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了《兰亭序》,王羲之还有40多幅名作传世

除了《兰亭序》,王羲之还有40多幅名作传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三生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4/3/9 14:21:02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晋代以来书法界公认的、无可争议的定论。《兰亭序》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巅峰之作,是历代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学习行书必选的临摹范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除了《兰亭序》, 王羲之还有那些行书名作传世呢?笔者翻阅史料,收集了《快雪时晴帖》、《吳文殘碑》、《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等40多幅行书名作,组成王羲之行书艺术大集萃,给广大书法献上高古典雅、流光溢彩、赏心悦目的文化视觉盛宴。

一、《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为著名的“三希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殉的“伯远帖”)之首。该帖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为王羲之写给朋友 “山阴张侯”的一封书札,帖上有赵孟頫、刘赓、护都答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名家题跋,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吴文残碑》

《吴文残碑》又称《兴福寺半截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为唐代兴福寺大雅等僧人集晋王羲之行书所制成碑刻,现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本文展示的为民国拓本,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

晋人笔

|山松|

仿宋代诸葛笔制式小狼毫

三、《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纵24.7公分,横46.8公分。其中 《平安帖》采用行、草两种书体书写,《何如帖》和《奉橘帖》采用行书书写,该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丧乱、二谢、得示三帖》

《丧乱、二谢、得示三帖》为王羲之50岁时所写,相传为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到日本,被日本视为顶级国宝,现在收藏于日本国宝室。

五、《瞻近无缘帖》

《瞻近无缘帖》是王羲之写给妻舅郗愔的一封书札,出自《十七帖》丛帖第八通尺牍。《十七帖》是王羲之的一部行草书、草书作品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所命名。该汇帖共有27帖,134行,1166字,是王羲之行草书代表作之一。原墨迹已经失传,传世的是刻本。

六、《心经》

《心经》取自《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第五段。《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唐代著名僧人怀仁集王羲之的字刻成碑文,于公元672年将石碑立于弘福寺内,以弘扬佛法,并纪念玄奘在该寺翻译经文所作出的贡献。此碑高9.4尺,宽4.2尺,现收藏于陕西西安碑林。本文展示的《心经》为拓本,纵26.2厘米,横14.1厘米。

七、《行成帖》

《行成帖》四尺对开条幅, 共6行49字,为行草书体 ,米芾、黄伯思、王澍辨认为此帖是伪帖。

八、《敬伦帖》

《敬伦帖》又名《九月三日帖》,为行楷书体,帖高29厘米,共4行41字,入刻《宝晋斋帖》。

九、《七月帖》

《七月帖》又称《秋月帖》,为行草书体。该帖纵27.7厘米,横25.8厘米,共6行50字,入刻《淳化阁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卿女帖》

《卿女帖》又名《尔今帖》、《尔令帖》,为行书书体,该帖高29厘米,共9行75字,入刻《宝晋斋帖》。

十一、《贤女帖》

《贤女帖》为《尔令帖》的后部分内容,采用行书书写,该贴入刻《宝晋斋帖》。

十二、《二哥帖》

《二哥帖》为行草书体,该帖收录于《平远山房帖》。

十三、《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帖》

王羲之是否临写过钟繇的《千字文》?《临钟繇千字文帖》是否为王羲之所书?这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专家鉴定不是真品,也有的专家认为是真品。无论真假,该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

晋人笔

|山松|

仿宋代诸葛笔制式小狼毫

十四、其他行书作品

以下书帖依次是《游目帖》、《行穰帖》、《远宦帖》、《姨母帖》、《桓公当阳帖》、《汉时帖》、《道护帖》、《道意帖》、《二月廿日帖》、《胡母帖》、《胡桃帖》、《极寒帖》、《建安帖》、《讲堂帖》、《平康帖》、《清晏帖》、《热日帖》、《日月如驰帖》、《上下悉佳帖》、《慎泠帖》、《十月五日帖》、《晚复毒热帖》、《先墓帖》、《闲者帖》、《盐井帖》、《奄至帖》、《忧悬帖》、《重告帖》、《追伤帖》、《自慰帖》、《足下家帖》。

欣赏完“书圣”王羲之的40多幅行书名作,你是否为其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所震撼?欢迎您流言参与讨论。

独家授权,精印发行

| 晋王羲之行穰帖 |

库存不多,不再重版,欲购从速

晋人笔

|山松|

仿宋代诸葛笔制式小狼毫

更多文章

  • 简单“竖笔”,米芾的“刷”终究也不是王羲之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米芾,王献之,兰亭序,蜀素帖,行书

    竦輕軀以鶴立曹植《洛神赋》有句云:“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文学文本中洛神的绝世风华即便在画中圣手顾恺之的无上神品《洛神赋图》中也难以曲尽其妙,“竦轻躯以鹤立”的仙姿逸态又如何画得出呢?想想鹤立的样子,一条细劲的腿,硬挺挺地支撑起整个身躯,鹤足是那么坚实地扣着地面,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却又是极

  • 王羲之《远宦帖》,遒逸跌宕!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草书,章草,今草,晋朝,王羲之,远宦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远宦帖》(摹本)纵24.8厘米,横21.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远宦帖》亦名《省别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墨迹本,无款,为唐人摹本书六行五十三字,字字精妙卷首有徽宗赵佶瘦金书签王羲之《远宦帖》,此帖亦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先以墨线勾勒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中最逼真的方式,

  • 王羲之草书《其书帖》临本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其书帖,草书,罗振玉,敦煌,晋朝,书法家,艺术家

    王羲之《其书帖》临本,纸本。3行,24字。草书。此帖为近代罗振玉收录于《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为敦煌文书中所见‘晋人尺牍’中的一件。释文:其书,遂不得付使人,想知之。然其有书,数载何以如此断绝耶。—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王羲之传世墨宝《洛神赋》

    历史解密编辑:国际艺术大观标签:王羲之,洛神赋,传世,王献之,赵孟頫

    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王羲之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书法艺术集大成者,被历朝书坛尊为“书圣”,无人可与王羲之书艺比肩。王羲之作品被历代视如墨宝,从皇家帝王到社会百姓无不寻觅珍藏,王羲之书帖历经约1700年的历史岁月,传世当代

  • 王羲之书法字帖,一网打尽!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草书,行书,书法,兰亭序,十七帖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

  • 他的草书,连王羲之都争着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章草,隶书,书谱,钟繇

    书法史很有意思,有一个书圣,没有楷圣和行圣,草圣却有至少两个。“张旭三杯草圣传”,因为杜甫诗,我们都知道张旭是草圣,可在张旭之前数百年,草圣的称号属于张芝。孙过庭的《书谱》开篇便说,自古写字最好的,汉张芝、魏钟繇最牛。王羲之说自己比钟繇强,但可以跟张芝并列。关于张芝,最有名的一个传说就是临池学书,池

  • 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古“书圣”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钟繇,王献之,章草

    “圣”字的意思是旧时对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人的称谓,比如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武圣关羽,对于书法,王羲之作为“书圣”的地位有着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历史。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那么,王羲之是怎

  • 王羲之3种最神秘技法,强大地位不可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书法,二谢帖,行草书

    魏晋书法处于书法发展史的巅峰,王羲之是以后历朝历代书法学习者膜拜崇敬的大神。虽然受到如此推崇,但是魏晋的神韵和技巧还是没有很好的传承,从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说魏晋笔法断绝了,王羲之的神妙技巧失传了。宋姜夔说:唐人下笔,无复魏晋飘逸之势。今天所有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但王羲之究竟好在哪里?被称为书

  • 王羲之父子书论精华30条,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王献之,行书,草书,章草,钟繇

    1、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2、 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南朝·宋虞《论书表》3、宋明帝《文章志》曰:‘献之善隶书,变右军法为今体

  • 王羲之绝美小楷,比兰亭序早五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小楷,晋朝,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褚遂良,黄庭经,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右军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乐毅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