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已成为文化符号,浅谈魏晋风度,历代文人追求的目标

陶渊明已成为文化符号,浅谈魏晋风度,历代文人追求的目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张聊史 访问量:1598 更新时间:2023/12/13 18:24:58

陶渊明的作品来看,有四类第一类、山水诗。寄寓很多佛家道家思想,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东晋贵族们无原则的倾轧是深恶痛绝的。第二类、田园作品。初中高中语文课本里选的基本就是这些类型。但课本选的只是陶渊明这类作品的一小部分,其实,陶的田园作品里有很多描写生活艰苦但矢志不渝的文字,如写蝗灾带来的歉收,火灾带来的损失。饥寒交迫被迫去朋友家讨粮(饥来驱我去,惶惶欲何之),还有和心灵简朴的农民相处的愉快(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第三类、咏怀诗。这一类类似阮籍的《咏怀诗》,寄寓心中的苦闷,寄托自己的理想。比如“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第四类、政治抒情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第六),以及其他作品。可以看出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在这类诗里,他类似鲍照,只是写的比较含蓄。

另外,《闲情赋》明显继承屈原的美人香草传统,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化身做一位朝思暮想的绝世美女。辗转反侧追求(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后面还有愿意做美女的梳子,席子,鞋子,腰带之美。这篇《闲情赋》和《离骚》《洛神赋》《美人赋》等等思想手法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早就不是一个具象的人了,而是有文化意义的符号,是后代世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也象征了一种人格高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高地上开垦,向往自由和正直。

魏晋风度是从文学角度提炼出来的概念,跟社会风气没有太大的关联。魏晋风度≠魏晋风气,它是经过了取精去糟留下来的,是文人群体在仕途不顺,生活艰苦的人生境遇,天灾人祸不断的乱世中的以退为进的态度,并不包括身在高位不做实事之类的。

现代文学把魏晋风度概括为“颖悟,旷达,直率”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追求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同时也在反抗汉儒的名教,追求个性化,这在文学上的表现非常明显。在中古时期无疑是进步且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从不是一蹴而就,人的思想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没有魏晋时期的觉醒,哪有现代文明的曙光。

魏晋风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史文学史的概念,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有多混乱,多黑暗。但正是现实世界的残酷才催生了思想文化的灿烂,正如宗白华先生的话:“魏晋时期,人们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我。”觉醒二字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侧面,是中国的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大家其实不用因为不喜欢魏晋的风气,而对魏晋风度口诛笔伐,暂且不说那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魏晋风度本就是后人总结的,取精去糟的,思想文化史的一个概念。

魏晋名士对自身情感的那种宣泄和表达,真的很让人感动。就比如嵇康钟会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还有为了不做司马氏官员而大醉数月的阮籍,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下场如何吗?只不过是以自己的疯狂对抗这个混乱的社会吧。所以这样的精神我不说推崇,至少也是赞美。总结起来,理解魏晋风度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它文化思想史概念,是指特定的精神内涵。2.是后人总结,补充的,已经历了取精去糟。3.以历史的观点去看,魏晋时期的精神风貌确实影响深远。4.是乱世的产物。

标签: 陶渊明风度咏怀诗闲情赋魏晋

更多文章

  • 陶渊明千古第一情书:愿你一切安好,愿我深情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陶渊明,愿你一切安好,情书,田园诗,闲情赋

    有人称他”能以光风霁月之怀,写冲淡闲远之致“;他是田园诗人,是忘贫得酒翁,是乐天派的骄子;他得流风所至,自成一派。提到陶渊明,世人只道善写田园诗,却不知道陶渊明的情书也写得好。作为一篇千古无二的“情书”佳作《闲情赋》,十愿十悲,写的深情款款,热烈似火。全赋情思缭绕,逐层生发,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日

  • 陶渊明死后几百年为何到了宋朝就成为“晋宋之间一人而已”了?

    历史解密编辑:飞哥要努力标签:晋宋,刘宋,陆游,宋朝,晋朝,陶渊明,辛弃疾,艺术家,南北朝,千古名句

    南朝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田园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逝去,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走完自己官场失意,诗场也不太得意的一生。而陶渊明之死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评价在死后几百年并不高,但是在宋代突然水涨船高起来,几乎是被捧上了天。比如评价他是“晋宋之间一人而已”、是历代“诗人之冠冕”、是“李杜诸人皆莫及”等

  •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高风亮节,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陶渊明,隐士

    陶渊明是东晋到刘宋这一时期的南朝杰出诗人,他是江西历史上首位文学巨匠,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除了诗歌广为人知之外,陶渊明身上还有一处著名标签就是他看淡功名利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那么问题来了,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呢?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是东晋名将陶侃。

  • 陶渊明的诗,在芜湖这里情景再现!

    历史解密编辑:大江资讯news标签:菊花,陶渊明,种植,赏菊,农庄村

    “去年种了20亩,亩均产值将近2万元,收益还不错,所以今年多种了一些。”葛双宝,是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农庄村小有名气的菊花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44亩菊花,这几天,他正在忙碌张罗人手,尽快把菊花地里的迟花抓紧采摘。像葛双宝一样的菊花种植大户,在峨桥镇的农庄、丰裕等几个自然村里还有不少。近年来,三山经开

  • 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天地标签:陶渊明,丰子恺,桃花源

    引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0岁的陶渊明正式辞去最后一任官职——陶泽令,回归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从此没有陶泽令,只有五柳先生。梁启超曾评价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世人皆羡慕陶渊明,很多是因为常常陶渊明活成了大家理想的样子,陶渊明的精神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桃花源。“福田心耕,慧

  • 小说家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恩惠搞笑话唠标签:桓玄,桓温,嵇康,诗人,晋朝,陶渊明,小说家,南北朝,搜神后记,桃花源记

    元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画卷局部,纸本水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搜神后记》并非伪托之作陶渊明的著作,除了有诗文集即《陶渊明集》十卷之外,还有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陶渊明也是一位小说家。《搜神后记》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十卷,题陶潜撰。此前梁释慧皎在《高僧传·序》中已经提到

  • 木心:陶渊明是双重隐士,是中国文学塔外人,读陶诗是真正的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木心,陶渊明,陶诗,文学,陈丹青,隐士,艺术家,南北朝,晋朝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我十岁认识陶渊明,于今五十多年,算是比较理解他了。陶渊明是双重隐士,实际生活中退归田园,隐掉了。文学风格恬淡冲和,也隐在种种高言大论之外。屈原是中国文学的塔尖,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正由于他的第二重隐士性,所以生前死后,默默无闻。读陶渊明诗,是一种真

  • 陶渊明归隐时感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文澜珊

    历史解密编辑:文澜珊标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翻译,诗词

    写诗词翻译,从最初的日更,变为周更,一年多后,已变成了如今的月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无比珍贵和稀有的,因为精力有限,不得不改为月更,但对于诗词的喜爱,却未减分毫。陶渊明的诗,十分耐读。不像李白写的诗句那样张扬,但总会在恬静中,给人以生命的启示。我想,苏东坡的诗词,定然是受了陶渊明先生的影响。因为,格调

  • 中国人为什么多爱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陶渊明,富贵,杜甫,李白,欧阳修,隐逸,晋朝,艺术家,南北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图源网络(下同)许多人爱李白的飘逸和不羁,许多人爱杜甫的沉郁和厚重,许多人爱东坡的达观和潇洒。然而,当说起陶渊明,似乎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不爱羡他的。为什

  • 我们爱的陶渊明,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书房标签:陶诗,诗人,隐逸,文学,旷达,晋朝,陶渊明,南北朝

    最近得了一个“病”,爱屯书,屯着还不怎么想卖了,就是看着一整排,一整箱放着,心里特别踏实,特别幸福。就像这本《诚与真》,讲陶渊明的,真是越爱越爱啊。咳!对好书,我总是多情,只是库存积累多了,空间不够资金更不够,今天就“割爱”了。诚与真:陶渊明考论刘奕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作者寄语我们不能光看到现代与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