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轰轰烈烈的司马炎选妃-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轰轰烈烈的司马炎选妃-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1861 更新时间:2024/1/27 17:16:18

我们在读白居易《长恨歌》的时候,都对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印象非常深刻。对于古代帝王真的有三千佳丽嘛?

历史上记载西晋的司马炎在位的时候搞了轰轰烈烈的选妃运动,选入后宫的妃子上万人。

历史上的司马炎真的选了上万的妃子嘛?这场轰轰烈烈的选妃运动为何遭到了后世诟病呢?

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上记载的司马炎的选妃风波。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三国志》是陈寿写的,而陈寿是蜀汉人,所以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刘备等形象都是很正面的。而西晋灭蜀汉和东吴统一中国,后世编史书的人自然要把西晋写得正面,所以司马炎的形象在历史上也是很正面的。

但是在司马炎正面的形象中,历史上也记载了司马炎的一些负面内容,尤其是司马炎的大规模选妃,更是被很多历史学家所诟病。

司马炎为什么要选妃?司马炎真的有后宫几万人吗?司马炎为什么选妃还要听杨皇后的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司马炎的皇后杨艳。杨艳实际上是贵族之后,她的先祖就是太尉杨震,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其家族也是四世三公,非常显赫,任何帝王在位都会拉拢的一个家族。所以为什么司马昭会看中杨艳并为司马炎娶杨艳,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司马家族和杨氏家族之间的通婚,建立两个家族之间紧密的联系,让杨家成为司马家族的铁杆支持者。

所以正因为有这样的家族背景,司马炎虽然后来贵为皇帝,也会让皇后杨艳三分,他忌惮的是杨家的势力,而不是杨艳本人。

所以我们要理解古代的帝王的婚姻大部分都是政治联姻,实际上不仅仅是帝王,贵族之间通婚大部分也是政治联姻,所以虽然很多人的正妻很丑,但很少有贵族会把正妻休掉。

而司马炎登基之后立杨艳为皇后,也是同样的道理,古代贵族和帝王的婚姻,谈不上什么感情,大部分都是利益的结合罢了。

那么杨艳为什么也会同意司马炎纳妃,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要把一些官宦人家的女子挑入宫中,让这些官宦和司马家成为一体,就如同红楼梦中的贾妃入了宫,贾家的利益就和帝王成为了一体,这种功勋家族只有效忠一条路可选。

当然让杨艳来主导选妃,自然杨艳也会排除掉对自己的威胁的人选,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在选妃的过程中,把容貌漂亮的都排除在外了。司马炎看上了卞氏女子,但遭到了杨艳的反对,原因就是这个卞氏女子实际上来自曹丕的母亲武宣卞皇后家族,卞皇后弟弟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当时魏国的皇上曹髦和曹奂,一门出了三个皇后,用当时话说是“三世后族”,这样的人入宫对于杨艳就是极大的威胁,所以杨艳就以这样的人进宫只能当皇后,怎么能当妃嫔为理由拒之门外了,而面对杨艳的拒绝,司马炎也没有脾气。

而我们看到杨艳既然作为皇后,在政治利益上实际上是跟司马炎站在一起的,选入后宫的妃嫔很多都是当时权臣的女子,比如显赫家族镇国大将军胡奋、司徒李胤、侍中冯荪、廷尉诸葛冲、大文豪左思等世家朝臣的女孩大量被选入后宫之中,位居嫔妃之列,许多州府的官吏女孩也被选入了宫中,选入宫中实际上也就成为了这些家族的人质,这些家族也只有效忠一条路可选,而帝王也可以通过后宫的晋升来拉拢某些家族,这都是政治手段而已。

而如果要深究历史,司马炎的选妃真的选了上万人进宫吗?我对这个结果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我们都去过故宫,故宫规模这么大,有9000多间房,每个皇帝也就是二三十个妃嫔,因为妃嫔都是一个人一间房甚至一个院落(一个妃嫔需要很多侍女来服侍),如果是两三万人的妃嫔,那么得有两三万间院落,那就得几千个故宫这么大规模的宫殿群才能住得下,这在晋朝时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历史上被骂得很惨的司马炎选妃,可能也就是在上万人里面挑了几十人做妃嫔罢了,估计还会选择一些人做侍女来服侍妃嫔,这个人的规模稍微多一些,但远没有后宫上万人那么夸张。

为什么后世对司马炎选妃骂声一片呢?可能跟司马炎采取的选妃的措施有关,从《资治通鉴》上来看,司马炎在选妃的时候,是禁止娶嫁的。而且并不是每个世家大族都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入皇宫当人质,所以这个举措在世家大族身上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的。而后世的历史都是这些世家大族主导的文人写的,当然在历史上就是骂声一片了,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司马炎和世家大族之间的一个博弈罢了。

所以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历史上有些记载所迷惑,也不要被现代很多媒体为了追求流量而片面的渲染一些这样的话题所误导。还原历史背景,多做一些疑问和思考,才是我们读历史的正确的方式。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为何司马炎能做到雨露均沾?不得不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炎,雨露,皇帝,后宫,司马懿,吴国

    相信大家第一次听到“雨露均沾”这个词是在看宫斗剧的时候,里面的嫔妃有时会矫情的劝说皇上要雨露均沾,意思是不能独宠幸一人,需要每个妃子都爱,经常轮流到她们的宫殿就寝。殊不知男人的精力本来就限,就算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如此,何况皇帝日理万机,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到对三千佳丽雨露均沾。可凡事有例外,据说晋朝皇

  • 司马炎26个儿子中有更好的人,弟弟也能干,为何却传位给一傻子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司马炎,贾充,司马衷,贾南风,司马昭

    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一生雄才大略,其文治武功直逼其祖父司马懿。不但又一次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三国割据的局面,还励精图治,开创了史上有名的“太康之治”,将西晋王朝推向了顶峰。但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却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传给了傻儿子司马衷。由此导致外戚擅权,让暴虐的贾南风控制朝政,诛杀异己

  • 当机立断篡位夺权的司马炎,灭吴的"三年之约"为何会要放鸽子?

    历史解密编辑:鲁哥车世界标签:司马炎,东吴,曹魏,吴国,钟会,贾充

    三国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大争之世,一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还是一个群英璀璨,名臣辈出的年代,众所周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历经了进百年的乱世之后,三国迎来了统一的曙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最后一统天下的居然是司马一家,众所周知,三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西晋灭吴之战,但是这一场统一之战却“

  • 简述司马炎好坏参半的一生,历史对他褒贬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武帝,石崇,皇帝,三国,司马炎,司马衷,八王之乱,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军事政策

    司马炎,作为继汉朝之后再次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代雄主,统一了全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可青史留名。有人认为他统一全国后,骄奢淫逸,不明事理。为晋朝埋下隐患,导致八王之乱以及后来的五胡乱华,是历史的罪人。那么究竟怎么样评价司马炎的一生呢?前半生雄才伟略让人感叹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

  • 胡咧两晋(四章)贾充为何反对女婿司马攸继承王位,却支持司马炎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贾充,司马攸,司马炎,司马昭,司马师

    晋武帝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了西晋,给华夏在汉末乱世时候带来了短暂的统一。可这个历史功绩并非司马炎一人完成的,而是依靠司马懿父子给他留下了基业。司马炎是继承了父亲司马昭的晋王地位,再进一步篡夺曹魏政权,最终登上皇帝位的。在此之前,司马昭对于晋王的继承者人选出现过长期的犹豫,候选人在司马炎和司马攸之间反

  • 晋武帝司马炎,一个宽厚而又好色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炎,司马衷,皇帝,司马师,刘毅

    都说秦国奋六世余烈而得天下,司马家是父子三代谋划而篡位成功,但实际上司马炎就是一个摘桃子的,他本人没有任何能力可言,应该是最没有出息的开国皇帝了。司马炎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这也是为何司马炎登基后,大肆分封宗室,授予很大权力和兵权,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司马炎被士族裹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只能依靠宗室。虽然

  • 铁血与柔情共存,为何武帝司马炎不失为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司马炎,武帝,司马昭,曹魏,贾充,司马师

    “帝宇宽宏大量,立于仁恕,宽宏大量,不逊于任何人”,司马炎是开国之君,他的心胸要宽广得多,他可以容忍“政敌”司马攸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扩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信任荀勖和贾充这样的人才,他最擅长的就是恩威并施。“而晋武皇帝,则是一位独树一帜的帝王。”晋武帝司马炎是怎样用他的铁腕和温柔来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的

  • 同是篡位夺权,为何司马炎善待曹家,刘裕却将司马家族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炎,刘裕,司马家族,曹家,司马懿,曹操

    在古代历史上,一个朝代的诞生,也意味着另一个朝代的覆灭,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无疑是一次社会各阶层的重新洗牌。而在朝代的更迭下,原有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破,一批新贵成功登上权力舞台,而原有的掌权者则跌落云端,成为亡国之君。一般情况下,废帝的下场都十分凄凉,毕竟新皇作为新王朝的开创者,为了巩固政权,即使会背负

  • 古代侍寝方式能有多奇葩,唐玄宗一骑绝尘,司马炎不甘落后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玄宗,司马炎,皇上,李宸妃,皇帝

    女人太多怎么办?古代皇帝表示真是痛并快乐着,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帝一人不够分,面对这个难题,古代帝王可以说是各展神通,发明了各种奇葩侍寝方式,百姓纷纷直呼辣眼睛!这些皇帝究竟发明了什么方法呢?唐玄宗花样百出说起古代的风流帝王,第一想到的那不得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多牛X,开元盛世一说出来那必引得其他

  • 晋武帝司马炎最看好的孙子,从小聪慧,为何会被诱导成一个废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司马炎,司马衷,贾南风,晋惠帝,皇帝,晋武帝,国防政策,三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北宋时曾有个神童方仲永,五岁能作诗,因此扬名,但他的才华仅仅是昙花一现,至其年长,即“泯然众人矣”。由此,有了著名的“伤仲永”(北宋名臣王安石所作散文名)的典故。方仲永很可惜,但他仅仅只是个农家子,就算“泯然众人矣”,受到损害的也只是他和他的家庭,对社会的危害并不大。而在北宋之前的七百多年前,西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