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与东晋帝王司马睿共分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与东晋帝王司马睿共分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意国倾城 访问量:3086 更新时间:2023/12/20 4:36:03

当初,刘渊起兵后,中原的形势越来越混乱。西晋琅玡王司马睿采用王导的谋略。请求去镇守建邺(今南京),等待时机重兴晋室。在王导、王敦等人的帮助下,他宽待建邺的地方势力,着力平叛,经营了将近十年,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占领了长安,西晋覆灭。司马睿随即自立为帝,仍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由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和北方十六国相持的时期。

■琅玡避难,窥伺良机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觐的儿子,字景文,出生在洛阳。司马觐死后,司马睿承袭了父亲的琅玡王爵,那年他才15岁。就在这一年,晋武帝司马炎辞世。即位的司马衷愚笨,不能执掌大权,因此宫廷内为争夺权力展开了激战。时势险恶,司马睿虽是皇亲,却没有权势,只能为了保住性命尽量不参与政事。偌大的洛阳城,只有王导和他走得最近。王导,字茂弘,是北方贵族琅邪王氏的后人,也是名贯京都的王衍的族弟。王导颇具才识,很有抱负,想借司马睿这个皇室宗亲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多次劝说司马睿远离洛阳,返回自己的封地,暗地里扩展势力。可惜司马睿一直没找到好的时机。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诸王的争斗到达了白热化。成都王司马颖逼迫惠帝立他为皇位继任者,随后返回封地邺城,遥控朝政。司马颖残暴独断,遭到了一些权贵的憎恨。时任尚书令的东海王司马越借此时机以惠帝之名发布檄文,召集四方将士讨伐司马颖。29岁的司马睿借机投靠了司马越,参与了这场战斗,任左将军。双方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展开激战,最终司马越战败,逃往自己的封地。司马颖胁迫晋惠帝和跟随部队的司马睿等大臣返回了邺城,杀了战前劝自己投降的司马繇。司马睿担心此事会牵连到自己,就寻机逃离了邺城,到洛阳接了自己的家人往琅玡(位于今山东胶南)避难去了。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掌握西晋政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命令司马睿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同年,刘渊自立为帝,创立了匈奴汉国,并于次年接连两次征讨洛阳。当时掌权的司马越调集各地人马支援京城,司马睿也奉命抗击汉军。

■兴复晋室,建立东晋313年,被俘的晋怀帝司马炽死于刘聪之手,秦王司马邺在长安登基为帝,即晋愍帝。晋愍帝将年号改为建兴,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督察陕东军务;命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督察陕西军务。此后,愍帝依“分陕而治,挟辅天子”之说,重新分封司马睿等人,想趁机笼络他们,以此来征调各路大军抵抗入侵的刘聪、石勒军,解除长安被围之困。可是司马睿却以“方平定江东,未暇北伐”为由,拒绝接受愍帝命他攻打洛阳的旨意。316年,刘曜发兵攻打长安。晋愍帝由于势力太弱,只得弃城归降了刘曜。至此,西晋覆灭。■王与马,共天下西晋末代皇帝,18岁的司马邺被俘虏到匈奴人建立的汉国都城,受尽奚落和侮辱;第二年惨遭杀害。消息传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时镇守江南的晋王司马睿悲痛不已。第二年农历三月,司马睿称帝,东晋王朝建立。登基大典上,北方南渡的山东士族王导,可谓出尽了风头。做了皇帝的司马睿嫌他站在陪列的百官中不够显眼,就硬是要拉他共坐御床,接受百官朝贺。王导推让再三,对皇帝说:“天子好比太阳啊!要是太阳下同万物,它又怎么能普照万物呢?”司马睿这才作罢。虽然王导没有去坐皇帝的御床,但这件事却反映出他在这个新兴王朝中的特殊地位。当时的民谣说:“王与马,共天下。”“马”是司马睿的简称,“王”就指王导,意思是说,在东晋朝廷中,王导是坐了半个天下的。那么,王导的这一地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司马睿在晋皇室中要算个远支,祖辈父辈又不曾建立过什么功业,所以地位并不显赫。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他受命移镇江南,负责扬州一带的军事防御工作。初来乍到,南方的士族豪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并骂随他一同南下的北方人是粗鄙的“伧夫”,以至于到任后一个多月,当地官民中的头面人物,谁也不肯前来拜见他。和司马睿同年、关系也很要好的王导,这时是他的主要助手,看到这种局面,心里十分着急。他明白司马睿要在江南站稳脚跟,没有当地士族出面支持是不行的;而要取得这种支持,最为紧迫的便是必须想方设法,尽快提高司马睿的地位和威望。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一场好戏开演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江南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到附近的河畔水滨去祭祀,祈求神灵降福免灾,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成。江南人称之为“禊节”。王导一看,机会来了。这年“禊节”,他让司马睿高坐大轿,由一支威武的仪仗队护送着,浩浩荡荡地开来看热闹了。自己则和一批同是从北方南下的士族,骑着马,恭恭敬敬地尾随而至。江南士族代表人物顾劳、纪瞻等,看到这种盛况,心里十分吃惊。他们从王导这帮北方士族恭谨的态度上,觉得司马睿原来还是受人尊敬的,于是也就对司马睿刮目相看,相约在路边拜见,纷纷表示归顺。局面一打开,王导便进一步献计说:“古代贤明君主,没有一个不讲究礼待父老乡亲的,何况眼前还是大业初创,得人心实乃当务之急。如果能将顾荣这班南方士族笼络好,江南人民一定会争着为你效劳。”司马睿当即称是,于是让王导出面,回访顾荣等人,延聘他们出来做官。这样一来,司马睿在南方逐渐就有了威望,而王导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逐步形成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随同司马睿南渡的北方士族很多,他们在晋朝疆士遭受匈奴汉国蹂躏的时候,其中的大多数只想苟且偷生,只有部分人希望收复中原。有些名士只会空谈,不会干事,并且一有空闲,总喜欢到江边的新亭聚会,借酒消愁,相对哭泣,抒发一下对故乡的怀念,情绪十分悲观。西晋最后灭亡的消息传来,这些人又一次在新亭举行宴会。名士周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回想起从前经常在洛阳附近的黄河边宴饮的情形,不觉哀声叹息:“风景倒是一样好,可眼前是长江,再不是黄河了!”在座的名士们听了,一个个触动旧情,纷纷哭了起来。王导也参加了这次宴会,见此情景,心情十分沉重。他没有跟着流泪,而是一脸严肃的神情,说:“这正是大家应该齐心协力,辅助朝廷收复中原的时候啊,怎么能如此灰心丧气,像‘楚囚’一样哭泣呢!”

更多文章

  • 司马睿:东晋王朝的掌舵人,却被一个武将玩得“委曲求全”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司马睿,王敦,祖逖,王导,刘琨

    做上皇帝以后的司马睿深知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易,首当其中想要感谢的就是王导兄弟,他甚至在登基的那一天将龙椅让让出了一半,让王导前来同坐。然而王导好歹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并没有言听计从,而是坦诚地向皇上行了拜谢之理而婉拒了皇帝的好意。其实小编想说的是,这里虽然从某个角度来看,是王导对君臣之礼的敬畏;其实也可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如何先当了盟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皇帝,王敦,王导,刺史,东晋,开国,司马睿,史说三国

    朝廷倾覆,中原大乱,大批中原人士将江东看做理想的庇护场所,争相渡江南下,先期渡江来到建邺的司马睿因此吸纳了不少人才。而随着各色人等的南下,各种信息也纷至沓来,江东虽远离中原,也不免人心浮动,王导一直在关注中原的情况,尤其洛阳陷落以来,更加紧了对中原各地信息情报的收集,对当前流言蜚语充斥的现象深以为犹

  • 牛继马后:晋元帝司马睿到底是姓司马还是姓牛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曹魏,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牛继马后,史说三国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东汉末到晋国江山易主,曹家夺刘家江山,司马夺曹家,牛家夺司马说的是东汉末年到东晋皇帝的姓氏,东汉无疑就是姓刘了,汉朝开国皇帝姓刘,他的后代子孙成为了皇帝那自然也就姓刘了。后来曹操势大破坏了白马之盟,迫使皇帝刘协封自己为魏王,但是曹操一辈子有皇帝之实,却无皇帝之名,他的儿子曹丕继承魏

  • 胡咧两晋(十八)司马睿拒绝勤王并非因兵力不足,是意图争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睿,祖逖,司马炎,王衍,王敦,八王之乱

    在西晋灭亡前夕,被刘曜的匈奴大军围困在长安的晋愍帝司马邺曾下达诏令,任命偏安江南的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勤王。然而这个诏令被司马睿无视了,以兵力不足为由拒绝北伐,眼睁睁的看着刘曜大军攻破长安城,司马邺成为汉赵的俘虏。司马睿的做法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南下避难的北方

  • 中国历史皇帝列传——司马与王共天下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司马睿,皇帝,王敦,王导,丞相,司马懿

    司马睿(276年-323年1月3日),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人,生于洛阳。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十五岁袭封琅邪王。“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被任命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他用王导之谋,

  • 一口气看懂东晋开国!司马睿并不是一个明君,为何却能建立东晋?

    历史解密编辑:权倾天朝标签:王敦,祖逖,王导,司马睿,司马炎,司马懿,东晋开国,史说三国

    公元276年,也就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还在位的时候说起。当时晋朝这边,虽然已经建立了好几年,但是还没有彻底统一天下。在南方,生命力顽强的东吴政权,依然还在撑着。就在这一年,司马家又添丁进口,出生了一个叫司马睿的小男孩。因为小男孩,并不是司马炎他们这一支的,所以当时也没谁多注意他的出生。更没有人想到,

  • 司马睿的无奈:偏安一隅,有一统雄心却受制于王家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王敦,王导,皇帝,司马睿,司马懿,贾南风,司马师,史说三国

    历史对东晋第一代君王司马睿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史学家认为:"司马睿虽然胸怀大志,有重新一统的野心,但是在集权方面却做得拖泥带水,迟迟不敢下定决心扳倒王家,因此,司马睿一生都被王家给限制着,也就无法实现一统的报复。"世人总是喜欢把司马睿与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没有可比性,赵构是

  • 胡咧两晋(二三)司马睿的身世存疑,牛继马后的传闻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司马睿,牛继马,曹魏,司马炎,司马懿,曹丕

    在两晋的历史故事中,流传着一个关于晋元帝司马睿身世的传说,被称为"牛继马后"。相传魏明帝曹叡时期流传着一部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这个预言的卦象上说牛氏的后代要取司马氏而代之,这让司马懿非常忌讳。司马懿请了三国时有名的星象家管辂占卜子孙运势,得到的结果与与《玄石图》不差毫厘。他

  • 司马睿建立东晋,为何成为最怂的开国皇帝,竟被人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司马睿,皇帝,王敦,王导,司马懿,八王之乱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然而东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睿却是一位例外,他在位期间大权旁落,叛军甚至冲到皇宫里面,当着他的面劫掠。323年,司马睿忧郁成疾,居然被气死,只活了47岁。那么,司马睿既然能够建立东晋政权,为何却成为史上最怂、最窝囊的开国皇帝呢?一、西晋的闲散王爷司马睿虽然

  • 司马睿其实叫牛睿?牛姓小吏的后代建立东晋?流言背后不只是桃色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司马睿,王莽,曹魏,司马懿,司马炎,东汉末年

    司马氏西晋立国不久,皇族之间就爆发了大规模内斗,史称“八王之乱”。连年混战消耗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本就受损严重的国力,盘踞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逐鹿中原。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的护佑下,于南方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但是,司马睿即位饱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他并非司马氏后代,而是牛氏之后,这条流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