渊明,谢灵运,南北朝,归园田居,千古名句

    关于陶渊明其人,苏轼曾经说过:“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做官便做官,归隐便归隐,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这便是陶渊明。陶渊明性情率真坦荡,因田园就住在他心里,所以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田园诗。魏晋南北朝时期,醉心于写田园诗

  • 有人说网红李子柒是现代的“陶渊明”,可陶渊明的人设真是隐士吗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陶渊明,李子柒,陶侃,隐士,谢安,晋书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陶渊明,曾被《诗品》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也被很多人当成“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只愿归隐田园,很有“ 风骨 我们先了解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陶渊明处于什么时代呢?东晋。那么东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东晋是一个典型的门阀士族掌控的时代。那什么又是门阀士族掌控的

  • 诸葛亮和陶渊明,代表了中国人的两种处世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南阳李布衣标签:道家,儒家,杨过,诗人,晋朝,诸葛亮,陶渊明,王羲之,天文学家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无数英雄豪杰,造就了跌宕起伏的中华历史,他们的丰功伟业令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豪不已。历史人物志趣各不相同,有的志在家国,为国为民不懈奋斗;有的品性高洁,自由洒脱寄情山水。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分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表现,一是“取诸怀抱”。胸怀抱负,积极作为,大显身手。一

  • 从《桃花源记》的极致之境,看一代隐士陶渊明归隐的升华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隐士,隐逸,桃花源

    记得上中学时就已经学过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那时只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会让人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就愿意去读它。而如今再读《桃花源记》,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它表达了陶渊明的思想世界和艺术追求,将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反应了当时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同时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义熙十四年,陶渊

  • 藏在清远深山里的21℃神仙秘境山居民宿,陶渊明《桃花源记》绝美现实版!丨二十一度山居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民宿标签:大床,套房,山景,阳台,民宿,晋朝,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桃花源记

    南方民宿,发现不一样的生活美学,只为你选精品!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始一直到现在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未曾断绝但是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连听一声鸟叫都很奢侈。只好选个时间逃离城市,去寻找理想的休歇之地如果广东境内真有传说的世外桃源那必定是位于清远市西北群山深处的桃源村这一带峰丛叠秀,重重绿帐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