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痛不欲生时写的行书,被日本秘藏1300年,书坛泰斗邱振中:这才是“书圣”的真实水平!

王羲之痛不欲生时写的行书,被日本秘藏1300年,书坛泰斗邱振中:这才是“书圣”的真实水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网 访问量:4199 更新时间:2023/12/7 8:00:12

唐代时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从中国带回去了大量的晋唐书法法帖。

这其中有一件羲之的行书,被秘藏了1300年,直到1892年驻日钦使随员守敬在日本搜访古籍,我们才发现它的存在。此作就是王羲之的行草书《丧乱帖》。

魏晋时北方战乱频繁,王羲之所在的“琅琊王氏”跟随皇族司马氏一同南迁,然而祖坟还在山东。《丧乱帖》就是王羲之得知自己的祖坟因战乱被毁后,痛不欲生时写下的作品。

《丧乱帖》在曝光后,引起了书法家巨大的震动,这是一件人笔合一的无上妙品。

书法艺术和写字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写字只是为了识读的实用性,而书法是书法家情感的寄托,并且富有丰富的变化。

只有那些寄托了书法家丰盈情感,实现了“人笔合一”的书法作品,才能穿越千年的时光,通过笔墨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撼。《祭侄稿》、《黄州寒食帖》是如此;这件《丧乱帖》也是如此。

王羲之“人笔合一”的痕迹,在作品笔墨中都是可以窥探的。这件作品越往后,字势就越开张,代表王羲之越加难以自抑心中的悲痛。

从书法技艺的角度来说,这件作品用笔的丰富程度,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比如前面的“羲之顿首”四个字,几乎每一笔都存在着调峰换面,塑造出来的线条也极富弹性。“羲”字上半部分的三横,每一横末尾笔顶纸呈现出的圆括都是不同的。

又比如后面的“奔驰”二字,行笔迅疾,墨色沉而实,呈现力透纸背之感,在一般情况下,平和的书写是不会达到这种状态的,这就是王羲之悲痛的外溢。

中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丧乱帖》“摆动幅度较大的折线轴线、奇异连接的重新出现、行轴线之间的微妙配合……这一切,使它们的轴线图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动人变化”。

并且邱振中先生认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兰亭序》中的笔墨牵连,在王羲之其他行书中都是没有展现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写,这件《丧乱帖》才是“书圣”的真实水平。

这件《丧乱帖》虽然字数不多,但是王羲之书法中所有字法、结构的变化在这件作品当中,几乎都有体现。

这是一件王羲之的集大成之作,是真正的艺术品,对我们研究王羲之书法,感受真正的书法艺术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现在这件《丧乱帖》被收藏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我们与二玄社都只能拿到影印的珂罗版,但是墨色变化和细节处的牵连映带是极其清晰的,非便于大家对其用笔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

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原作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更多文章

  • 王羲之草书《适太常帖》8种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行书,楷书,米芾,晋朝,王羲之,欧阳询,书法家,适太常帖,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适太常帖》;又名《太常司州帖》5行,41字。《右年书记》著录。入刻《淳化阁帖》等。释文:适太常、司州、领军诸人廿五、六书,皆佳。司州以为平复,此庆庆可言。余亲亲皆佳。大奴以还吴也,冀或见之。(《右军书记》‘庆庆’为‘庆之’)至今无法解释的33个神秘事件!米芾行书《省试腊后望春宫》什么叫为

  • 陶渊明已成为文化符号,浅谈魏晋风度,历代文人追求的目标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聊史标签:陶渊明,风度,咏怀诗,闲情赋,魏晋

    从陶渊明的作品来看,有四类第一类、山水诗。寄寓很多佛家道家思想,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东晋贵族们无原则的倾轧是深恶痛绝的。第二类、田园作品。初中高中语文课本里选的基本就是这些类型。但课本选的只是陶渊明这类作品的一小部分,其实,陶的田园作品里有很多描写生活艰苦但矢志不渝的文字,如写蝗灾带来的歉收,火灾带来的

  • 陶渊明千古第一情书:愿你一切安好,愿我深情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陶渊明,愿你一切安好,情书,田园诗,闲情赋

    有人称他”能以光风霁月之怀,写冲淡闲远之致“;他是田园诗人,是忘贫得酒翁,是乐天派的骄子;他得流风所至,自成一派。提到陶渊明,世人只道善写田园诗,却不知道陶渊明的情书也写得好。作为一篇千古无二的“情书”佳作《闲情赋》,十愿十悲,写的深情款款,热烈似火。全赋情思缭绕,逐层生发,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日

  • 陶渊明死后几百年为何到了宋朝就成为“晋宋之间一人而已”了?

    历史解密编辑:飞哥要努力标签:晋宋,刘宋,陆游,宋朝,晋朝,陶渊明,辛弃疾,艺术家,南北朝,千古名句

    南朝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田园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逝去,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走完自己官场失意,诗场也不太得意的一生。而陶渊明之死只是一个开始,他的评价在死后几百年并不高,但是在宋代突然水涨船高起来,几乎是被捧上了天。比如评价他是“晋宋之间一人而已”、是历代“诗人之冠冕”、是“李杜诸人皆莫及”等

  •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高风亮节,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陶渊明,隐士

    陶渊明是东晋到刘宋这一时期的南朝杰出诗人,他是江西历史上首位文学巨匠,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除了诗歌广为人知之外,陶渊明身上还有一处著名标签就是他看淡功名利禄,“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那么问题来了,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呢?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是东晋名将陶侃。

  • 陶渊明的诗,在芜湖这里情景再现!

    历史解密编辑:大江资讯news标签:菊花,陶渊明,种植,赏菊,农庄村

    “去年种了20亩,亩均产值将近2万元,收益还不错,所以今年多种了一些。”葛双宝,是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农庄村小有名气的菊花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44亩菊花,这几天,他正在忙碌张罗人手,尽快把菊花地里的迟花抓紧采摘。像葛双宝一样的菊花种植大户,在峨桥镇的农庄、丰裕等几个自然村里还有不少。近年来,三山经开

  • 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天地标签:陶渊明,丰子恺,桃花源

    引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0岁的陶渊明正式辞去最后一任官职——陶泽令,回归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从此没有陶泽令,只有五柳先生。梁启超曾评价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世人皆羡慕陶渊明,很多是因为常常陶渊明活成了大家理想的样子,陶渊明的精神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桃花源。“福田心耕,慧

  • 小说家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恩惠搞笑话唠标签:桓玄,桓温,嵇康,诗人,晋朝,陶渊明,小说家,南北朝,搜神后记,桃花源记

    元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画卷局部,纸本水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搜神后记》并非伪托之作陶渊明的著作,除了有诗文集即《陶渊明集》十卷之外,还有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陶渊明也是一位小说家。《搜神后记》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十卷,题陶潜撰。此前梁释慧皎在《高僧传·序》中已经提到

  • 木心:陶渊明是双重隐士,是中国文学塔外人,读陶诗是真正的享受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木心,陶渊明,陶诗,文学,陈丹青,隐士,艺术家,南北朝,晋朝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我十岁认识陶渊明,于今五十多年,算是比较理解他了。陶渊明是双重隐士,实际生活中退归田园,隐掉了。文学风格恬淡冲和,也隐在种种高言大论之外。屈原是中国文学的塔尖,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正由于他的第二重隐士性,所以生前死后,默默无闻。读陶渊明诗,是一种真

  • 陶渊明归隐时感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文澜珊

    历史解密编辑:文澜珊标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翻译,诗词

    写诗词翻译,从最初的日更,变为周更,一年多后,已变成了如今的月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无比珍贵和稀有的,因为精力有限,不得不改为月更,但对于诗词的喜爱,却未减分毫。陶渊明的诗,十分耐读。不像李白写的诗句那样张扬,但总会在恬静中,给人以生命的启示。我想,苏东坡的诗词,定然是受了陶渊明先生的影响。因为,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