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真迹被日本成功复原,堪称鬼斧神工!

王羲之真迹被日本成功复原,堪称鬼斧神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之海 访问量:803 更新时间:2024/3/9 14:48:42

羲之留给后人最多的作品乃是他的信札,而这些信札也往往能代表一个书法家的最高水平!

王羲之在公元345年左右,也就是永和初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封信,这封信的大意是,自己曾经读过杨雄的《蜀都》以及左太冲的《三都》,对于四川的风土人情极为向往,想前往一游,正好自己的朋友在四川做官,所以就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王羲之行草书《游目帖》

这封信乃是王羲之的传世书法当中字数最多的一件,原作在唐朝之前就已经散佚,其摹本在历史上曾经过许多人的收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藏家乃是明代初年的大学问家方孝孺,方孝孺曾经为此帖作跋:

“此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意思王羲之这本帖既有森严的法度,又有秀逸的美感,既有圆劲又有方劲,堪称是鬼斧神工,天造神韵,看完之后,发现真是人力难为之!

王羲之行草书《游目帖》

只可惜的这本帖在清朝末年,被恭亲王的儿子载滢流入日本,此帖在上个世纪初,还在日本展出过。

此帖后来毁于40年代的日本战乱,一直到了2006年,文物出版社向日本的二玄社提出想复原此帖,双方一拍即合,其底本乃是依照日本影印版的这本帖,上面并且附有全部题跋!

这本帖就是著名的《游目帖》。

复原的过程历时一年有余,每一个细节都极为考究,包括了用纸、用墨、以及钤印和印泥的选择等等。

王羲之行草书《游目帖》

在用纸上,这件《游目帖》的复制用纸乃是结合了台北故宫的黄庭坚《寒山子题居士诗》原作,以及《远宦帖》和《奉橘帖》等作品的纸张颜色,并且在装裱的公艺上也仿照存世的王羲之作品所制。

在印章与墨迹的色彩以及装裱的形式上,皆是仿照旧时模样,最终历时一年有余才终于将其还原成功。此作一经问世,便引发了书法界同仁的轰动。

这件作品也是堪称鬼斧神工,成为了书法界的至宝,学书法的人不可错过此帖!

王羲之行草书《游目帖》

王羲之在自己的《书论》当中说道:

“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

意思是写字的时候,字的轴线不能是垂直的,若是这样的话,则没有丝毫韵味可言。这件《游目帖》在字的轴线上则是左右摇摆,极有动感,是一件节奏感极强的作品,但这种节奏感是隐藏在字法当中的,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很难体会到的!

王羲之这件《游目帖》杂糅了楷、行、草诸体,但一脉天机,一任自然,没有丝毫违和之感,并且在单字上极为强调字势的开合,部分字尚且保存隶书意趣,在妍美的理路当中不乏朴拙之貌。

王羲之行草书《游目帖》

《游目帖》从整体上的风格来看,属于中正平和一路,从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所以成为了后世学书者最值得效法的作品。高明的作品,后世之人学之会千人千面,每个人都能从这片“汪洋大海”当中攫取一瓢,而足以受用终身。

而对于艺术价值不高的作品,学出来则会千人一面,因为本身的内涵和底蕴不足,便没有了后人发挥的余地。

这件《游目帖》气格妍而不媚,雄健而不狂怪,巧妙而不造作,不愧是书法史上的一件神品!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更多文章

  • 宋高宗写给岳飞的圣旨,字迹堪比王羲之,笔笔有晋人法度,内容却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岳飞,赵构,圣旨,晋朝,诗人,宋高宗,王羲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满江红》记录了岳飞一生单纯而又伟大的理想,击破金国、恢复大宋。但岳飞可能并不知道,他一个人的理想并非所有人的心愿,比如宋高宗赵构。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战功赫赫,他也曾是赵构的心腹爱将,但随着“苗刘兵变”发生,以及岳飞某些

  • 王羲之草书《期已至帖》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道家,晋朝,王羲之,书法家,期已至帖

    释文: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当力东沿,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 王羲之此作一经问世,便轰动了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王羲之,万岁通天帖,书法界,书法

    我们之前谈到过当代人不如古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已经没有了传统的旧学教育,因为书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晋唐法帖的遗失,这些法帖具体遗失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在唐代,王羲之的墨迹还有很多,在宋代也有不少,唐代的真迹就更多了,但是到了现在,王羲之真迹一件也没有流

  • 王羲之行书欣赏《道护帖》三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行书,钟繇,晋朝,王羲之,道护帖,王献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

  • 王羲之新作重磅面世,比《圣教序》还好10倍,学行书,有这本就够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小楷,晋朝,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从魏晋至今历经1700多年,王羲之在书坛的地位无人撼动,一直被学书者奉为“终极目标”,人们在临摹王羲之书法时。大多会选择他最拿手的行书,因此“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和《圣教序》就成为了“书坛宠儿”。但是如今又出现了一件王羲之“新作”,书法功力甚至比《圣教序》还要好10倍,这幅作品就是王羲之的行书《

  • 这或许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行书,王献之,行草书,书法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像他们

  • 王羲之见这件书法该仰望还是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hhh聊科普标签:行书,晋朝,王羲之,书法史,赵孟頫,书法家,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心经

    赵孟頫是中国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般若波罗蜜心经》书法作品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是以木板刻成的印本为底本,采用了行书的形式,笔画流畅自然,气势磅礴,富有力度和韵律感。整个作品的布局极为精妙,字形秀丽,墨色浓淡适度,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神秘的感觉。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而他的

  • 此帖,王羲之笔法秘诀一览无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羲之,游目帖,行书,十七帖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

  •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耿耿,晋朝,王羲之,贤室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草书《贤室帖》4种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王羲之草书《贤室帖》安思远藏本

  • 王羲之笔下最美的3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行书,36个字

    一提起书法,想必大家都能想到“书圣”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字寓刚健于优美,神态多姿,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下面这36个极具气韵的单字尽显其行笔特点和用笔之技巧。我们一起欣赏下。 王羲之修为至深, 其书法形断意连,丰润,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