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沦为阶下囚后,写《破阵子》怀念故国,道出无限的留恋和悔恨

李煜沦为阶下囚后,写《破阵子》怀念故国,道出无限的留恋和悔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4/1/16 15:51:18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生命中最后几年,追忆往事之作。对于李煜的词,王国维作《人间词话》提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有人认为,这首词写于南唐灭亡,李煜“辞宫”之际,于是误以为王国维所谓“眼界始大”,指的就是从这首词以后“眼界始大”,可是事实上绝非如此。

其实这首词是李煜沦为阶下囚的最后几年,追忆前尘的作品。在亡国之前,李煜和许多古代的词人一样,爱填词抒写儿女情长、纸醉金迷的人生小故事。

亡国之后,李煜因切肤之痛触发灵感,词风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于是,他从描写风花雪月,浮华奢靡的宫廷生活,转为了书写山河破碎的亡国的悲音。

因为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李煜有感而发,所以词风极为流畅自然,且有强大的悲剧感染力,让人读了能够感同身受。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赏析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白话翻译:

四十年以来,生我养我的故土,我的家园,我的南唐,那里有三千里的锦绣江山。宫殿里面的那些楼阁,栖凤盘龙,直插云霄。

后掖庭中种满了各色的奇花异草,置身其间,仿佛来到了仙雾缭绕的天宫一般。这个神仙一样的国度,和国度里面的人,什么时候遭受过战火的摧残呢?

直到有朝一日,我沦为了阶下囚。我的身形,就像沈约一样,迅速地消瘦了;头发也像潘安那样,开始变得花白了。

最让人难过的是,在城破的那一天,我去宗庙里拜别祖先的灵位,听到宫中教坊里多情的宫女,为我演奏了一曲离别的哀歌。而我唯有流着眼泪,对着她们,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到南唐灭亡时才三十八岁,还不到不惑之年,词的开篇取个整数写“四十年来家国”。

上半阕主要是回顾他中年以前,在南唐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据野史的说法,李煜的父亲生前曾经对他寄予厚望,因为他有“重瞳之相”,是天生应该当皇帝的人。

所以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李煜当了君主以后,会对这个国家有利。谁料李煜当上皇帝以后却耽于享乐,最后弄到亡国。

词的前四句在追忆故国的同时,也是在抒发李煜个人,对南唐这个国家的深厚感情。这个国家有三千里江川,有飞凤蟠龙的画阁高楼,有美玉打造的庭院和奇花异草。

它看上去精致得像一个水晶宫殿,稍微用力碰一下就要碎掉了,又怎么经得起干戈呢?如此一来,就和下半阕提到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亡国之痛的巨大悲哀。

下半阕的“沈腰潘鬓”,其实是两个典故。“沈腰”是说南梁开国功臣沈约的腰,他生活的时代比李煜早了四百多年。有一回,沈约给朋友写信,信中说自己“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意思就是说,生病不过百十来天的时间,腰上的革皮带子就松动了,需要时常换孔位,才能系得牢靠。后来就用“沈腰”表示因为生病,腰围骤然消减。

“潘鬓”,是指潘岳三十二岁白头的故事。潘岳就是俗世称的潘安,他曾作《秋兴赋》叙述自己因才高位卑,际遇不济,于是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头发开始花白了。

迅速消瘦,头发变白,一切都是因为失去了李煜所热爱的南唐三千里锦绣江山,失去了他的家园。但是,这些事情并不是最让他感到难过的。

真正给李煜带来巨大悲伤的是,他辞别宗庙的那一天,教坊里面的宫娥们,一起为他演奏了一首,他从前听过无数次的“离别曲”。

那些曲子是那么地伤感,可是从前听和现在听,感受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宫娥为什么要弹这样一首歌曲呢?他应该说这些宫娥懂事,还是不懂事呢?

说宫娥懂事,是因为这些教坊中的女子们,似乎确实清楚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也懂得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的心里面到底在想些什么。

说宫娥不懂事,也是因为她们在如此不堪,如此伤感的情况,还要演奏这样的曲子来“撕开李煜的伤口”。

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并不想把亡国的责任,推到这些宫娥们的身上。于是只能含着眼泪,看着她们,讲不出一句话来。

古往今来,多少个亡国昏君的身边,总伴随着一两个“误国的妖姬”。男人们犯上的罪,总要把责任往女人的身上推,可是李煜绝不会这样干。

三千里南唐锦绣河山的沦亡,实在让李煜感到痛心。但是真正让他忧心的是那些曾经在教坊中陪伴着他的宫娥们,国家没有了,君主成了囚犯,她们的命运会怎么样?

这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当中,其实最耐人寻味的就是这最后几句。在“仓皇辞庙”的情况下,还有多情的宫娥冒着生命危险,赶过来给他演奏“别离歌”。

听到这样的曲子以后,李煜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但是他知晓,宫娥们对于他是怀着善意与不舍的。然而囚徒的身份,让他再也不可能为她们做什么了。

结语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亡国之君,像陈后主、隋炀帝这些,其实都是会填词、作诗的。陈后主的词《玉树后庭花》特别有名,但是它却是被当成亡国之音的“反面典型”来传播的。

隋炀帝杨广在亡国的时候,因为死得过快,所以根本就还来不及沦为阶下囚,因此我们看不到他有“亡国词”。

不过杨广有一首《野望》,据说是亡国前所写。还被马致远等元曲作家“模仿”,弄出了一首著名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但是杨广这首诗的内容原文,也只是简单且隐晦地借景抒情。

李煜和陈后主、隋炀帝二人,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李煜在创作的时候,把亡国的“悲情”和个人的“同情”,全部落实到了具体的人物身上。

从国家沦亡,山河破碎的哀愁,一直写到了对弱小的宫娥们的关怀上面,体现出了李煜内心中仁慈、善良的另外一面。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陈叔宝、杨广、李煜三人同为亡国之君,人们只骂陈叔宝、杨广,而不骂李煜的原因之一吧!

王国维评说李煜的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是说李煜的词有“士大夫”的气质。而在李煜以前的那些词作,都只是普通的乐工水平而已。

因为那些士大夫们作词的时候,往往是不屑于只叙述那些小情小爱的,他们更喜欢的是文以载道,忧国忧民。

李煜写亡国之痛,是基于个人遭遇,自然而然写成的,并非普通文人的矫情之作。而且在创作的时候,李煜丝毫都不掩饰自己的赤子真情,这才是李煜词的伟大之处。

宋代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真正的好文章,也许并不是书生关起门来,薅掉了满头的青丝白发,苦苦吟哦而成。

所以,唯有像李后主这样,先有天纵之才,再有后天之不幸遭遇的人,才能创作出这样的词作来。

更多文章

  • 南唐二陵,竟有第三座陵墓!里面埋葬着李煜最爱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李煜,陵墓,皇帝,顺陵,诗人,宋朝,唐玄宗,杨玉环,古典乐,南唐二陵,宋太祖赵匡胤

    探寻南唐二陵,就不得不提南唐的第三位皇帝——千古词帝李煜。只可惜,这里没有他任何的历史遗影。对比在这里沉浮千年的李昪墓和李璟墓,一东一西,遥相对望,绘卷着整个南唐王朝的“前半生”。而作为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煜没葬在这里,必然充满遗憾的。倘若,李煜死在亡国前,那么一定会葬在这里,补上南唐的“后半生”

  • 李煜:被皇帝耽误的艺术家,写下一首《虞美人》,被誉为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李煜,皇帝,词作,宋朝,古典乐,五代十国,虞美人(词牌)

    李煜,被皇帝耽误的艺术家,他一生最失败的事是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当皇帝),最成功的事是将兼职(艺术人生)做到了极致。他的一生发差感太大,以至于名垂青史,以至于他的故事被人们一说再说。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末代帝王”,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原创乐曲《念家山

  • 李煜最清新的一首词,没有风花雪月,没有儿女情长,却美到灵魂里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文学和诗词标签:李煜,渔父词,苏轼,辛弃疾,纳兰容若,赵孟頫

    问:哪一种职业最受诗人们的欢迎?答:渔翁。苏轼写过渔父: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辛弃疾写渔父: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赵孟頫写渔父: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纳兰性德写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诗人羡慕渔父,而身为皇帝的李煜也羡慕渔父。他曾写下一组清新的渔父词,没有风花雪

  • 南唐旧臣徐铉为故主李煜写墓志铭:此事危险,处理不好,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晴朗文史阁标签:徐铉,李煜,南唐,宋朝,墓志铭,宋太祖,宋太宗,古典乐

    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死,和李煜一起降宋的南唐旧臣徐铉接到紧急任务: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徐铉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对家人说:“此事危险,一旦处理不好,我命休矣!”为故主撰写墓志铭,为何是危险之事?徐铉又是如何逃过此劫的?1徐铉是南唐著名的才子,从小便聪明伶俐,文采了得,与南唐名臣,《韩熙载

  • 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品读红楼梦标签:李煜,虞美人,后主,故国

    在古代,古人们非常的推崇吟诗作赋,甚至于若是诗写的好还能够得到官职,因此,特别是在唐朝宋朝时期,诗人众多,几乎遍地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写诗高手。而有一个人相当的特殊,他除了有诗人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向往的职业——皇帝。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知道我指的人是谁了,没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左图:郑

  • 李煜写一首《相见欢》,七百年间无人能出其右,唯有纳兰尚可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煜,纳兰容若,相见欢,辛弃疾,苏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后主李煜擅长写“亡国词”,词风别具一格,乃是“南唐派”的代表,与当时非常流行的“花间派”齐名。“花间”和“南唐”两个流派,在宋初逐渐演变成了“婉约派”。原本以为“花间派”就此失传,但是没想到过了七百年的时间,“花间”一派在世上依然还有传人,这个人就是素有“清初第一词人”之称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在

  • 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李煜,清朝,长相思,纳兰容若,纳兰性德,五代十国

    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引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也是他的绝命之词。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王朝不断更迭交替,帝王数不胜数,而对艺术颇有造诣的帝王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南唐后主李煜绝对可以称得上帝王界的顶尖艺术家。

  • 李煜生命最后的哀歌,从问天问人到问己,千年后还被费玉清唱火了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煜,宋太宗,宋太祖,后主,小周后

    台湾著名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费玉清,嗓音珠圆玉润、清亮动人,最适合演唱《一剪梅》、《梦驼铃》和《在水一方》这一类深情婉转的曲子。他曾经在十多年前,替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配唱片尾曲《几多愁》。这首曲子的歌词,即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费玉清的嗓音与剧中吴奇隆李后主的扮相

  • 北宋欲灭南唐,李煜向北宋求和,赵匡胤回了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李时针的时针标签:李煜,皇帝,娥皇,刘禅,北宋,南唐,宋太祖,宋太宗,赵匡胤,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赵匡胤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经历了那个乱世,军阀乱战民不聊生,不管是个何种角色,都敢称王称霸耀武扬威一番。赵匡胤痛恨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在他看来,是武将篡权导致的割据乱战的现象。而赵匡胤自己也是武将篡权夺取了天下之后,当上了皇帝。因此,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后,就立志要悲剧不再发生。他要将五代十国时期残余的政

  • 李煜爸爸很忧愁的一首词,下阕14字成千古名句,入选宋词三百首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李煜,悠悠,名句,春恨,诗人,宋朝,古典乐,五代十国,宋词三百首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五代〕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开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写了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词人卷起珍珠帘,把它挂在玉钩上,透过窗户向窗外看去,只见春天忧愁的景象,依旧紧锁着