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辞官归农,抚琴畅饮,潦倒汉为何坚持回归田园?名士风流

陶渊明:辞官归农,抚琴畅饮,潦倒汉为何坚持回归田园?名士风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木棉小故事 访问量:4997 更新时间:2024/1/10 19:49:41

陶渊明:辞官归农,抚琴畅饮,潦倒汉为坚持回归田园?名士风流

春秋是出圣贤的时代,而魏晋是出君子的时代。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魏晋时代的名士榜单熠熠生辉,但无论这些团体多么璀璨,都掩盖不了一个人的光芒——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国人的田园梦,都是陶渊明给的。

魏晋风骨,千古流传,而陶渊明这个老头很倔很有意思:《晋书·陶潜传》记载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有风度有气节!

不稀罕朝堂,那回归田园吧?但是人家回归田园也不好好种地,作为农民,营务的庄稼是“草盛豆苗稀”,害的老婆孩子饿肚子,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饥肠辘辘,陶渊明却要把土地种成高粱好酿酒。

陶大爷平生所好是喝酒、会友,情到浓时,还会“抚琴而和之”,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琴没琴弦,而他也不会抚琴,只是做了一番抚琴的行为艺术,是不是很搞笑?

陶渊明在魏晋风骨见长的时代,为什么和其他名士不一样?除了诗歌成就,他更像一个潦倒老汉,干啥啥不行,喝酒第一名。

陶渊明回归田园的真相是什么?行为艺术家陶渊明到底在坚持什么?本带你走近这位田园诗人,领略什么是魏晋风骨,真名士自风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君子的田园,有山水有气节。

白被称酒仙,但其实把酒喝出风雅的,陶渊明才是祖宗。李白写《望庐山瀑布》,把世外桃源庐山写的仙气飘飘,仙气养人,陶渊明就出生长在庐山西麓。

陶家是庐山地面上的风雅家族,是有土地的。

不同于普通山人的闭塞,陶家世代做官,有源源不断的高雅思想传递进来,陶渊明绝对不是普通的山民,而是耕读人家,务农可以,但绝不是专业农民,读书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务农是修身养性的手段。

所以,陶渊明的田园,是远处可以看到南山的自然风光,近处则是四君子之一的菊花。近身是君子,远处是田园。这才是躲避朝堂乱局的君子追求的理想国。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桃花源是他躲避战乱的安乐窝。

陶渊明《归园田居三》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比豆苗都旺盛,但陶渊明却坚持每天下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么努力地早出晚归劳作,庄稼却没营务好,陶渊明到底在忙什么?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草木上的露水沾湿了衣服,一个士人去种地,是大材小用。但是魏晋军阀混战,出仕只能做违心的禄蠹,所以君子要独善其身,陶渊明种的不是地,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种生错时代的忧虑,让他投身土地,土地是解他忧虑的安乐窝。

但这个安乐窝毕竟只是鸵鸟的沙子,不得志的忧伤始终伴随他左右,这才有了《桃花源记》,一个隔绝了尘世的地方,人们安心劳作,没有兵役和倾轧,只有单纯的劳作和快乐。

陶渊明归的是心灵之园,借酒消解的是君子生不逢时的士人之愁。哀民生之多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无奈,也是自保。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更多文章

  • 陶渊明的书法,真正的魏晋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陶渊明,书法,沈约,诗文,跋文

    该内容为陶渊明《拟古九首帖》拓本。纵观整件作品,通篇用笔精熟,使转流畅,笔势呼应相通,一气呵成。字迹疏朗飘逸,灵动秀美,有文人之风韵,足可以窥到晋代的“尚韵”书风。武则天在跋文中这样写道:“知晋代风标朝野,一致如陶潜者,世徒谓其文咏可念,不知运笔静秀,楚楚涓涓,如深谷芝兰,无人自媚,洵可玩重,永炳千

  • 此花开尽更无花,重阳节中的陶渊明情结

    历史解密编辑:奇轮文化标签:陶渊明,菊花,赏菊,四君子,高洁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这句极具秋意的诗句,出自清代扬州八怪边寿民的作品《忆江南·苇间好》。从诗词之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诗人对恬静美好的家乡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此外,也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九九重阳的晚秋物候之美。重阳节,最是撩人情思之时,西风萧瑟

  • 陶渊明最有名的10首诗,闲适美好,藏着你要的诗和远方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陶渊明,停云,诗人,隐逸,田园诗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他是陶渊明。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此处总结了陶渊明最经典的10首诗,一起体味陶

  • 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读一读陶渊明,就活得通透了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桓玄,刘裕,庄子,晋朝,诗人,陶渊明,王羲之,南北朝,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人活着,难免会矛盾。为了生活,不得不合群;尊重本性,讨厌合群。在各种圈子里周旋,酒局饭局、微信群,都会凑个数,却总是说言不由衷的话,非常难受。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开始拒绝任何的群体,懒得理会各种局面。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成熟起来了。就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经历了几次辞官,终于活成了自己。想来,我们没有

  • 王安石翻新《桃花源诗》,写下独具匠心的《桃源行》,更胜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杜牧,宋朝,晋朝,王安石,陶渊明,桃源行,李清照,桃花源诗,商山四皓,唐宋八大家

    前言:对于项羽乌江战败自刎,古人多有凭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赞其宁折不弯的悲壮,“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对于他不能放下面子重振旗鼓,杜牧哀其不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李清照赞的是精神,杜牧引申的是理想,王安石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际情况出发,天时地

  • 陶渊明最有名的诗,全篇都是名句,选入课本,不愧为山水诗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陶渊明,王维,采菊,诗人,苏轼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奠定了菊花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让菊花真正"红"起来的,不是屈原,而是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赏识,并一次次

  • 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沉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历史解密编辑:初衣胜雪标签:停云,春雨,诗词,李白,晋朝,诗人,辛弃疾,陶渊明,古典乐,千古名句

    赏读陶渊明《停云》诗一首,辛弃疾《停云》词两首春阴春雨之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仲春春分寒食期间,春阴不断,春雨绵绵。此时好雨,滋润青山草木,烟气叆叇,但是漫长的雨季也使得空气潮湿,视野局促,心情低迷沮丧。此时春寒料峭,且节序接近寒食清明,往往是中国人万里兼程,赶赴家乡团圆祭祖之时。中国人注重团圆相守

  • 细思极恐的真相,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个恐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渔人,武陵

    世人皆说“桃花源”好,且向来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带着憧憬之心,在人们固有的印象当中,那便是人间仙境,无凡俗之扰,亦无生活之忧。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得又总是那般不真实,最为主要的是,故事的最后,不管武陵的太守,亦或是南阳的刘子骥,虽说都前往寻找捕鱼人所言的那个桃花源,但是最终都未能如愿,太守

  • 你还记得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立志报国的那位青年才俊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刘琨,祖逖,石勒,晋元帝,太守,并州

    “闻鸡起舞”估计是很多人从小就听过的励志+爱国成语故事。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事的细节在记忆中逐渐淡弱,但大概内容,应该还有印象。其奋发有为的精神内涵,也往往给许多有志于事业成功的人以激励和动力。至于这个成语中的两个人物,估计有不少人还会记得祖逖的一些事迹,毕竟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在许多通俗历史文化读

  • 东晋名臣故事,祖逖唬王敦,正气凛然,霸气无双,霸道王敦也服软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王敦,祖逖,刘琨,晋朝,大将军

    《世说新语·豪爽》中记载了一则东晋名臣祖逖吓唬权臣王敦的故事,很有趣,全文如下:王大将军始欲下都,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催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不少人都知道“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制造这个成语的就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