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行书集字《弟子规》,不得不服!

王羲之行书集字《弟子规》,不得不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小教程 访问量:1738 更新时间:2024/2/27 17:15:33

《弟子规》中说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理表现

写字的人是以线条

来表达抒发情感心绪的

所以,写字先正心

当书家“模范”羲之

“亲笔书写”

典雅中正的《弟子规》

会有怎么的火花呢?

一起欣赏

王羲之集字《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力,则学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难。

亲憎我,孝方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

抱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知识!

标签: 王羲之弟子规集字书法行书

更多文章

  • 王铎靠这幅字打败了王羲之,被日本封为“笔神”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铎,王羲之,董其昌,赵孟頫

    公元1592年,在河南孟津的一个耕读之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王铎,字觉斯。此男孩虽然家境贫寒,甚至常常食不果腹,但天资卓越,读书过目成诵,尤其是钟情于书法。他13岁就开始学习《集王圣教序》,仅仅练了三年,就学到王羲之的神髓,并且书法闻名乡里,后来他考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凭借自己的过人才华,在官

  • 王述当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很恼火,竟向朝廷提出:分我一个州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王述,王导,晋朝,王羲之,书法家

    26岁的王羲之看不起将军王述,可王述后来竟当了他的上司。没想到,王羲之在恼火之余,竟然向朝廷提出:分我一个州!他,是东晋书法第·一人。他,是东晋元勋王导的子侄,备受王导的宠爱。可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东晋将军王述时,他却懊恼万分。他就是王羲之,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只是你知道历史·上的王羲之,是如何评价

  • 张旭光解读王羲之手札,全是干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张旭光,王羲之,草书,手札,丧乱帖,姨母帖,书法家,晋朝,艺术家,书法作品

    导 读提起学习王羲之书法,当代最具话语权的应该是张旭光先生,他对王羲之学习、继承与创造、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王羲之手札对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下面,大家一起看看张旭光老师生动解读王羲之手札,讲得又全又好!一得示帖《得示帖》示字很楷化,“知足下”成为一组,从楷到草、再到行;“吾亦劣劣”为一

  • 王羲之为什么是“书圣”?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序,行草书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1、忠君爱国《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

  • 此人是蔡文姬的学生,王羲之的师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看看他这件小楷作品,是不是比王羲之还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王羲之,楷书,钟繇,小楷,隶书,宣示表

    楷体作为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常用的一种字体,以端庄秀整、美观实用著称,能写出一手精致的楷书可能是不少书法初学者的目标和梦想。当正楷写得已经得心应手时,继续练习小楷,更能提升控笔能力。当我们在练楷书时,有一人不该被忘记,他真是“楷书之祖”钟繇。钟繇,字元常,东汉元嘉元年(151年)生于河南颍川长社,他

  • 王羲之这10副对联,真是太美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对联

    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书圣兰亭风范,体势俊逸。如清风明月,如轻舞云烟;含蓄健秀,平和自然。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

  • 王羲之此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行书,书迹

    到底“书圣”王羲之的哪一部作品,被称誉为“二十八骊珠”?被称誉为“神乎技矣”?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快雪时晴帖》。此帖是书圣王羲之的名作之一。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珍爱此帖,将其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族侄王珣的《伯远帖》,一起珍藏在紫禁城养心殿的书斋,视为天下书迹“三希”,其书斋也因此称为“

  • 赵孟頫临王羲之书法逐字对比,临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赵孟頫,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赵孟頫临王羲之《适太常帖》,得王之气脉流畅外,更见端正朴茂,究其点画,将刻本隐去之笔意予以还原,而且增强了笔气映带与连贯性。这些,都是今天临古值得借鉴之处。左为王羲之草书《采菊帖》右为赵孟頫临左为王羲之草书《太常帖》右为赵孟頫临—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

  • 王羲之《草诀百韵歌》最好的版本,果断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草书,米芾,杨慎,墨池,晋朝,王羲之,书法家,草诀百韵歌

    《草诀百韵歌》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歌诀,学草书的重要门径,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据相关资料显示,此书最早见于北宋,伪托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托名王羲之。集 古 草 诀宋书学博士米芾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草诀百韵歌》释文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

  • 王羲之“断连”,并不只是“提按”...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行书,集字,丧乱帖

    唐太宗为《晋书》撰《王羲之传论》,评王书有云:“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王羲之行书点画之间的呼应贯通笔随势动,势到而笔到,为有形之连属牵带;势到而笔不到,则笔断而意连,尤具含蓄蕴藉之风致。而王羲之行书用笔的一大特质正在于断续无踪,不主故常,断笔停顿处多意在飞动。《丧乱帖》的“之”字,笔笔分断,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