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父子书论精华30条,值得收藏!

王羲之父子书论精华30条,值得收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3314 更新时间:2024/4/8 23:46:14

1、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2、 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南朝·宋虞《论书表》

3、宋明帝《文章志》曰:‘献之善隶书,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与父俱得名。其章草疏弱,殊不及父。——南朝·宋·刘义庆

4、比世皆尚子敬书,元常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南朝·梁·陶弘景《论书

5、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6、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7、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芝)、钟元常(繇)、王右军(羲之)其人也。——南朝·梁·庾肩吾《书品》

8、有翰林善书大夫言,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唐·欧阳询《用笔论》

9、王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献之……工草隶, 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唐·《晋书·王羲之传》

10、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11、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唐·孙过庭《书谱》

13、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右四贤之迹, 扬庭效伎,神合契匠,冥运天矩,皆可称旷代绝作也。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唐·李嗣真《书后品》

14、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十数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

真书:逸少第一,子敬第四;

行书:逸少第一,子敬第二;

章草:逸少第五,子敬第七;

草书:子敬第三,逸少第八。

——唐·张怀瓘《书议》

15、子敬…及其业成之后,神能独超,天姿特秀,流便简易,志在惊奇,峻险高深,起自此子。然时有败累,不顾疵瑕,故减于右军行书之价。可谓子为神骏,父得灵和。父子真行,固为百代之楷法。——唐·张怀瓘《书估》

16、行书昔钟元常善行狎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献之(行书),观其腾烟炀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元冥失驭,天假其魄,非学之巧。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不继羲。——唐·张怀瓘《书断》

17、行书者,逸少则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辞。子敬不能纯一,或行草杂糅,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宏逸遒健,过于家尊。草书者,逸少虽损益合宜,其于风骨精熟,去之尚远。若乃无所不通,独质天巧,耀今抗古,百代流行,则逸少为最。——唐·张怀瓘《六体书论》

18、右军之迹流行于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像赞》咸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唐·蔡希综《法书论》

19、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唐·徐浩《论书》

20、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唐·李白《王右军》

21、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之训,所以绝千古。——南唐·李煜《评书》

22、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敬简远,妙在笔画之外。——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23、右军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拘之。——宋·黄庭坚《题绛本法帖》

24、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宋·黄庭坚《跋法帖》

25、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宋·黄庭坚《论书》

26、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宋·米芾《书史》

27、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后日虽有作者,讵能过之?篆隶之作古矣,至汉章时,乃变而为草,至两晋,王氏羲、献父子,遂进于妙。——宋·赵佶《宣和书谱》

28、此《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宋·朱熹《跋十七帖》

29、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30、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法书》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王羲之王献之行书草书章草钟繇

更多文章

  • 王羲之绝美小楷,比兰亭序早五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小楷,晋朝,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褚遂良,黄庭经,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右军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乐毅论》小

  • 王羲之《转佳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羲之,转佳帖,草书,绛帖

    王羲之草书拓本《转佳帖》 在王羲之诸多尺牍中,特别是问疾、自况的尺牍中,屡屡察见所陈服食之事,病害之苦。此帖所谓“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正是王羲之所患诸多病害肇端於服食的自状。“欲求分外”是指王羲之服食以求养生长寿的欲念。此帖亦收刻于《大观帖》、《绛帖》、《宝晋斋法帖》、《二王帖》、《澄

  • 《中国书法史》, 王羲之的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弘扬讲体育标签:行书,草书,晋朝,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史

    对于日常应用来说,行书是最具实用价值的书体,因此,如果钻研书法,又关注王羲之的话(学书法而不关注王羲之的人太少了),一定要关注王羲之的行书。王羲之的早期行书王羲之早期写的作品,有一件《姨母帖》传世,帖中前两行笔画粗重朴拙,虽作行书结构,笔势却并不连贯,运笔也较为迟缓,具有浓郁的隶意。如图:释文:十一

  • 唐代虞世南楷书此帖,得王羲之真传!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虞世南,书法,薛稷,楷书,欧阳询

    虞世南(558年-638年),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拜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其书法笔致圆融,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火气,自成“虞体”。《宣和书谱》以为虞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 王羲之行书集字《弟子规》,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弟子规,集字,书法,行书

    《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理表现写字的人是以线条来表达抒发情感心绪的所以,写字先正心当书家“模范”王羲之“亲笔书写”典雅中正的《弟子规》会有怎么的火花呢?一起欣赏王羲之集字《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

  • 王铎靠这幅字打败了王羲之,被日本封为“笔神”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铎,王羲之,董其昌,赵孟頫

    公元1592年,在河南孟津的一个耕读之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王铎,字觉斯。此男孩虽然家境贫寒,甚至常常食不果腹,但天资卓越,读书过目成诵,尤其是钟情于书法。他13岁就开始学习《集王圣教序》,仅仅练了三年,就学到王羲之的神髓,并且书法闻名乡里,后来他考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凭借自己的过人才华,在官

  • 王述当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很恼火,竟向朝廷提出:分我一个州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王述,王导,晋朝,王羲之,书法家

    26岁的王羲之看不起将军王述,可王述后来竟当了他的上司。没想到,王羲之在恼火之余,竟然向朝廷提出:分我一个州!他,是东晋书法第·一人。他,是东晋元勋王导的子侄,备受王导的宠爱。可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东晋将军王述时,他却懊恼万分。他就是王羲之,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只是你知道历史·上的王羲之,是如何评价

  • 张旭光解读王羲之手札,全是干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张旭光,王羲之,草书,手札,丧乱帖,姨母帖,书法家,晋朝,艺术家,书法作品

    导 读提起学习王羲之书法,当代最具话语权的应该是张旭光先生,他对王羲之学习、继承与创造、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王羲之手札对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下面,大家一起看看张旭光老师生动解读王羲之手札,讲得又全又好!一得示帖《得示帖》示字很楷化,“知足下”成为一组,从楷到草、再到行;“吾亦劣劣”为一

  • 王羲之为什么是“书圣”?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序,行草书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1、忠君爱国《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

  • 此人是蔡文姬的学生,王羲之的师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看看他这件小楷作品,是不是比王羲之还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王羲之,楷书,钟繇,小楷,隶书,宣示表

    楷体作为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常用的一种字体,以端庄秀整、美观实用著称,能写出一手精致的楷书可能是不少书法初学者的目标和梦想。当正楷写得已经得心应手时,继续练习小楷,更能提升控笔能力。当我们在练楷书时,有一人不该被忘记,他真是“楷书之祖”钟繇。钟繇,字元常,东汉元嘉元年(151年)生于河南颍川长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