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如何先当了盟主?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如何先当了盟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044 更新时间:2024/1/23 11:11:43

朝廷倾覆,中原大乱,大批中原人士将江东看做理想的庇护场所,争相渡江南下,先期渡江来到建邺的司马睿因此吸纳了不少人才。

而随着各色人等的南下,各种信息也纷至沓来,江东虽远离中原,也不免人心浮动,王导一直在关注中原的情况,尤其洛阳陷落以来,更加紧了对中原各地信息情报的收集,对当前流言蜚语充斥的现象深以为犹,他提醒司马睿道:“殿下,现在外面流传的各种消息都有,若不加以控制,而让其任意发展下去,对江东,对殿下都很不利,导以为,有必要对这些流言加以控制。”

司马睿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王导此时的说法正中其下怀,便道:“茂弘,国难显忠臣,自洛阳陷落以来,各路诸侯群龙无首,某些人就如跳梁小丑一般,露出其本来面目了,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在信息不明的环境下,怎么能够希望会有智者出现,若要真正做到流言不攻自破,还是要适当的将一些真相公布于众,你好好准备一下,我看可以先把中原的局势向百官传达一下,先统一他们的思想,自然在传达之前你也要先过滤一下。”

对王导而言,司马睿的意图从来不需要多说,只点到为止,王导立刻就心领神会,答应着正要离开,却又被司马睿叫住:“茂弘,洛阳陷落以后的这段时间,怎么没有听你说起祖逖的消息啊。”

“我只知道洛阳陷落以前,他和他的那帮兄弟随同着城内官军一同抗击胡虏,洛阳陷落之后我的人也与我失去了联系,我现在正在加紧打听祖逖的消息。”王导无奈道。

“唉,难为你了,局势混乱,尽量打听吧,也不要强求,一切自有天命。”司马睿叹道。

不几日,原先的安东将军府,现在的镇东大将军府议事厅中,文武聚集一堂,司马睿头戴二梁进贤冠,身着绛衣,坐在最前面正中的上首,左右两旁站立着一般文武,右首站立着王敦、甘卓、周访等一干武将,皆头戴武冠,身着戎服,个个器宇轩昂;左首站立着王导、顾荣、贺循等一干文官,皆头戴梁冠、身着大袖衫,个个腹有良策。

司马睿看着左右一般文武,想着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一番英雄故事,更有有一番不俗的经历,而今却都俯首于自己的脚下,内心顿时感受到一阵莫名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很快便一闪而过,因为他很快又感受到一种压力,他很明白,一旦自己在这些人心中算不上是一个英雄,很快也会被这些人踩在脚下。

两种感觉在司马睿心中一闪而逝,他稳定心神,向诸人说道:“众卿,洛阳陷落,皇室被掳,我等偏安一隅,这一切都是吾的罪过,吾恨不得立刻打回中原去。但大家都知道,吾虽总督五州军事,却是连扬州一个州也都没有完全掌控,如果现在渡江北伐,那就是羊入虎口,白白断送了大家的性命,如果让胡虏再乘虚南下,还连累了大家的妻室家小,不过吾要向大家说清楚,吾迟早是要北伐的,到时大家都要尽力,灭尽胡寇,一雪前耻。最近一段时间,中原的局势变幻无常,今天叫大家来,是要让大家听一下王导的介绍,对这段时间的局势有个充分的了解,切不可被局势迷乱了双眼。”

一、此时中原是什么形势?

司马睿说完,王导出列,他先向司马睿行了个礼,而后站在众人中间,向两厢扫视了一眼后说道:“皇上蒙尘之后,天下呈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失去了正常的信息来源,所幸,导在中原各州人员的工作并没有停止,这期间,他们一直在向我提供中原的消息,有些消息很有价值,导经过一番整理,今日向在座诸位做一个通报。”

王导略微停顿便继续道:“洛阳城陷之后,司徒傅祗和司空荀藩二人分别从城中反方向逃出,傅祗向西北到河阴组建了行台。”

行台是朝廷号令天下的行政首脑机构,一旦设立并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即获得了向全天下发号施令的权力。

“而荀藩则向东南到了密县,在这里召集了他的弟弟荀组、中护军荀崧,河南尹华荟和中领军华恒等人,拥着抚军将军、秦王司马业设立了行台,后中书令李焴,司徒左长史刘畴,镇军长史周顗,司马李述等人陆续来到,还拥有豫州刺史阎鼎率领的数千秦、雍二州流民武装,设立了行台之后,他们便一路往许昌南下。”

秦王司马业乃是武帝的嫡孙,吴孝王司马晏之子,也是荀藩的外甥,当初是因为过继给了秦献王司马柬,便袭位为秦王。

王导说到这里,除了武将队列有些交头接耳,文官队列却是鸦雀无声。

王导接着道:“豫章王司马端,是太子司马诠之弟,城破之际由青州刺史苟晞的人护着逃出城来,向东逃到了仓垣,苟晞的从事中郎刘会率领数十艘船、宿卫五百人在此迎接,司马端到达仓垣后立刻被苟晞奉为皇太子,并在这里又设立一个行台,司马端则封苟晞为太子太傅、总领全国兵马、录尚书事,然后将行台从仓垣迁往豫州蒙城。”

王导说道这里,众文武一阵唏嘘,依着苟晞的野心,他设立行台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却又都有些吃惊:战前怀帝就想逃出洛阳却在城外无功而返,原来并不是苟晞派出接应的卫队不得力,原来他的目标根本不是晋怀帝,而是豫章王司马端,将一个完全没有希望做太子的人扶上太子之位,将比从现成皇帝手上得到的回报要多得多,也容易支配得多。

都知道苟晞有心机,却不料有如此之深,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人。

“还有。”王导接着道:“司空荀藩在密县建行台,加封了幽州刺史王浚的官职,但王浚却不买账,他又在幽州另设行台,立了一个不知名者为皇太子,并发出布告,自称受中诏承制封拜,备置百官,列署征、镇,反以荀藩为太尉,王浚本人自领尚书令,以裴宪等人为尚书,还自行任命了兖州和青州等地的刺史。”

说道这里,王导最后道:“导所知的中原形势大致如此。”说罢,向司马睿又行了个礼后便退回队列。

二、江东应该如何打算?

王导在进行局势通报时,司马睿一直在旁观察着众人的反应,看众人先是惊愕,而后便是不服气和不屑,心中感到满意。王导所做的通报都是事实,只不过还特意漏掉了一条消息,那就是王浚还封了自己一个大将军头衔,这是王导特意过滤掉的,因为被一个远离中原朝廷的刺史分封并不是件光彩的事。

此时,他看着众人说道:“众卿有什么看法,可以畅所欲言。”

这时,武官队列闪出一人,高声说道:“以末将看,这四个行台没有一个能成气候,倒不如我们江东也设一个行台,大家奉琅邪王殿下为主。”大家定睛一看,乃是宋典,一张国字脸,膀大腰圆,长得威武雄壮。

“蔡将军说得极是,眼下大家抢着设立行台,就是为了争夺可以号令天下的权力,而权力的获取离不开名正言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忙着争夺地盘,而曹操却只拥着一个汉献帝,终使得天下归心,扫平群雄。今日的形势与当年有异曲同工之妙,拥有行台者,自然会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而兼观现在的四个行台,有实力者为的是私心,有公心的却又没有实力,无法做到号令天下,只有我江东设立了行台,方有将天下兵马集中调配的权力,家国才有复兴的可能。”文官队列中闪出号称“江东五俊”之一的薛兼,此人字令长,任着军咨祭酒,长得神清气爽,目秀眉清。

薛兼一番话,让大家感到兴奋起来,一时厅内交头接耳,好不热闹。

“不可。”一个声音响起,大家一看是江东的首望顾荣,顿时都止住了声音,他站出来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不可用当时的曹操和群雄来做类比,当初的汉献帝还算是群龙之首,而今皇帝蒙尘,却是群龙无首,设立行台,如果没有实力,只能是形同虚设,还容易树大招风,吸引胡虏入寇。现在的四个行台,河阴傅祗,距离洛阳太近,而且实力太弱;幽州王浚,只能吸引一些有野心的投机客而已,这两个我们完全可以不把他们当回事。但密县的荀藩所建的行台,拥着武帝的嫡孙司马业,手下官员众多,而且还有数千人众的武装,是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蒙城苟晞拥立的司马端,血缘上和司马业没有不同,并不是当今皇上的皇子,此人这么快拥司马端为皇太子,为的只是自己的野心罢了,不过他手中的军力却不弱。因此,我们考虑的只是如何在荀藩和苟晞二选其一。荣以为,四个行台中,苟晞素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看看他在青州的所为,绝不是可以依靠复国的人,而且此人向来自以为是,也不见得很看重我江东的支持,以我之见,倒是可以明确表态支持荀藩所建的行台。”

这时,王敦也站出来道:“顾公的意见甚是,胡虏刚攻陷了洛阳,士气正旺盛,苟晞急不可耐的打出皇太子旗号,很快便会引火烧身,以敦看来,匈奴大军攻陷洛阳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蒙城了。”

众人又是一阵喧哗,支持和反对者皆有之。

顾荣和王敦的一席话却和司马睿不谋而合,他寻思道:苟晞向来是目中无人,行事处处显得骄横无比,他在青州获得的“屠伯”名号,让世人皆知了他的恐怖手段,此人若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首先便要清除异己,这对自己绝对是场灾难,所料不错的话,自己就是他的首要目标,而此人迫不及待在蒙城拥立太子,也显示出他的野心已经膨胀到了极点,一旦看不到眼前的危机,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想到这里,他朝众人说道:“众卿,苟晞自作主张拥立一个所谓的皇太子,给自己封了个首辅,不过自作自画,自欺欺人而已,其野心昭然若是。如此的一个行台,名不正言不顺,吾要拥立的是一个真正能安邦兴国,迎接天子回朝的行台,因此,我江东要立刻派人去联络荀藩,告知我江东的支持,至于苟晞等另外三个所谓的行台,我们况且听之任之,也不表示反对,就让我们睁大眼睛看着,看看他们这几个小丑能跳到何时。”

三、投桃报李终得盟主

一月之后,司马睿收到了荀藩的回复,除了表示对司马睿的感谢之意,更以行台的名义传檄四方,推司马睿为天下盟主。

这一纸檄文,对司马睿来说,乃是天大的好消息,犹如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自己目前的头衔,虽是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但也仅仅拥有军事权而已,还没有行政的权力,这便使自己无法实现对管辖地区的完全控制,而自己要实现在江东地区的王道,如果没有行政权,就没有了稳定的钱、财、人的支持,一切便是空谈。此时,荀藩以行台名义推自己为盟主,正可以拿着这个鸡毛作为令箭,名正言顺对自己统辖之地行使行政权。

司马睿立刻将王导和王敦二人传来,将檄文给二人看后,二人都很兴奋,司马睿道:“吾想对江、湘、交、广四州进行整改,但这却是个棘手的问题,因此请来你们考虑一下,我们该从何处入手。”

王导略微思索后便道:“江州与我扬州比邻,拥有桂阳、武昌、安成等十郡,百姓安居乐业,是块富庶之地,而湘、交、广三州贫瘠,江州刺史华轶对殿下的教令又向来不听,因此我们可发两个调令,将华轶与湘州刺史对调,华轶必定不服从,殿下再以盟主的名义对他用兵,可将江州一举囊括,一旦江州到手,其余各州便无人再敢不俯首听命。”

王敦也道:“此计甚好,天下大乱,我们江东也该有一番动作了,不趁此机会扩展实力,还谈什么王道大事,华轶只知道割据自保,已然成为了我们的畔脚石,不除不行。”

听二人说完,司马睿最后道:“好,就按二位说的行事,茂弘(王导)起草一份调令派人送到江州,处仲(王敦)准备兵马粮草,时刻准备着兵发江州。”

更多文章

  • 牛继马后:晋元帝司马睿到底是姓司马还是姓牛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曹魏,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牛继马后,史说三国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东汉末到晋国江山易主,曹家夺刘家江山,司马夺曹家,牛家夺司马说的是东汉末年到东晋皇帝的姓氏,东汉无疑就是姓刘了,汉朝开国皇帝姓刘,他的后代子孙成为了皇帝那自然也就姓刘了。后来曹操势大破坏了白马之盟,迫使皇帝刘协封自己为魏王,但是曹操一辈子有皇帝之实,却无皇帝之名,他的儿子曹丕继承魏

  • 胡咧两晋(十八)司马睿拒绝勤王并非因兵力不足,是意图争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睿,祖逖,司马炎,王衍,王敦,八王之乱

    在西晋灭亡前夕,被刘曜的匈奴大军围困在长安的晋愍帝司马邺曾下达诏令,任命偏安江南的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命其率兵赴洛阳勤王。然而这个诏令被司马睿无视了,以兵力不足为由拒绝北伐,眼睁睁的看着刘曜大军攻破长安城,司马邺成为汉赵的俘虏。司马睿的做法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南下避难的北方

  • 中国历史皇帝列传——司马与王共天下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司马睿,皇帝,王敦,王导,丞相,司马懿

    司马睿(276年-323年1月3日),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人,生于洛阳。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十五岁袭封琅邪王。“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被任命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他用王导之谋,

  • 一口气看懂东晋开国!司马睿并不是一个明君,为何却能建立东晋?

    历史解密编辑:权倾天朝标签:王敦,祖逖,王导,司马睿,司马炎,司马懿,东晋开国,史说三国

    公元276年,也就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还在位的时候说起。当时晋朝这边,虽然已经建立了好几年,但是还没有彻底统一天下。在南方,生命力顽强的东吴政权,依然还在撑着。就在这一年,司马家又添丁进口,出生了一个叫司马睿的小男孩。因为小男孩,并不是司马炎他们这一支的,所以当时也没谁多注意他的出生。更没有人想到,

  • 司马睿的无奈:偏安一隅,有一统雄心却受制于王家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王敦,王导,皇帝,司马睿,司马懿,贾南风,司马师,史说三国

    历史对东晋第一代君王司马睿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史学家认为:"司马睿虽然胸怀大志,有重新一统的野心,但是在集权方面却做得拖泥带水,迟迟不敢下定决心扳倒王家,因此,司马睿一生都被王家给限制着,也就无法实现一统的报复。"世人总是喜欢把司马睿与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没有可比性,赵构是

  • 胡咧两晋(二三)司马睿的身世存疑,牛继马后的传闻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司马睿,牛继马,曹魏,司马炎,司马懿,曹丕

    在两晋的历史故事中,流传着一个关于晋元帝司马睿身世的传说,被称为"牛继马后"。相传魏明帝曹叡时期流传着一部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这个预言的卦象上说牛氏的后代要取司马氏而代之,这让司马懿非常忌讳。司马懿请了三国时有名的星象家管辂占卜子孙运势,得到的结果与与《玄石图》不差毫厘。他

  • 司马睿建立东晋,为何成为最怂的开国皇帝,竟被人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司马睿,皇帝,王敦,王导,司马懿,八王之乱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然而东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睿却是一位例外,他在位期间大权旁落,叛军甚至冲到皇宫里面,当着他的面劫掠。323年,司马睿忧郁成疾,居然被气死,只活了47岁。那么,司马睿既然能够建立东晋政权,为何却成为史上最怂、最窝囊的开国皇帝呢?一、西晋的闲散王爷司马睿虽然

  • 司马睿其实叫牛睿?牛姓小吏的后代建立东晋?流言背后不只是桃色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司马睿,王莽,曹魏,司马懿,司马炎,东汉末年

    司马氏西晋立国不久,皇族之间就爆发了大规模内斗,史称“八王之乱”。连年混战消耗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本就受损严重的国力,盘踞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逐鹿中原。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的护佑下,于南方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但是,司马睿即位饱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他并非司马氏后代,而是牛氏之后,这条流言被

  • 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为什么被有些人称为“牛睿”?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魏书,东晋,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司马氏,开国皇帝

    熟悉东晋十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东晋的开国皇帝是晋元帝司马睿。根据史书记载,司马睿的祖父是司马懿之子司马伷,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奇怪的是,有些人到今天都将正儿八经的晋室宗亲司马睿称为“牛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在《晋书·元帝纪》的记载中,司马懿掌权后听到一个谶语叫“牛

  • 打败晋元帝司马睿的王敦最终为什么没有真正控制东晋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王敦,王导,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东晋朝廷

    永昌元年(322年),东晋权臣王敦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王敦起兵后非常顺利地打进了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大批亲信和王敦的反对派遭到王敦的清洗,司马睿本人忧愤而死,史称“王敦之乱”。“王敦之乱”让王敦的权势达到了“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