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晋的历史故事中,流传着一个关于晋元帝司马睿身世的传说,被称为"牛继马后"。相传魏明帝曹叡时期流传着一部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这个预言的卦象上说牛氏的后代要取司马氏而代之,这让司马懿非常忌讳。司马懿请了三国时有名的星象家管辂占卜子孙运势,得到的结果与与《玄石图》不差毫厘。他手下有个名将叫做牛金,他便以"牛继马后"的预言猜忌牛金,找机会把他毒杀以绝后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当琅琊王时,他的王妃夏侯氏与王府姓牛的小吏私通生子,而这个孩子就是司马睿。
由于西晋在五胡乱华中灭国,司马睿在江南重建的东晋,所以司马氏的天下归于司马睿之手。按照"牛继马后"的预言,司马睿应该是牛氏的儿子,所以认为司马氏的天下被牛氏所得,应验了这个预言。这个说法在历史上流传很广,不但被《晋书》、《魏书》等正经史书收录,还广泛存在于《鹤林玉露》、《容斋随笔》、《宾退录》等文人笔记之中。以至于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文人对这种说法信以为真,认为司马睿不是司马氏之子,而是夏侯氏与牛氏私通所生。甚至明朝的思想家李贽就直称东晋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
从史书上看这个说法还是比较荒诞的,但由于涉及到司马睿的身世问题,所以称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而且因这种说法最早是出现在《晋书》等正史之中,被认为可信度较大,所以得到了不少历史学者的支持。可是由于史书对其具体描述太少,很多唐宋的很多史书和文人笔记又是互相引用,所以存在不少疑点。那么到底司马睿是琅琊王司马觐的儿子,还是王府小吏牛氏之子,这就成了难以定论的历史疑问。由于史料中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所以只能从西晋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进行一些推论和解析。
支持"牛继马后"这种的理由很直接,就是这个事情被正史所采纳,那可信度就非常高。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对所谓的正史非常迷信。实际上中国古代史料中正史的来源成分也非常复杂,有官方记载的文献资料,也有私人记录的社会事件,还有不少是道听途说的社会传闻。这些正史也不一定都是官方修订,很多还是有着私人修订的成分。比如前四史中的《三国志》,干脆就是陈寿私人编撰的史书,史料的获取渠道也是非常复杂,具体史料中前后矛盾之处不少。所以对于正史内容的认可,也需要结合历史的实际情况进行甄别。
由于东汉末年到隋唐,中国大地进入了长期的战乱之中。即便在西晋有着短暂的统一,但也都是短命王朝,很多史料没办法继承和流转。历史上关于这期间的很多史书都是隋唐之后才逐渐修订完成的,而史料的来源也都是收集战乱中残存的部分,所以在很多内容上存在疑点和矛盾之处。
"牛继马后"这类事件就是典型的在战乱中流传的故事,被史书的编撰者收集进入正史之中,情节上存在很大的疑点,也缺少足够的实际证据。因此很多历史学者不会因为它出自于正史就迷信,而是会从记载中去寻找其来龙去脉,证实这个事情是否真的存在过,司马睿到底是不是司马氏的后人。
从这个传说的来源看,是来源于一部叫做《玄石图》的谶书,而后面的司马懿杀牛金和夏侯氏私通牛氏,都是为了应证谶书的内容而输出的结果。谶书是中国儒家古代的一种预言书籍,传说利用里面的话可以预测未来,而解读这种预言的能力叫做谶纬之术。从春秋战国开始这种预言术就广为流传,秦汉时期到达高潮,受到很多权贵的迷信。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源于被术士用谶纬之术攻击,而东汉光武帝刘秀更是利用谶纬之术笼络人心的高手。所以古代很多权贵对于谶书的内容都是非常忌讳的,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司马懿所迷信的《玄石图》出自于魏文帝曹丕时期,当时在西北张掖的柳谷口发生了一件奇事。张掖长期下暴雨,引发了当地的泥石流,很多石头随着历史流被冲刷出来。这些石头的形状很奇怪,有的像马,有的像牛,还有的像凤凰麒麟等瑞兽。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其中一只石龟背上刻着"大讨曹"三个大字。当时刚好是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的第四年,所以被人认为是上天给曹魏的预警。后来有人把这些石头的图样记录下来,并进行解读,这便成了《玄石图》。而经过谶纬高手解读的结果就是,"牛继马后"的预言。
实际上从上述预言出现的过程来看,很明显是天灾后牵强附会的做法,而目标应该对准的是曹魏而非司马氏。当时曹魏刚刚立国,各地忠诚于东汉的反抗势力很多,西北张掖更是曹魏管辖的边远地区,有反抗势力不足为奇。有人借着泥石流的天灾搞出"大讨曹"的预言,目标明显是冲着曹丕去的。后来人因为泥石流中石马和石牛的数量来解读出"牛继马后",这显然是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司马氏代曹之后,忠诚于曹魏的人所编出来的故事。毕竟石马和石牛并非泥石流的主角,谶纬之术怎么可能抛开麒麟凤凰灵龟等瑞兽不谈,搞小喽啰来预测?
除了《玄石图》本身站不住脚之外,关于司马懿毒杀牛金的传说也没有史料证实。按照传说司马懿权倾朝野,所以将牛金骗到宴会上,然后在酒中下毒害死。实际上从牛金的相关史料看,司马懿并不存在这种操作的可能性。牛金是曹魏名将,曾经随着司马懿平定辽东,因功被授予后将军的官爵。按照曹魏的史料,牛金在平定辽东,升任后将军后就没有了记载。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为牛金不久便去世,所以没有相关史料。从史料上看,牛金去世的那年是魏明帝曹叡执政,第二年曹叡去世,将司马懿列为顾命大臣。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司马懿干掉大将军曹爽之前都没有权倾朝野,反而是很多朝中大臣攻击和污蔑的对象。在曹操、曹丕和曹叡三朝,司马懿都是尽量的低调,极尽韬光养晦之能事。即便成为顾命大臣,他仍旧坚持韬光养晦,直到干掉曹爽,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牛金死时是曹叡末年,司马懿那时候的权力还受到各方面限制,根本不可能杀了朝廷重将不受追究。而牛金官至后将军,在军方是排名前五的大将,怎么可能无声无息的被毒杀,而史书还没有任何记载?从史实来看司马懿要完成这样的事情,至少需要在十年之后。
因此,司马懿因"牛继马后"的传说而杀牛金的事情,本身就没有充足的证据。既然前两个都有很大疑点,那夏侯氏与牛氏私通是不是真的呢?这个事情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甚至连牛氏的官职和真实姓名都没记录。在唐朝人收集两晋南北朝历史所著的《建康实录》中声称牛氏名叫牛钦,这也是道听途说的野史,没有任何依据。而从司马睿出生前后的境遇来看,他是夏侯氏私通牛氏所生的可能性极小。从西晋琅琊王一系的传承来看,司马睿的出身基本上没有问题,身世上的疑点是可以理清的。
司马睿的爷爷司马伷是第一代琅琊王,他的父亲司马觐是第二代。按照史料记录司马睿出生于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二年,而司马觐去世时间是太熙元年,同年也是司马炎去世时间。也就是说司马睿的童年是在司马炎执政时渡过的,司马觐去世时他已经十四岁了。西晋的政局虽然混乱,但那时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开始的,而司马炎执政时期却是政治稳定,也创造了"太康之治"的短暂繁荣。由于司马伷在平定东吴过程中立下大功,所以司马炎很看重琅琊王一系。尽管司马觐没什么才能,但司马炎也将司马睿收为从子。
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司马睿作为晋朝皇族子弟,其传承应该是有严格记录的。在司马炎时期,晋朝的朝政还未被败坏,皇室的管理都必须按照礼法进行。每个皇族子弟出身必须要进行记录,朝廷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果司马睿真的是夏侯氏与牛氏私通所生,那他凭什么进入司马氏族谱,有凭什么被司马炎收为从子?司马炎可不是他那个傻儿子,轻而易举就能被糊弄的。后来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其中一条重要的法律依据就是,他为司马炎的从子。因此司马炎一系在五胡乱华中绝嗣后,他成为司马氏中最有资格的继承人。
综上所述,"牛继马后"的传说虽然来源于正史,但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历史谣言。司马睿的身世中几乎不可能存在这种疑点,而是后世有人故意编造的谎言。而在晋朝的各种史书和文学笔记中,也创造了不少佐证这个谎言的证据,但都禁不起推敲。比如有荒诞的说法是牛金就是司马睿的父亲,这只从年代推算就差了三十年,怎么可能存在?实际上这类谣言大多与当时历史环境有关,有着明显的政治攻击性。司马睿在东晋称帝,也不是得到全天下的认同。既然有江州刺史华轶起兵反对,自然会有更多的反对者出现,造谣的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