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实现了曹魏没能实现的大一统局面,但统一局面并没持续多久,内部就爆发了持续十几年的八王之乱,将西晋王朝的国力都消耗殆尽,也造成了无力抵抗胡族的入侵,最终灭亡。
自八王之乱开始,的确算是黑暗时代的开启,五胡入华又让几次中国大一统局面分崩离析,造成了持续几百年的乱世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的确与司马氏自身的统治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司马炎大封天下,导致地方宗室过于强大,这是八王之乱的根源
西晋建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灭亡的很大原因,是曹氏对宗亲力量压制过重,导致宗亲势力无法拥有力量拱卫皇室。因此司马炎便采取了区别于曹魏时的宗亲政策,那便是大封天下,给予司马氏封王极大的权势。
这种大封天下的策略,导致司马氏封王拥兵自重,形成了对皇权的威胁。而且司马氏还将原本地方的兵力大力限制,导致中枢没有足够的兵力限制地方。造成了后期地方封王起兵威胁中枢时,中枢无法调集兵力对抗敌方。
这是八王之乱之所以能够发生的根源性原因,而八王之乱持续十六年,导致西晋王朝内部战争频繁,极其消耗国力,也就造成了胡族趁虚而入的结局。
二、司马炎在继承人的选择过于昏庸,加之没有消除外戚和后宫干政的弊端
司马炎选择“痴傻”的儿子司马衷为继承人,明知道司马衷并非最佳继承人的人选,但依旧逼死齐王司马攸,让司马衷继位。而司马衷过于无能,被自己的皇后贾南风掌权,进而引发了地方封王不满贾后专政而起兵威胁中枢的八王之乱。
并且,看八王之乱的初始阶段,引发地方司马氏宗亲不满而起兵的直接原因,正是外戚和后宫专政的现象,这也是西晋王朝区别于曹魏时期的政策性现象。曹丕称帝后,不仅压制曹氏宗亲力量,而且明确规定了不准外戚和后宫参政的要求。
而相对比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所重用官员大多是功臣之后和与司马氏有着姻亲关系的大臣,加之司马炎又没能苛行政令,导致外戚等势力逐渐壮大。在司马炎死后,外戚势力杨骏依仗外戚身份掌权,而加之司马炎所选继承人司马衷过于平庸,导致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氏封王推翻杨骏,进而执掌朝政。
总体而言,司马炎选择了昏庸无能的继承人,无法压制在西晋王朝不受限制的外戚和后宫力量专政,这引发了西晋拥有极大权势的地方宗亲力量起兵反抗,也就造成了西晋后期的乱世局面。
三、对于胡族势力的不加限制,是造成西晋王朝覆灭的直接因素
除了在地方宗室力量、外戚和后宫以及继承人问题上的弊端之外,对于生活在中原周边的胡族力量不加限制,是造成西晋王朝覆灭的直接因素。
八王之乱后期,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对抗阶段,分别利用鲜卑和匈奴、羯族力量,这是胡族入华的提前预演。后来覆灭西晋王朝的正是曾经帮助司马颖对抗司马越的匈奴、羯族力量,由此可见当时西晋王朝包括地方封王在内的司马家族,并未对于胡族势力过于限制。
再结合永嘉之乱后,北方胡族当中鲜卑力量,帮助刘琨等人对抗匈奴、羯族,也是胡族势力强大甚至晋室将领都需要依仗的直接体现。
当时各胡族领袖,匈奴刘渊、鲜卑段匹磾等人,都是西晋王朝任命的地方官员,而且不受限制地掌控着中原周边各自胡族力量。这就造成了在西晋王朝因为八王之乱纷争不断,造成国力空虚,而地方州郡又没有兵力可以抵抗胡族,导致西晋王朝会迅速灭亡。
总结
总而言之,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后,大肆分封司马氏宗亲,削减地方兵力,导致地方封王势力壮大,引发了造成西晋国力丧尽的八王之乱。
而且对于外戚和后宫力量不加限制,导致强大的地方封王不满外戚和后宫干政而起兵作乱。加之放任胡族壮大,不加限制,胡族得以趁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衰亡之际入侵中原,成为压倒晋朝的最后一击。
综合数种原因,大封宗室、削减地方兵力、放纵外戚和后宫、不限制胡族发展,这些最终导致了黑暗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