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的浙江缘,七子一女,后裔分布各地

王羲之的浙江缘,七子一女,后裔分布各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颖之星语 访问量:869 更新时间:2024/1/20 2:47:25

东晋时期,除了司马氏皇族之外,王家和谢家则是最显赫的权臣家族,因此有“王谢共天下”之说。

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东晋王、谢两家堂前的燕子。

谢家,指的是谢安谢玄等谢氏家族。

王家,则是王羲之家族,原属山东琅琊王氏。

王羲之的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其父王旷,历任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等职,堂伯父王导、王敦,先后官至丞相,王家权倾朝野。

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建康(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王羲之家族因此随之南迁南京。

公元351年,王羲之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此迁居会稽郡,即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

王氏家族中,首先迁入浙江省内的就是王羲之。

谢安随王羲之而来隐居于绍兴,因此现在的浙东一带,王谢两姓人氏,多为东晋王谢两家后裔。

王羲之担任会稽郡内史期间,喜与文人雅士结交。

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邀约谢安、孙绰、孙统、支遁等41人,相聚于绍兴兰亭,在一条“之”字形的小溪旁,饮酒赋诗。

活动过程中,一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

众人请王羲之为《兰亭集》作序,王羲之趁着酒兴与诗兴,即兴挥毫疾书,凡字有重复者,笔峰皆变化,其中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简称《兰亭序》。

王羲之次日酒醒后,打算重新规规矩矩地书写,然而写来写去,终不及酒兴中的草书之功力,“再写不能逮”,因此放弃了重新书写。

《兰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遒媚飘逸,字字珠玑,精彩绝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因此被尊称为:“书圣”,历代文人墨客,临摹者不计其数。

唐太宗李世民至爱《兰亭集序》,想方设法获取到手,相传李世民去世后,《兰亭集序》成为了陪葬品,真迹由此从人间消失,如今世人所见,皆为临摹品。

公元1693年,康熙皇帝临摹的《兰亭集序》,人们建碑立亭,刻于碑上,是为御碑亭,现存于绍兴市兰亭景区内。

古时以官职呼人名,史籍中多把王羲之称呼为“王右军”。

王羲之担任会稽郡内史期间,与前任内史王述,向来不和,并且矛盾越来越深。

王述升任扬州刺史后,命人检举王羲之的各种问题,王羲之只好称病辞职。

公元355年,王羲之从会稽郡城辞职,隐居于剡县之金庭,即现在的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一带,隐迹于山林。

华堂村的羲之自然村,金庭观、右军祠、王羲之墓所在地,已开辟为“王羲之故居旅游区”。

王羲之隐居之地,地处群山环抱的山岙之中,放鹤峰拥于后,香炉峰耸于左,卓剑峰峙于右,地形如座椅,风水甚好。

现在的地名已有变化,东面的山叫炉峰山,西面叫大鼻头山,北靠瀑布山,南面隔谷地与岩头前山相望。

嵊张线公路和甬金高速公路从谷中通过,曾经的避世隐居之地,再也不隐秘。

王羲之出生于公元303年,夫人郗璿,是太尉郗鉴之女,生有七子一女,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王孟美。

王羲之搬到金庭时,已经52岁,最小的儿子王献之和女儿王孟美当时年仅11岁。

王羲之官场失意,再加上公元357年,长子王玄之去世,再受打击。

公元361年,王羲之,郁然而终,时年58岁。

王羲之故居旅游区所在的羲之村,早期名叫后厂村,又叫金庭观村,再改名为羲之村。

王羲之七子一女,人丁兴旺,周围的华堂村、岩头、小坑、观下、济渡等十多个村庄,王氏人家皆为王羲之后裔,再陆续分迁至嵊州、新昌、奉化等多地,如今世界各地皆有王羲之后裔分布。

王羲之隐居金庭期间,相传也曾在距金庭不远的奉化剡源晚香岭,建有别业,写字牧鹅。

当时的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闻王羲之辞职隐居,非常震惊,连下六道诏书,诺以新职委任王羲之。

王羲之归隐之心已绝,六诏不就。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六诏村,村名就来源于王羲之“六诏不就”的典故。

宁波市奉化区内,王氏聚居的村落,多为王羲之后裔。

包括著名的栖霞坑古道所在地,奉化区溪口镇栖霞坑村。

更多文章

  • 除了《兰亭序》,王羲之还有40多幅名作传世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王羲之,行书,兰亭序,传世,书法,快雪时晴帖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晋代以来书法界公认的、无可争议的定论。《兰亭序》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巅峰之作,是历代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学习行书必选的临摹范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兰亭序》, 王羲之还有那些行书名作传世呢?笔者翻阅史料,收集了《快

  • 简单“竖笔”,米芾的“刷”终究也不是王羲之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米芾,王献之,兰亭序,蜀素帖,行书

    竦輕軀以鶴立曹植《洛神赋》有句云:“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文学文本中洛神的绝世风华即便在画中圣手顾恺之的无上神品《洛神赋图》中也难以曲尽其妙,“竦轻躯以鹤立”的仙姿逸态又如何画得出呢?想想鹤立的样子,一条细劲的腿,硬挺挺地支撑起整个身躯,鹤足是那么坚实地扣着地面,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却又是极

  • 王羲之《远宦帖》,遒逸跌宕!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草书,章草,今草,晋朝,王羲之,远宦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远宦帖》(摹本)纵24.8厘米,横21.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远宦帖》亦名《省别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墨迹本,无款,为唐人摹本书六行五十三字,字字精妙卷首有徽宗赵佶瘦金书签王羲之《远宦帖》,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中最逼真的方式,

  • 王羲之草书《其书帖》临本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其书帖,草书,罗振玉,敦煌,晋朝,书法家,艺术家

    王羲之《其书帖》临本,纸本。3行,24字。草书。此帖为近代罗振玉收录于《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为敦煌文书中所见‘晋人尺牍’中的一件。释文:其书,遂不得付使人,想知之。然其有书,数载何以如此断绝耶。—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王羲之传世墨宝《洛神赋》

    历史解密编辑:国际艺术大观标签:王羲之,洛神赋,传世,王献之,赵孟頫

    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王羲之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书法艺术集大成者,被历朝书坛尊为“书圣”,无人可与王羲之书艺比肩。王羲之作品被历代视如墨宝,从皇家帝王到社会百姓无不寻觅珍藏,王羲之书帖历经约1700年的历史岁月,传世当代

  • 王羲之书法字帖,一网打尽!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草书,行书,书法,兰亭序,十七帖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

  • 他的草书,连王羲之都争着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章草,隶书,书谱,钟繇

    书法史很有意思,有一个书圣,没有楷圣和行圣,草圣却有至少两个。“张旭三杯草圣传”,因为杜甫诗,我们都知道张旭是草圣,可在张旭之前数百年,草圣的称号属于张芝。孙过庭的《书谱》开篇便说,自古写字最好的,汉张芝、魏钟繇最牛。王羲之说自己比钟繇强,但可以跟张芝并列。关于张芝,最有名的一个传说就是临池学书,池

  • 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古“书圣”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钟繇,王献之,章草

    “圣”字的意思是旧时对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人的称谓,比如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武圣关羽,对于书法,王羲之作为“书圣”的地位有着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历史。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那么,王羲之是怎

  • 王羲之3种最神秘技法,强大地位不可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书法,二谢帖,行草书

    魏晋书法处于书法发展史的巅峰,王羲之是以后历朝历代书法学习者膜拜崇敬的大神。虽然受到如此推崇,但是魏晋的神韵和技巧还是没有很好的传承,从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说魏晋笔法断绝了,王羲之的神妙技巧失传了。宋姜夔说:唐人下笔,无复魏晋飘逸之势。今天所有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但王羲之究竟好在哪里?被称为书

  • 王羲之父子书论精华30条,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王献之,行书,草书,章草,钟繇

    1、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2、 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南朝·宋虞《论书表》3、宋明帝《文章志》曰:‘献之善隶书,变右军法为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