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八公”:司马炎称帝时,官职最高的八位大臣!

西晋“八公”:司马炎称帝时,官职最高的八位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329 更新时间:2024/1/29 9:46:32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相对于父亲司马昭,司马炎的威望和资历相对较低。因此,在登基称帝后,司马炎需要册封跟随司马氏多年的文臣武将,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司马炎在西晋初期设立了“八公”,将其册封给了八位德高望重的大臣。

太宰:司马孚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

公元249年,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时,协助司马懿控制都城洛阳,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后又率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更未直接参与司马氏废立魏帝的谋划。

西晋取代曹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司马孚去世,年九十三。武帝为其举哀三日,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赐谥献王。

太傅:郑冲

郑冲(?-274年3月5日),字文和,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大臣、儒学家。郑冲出身荥阳郑氏,初为魏文帝曹丕文学,累迁尚书郎、陈留太守。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累迁光禄勋,后又拜司空、司徒。曹奂继位,拜太保,封寿光侯。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郑冲的意见。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立,拜太傅,进爵寿光公。后来屡次请求离职。很久之后,才获得同意。泰始十年闰正月癸酉日(274年3月5日)去世,追赠太傅,谥号“成”。郑冲与何晏等撰有《论语集解》,流传于世。

太保:王祥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时期,王祥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后,王祥被司马炎册封为太保,进封睢陵公。泰始四年(268年)去世,年八十五(一作八十九),谥号“元”。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值得注意的是,王祥侍奉后母朱氏极孝,为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太尉:司马望

司马望(205年-271年6月17日),字子初,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望是司马朗的养嗣子(本为司马孚次子),晋宣帝司马懿的侄子。司马望在曹魏历任平阳太守、洛阳典农中郎将等官职,封永安亭侯。后升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曹髦即位后,司马望担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兵马,在任八年,威化明肃,多次抵御姜维的进攻,保卫曹魏西陲。

后来,司马望回到朝廷,担任卫将军、中领军,掌禁军,累迁至司徒。西晋建立后,司马望受封义阳王,并担任了太尉这一官职。当然,司马望多次统率中军抵御吴国的进攻,官至大司马。泰始七年五月辛丑日(271年6月17日),司马望去世,年六十七,谥号“成”。

司徒:何曾

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何曾出身于陈郡何氏,博学好学,事亲至孝。曹魏时期,袭封阳武亭侯,起家平原侯(曹叡)文学掾。魏明帝即位,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黄门郎。高平陵之变后,何曾投靠司马氏集团,颇受重用。

司马炎成为晋王后,何曾成为晋国丞相兼侍中。西晋建立后,何曾担任了司徒等官职,进封朗陵县公。朝会之时,剑履上朝,如西汉相国萧何的故事。屡以年老辞职,不得朝廷允许。咸宁四年十二月丁未日(279年1月12日),何曾去世,年八十,获赠太傅,谥号为元。

司空:荀顗

荀顗(yǐ)(?~274年),字景倩,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西晋开国大臣,曹魏太尉荀彧第六子。荀顗博学多闻,理思周密。起家中郎,拜散骑侍郎、侍中。齐王曹芳在位时,拜骑都尉,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即位后,进爵万岁亭侯,拜尚书仆射、吏部尚书。西晋建立后,荀顗担任了司空、司徒、太尉等官职。泰始十年(274年),荀顗去世,谥号为康。

大司马:石苞

石苞(?~273年3月30日),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三国时曹魏至西晋重要将领,西晋开国功臣。西晋建立后,石苞历任大司马、侍中、司徒等职,封乐陵郡公,卒后谥号为“武”。

大将军:陈骞

陈骞(qiān)(201年-281年12月22日,一作212年—292年),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时期,陈骞历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内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再迁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西晋建立后,陈骞被晋武帝司马炎册封为大将军,累升为太尉、大司马,晚年屡请逊位,于咸宁三年(277年)入朝。太康二年(281年),陈骞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傅,谥号“武”。

标签: 司马炎司马懿曹魏曹爽司马孚太尉

更多文章

  • 从晋武帝的施政措施来正确的看待晋武帝司马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司马炎,贾充,司马昭,分封

    提及西晋的历史,很多人都是痛心疾首,由于其在嬗代之路上沾染了太多的血腥,以致于对于西晋总是贬多褒少,而司马昭命令贾充杀害魏帝曹髦的举动更是被世人所诟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这之后成为了野心家的代名词。在以往的观点之中,由于对西晋这个朝代并无多大的好感,所以大多数人都用有色眼镜来看待晋武帝司马炎

  • 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有多厉害?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的白痴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司马炎,贾后,司马衷,司马懿,东宫,晋武帝,三国,军事政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司马炎的这个孙子,叫做司马遹(yù),又称愍怀太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炎之所以传位给白痴儿子司马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衷有司马遹这样一个好儿子。司马遹在五六岁时,就表现出惊人的聪慧,比如有一次宫中晚上失火,司马炎登楼远望,身旁的司马遹赶紧拽着司马炎的衣襟到暗处,司马炎好奇地询问他原因,司

  • 司马柬:晋武帝司马炎第三子,备受宠爱却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三国,司马炎,司马柬,晋惠帝,司马衷,贾南风,晋武帝

    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共有二十六个儿子,知名者十八人。按相关文献,仅知第十八、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六皇子早殇。对于司马炎来说,因为长子司马轨早夭,所以册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这就是之后的晋惠帝。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司马柬,则是司马炎的第三子。和司马衷比起来,司马柬无疑是适合的太子人选。

  • 晋朝的开创者司马炎,为何选个痴呆儿做太子?难道他没看出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司马炎,晋朝,司马衷,贾南风,八王之乱,惠帝

    自古以来,我们对做皇帝标准的认知上,能力是作为这个人是否能做皇帝,以及能否做好皇帝位首要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智慧方面。如果皇帝没脑子的话,那是真的没救了。不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会有特殊,比如晋朝的时候,就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没脑子的皇子,他就是西晋孝惠帝司马衷。这位晋孝惠帝司马衷,是

  • 司马炎问:我像汉朝的哪位帝王?答:比汉文帝还牛!司马炎却怒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空冬雪标签:司马炎,刘恒,司马昭,司马师,刘毅,帝王

    (一)三国时代的终结者无论多么精彩的历史华章,终有落幕之时,三国时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华彩时期,随着司马炎开国晋朝而结束。司马炎,被许多人视为“历史捡漏者”,就如足球赛中众多超级球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攻破对方大门,而司马炎作为替补,上场后竟一脚就破了门,虽看似偶然实则却是必然!一则是:从司马懿

  • 刘禅去世后,司马炎送了3件陪葬品,送的啥?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刘禅,司马炎,蜀汉,刘备,司马懿,诸葛亮

    刘禅去世后,司马炎送了3件陪葬品,件件打脸刘备导语:相信我们对阿斗这个人物都耳熟能详,他作为刘备的亲生儿子,不仅没能继承刘备的豪情和智慧,反而让人大跌眼镜。幼年的时候被赵云从万军中舍命救出,好不容易长大,诸葛亮也作为他的师父教授他《管子》《荀子》这些帝王必看的书,但他却一点都学不进去,只想着下课去哪

  • 西晋司马炎为何只用了三个多月就灭了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炎,东吴,蜀汉,曹魏,司马睿,司马昭

    正常啊,从任何方面来说,西晋从政治,军事都完全碾压东吴,而东吴本身国家内乱。从蜀汉灭亡到西晋讨伐东吴,曹魏和西晋整整准备了十五年,而司马氏篡位曹魏以后,为了证明的自己的合法性,要做的第一件就是灭吴,以体现自己“天命所归”的地位。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

  • 司马炎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孝道?-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刘恒,文帝,孝道,司马炎,司马昭,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公元266年,晋武帝和群臣之间关于是否应该为晋文帝守孝三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从历史记载来看,司马炎当时主张为晋文帝守孝三年,而朝中以羊祜为代表的一些朝臣也认为是时候恢复守孝三年的古制,但这种意见遭到了以傅玄等为代表的一些大臣的反对。为什么当时司马炎想要恢复古制守孝三年?为什么傅玄等人又认为不可能呢?

  • 轰轰烈烈的司马炎选妃-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选妃,妃嫔,杨艳,司马炎,资治通鉴,三国争霸

    我们在读白居易《长恨歌》的时候,都对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印象非常深刻。对于古代帝王真的有三千佳丽嘛?历史上记载西晋的司马炎在位的时候搞了轰轰烈烈的选妃运动,选入后宫的妃子上万人。历史上的司马炎真的选了上万的妃子嘛?这场轰轰烈烈的选妃运动为何遭到了后世诟病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

  •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为何司马炎能做到雨露均沾?不得不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炎,雨露,皇帝,后宫,司马懿,吴国

    相信大家第一次听到“雨露均沾”这个词是在看宫斗剧的时候,里面的嫔妃有时会矫情的劝说皇上要雨露均沾,意思是不能独宠幸一人,需要每个妃子都爱,经常轮流到她们的宫殿就寝。殊不知男人的精力本来就限,就算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如此,何况皇帝日理万机,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到对三千佳丽雨露均沾。可凡事有例外,据说晋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