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体作为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常用的一种字体,以端庄秀整、美观实用著称,能写出一手精致的楷书可能是不少书法初学者的目标和梦想。当正楷写得已经得心应手时,继续练习小楷,更能提升控笔能力。当我们在练楷书时,有一人不该被忘记,他真是“楷书之祖”钟繇。
钟繇,字元常,东汉元嘉元年(151年)生于河南颍川长社,他不仅是曹魏的重臣,官至太傅,更是书法史上一位影响力极高的人物。我们熟知的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字体,一定程度上都得益于钟繇的创造,他不仅使楷书从隶书中脱离出来,更是直接影响了王羲之的楷书。
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即是说钟繇书法学自蔡文姬,进而通过卫夫人传给王羲之,所以说他是王羲之的师祖并不夸张,王羲之也曾临摹过他的作品。
钟繇楷书作品中,《宣示表》是“五表六帖三碑”里最为知名,字数也较多的一件。钟繇除取法于蔡文姬之外,也受到曹喜、刘德升以及汉隶字体的影响。《宣示表》是一封上表,在这之前还没有用楷书写表的先例。《宣示表》全卷300余字,精致秀丽,通篇气韵畅通连贯。
此作笔画秀润,行笔凝练、利落,多以侧锋落笔,字态自然灵动,笔画稳实、波磔舒展,回锋收笔使得每个字扎实内敛。在此帖中仍能感受到隶书的敦厚可爱,但已经有小楷的轻盈灵动,钟繇将隶书笔画的扁平化为秀整,极具创造性。
《宣示表》结字灵活,笔画间穿插自然、气息相通,很注意左右结构的呼应与平衡,以“權”“詔”等字为例,为了整体左右均衡,钟繇将右半边下压,笔画也更为精细,繁与简、轻与重交相呼应,可谓独具匠心。此表章法上下致密、左右疏旷,虚实结合。
《宣示表》充满古雅朴拙、端庄高古的风采。梁武帝萧衍称赞此帖:“势巧形密,胜于自运”;唐代书法家张怀瓘称他是“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不少人将钟繇小楷与王羲之小楷对比,比较二人谁更胜一筹,王羲之自己曾说:“吾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在他看来,是比钟繇强一些的。
《宣示表》原作据说是由王导传给王羲之,羲之再传给王修,之后便不知所踪,只存其临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在,我们将这件《宣示表》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用市面最先进的技术,达到了与原作相差无二,非其它版本所能比,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