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安帝司马德宗: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生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的传奇帝王

晋安帝司马德宗: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生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的传奇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2185 更新时间:2023/12/18 12:58:09

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九月二十日。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丙申年。大洋彼岸,罗马贵族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刚刚出生,现在的他虽然是襁褓之中的婴儿, 但在未来,他会发动一场震惊欧洲的宫廷政变,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江南大地,也有事发生。这一年,东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驾崩了。万事万物,总有始终。寻常百姓会死,官员大臣们会死,做皇帝的,当然也会死。在封建帝制时代,帝王们总以真龙天子自居,大臣上朝时虽然总说吾皇万岁,但皇帝也是肉体凡胎,早晚也要离开这个世界。

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中华历史五千年,粗劣算来,皇帝大概有450多位,而这其中能善终的帝王,恐怕连一半也不到。处于权力巅峰的帝王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有在政变中被亲戚杀死的,有在夺权中被大臣弄死的。有常年饮酒作乐,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有喜欢修道炼丹,拿重金属药丸当饭吃的。更有滑稽者,平地摔跤而死,纵欲过度而死,乃至掉进粪坑里被溺死,各式各样,各不相同。以上列举的死法,已经算是世间罕见,而这位晋孝武帝的死,则简直可以说是亘古奇闻。总体来说,这位皇帝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君。即位之初,东晋王朝皇权旁落,这位皇帝拳打世家大族,脚踢朝堂权臣,一步一个脚印,重拾多年来支离四散的天子权威。把国内的情况整顿好,北方的前秦政权又领了二十万精兵进犯,皇帝联合丞相谢安,以少胜多,把前秦皇帝苻坚按在地上狠狠的捶了一顿。(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规模和影响和前两朝的赤壁之战相比也不遑多让。有文治,有武功,倘若皇帝能坚持下去,搞不好东晋王朝的未来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但很显然,司马曜同志是个没什么长劲的人。他一看天晴了,雨停了,东晋王朝太平了,立刻一改之前的明君形象,开始整天在后宫里沉湎酒色,索性连朝也懒的上了。可以理解,皇帝很累,皇帝需要休息。东晋虽说偏安江南,但江南也是很大的。

山川千里,良田万亩,所辖州郡甚多。折子源源不断的从地方送到中央,一封接一封,边关告急的折子皇帝要亲自处理,村里丢鸡丢狗的小事也必须皇帝全权做主。没办法,中央集权嘛,想要集权,那这天下间事无巨细,皇帝都要了如指掌。对付权臣很累,收拾老邻居前秦也很累,那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答案是,没有尽头。如果做昏君也就罢了,大可奉行“昏庸祸国一时爽,一直祸国一直爽”的生活方针,但倘若要做明君,只要登上皇位,就必须化作工作狂人,一刻不停的干下去,就成了帝王们的宿命。司马曜不想接受这种宿命,与其说是不想接受,不如说是皇帝认为,他做得已经够多了。现在,他流连在后宫之内,左手琼浆美酒,右手红粉佳人,这不比整天在朝堂上吭哧瘪肚的工作要快活得多?皇帝的妃嫔很多,但皇帝唯独宠爱贵人张氏。张贵人年喻三十,已经不再年轻,当了很多年的贵人,也没有为皇帝诞下过一儿半女,论长相,和那些初入宫闱,年轻貌美的姑娘们,更是没有半点可比。

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分不出众的女人,却能独得圣心,可以日夜陪伴在皇帝身边。而至于司马曜同志为什么偏爱张贵人,史书并没有记载。既然史书无载,那我不能胡说。男女情爱之事,谁又说得准呢?也许皇帝就好这一口也说不定。皇帝和张贵人夜间饮酒致醉,司马曜喝的五迷三道,头昏脑涨,突然毫无来由地指着张贵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汝以年当废,吾已属诸姝少矣。”——《魏书》皇帝表示,你啊,你岁数也太大了,年华不再,又没能诞育皇嗣,就别占着茅坑不下蛋了,明天我就把你贵人的位份给废黜了,另找两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来陪我。乍一听,这话说得很刻薄,也很绝情,基本上可以断定为皇帝是个妥妥的渣男,背叛爱情,始乱终弃。但在史书的记载中,皇帝在说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这样的描述:乃笑而戏之云。——《魏书》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说这句话的时候,状态是十分轻松幽默的。是的,皇帝其实是在和张贵人开玩笑。一个男人如果不再爱一个女人,他是断然不会和那个女人再说这么多话的。正是因为热爱,才会有这样的玩笑话。因为真正的不爱,都是悄无声息,渐行渐远的。但很可惜,张贵人并没有把这句话当成玩笑。夜里,趁皇帝熟睡,张贵人扯起被子,蒙住皇帝的头,直接把皇帝就给捂死了。是的,活生生捂死。由此,英明一世的晋孝武帝司马曜同志没有死在事务繁杂 工作上,也没有死在守土开疆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手里。虽然司马曜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我仍然要为这位皇帝留下一句言简意赅的评语,那就是:如无必要,不要和自己老婆开玩笑。既然司马曜并非主角, 那么主角是谁呢?是接替倒霉老爸皇位的儿子,司马德宗。(晋安帝)

而对司马德宗的讲述,我们同样要从一段史料开始说起: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晋书》这句话很长,但总结起来很短,那就是司马德宗同志是个傻子。这里说的傻子,绝无侮辱人的意思,而是单纯指这位皇帝的智力水平,实在是不太过关。史书记载,司马德宗同志性格软弱,不爱讲话,别说加减乘除,就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也分不清楚。而之所以这样一位仁兄能当上皇帝,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是嫡长子。皇权沉重而自私,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就算明明有更好的选择,结果也会更偏向于血脉传承。司马家的天下,必然只能让司马家来继承,就算司马德宗是个傻子,这一切也只能属于他。在本朝的宗法制度里,这或许是一个合法的选择,但却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宛如他老爹司马曜那样的明君,都不敢说完全镇住东晋王朝这个复杂纷乱的场子,又何况一个智力低下的司马德宗呢?结果皇帝前脚刚登基,后脚就有人起义了。公元397年,兖州刺史王恭发动叛乱。随后,豫州刺史庾楷、广州刺史桓玄叛乱。公元400年,农民起义军头领孙恩叛乱。之后,荆州刺史殷仲堪叛乱。......

当然,叛乱并非我提到的这些,如果细细梳理,其实还有很多,这里不再枚举。但看到这里,我想读者朋友们也能大致了解当时的状况,那就是,智力低下的皇帝根本没有办法行之有效的治理东晋这个庞大的王朝,底下的人一看皇帝不太行,纷纷叛乱,不服皇帝管,想看看能不能在这乱世里捞点油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这帮群雄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抢钱抢人抢地盘,彼此之间争斗不休。最后,广州刺史桓玄同志脱颖而出,杀出重围,直接带兵攻入了王都建康,自封丞相,架空皇帝,成为了东晋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也就是在这时,东晋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看起来并不算太起眼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刘裕。彼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势单力薄,举兵无亲,带着一小股部队四处游荡的年轻人,但在未来,刘裕这两个字,将会彪炳史册,成为最耀眼的名字。别人的传奇即将缔造,但司马德宗的人生却一直很不幸。桓玄干了丞相没两天,兵败被杀,皇帝又被另外一位群雄桓振给控制了起来。桓振架空皇帝,控制朝政没两天,又被后起之秀刘裕给打趴下了 。刘裕又成了东晋王朝的话事人。同样是权臣,这位仁兄的水平可是要比之前的桓玄和桓振高出不少。在刘裕的带领下,东晋灭南燕,占山东,屡战屡胜,这个垂头丧气的王朝终于有了复兴的征兆。

但这一切,和司马德宗的关系不是很大了。他漫长的一生过得颠沛流离,身为帝王,却被人时刻拿捏,呼来喝去。一来没尊严,二来很惨。但我想司马德宗本人应该并不在乎,因为以他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悲伤在他的心里并不存在。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力是很弱的。他最关心的并非司马家的东晋王朝未来会如何,也从不担心自己皇帝的位子还坐不坐的稳,皇帝唯一担心的,就是明天的尿布,谁来帮他换。义熙十四年,公元419年,司马德宗被刘裕派人杀害,时年三十七岁。皇帝死了。微不足道地死去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皇帝从出生到死去,从即位到被谋害,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一生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惶惶三十载,一语不发。他在人间为帝王,却在死后连一道残影也未曾留下过。东晋换了新的主人,未来何在?谁也,无法预料。

标签: 司马德宗刘裕晋安帝桓玄丞相帝王

更多文章

  • 巧合还是天命?西晋有白痴皇帝司马衷,东晋有弱智皇帝司马德宗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皇帝,桓玄,武帝,西晋,东晋,司马衷,晋惠帝,晋安帝,司马德宗

    说起“傻皇帝”,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电视剧中刘备的儿子刘禅,但其实刘禅并不是低智商皇帝。历史上真正的傻皇帝并不多见,尤其是又傻又能长享帝位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两晋时期司马氏一家就出了两个著名的傻子皇帝:一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二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并且两人还都稳坐了很多年的皇位。不知道是历史巧合还是真的天命

  • 晋成帝司马衍:皇帝犹如困兽,时刻游走于帝国权力的刀尖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晋成帝,司马衍,皇帝,太后,王导,司马绍

    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八月二十五日。建康城天气反常,下了一整夜的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肃杀,建康城里一片死寂。万籁俱寂之中,东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司马绍驾崩了。司马绍的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他是一个明君,一个东晋乃至两晋时期都极为难得的明君。年少登基,匡扶天下,计除权臣,扫平四

  • 古代名人智慧:司马绍转移目标得脱身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王敦,皇上,大军,明帝,司马绍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东晋明帝时,大将军王敦起兵造反,顺江东下,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谋图算夺君位,自己当皇上。消息早传到明帝马绍那里,为了平灭叛乱,司马绍亲率大军迎敌。两军相遇在都阳湖畔,扎下营寨。司马绍自恃勇力,换了一身便装,策马到王敦大营来观看虚实。守营将士见有一气轩昂之士在营外转悠,觉得

  • 东晋人物志:东晋历史上的强势皇帝,晋明帝司马绍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皇帝,王敦,王导,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睿,东晋人物志

    公元323年,东晋政权的建立者司马睿在忧愤之中死去,继承他皇帝的是他的庶长子司马绍。因为司马绍的生母荀氏是鲜卑人,只是在当婢女时得到司马睿的宠爱生下了司马绍,而司马绍长得不像当时的汉族人那样,因胡须发黄,讨厌司马绍的王敦就叫他“黄须鲜卑儿”。司马绍也很幸运,身为司马睿的皇后虞皇后没有生育,按照“无嫡

  • 晋元帝司马睿:一个被命运推着往前走,但是终究掌握不了命运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晋元帝,司马睿,王导,王敦,司马懿,八王之乱

    司马睿的爷爷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儿子,虽然是庶出,但是也深受司马懿的喜爱。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实权正式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司马伷奉命镇守在邺城。邺城是曹操封魏王时候的都城,是魏王室聚集地。司马伷能够镇守这里,足见司马懿对他的重视。西晋开国后,司马伷受封琅琊王并率军灭掉吴国。比起爷爷司马伷,司马

  • 东晋讲究门第,但为什么司马睿中兴四佐无一人是世族,都是草根?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司马睿,晋元帝,王敦,世族,王导

    众所周知,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南、北世族拥戴下称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帝国,史称“东晋”。因世族权势巨大,东晋初就基本确立了“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体制,并由此开启东晋前中期王、庾、桓、谢“四大家族”与皇帝联合执政的典型门阀政治时期。然晋成帝时,朝野出现“中兴四佐”之说,也就是辅佐晋

  • 共同需求、世族助力下的同盟政权,软弱可欺,导致司马睿忧郁而逝

    历史解密编辑:老四讲事标签:王敦,王导,皇帝,孙吴,司马睿

    西晋灭亡后,皇室宗亲司马睿于317年称晋王,第二年在江南的建康正式称帝,建立起了偏安的政权,史称东晋。当了皇帝的司马睿,可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潇洒、威风,苦心经营之后,竟然忧郁而逝。这与他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共同需求,司马睿建立了“同盟”政权。八王之乱后,紧接着刘渊起兵。不久,洛阳

  • 他与东晋帝王司马睿共分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司马睿,王导,晋愍帝,晋怀帝,晋惠帝,刘渊

    当初,刘渊起兵后,中原的形势越来越混乱。西晋琅玡王司马睿采用王导的谋略。请求去镇守建邺(今南京),等待时机重兴晋室。在王导、王敦等人的帮助下,他宽待建邺的地方势力,着力平叛,经营了将近十年,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占领了长安,西晋覆灭。司马睿随即自立为帝,仍以晋为国号,

  • 司马睿:东晋王朝的掌舵人,却被一个武将玩得“委曲求全”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司马睿,王敦,祖逖,王导,刘琨

    做上皇帝以后的司马睿深知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易,首当其中想要感谢的就是王导兄弟,他甚至在登基的那一天将龙椅让让出了一半,让王导前来同坐。然而王导好歹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并没有言听计从,而是坦诚地向皇上行了拜谢之理而婉拒了皇帝的好意。其实小编想说的是,这里虽然从某个角度来看,是王导对君臣之礼的敬畏;其实也可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如何先当了盟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皇帝,王敦,王导,刺史,东晋,开国,司马睿,史说三国

    朝廷倾覆,中原大乱,大批中原人士将江东看做理想的庇护场所,争相渡江南下,先期渡江来到建邺的司马睿因此吸纳了不少人才。而随着各色人等的南下,各种信息也纷至沓来,江东虽远离中原,也不免人心浮动,王导一直在关注中原的情况,尤其洛阳陷落以来,更加紧了对中原各地信息情报的收集,对当前流言蜚语充斥的现象深以为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