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的书法,真正的魏晋风流!

陶渊明的书法,真正的魏晋风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1086 更新时间:2024/1/10 17:46:08

该内容为陶渊明《拟古九首帖》拓本。纵观整件作品,通篇用笔精熟,使转流畅,笔势呼应相通,一气呵成。字迹疏朗飘逸,灵动秀美,有文人之风韵,足可以窥到晋代的“尚韵”书风。

武则天在跋文中这样写道:“知晋代风标朝野,一致如陶潜者,世徒谓其文咏可念,不知运笔静秀,楚楚涓涓,如深谷芝兰,无人自媚,洵可玩重,永炳千秋”,可见在她眼中陶渊明的书法超过了其诗文水平。

除武则天外为陶渊明书法题跋的还有沈约狄仁杰王十朋等名流,最后一位题跋的是清代进士张孝程。

跋曰:“靖节先生人品学问晋代第一,从未有称及书法者,岁辛酉余与友人处得所草杂诗十二首,古劲流逸,墨迹宛然,遂携至京,每一展玩辄不忍释手……”

一位流传千年的诗书大家,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文学作品与书法艺术,更是他的人品和学养。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陶渊明书法沈约诗文跋文

更多文章

  • 此花开尽更无花,重阳节中的陶渊明情结

    历史解密编辑:奇轮文化标签:陶渊明,菊花,赏菊,四君子,高洁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这句极具秋意的诗句,出自清代扬州八怪边寿民的作品《忆江南·苇间好》。从诗词之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诗人对恬静美好的家乡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此外,也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九九重阳的晚秋物候之美。重阳节,最是撩人情思之时,西风萧瑟

  • 陶渊明最有名的10首诗,闲适美好,藏着你要的诗和远方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陶渊明,停云,诗人,隐逸,田园诗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他是陶渊明。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此处总结了陶渊明最经典的10首诗,一起体味陶

  • 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读一读陶渊明,就活得通透了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桓玄,刘裕,庄子,晋朝,诗人,陶渊明,王羲之,南北朝,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人活着,难免会矛盾。为了生活,不得不合群;尊重本性,讨厌合群。在各种圈子里周旋,酒局饭局、微信群,都会凑个数,却总是说言不由衷的话,非常难受。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开始拒绝任何的群体,懒得理会各种局面。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成熟起来了。就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经历了几次辞官,终于活成了自己。想来,我们没有

  • 王安石翻新《桃花源诗》,写下独具匠心的《桃源行》,更胜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杜牧,宋朝,晋朝,王安石,陶渊明,桃源行,李清照,桃花源诗,商山四皓,唐宋八大家

    前言:对于项羽乌江战败自刎,古人多有凭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赞其宁折不弯的悲壮,“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对于他不能放下面子重振旗鼓,杜牧哀其不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李清照赞的是精神,杜牧引申的是理想,王安石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际情况出发,天时地

  • 陶渊明最有名的诗,全篇都是名句,选入课本,不愧为山水诗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陶渊明,王维,采菊,诗人,苏轼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奠定了菊花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让菊花真正"红"起来的,不是屈原,而是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赏识,并一次次

  • 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沉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历史解密编辑:初衣胜雪标签:停云,春雨,诗词,李白,晋朝,诗人,辛弃疾,陶渊明,古典乐,千古名句

    赏读陶渊明《停云》诗一首,辛弃疾《停云》词两首春阴春雨之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仲春春分寒食期间,春阴不断,春雨绵绵。此时好雨,滋润青山草木,烟气叆叇,但是漫长的雨季也使得空气潮湿,视野局促,心情低迷沮丧。此时春寒料峭,且节序接近寒食清明,往往是中国人万里兼程,赶赴家乡团圆祭祖之时。中国人注重团圆相守

  • 细思极恐的真相,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个恐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渔人,武陵

    世人皆说“桃花源”好,且向来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带着憧憬之心,在人们固有的印象当中,那便是人间仙境,无凡俗之扰,亦无生活之忧。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得又总是那般不真实,最为主要的是,故事的最后,不管武陵的太守,亦或是南阳的刘子骥,虽说都前往寻找捕鱼人所言的那个桃花源,但是最终都未能如愿,太守

  • 你还记得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立志报国的那位青年才俊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刘琨,祖逖,石勒,晋元帝,太守,并州

    “闻鸡起舞”估计是很多人从小就听过的励志+爱国成语故事。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事的细节在记忆中逐渐淡弱,但大概内容,应该还有印象。其奋发有为的精神内涵,也往往给许多有志于事业成功的人以激励和动力。至于这个成语中的两个人物,估计有不少人还会记得祖逖的一些事迹,毕竟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在许多通俗历史文化读

  • 东晋名臣故事,祖逖唬王敦,正气凛然,霸气无双,霸道王敦也服软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王敦,祖逖,刘琨,晋朝,大将军

    《世说新语·豪爽》中记载了一则东晋名臣祖逖吓唬权臣王敦的故事,很有趣,全文如下: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不少人都知道“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制造这个成语的就是祖

  • 名将祖逖死后,他的宗族后裔结局如何?叛变后惨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标签:祖逖,石勒,王安,王导,豫州,祖约

    东晋名将祖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但却留下了“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先吾着鞭”这样的千古佳话。321年,由于受到东晋朝廷的猜忌,又得知东晋矛盾重重,祖逖因此忧愤成疾,最终病死,终年56岁。祖逖在起兵之初,是带着整个宗族参加的,那么他的后裔、宗族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